寒潮頻現,上海灘上百歲高齡的ta們為何不用保暖?

2021-01-09 瀟湘晨報

圖說:綠化部門為部分郊區風口區域的古樹進行綁紮,因郊區氣溫更低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今天是「小寒」,上海的「寒潮」也將於明晚起「返場」,最低氣溫降幅可達8-10℃。寒潮頻現,上海一群「老年人」的安危令人牽掛,那就是本市1600多棵古樹名木。古樹是否能經受低溫?如何為它們保暖?記者從綠化部門獲悉,別看古樹年齡大,其實反而比「年輕後生們」更耐寒抗凍呢。

六棵古樹能耐零下20℃低溫

在上海植物園,有六棵在冊的古樹名木,分別是位於蘭室的羅漢松(樹齡100年),位於槭樹園的瓜子黃楊(樹齡150年)和南紫薇(樹齡100年),位於盆景園的樸樹(樹齡100年)和桂花(樹齡100年),位於牡丹園的牡丹(樹齡120年)。

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表示,這六棵古樹都是可以承受零下20℃以上的低溫。「古樹名木一般都有百年以上的壽命,經歷過很多次極端氣候,根系也很粗壯,靠自身抵抗力一般都能抵禦寒冷,因此不需要特別的防寒措施。」王玉勤說,「反而是草本的花卉、灌木、盆景等更嬌嫩,需要在極端氣候中為它們『穿衣蓋被』保暖。對於古樹名木,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平時養護中的病蟲害和復壯等問題。」

圖說:上海植物園內花卉被蓋上厚厚的「棉被」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

1200年古銀杏並不「嬌氣」

與人類不同,古樹反而不怕冷,這個觀點也被嘉定區園林綠化管理所副所長劉建良認同。嘉定古樹公園的古銀杏是上海第0001號古樹,已經1200多歲了。劉建良表示,寒潮來襲前,工作人員對古銀杏加強了巡視,但並未採取特別的保暖措施,「銀杏是落葉樹,耐寒性較強,近幾年養護到位,長勢較好,寒潮不會對其有太大傷害。」

「古樹並不嬌氣,在漫長的生命中早已經受過各種極端氣候的考驗,對周邊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劉建良說,「而且近年來我們平時很注重對古樹的養護,關注它們的健康狀態。就像人類,身體強壯的,抵抗力就更好了。」

雖然不用特別保暖,但劉建良也提到,管理部門對古樹的保護非常重視,遇上雪天會及時清除常綠樹上的積雪,防止樹枝被壓斷。尤其是嘉定區內有一棵100年的茶花,還有羅漢松、龍柏等常綠古樹,管理部門會尤其關注積雪情況。此外,在日常養護中,如果古樹立地周邊區域能做到排水通暢、不積水,寒潮就基本不會對它們有太大傷害。

1600多株古樹平穩度寒潮

記者從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獲悉,本市目前約有古樹名木1600多株,以銀杏、香樟、廣玉蘭、瓜子黃楊為主。

由於古樹生命力較為旺盛,根系也較粗壯,因此在防寒方面無需「重點關照」。目前,針對部分位於溫度更低的郊區及風口區域的古樹,相關部門已用無紡布、保鮮膜、稻草、草繩等材料進行綁紮。

同時,針對本市部分不耐寒的樹種,綠化部門已早早為它們穿上「羽絨服」,蓋上「厚棉被」,防止嬌嫩的它們被凍傷。比如,對於棕櫚、鐵樹等不耐寒的樹種,用草蓆對其進行包紮處理,對於桃樹等小喬木進行刷白,並增加澆水頻率。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最高齡106歲!來看厚街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省市有關領導到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最高齡106歲!來看這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廣東省市有關領導到東莞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恐龍時代的倖存者,百歲「高齡」還在努力繁殖
    特大島——澳大利亞上生活著一大堆「後獸」——有袋類動物,而各個小島上更是有許多獨有的生物。這是一個長在頭頂上的「第三隻眼」。它並不是裝飾,而是與大腦神經(松果體)相連的貨真價實的眼,具有感光能力,也可能與感知晝夜節律和體溫調節有關。在楔齒蜥的顱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松果眼的小孔。
  • 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專家:北極快速增溫,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來源標題: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看專家解讀! 專家認為,北半球寒潮頻繁南下恰與全球變暖有關。「正常情況下,西風帶可牢牢圈住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全球變暖使北極溫度升高,『圍欄』西風帶不再牢固;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
  • 全國百歲壽星近49000人 最高齡126歲
    中國老年學學會日前在江蘇省如東縣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十大壽星、第二屆中國十大百歲夫妻排行榜揭榜,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縣的瑤族老壽星羅美珍以126歲的高齡蟬聯十大壽星榜首。
  • 寒潮來襲,「斷崖式」降溫,注意保暖!
    12日,湖南省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 東安縣氣象局發布寒潮天氣預報
  • 寒潮來了,注意保暖!蘭州最低溫將跌至-15℃
    寒潮來了,注意保暖!蘭州最低溫將跌至-15℃每日甘肅網12月28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張繼培)12月27日,蘭州中心氣象臺發布甘肅省寒潮藍色預警,受一股強冷空氣影響,預計28日至30日,平涼、慶陽、隴南等市部分地方及酒泉、武威、白銀、天水等市局部地方氣溫下降8℃-10℃,將出現寒潮。一周內,蘭州市氣溫下降明顯,最低氣溫將降至-15℃。請市民注意添衣保暖。
  • 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近觀中國)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習近平的「日程表」為何頻現冬奧元素?  作者 鍾三屏  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芬蘭總統尼尼斯託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運動年」啟動儀式,正式開啟兩國的「冰雪之約」。
  • 曬「日光浴」睡「電熱毯」 北京動物園動物們用上「保暖神器」
    【解說】1月6日起,北京迎來2021年首場寒潮,最低氣溫一度降至-22℃。在寒冷的天氣裡,動物園的動物們是如何禦寒的呢?1月8日,中新社記者走進北京動物園一探究竟。  【解說】在兩棲動物爬行館裡,幾隻陸龜和象龜正懶洋洋地窩在獸舍,在它們正上方,三組進風口源源不斷地吹出暖風,配合著動物園裡最常見的「保暖神器」——浴霸,它們此時正享受著「日光浴」。
  • 跨年寒潮來襲 石獅氣溫將現今冬最低值
    受跨年寒潮影響,從今天起,石獅將登上氣溫「過山車」,泉州地區本輪冷空氣最低氣溫過程降溫幅度可達9~11℃,局部超過11℃。據石獅氣象局預計,30日10℃至18℃,31日6℃至10℃,石獅最低氣溫將降至今年入冬以來的最低值。
  • 快來圍觀ta們的「花式保暖技巧」
    如果問我現在這種天氣要怎麼保暖我只能說先把秋衣扎到秋褲裡
  • 寒潮來襲|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放「保暖大招」,樹懶館裡室溫30℃,還有...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通訊員 董森超今天「跨年寒潮」來襲,大家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嗎?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小動物們,可是早就做好了準備:地暖、空調、油汀、電熱板、暖風機等各種保暖設施全方位開啟,冬日飲食主打「高熱量」暖心食譜……樹懶展館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最溫暖的地方之一,室外零下好幾度,室內溫度卻有30℃。大冷的天,飼養員多待一會都會出汗,但對於住在這裡的四位成員——二趾樹懶,可是最舒適不過的溫度。
  • 世界上最高齡生物盤點 從萬年海草到百歲烏龜
    摘要:西班牙東部巴利阿里群島附近的水草是世界上最高齡的生物,已經生長了10萬年。最古老的橄欖樹,生長在希臘克裡特島上的Vouves橄欖樹已有4000年歷史,在1997年時被列為受保護的自然景觀。西班牙東部巴利阿里群島附近的水草是世界上最高齡的生物,已經生長了10萬年。
  • 動態|2021的第一波寒潮,奉賢教育人有溫度
    對小朋友來園離園等活動中需要做的防寒措施進行改進,將大門處擋雨棚位置調整、調整室內外運動、增強牛奶、午飯的保溫措施,確保孩子們在早晚出入幼兒園、午飯、午睡等各個細節上都做好防寒保暖,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在對家長方面,幼兒園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家長進行了防寒防凍的安全宣傳,並組織班主任老師對家長進行及時細緻的溝通,提醒家長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外出做好保暖工作。
  • 西伯利亞又在憋寒潮!2018年底,防寒保暖很重要!
    氣象監測顯示,截至2018年12月18日晚10點,拉薩雪量已達暴雪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極渦旋還要準備至少三天,才能儲備上充足的冷空氣,以便南下我國。佩泰登陸後的雲圖,可見我國西藏、雲南受其影響很大。
  • 寒潮黃色預警信號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工作; 2.注意添衣保暖,照顧好老、弱、病人; 3.對牲畜、家禽和熱帶、亞熱帶水果及有關水產品、農作物等採取防寒措施; 4.做好防風工作。 其它同寒潮藍色預警信號。
  • 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長期以來,對於滅絕動植物的出現無非給我們帶來的都是驚喜,前段時間我們看到「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就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這麼多宣布滅絕的動植物再現
  • 緊急提醒:化州較強冷空氣即將到站,體感比跨年寒潮更冷!
    還記得跨年寒潮嗎? 就是那場來勢洶洶,但大家都嫌不夠冷的寒潮。 一起來看看跨年寒潮到底冷不冷——
  • 霸王級寒潮來襲,氣象圖冷到發紫,這波寒潮為何來得又快又急?
    中央氣象臺連續第二天發布寒潮橙色預警。隨著寒潮南下,最低氣溫 0 ℃冰凍線將步步南壓。這輪寒潮會持續多久?各地情況如何?為什麼今年寒潮來得又快又急?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何立富:今年 11 月中旬以來,冷空氣就比較活躍,強度也一次比一次強。
  • 冬季關節疼痛頻發 舒力泰出擊讓你健康過暖冬
    秋去冬來寒風刺骨,這是一個關節疼痛風溼骨病頻發的季節,也是關節患者最難熬的季節,近日各大醫院門診骨關節炎患者不少,平均增加約兩成。專家指出,儘管骨關節炎不是凍出來的,但寒冷的刺激會加重骨關節炎的疼痛、腫脹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