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岷彬 圖\金岷彬
金岷氏認為,在中國文字的發展和字形演變史上,有三次性質明顯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
(一)
第一次,在商周時代,這是從現在能見到的上古時代的文字字形而得出的觀點,或許真正的文字符號的職能分工還要早於商代,但這需要以後的考古證據來證實。
第一次的文字符號職能分工,就是從符號裡分離出了專門用於藝術裝飾和欣賞的符號種類。使文字出現了用於普通書寫紀錄和閱讀的(姑且稱為)第一類符號,以及用於裝飾和藝術欣賞的第二類符號。甲骨文上的契刻文字,是對佔卜事件的記錄,以備事後的查驗,屬於第一類;春秋戰國時代兵器上的鳥蟲書銘文,記載了該兵器的使用主人(如「越王勾踐劍」),表示了兵器的專人使用性質,同時鳥蟲書銘文成了裝飾和美化兵器外觀的一種文飾符號,這是上古時代的第二類性質的文字符號。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指出,「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其中的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五種,就是職能已經專化了的字體類型,它們組成的「文章」塊都很短小,文字的內容簡單,而字形的主要職能就在於裝飾、美化與觀賞。
藝術化了的金文字形,比起「普通手寫」的字形,如《越王勾踐劍銘》鳥書 與《大盂鼎銘》的比較,藝術字的筆形變化多端,字形結構變異,因而不象普通書寫字形那樣好認讀。再加上藝術化字形要裝飾的區域,其幅面的面積相對要狹小些,所以藝術字形的文塊,都很短小。
在商周金文裡,還有一類「特異」的 字形,那就是 徽號,可能最早是用作族徽,後來陸續擴展到更多應用 。顯然,一個家族要用文字來作為 徽號,是竭盡了當時代所能 設想和表達的功力。家族徽記 的形象,更不能按照普通記錄語言的通用文字那樣去讀,去認。徽號是 特化了的 專門 文字形式。綜觀現在所能匯集起來的徽號 圖形,可以看到歷史年代越早的徽號,圖畫成分的比重越厲害。徽號「文字」的組合構成,沒有通用的「章法」,沒有 公認的「讀音」(是指,現時代的古文字學研究,還未能 破譯出 得到公認的 徽號字符讀音)。還得有更多的學人去 專題研究徽號的 表達規則形而下,以及 徽符號 在它的歷史階段 所蘊含的 意義形而上。
(二)
第二次分化,應該說是發生在秦漢之際,產生了真正的書法藝術。
現在能看到的秦代的幾通刻石文字,都是嚴謹整齊漂亮的小篆字體,相傳為李斯書寫。小篆,是朝廷規定的正規文字,用在官方文書裡。但是,從各地出土的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銘文銅板來看,工匠們鐫刻的小篆極為粗陋,李斯的小篆字形成為了後世書法的範本。
戰國後期,在文字的社會實際應用與流通裡,出現了隸書。雲夢睡虎地秦簡,使人看到了早在秦國統一天下之前,就流通了比小篆書寫更方便,字形結構更簡化的秦隸。秦國的官吏已經把這種便於書寫的簡便字形用到了官府文書裡。如,文革之後出土的湖南裡耶秦簡。
據傳說,是程邈身困獄中時對隸書的字形作了整理和規範,促進了文字在漢代發生社會性的根本性的隸變,成為了今天稱呼的漢字。漢字隸變之後,便於書寫也便於閱讀,今天認識楷書的人,基本上都能直接識讀隸書;但許多人不能識讀小篆。所以把隸書、楷書成為「今文字」,而把隸書之前的古字形稱為「古文字」。隸書的出現,加速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先前用於官方正式文書上的小篆,轉化成為一種專供觀賞的古字形。比如歷代的重要刻碑,在碑石的頂部都有碑額,用小篆書體來寫刻碑額,成為了碑石領域裡的規則。書法藝術的成熟,使得社會流通的字體裡也產生出優美的字形,於書寫紀錄和閱讀之外,還增加了美學觀賞的作用。如蔡邕書寫的《熹平石經》、有名的隸書碑《曹全碑》、《史晨碑》等,都是以精美的隸書字形而著稱於後世。
在中國文字發生隸變,隸書成為了通用文字之後,山東曲阜孔府舊宅發現了有名的「壁中書」。孔府壁中書所採用的書寫紀錄字形,是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的古字形。於是,在漢代形成了「古文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論爭。學術論爭歷經了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還相當激烈。
筆者不知道,當年的古文經學派學者堅持以古文本書籍作為經籍的正宗時,是否也指責今文經學派用後世隸書字形寫錄的書籍是「割斷了歷史」、「毀滅了傳統」——就像今天的主張全面恢復繁體字者,對簡化漢字的攻擊一樣——想來當年少不了這樣一些話語。
但是,由隸書和更後世的楷書所轉寫的古代典籍,完善地繼承了古代中華傳統文化,而沒有出現因為字體的演變,造成了「中華文化的斷層」,則是不爭的事實。用古字形來記錄的古籍,為了方便後世的使用而按後世的通用字形轉錄為新本的書籍,在中國的歷史上已經進行過不止一次兩次;甚至在英國,也用現代英語來轉寫古英語寫成的文獻;這是書籍隨語言文字的演化、進展而更新版本的尋常事。
中國大陸實施了常用漢字簡化後,把古籍轉印為規範的簡化字版本,也同歷史上的書籍轉寫並無二致。——關於繁簡漢字的討論,在本文裡算題外之話;筆者認為也可以把自己從印刷工程角度主張用簡化字的觀點理直氣壯地貼出來。並願意與不同意見的網友作認真的、心平氣和的學術討論與溝通,雙方擺出各自認為的道理,並且求同存異取得儘可能多的共識。
兩漢時代古文經學派和今文經學派的學術論爭,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誕生。許慎是古文經學派的著名學者,他對古文經學的貢獻,早在《後漢書·許慎傳》裡就得到了前人的肯定,明載青史。而他的巨著《說文解字》更成為中國文字史、中國學術史上一座光輝的裡程碑。
《說文解字》的歷史作用,是讓使用新型字體的後人能夠識讀和繼承小篆古文字;而不是恢復古文字來讓已經通行了的新文字開倒車。
書法藝術的成熟,使得漢字裡提煉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了社會普遍可以努力追求的字形——任何願意學習書法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把字寫得優美漂亮一些。而古代的鳥蟲書,摹印等專用字體,則只是某一專業領域裡使用的藝術字形,普通人不會去學習它。歷史上著名書法家的字形通過刻勒碑石和拓碑複製的技術方式,成為碑帖,供世世代代的後人習用。漢字的楷書字形就是經過書法藝術的傳承作用而固定了下來,一千多年來沒有再演變出新的通用書寫字體來取代楷書。這是因為,書法藝術的入門訓練起始,就是臨習先人留下來的字樣資料,後輩的書法愛好者總是接受先輩的楷書字形。
(三)
漢字字形職能的第三次分化,是出現了漢字印刷體。
這種字體最初出現在明朝的雕版印刷書上,字形筆畫方便雕版工匠刻字,印出的字極為工整,利於閱讀,是適應於閱讀的專用字體,然而這種字體並不適合手寫。每個人的一輩子,都是看書多於寫字,印刷字體的使用,比手寫字體的使用量大得多。近代機器印刷技術在中國的引入與傳播,增強了印刷體的應用,成為了現代漢字裡的主流字體。
經過這次分化,漢字有三類職能不同的字體:
①社會供普通書寫紀錄與閱讀的手寫字體,也就是在手工技術時代社會的主流字體;
②美術字體。表現漢字字形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就是書法字體和以書法藝術為基礎的美術字體;
③印刷字體。專門用於閱讀,並且適應了手工業技術生產方式,雕版印刷、手工活字印刷,以後的機器工業技術印刷,不再適合手寫的印刷字體。隨著漢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以印刷字體為代表的一類字體,發展成為用機器來生成和表示的龐大的機器漢字族群。
漢字的工程技術,特別是從1990年代發軔的電腦漢字技術,為漢字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也形成了漢字工程技術專用的,有別於手寫手繪字體的工程漢字字體。
(四)
漢字語音標記符號的誕生。
能為漢字準確標音的符號,即漢語拼音字母體系,不像前三次的漢字符號分化,它不是從漢字裡自然分離出來的另一種專用漢字,而是借用漢字體系以外的符號來為漢字表音。它們不是漢字,但是已經成為了漢字的有力輔助工具,成為了漢語的血肉部分。
漢語拼音方案的實施,有四方面的主要作用:
①為漢字準確地標註讀音。這種作用進而成為初學者認識漢字的輔助工具,特別是對幼兒學字、中國的少數民族及外國人學漢字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漢語拼音方案對漢字的標音準確性和明了性,以及在通用字母鍵盤上表示的方便性,都超過了歷史上曾用過的同音字表音法,反切表音法,注音字母表音法。
②漢字的音序排列。傳統的漢字字典在音序排列方面,一直是一個弱點,漢語拼音為這方面奠定了基礎。這為漢文資料的檢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③漢字輸入計算機的音碼基礎。
④中國人名、地名向外語轉寫的形式標準。中國人名地名漢語拼音拼式轉寫法,現在已成為聯合國採用的國際標準。採用漢語拼音方案轉寫中國人名地名之前,國際上採用威妥瑪拼音式、郵政拼音式等不同的漢語語音轉寫法,混亂而不統一,並且不能準確地拼寫出漢語漢字的發音。國際上對不同國家/語言之間人名地名的轉寫採用「名從主人」的原則,漢語拼音方案讓中國的人名地名有了中國自己的拉丁字母拼寫形示。
一些學人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漢字將來能否發展成為拼音文字。就筆者個人的學術觀點來說,筆者認為所謂的「漢語拼音文字」不可能代替漢字,但是可以成為漢字的輔助工具,在某些漢字表達不方便的場合,能使用漢語拼音來表示和傳達有限的漢語信息。
(五)
本文的主旨,是談論漢字符號在職能方面的分化與特化。但是涉及了目前爭論較大的兩個話題(在《這才是中國》公眾號上發表時,作了刪節),並給了較多的筆墨,似有喧賓奪主之嫌。筆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意在表明,筆者對這兩個爭論話題的個人看法,也是從嚴肅的學術討論角度去討論,而不是憑一時意氣的爭吵之言。
金岷彬 2007-09-24 美國 SECAUCUS 小鎮
2020-05-25 西安
問學研討團近期部分主話題預告:
一、天下與中國、文明與中華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類主題。
話題1:僅以國家看中國,夠不夠?僅以「國家」論,原來大量的蕃屬國、朝貢國該怎麼說?
話題2:「國」字,要不要打破或超越圍繞四邊的那個框?
話題3:中國與中華文明究竟是什麼關係?二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合為一體、共講一套話語?
話題4:如果以文明論,該將國家意義上的「中國」擺在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的怎樣位置上?
……
二、海外華人問題類主題。
話題1:海外華人問題,會不會是今後中國突破國家邊界的「第一份考卷」?
話題2:大道中華,此一階段應不應該包括海外的新老華人?
話題3:可不可以跳出一國國籍、「雙重國籍」的思路,搞一套新的「華夷之辨」認定系統?
……
三、新時代的大中醫改革與建設類主題。
話題1:傳統中醫,是否面臨著一種走向「大中醫」的全面變革?
話題2:新的「大中醫體系」該以怎樣的思路、如何建立?
……
四、文字、各類文化、中外文明演進史所映射出的大中華類主題。
……
設立一個「國人如何定位中國」的小小民意測驗,誠邀參與投票。結果會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