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大雷聊生活,小生活孕育大道理。有一位經驗豐富的溝通好手的建議相當詼諧又發人深省,他說:「溝通之道,貴於先學會少說話。」多聽少說,做一位好聽眾,處處表現出願意聆聽、接納對方的意見和想法的模樣。這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對方也比較願意接納你,並且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和信息,甚至把他的真正想法告訴你,讓你事事順心如意。
對於一個組織來講,確定目標,制定決策,進行組織、控制、協調,以及對人際關係的改善,組織凝聚力的形成,組織的變革與發展,都離不開有效的溝通。因為有效的溝通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1、溝通是實現科學決策和有效計劃的前提條件
2、溝通是實施有效組織和協調的依據和手段
3、溝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際關係的必要途徑
4、溝通是改變組織成員心理和行為的有效方法
5、溝通可提高組織工作的效率
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花相當多的時間,和他的夥伴及上司作面對面的溝通。他最常運用到的兩項能力是:一是洗耳恭聽,另一項則是能說善道。
所謂「洗耳恭聽」,指的就是「傾聽」的能力,這是邁向溝通成功的第一步。至於「能說善道」,則是「說服」的能力。當別人來跟你做當面的溝通,或者你主動與別人進行面對面的晤談,爭取夥伴支持你的計劃並爭取他們的通力合作時,你是否善於運用「傾聽」與「說話」的藝術、功夫,來達成你的目的呢?在談到這些原則、技巧之前,你不妨反覆思考受人敬重的政治家邱吉爾的一句金玉良言:「站起來發言需要勇氣,而坐下來傾聽,也需要勇氣。」
改善傾聽技術,是溝通成功的出發點。「上天賦予我們一個舌頭,卻賜給我們兩隻耳朵,所以我們從別人那兒聽到的話,可能比我們說出的話多兩倍。」希臘聖哲這句話的用意,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聽少說。
溝通最難的部分不在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觀念說出來,而在如何聽出別人的心聲。這是高級管理者的特色。
聽是一種行為、一種生理反應;傾聽則是一種藝術、一種心智和一種情緒的技巧,可認為我們了解他人,甚至不需出聲即可達到溝通目的。
聽可以說是除了呼吸之外,我們最常做的事。然而,真正懂得傾聽的人不及25%。而且,對我們真正關心的事,我們不是忘了,就是曲解、誤解了。
要有效傾聽,你必須要專心聽並篩選重點,解釋其涵義,決定你對它的看法如何,然後適當回應。下面的4個建議對每個領導者都可能有用。
1、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是妨礙自已成為有效傾聽者的最大障礙。因為你會不自覺地被自己的想法纏住,而漏失別人透露的語言和非語言。在良好的溝通要素中,話語佔7%,音調佔38%,而55%則完全是非語言的信號。
2、選擇性注意
有效的傾聽,不是被動、照單全收,它應該是積極主動地傾聽。如此你會更了解對話內容、更懂得欣賞對方,回答也更能切中要害。
3、接受責任
負責任的態度能增加你與他人對話成功的機會。參加任何會議前,都要妥善準備,準時出席,不要隨意退席或離席,而且要集中注意力。你是否有過和別人說話,而對方心不在焉的經驗?不要坐立不安、抖動或看表。如果你能決定會議的場地,選一個不被幹擾、噪音少的地方。如果在你的辦公室,走出有權威障礙、妨礙溝通的辦公桌,站或坐在你談話對象的身旁。如此,會讓對方覺得你真的有誠意聽他們說話。
4、不要預設立場
如果你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無趣,你就會不斷從對話中設法驗證你的觀點,結果你所聽到的,都會是無趣的。
抱定高度期望會讓對方努力表現出他們的良好一面,你只要認真的關注與適當的發問,就可以幫助對方提升他們的說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