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小油滴引發「血案」,百年量子力學理論險些重寫
文:Natalie Wolchover,2018年10月11日2005年,一位在流體物理學家伊夫斯·庫代(Yves Couder)巴黎實驗室工作的學生偶然發現,當小油滴落在振動的油浴表面時,它會反彈起來。而且,當油滴反彈時,它會開始在液體表面上下跳動。
-
一個小油滴引發「血案」,百年量子力學理論差一點就要重寫
小小油滴竟隱藏著如此大學問。2005年,一位在流體物理學家伊夫斯·庫代(Yves Couder)巴黎實驗室工作的學生偶然發現,當小油滴落在振動的油浴表面時,它會反彈起來。而且,當油滴反彈時,它會開始在液體表面上下跳動。
-
《自然》:實驗發現最少7個光子就可以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在9月10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 研究人員在由七個光子組成的系統中觀察到相變。這是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奇異物理狀態。這是物質在超低溫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物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粒子開始混合在一起,並一致地行動,呈現出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因為光子是一束光,它們是由能量構成的,它們經歷相變過程這個想法真的很奇怪。
-
「物理學最美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為何有這樣的稱號?
密立根油滴實驗被稱為物理學最美實驗,我倒是在以前是沒有聽說過這個說法的,密立根油滴實驗他給我印象更深的反而是這個實驗它的本質其實是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的。密立根油滴實驗最後的數據其實是經過密立根篩選的,雖然密立根他篩選的數據改動並不是太大,但是這依然是他自己刪改過的,因此可以說密立根油滴實驗從另一方面來說是作弊的。
-
實驗二十四 用密立根油滴實驗測電子電荷e
,即油滴實驗,是物理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實驗。這一實驗的設計思想簡明巧妙,方法簡單,而結論卻具有不容置疑的說服力,因此這一實驗堪稱物理實驗的精華和典範。現公認e是元電荷,對其值的測量精度不斷提高,目前給出最好的結果為e=(1.602 17733±0.000 000 49)×10-19C正是由於這一實驗的成就,他榮獲了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
從弱雷射中提取出高度純單光子!
無法準確預測油價何時下跌,或下跌幅度有多大,任何真空都不能添加到乾淨製備的光子中來自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格哈德·雷姆普斯系的物理學家們無意開發另一種單光子光源。相反,他們的實驗可以從任何非常微弱的光源(比如靜止光源)中提取單個光子,並可靠地報告這一事件,嚴格地說,與獲得光子相比,它減少了純真空的比例。
-
小油滴實驗能否將量子力學重新還給上帝?或將誕生一個量子新世界
神奇的小油滴實驗在2005年,物理學家伊夫斯·庫代巴黎實驗室工作的學生偶然發現一種很神奇的現象:當小油滴在震動的油表面運動時會發生反彈,當油滴發生反彈時,油滴會在液體中上下跳動,小油滴利用這種運動構建了一組小波浪,這種小波浪通過傾斜的波形為小油滴提供動力,這使得小油滴可以在自己構建的小波浪中自由航行
-
物理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
油滴實驗(Oil-drop experiment),是羅伯特·密立根與哈維·福萊柴爾(Harvey Fletcher)在1909年所進行的一項物理學實驗。羅伯特·密立根因而獲得192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實驗的目的是要測量單一電子的電荷。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與電力,使油滴懸浮於兩片金屬電極之間。並根據已知的電場強度,計算出整顆油滴的總電荷量。
-
雷射技術揭示不確定原理適用於宏觀物體
雖然理論上這一原理適用於全部的物體,事實上它的效應被認為只在微觀領域可以測量。在一項最新試驗中,物理學家已經證實了「不確定原理」的效應能夠通過肉眼可見的微型圓柱體進行測量。 科學家在測量0.5毫米寬的圓柱體時發現了不確定理論 這種微型圓柱體被放置在兩面鏡子之間並且使用雷射進行照射,鏡子的晃動揭示了不確定原理在其中起著作用 研究的合著者湯姆-普迪說道,「不確定原理」取決於任何測量行為的破壞性。比如說,一個光子被用於觀測一個電子時,這個光子會反彈電子並且幹擾它的運動。
-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分析
關於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筆者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差別一文中有過細述。建盞泰鬥李達老師在《宋代油滴茶盞鑑賞》一文中提到:判斷一件瓷器的燒制難度,可以從坯、釉、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個制瓷因素的制約程度考慮。
-
「量子糾纏」揭示的宇宙真相
量子糾纏在定義上描述複合系統(具有兩個以上的成員系統)之一類特殊的量子態,此量子態無法分解為成員系統各自量子態之張量積。在物理學中,量子糾纏是指存在這樣一些態:1、A,B,C,…,在t<時,這些態之間不存在任何相互作用;2、當t>時,它們的狀態由Hilbert空間(希爾伯特空間)HA,HB,HC...
-
光速運動的粒子是光子還是電子——物理學前沿最大是非問題
新概念物理持理性唯物論——系統唯物論,超越了現象學認識到局限於現象域的現代物理學不可能認識到的場物理,光物理,核物理及其所構成的無悖論新概念物理——符合實在物質本質所決定的系統邏輯的物理——元子說新概念物理。
-
美輪美奐的「油滴」建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首先,油滴從花紋類型,可分為鷓鴣斑(或油滴)和華北油滴兩種,今天我們具體來講解鷓鴣斑(或油滴):什麼是鷓鴣斑(或油滴)油滴釉,是宋代黑釉系統的結晶釉,在釉面上,滿布小圓點和斑點。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釐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繚亂。鷓鴣斑(油滴)的原理當窯內溫度燒到1300℃左右時,瓷器上的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釉主體相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
-
光子動量之謎在150年之後終於被揭示?
在一項剛發表於《自然通訊》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或許揭示了光最黑暗的秘密之一。1、研究光輻射壓的歷史克卜勒1916年在De cometis一書中繪製的彗星在行星間穿行的軌跡。他在《De cometis》一書中繪製了彗星在行星間穿行的軌跡(如上圖)。圍繞著太陽的三個圓弧形軌道依次是水星軌道(Sphaera Mercurii)、金星軌道(Sphaera Veneris)、地球軌道(Sphaera Tellurae),圖中的一叢叢短線條代表彗星的尾巴,它們總是背離太陽的方向。
-
量子物理學:到底什麼是真的?
一項試驗表明,油滴能被槽液中產生的波推動。這促使物理學家重新思考類似事情使粒子表現得像波一樣的觀點。
-
「宇宙分裂器」 背後的物理學爭論
這是最近國外流行的一款手機app。只要將你面臨的選擇輸入這個app,它就會自動連接到瑞士日內瓦的一個實驗室,該實驗室將進行一個實驗,告訴你應該做哪項選擇。我們在經典物理學中遇到的那些可測量的量,比如電子的電荷、椅子的位置、餡餅的質量等等,都代表了物質本身的一種明確屬性,而不是概率。波恩的解釋似乎暗示,只有當我們測量了一個量子,讓其波函數「坍縮」到一個特定結果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談論它。再說,為什麼我們一測量,波函數就會坍縮?坍縮的機制是什麼?這一切波恩自己也說不清。波恩的解釋引起了各種棘手的問題。
-
物理學十大著名經典實驗!你知道幾個?
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基礎,又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惟一手段,特別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更和實驗有著密切的聯繫。現代實驗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揭示和發現各種新的物理現象,日益加深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正確認識,從而推動物理學的向前發展。
-
光子在引力場中的受力分析
,後來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了在引力場中物質受到的引力大小也與物質的密度無關,物質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作用可以用數學公式G=mg來表示,G為物質受到的引力,m為物質的質量,g為常數。有人據此認為,如果把光子看成是物質實體(光子球),則它們從同一高度下落時也一定是同時著地;當它們以相同的速度經過同一條縫時,在縫的引力作用下它們的偏轉角度應該是相同的:即紅光的衍射條紋寬度應該是和紫光的衍射條紋寬度是一致的,但是實驗事實否定了這一觀點。那麼,光子在引力場中受到的引力作用為什麼與宏觀物質在引力場的受到的引力作用截然不同呢?
-
認識光子本質還是物理學前沿的難題
用物理學手冊的經典電子參數和元子極化電荷密度:ρq=1.291C/m³,就能夠得到光源電子,有質量的粒子以不變光速運動;不是現代物理學所說的:「唯有無質量的粒子,才能夠以光速運動」,現代物理學此說,此觀念應該被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光子本能以光速運動」的錯誤光物理也應該被推翻了?怪不得愛因斯坦成為現代物理學的質疑光子本質的第一人!
-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零距離接觸諾貝爾物理學
、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 「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之間,共頒發了114次 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麥可遜、密立根等物理學家都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