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強勢重返放療戰場,醫科達、飛利浦和國產放療設備商坐立難安

2021-01-09 健康界

[ 億歐導讀 ] 全球來看,西門子的本次併購可能會促進其他幾家設備廠商的進一步併購和整合,這應該是一大趨勢。

作者:向雪、編輯:劉聰,圖片來自「123RF」

「老西門子加速器回來了!」

「全球或掀起新一波整合浪潮!」

「這就好玩了。」

……

這是針對西門子醫療官宣千億元收購瓦裡安時業內人士的感嘆。

日前,西門子醫療和瓦裡安醫療系統公司宣布,雙方已籤訂協議,西門子醫療將以每股177.50美元現金收購瓦裡安醫療系統公司的所有股份,折合收購總價約164億美元,人民幣超千億元。

這是今年以來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併購案。

但問題是,此次併購能不能最終成功?究竟誰能受益?併購成功之後將以什麼形式呈現在市場上?飛利浦是不是要收購醫科達?對放療格局將會有怎樣的改變?這些問題都需要畫上一個問號。

這事不一定成

目前,西門子醫療收購瓦裡安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其實不然,兩家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之間的併購並不能說一拍板就定了,現在只是雙方放出官方消息而已。再者董事會不一定會100%通過,之前出現過申購併購迎來股價大漲,然後過幾天宣布併購失敗的歷史」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從西門子醫療官方口徑中也了解到,西門子醫療對瓦裡安的收購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最終須經瓦裡安股東及監管部門的批准,並滿足其他約定俗成的收購條件。

他還表示,從西門子醫療收購大型設備商的歷史來看,都不太成功。在經濟領域,併購往往用於消滅競爭對手,佔領其市場,本身就是風險極大的一件事情,會遭遇很多不確定性,再加上,西門子醫療作為德企,其工作風格較為嚴謹死板,明明有效率更高的工作方法,但他們不易轉變思路。

不過一旦整合成功,真可謂是強強聯合,上述業內人士用「嚇人」來形容。瓦裡安,全球放療巨頭之首,是全美最早進駐矽谷的三家公司之一,也曾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同類公司中業績最好的公司之一。它在全球安裝了8000多套放射治療系統,佔據全球超過50%的放療市場份額,其生產的醫用直線加速器是抗擊各種腫瘤的利器,也是化療臨床應用中的主流技術。2019財年,瓦裡安營業收入32.25億美元,遠超放療市場第二名醫科達15.59億美元。

而此次收購也有利於西門子醫療在「GPS」激烈的競爭格局中處於領先地位。如果按2019年營收計算,西門子醫療與瓦裡安營收相加超200億美元,高於GE醫療的199.42億美元營收;如果以2020上半財年營收計算,瓦裡安營收16.23億美元,西門子營收85.62億美元,加起來101.85億美元,也超過GE醫療的86.26億美元。

如同西門子醫療全球執行長Bernd Montag所言:「兩家業界領先公司的強強聯合,使我們一步實現了兩次飛躍:一方面推動公司抗癌業務的飛躍,另一方面提升公司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整體影響力。」

腫瘤的治療市場初步被劃分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其中大約70%的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進行放射治療,約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療根治。放射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西子回歸」與「坐不住」的醫科達和飛利浦

其實,此次西門子醫療收購瓦裡安,並不是西門子醫療進入放療領域的開端,只是對原有業務的重拾。

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那臺十餘億級別的「絕版」質子重離子一體機就來自西門子。

2012年前,西門子仍擁有「放療事業部」,與瓦裡安、醫科達並稱全球腫瘤放療設備的「三國殺」。然而,就在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西門子遭遇業務危機,考慮放棄質子重離子業務。2011年,德國海德堡(HIT)和馬德堡(MIT)治療中心都中斷了合同。在完成了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的機器交付後,西門子於2012年正式宣布解散「放療事業部」,其事業部的人員一部分去了醫科達,一部分去了聯影醫療。

而後的數年,西門子放療事業部的解散也給「三國殺」的另外兩家瓦裡安和醫科達的發展騰出了位置,任由這兩家廝殺。

不過,對於放療市場,西門子始終不能放下。2016年,西門子將醫療保健業務Healthineers從集團中獨立,一年之後,時任西門子財務長的Ralf Thomas曾透露過,Siemens Healthineers或將反向收購一家已上市的競爭對手,作為將該業務上市的一項替代方案,當時Thomas並未透露西門子的具體選項。但後續有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所指就是瓦裡安。

不過,當時的西門子並沒有著急採取行動。2018年,西門子正式將旗下醫療部門分拆,成立西門子醫療,並成功在法蘭克福交易所成功上市。兩年之後,西門子醫療趁著疫情低價入手,才真的收購了瓦裡安,「殺回」放療市場。

有業內人士直言:「老西門子的加速器挺強的,『大西子』終於回來了。」

而此番「回歸」,「坐立難安」的肯定是放療設備「老二」醫科達和飛利浦。畢竟在西門子醫療收購瓦裡安之後,大概率如有神助,擠佔醫科達和飛利浦市場空間。

因此,業內人紛紛猜測,飛利浦會不會收購跟自己淵源極深的醫科達。2017年,飛利浦和醫科達曾就併購進行過談判,但最後以失敗結束。

西門子和飛利浦在市值、文化、市場、技術都有某種平衡,而且都是歐洲的公司。過去10年,飛利浦這家百年企業已經丟掉了照明、家電等許多領域。

全球來看,西門子的本次併購可能會促進其他幾家設備廠商的進一步併購和整合,這應該是一大趨勢。

下一個大戰場:中國

如果飛利浦收購了醫科達,西門子醫療成功完成對瓦裡安的收購,捉對廝殺,勢均力敵。

特別是在中國市場。

就瓦裡安和醫科達兩大放療巨頭而言,瓦裡安在美國處於壟斷地位,但醫科達在中國放療市場位居第一,在其他地區,平分秋色。

而其中,中國放療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腫瘤人數在全球最為龐大,存在較大可擴展市場空間,保持兩位數增長,是瓦裡安和醫科達,或者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對壘的一大戰場。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約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中國新增病例數佔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佔229.6萬例。這意味著: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就佔了21個,是所有國家中比例最高的。

據Frost & Sullivan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國內放療市場由2008年的58.3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69億元,年複合增速為24.42%。

在中國前50頂級醫院的放療設備中,醫科達市場佔有率超過50%。在中國的高端近距離治療系統中,醫科達市場佔有率達70%以上。

1982年,醫科達搶先進入中國,一年之後,瓦裡安也不甘落後加入中國戰場。但在醫科達在中國打了幾套「組合拳」之後,醫科達成為了中國市場的老大。例如,加強本土化,2006年,醫科達以80%控股的方式收購了以研究並生產醫用直線加速器為主的綜合性研究所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補齊本地化低端市場。另外,落實本土化銷售思路等。

而此次西門子官宣收購瓦裡安之後,會不會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攻城掠地」呢?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西門子醫療的銷售市場團隊在業內是「半神級」的存在,再加之以往在影像設備領域積累的市場鋪設能力遠不是放療市場能夠相提並論,瓦裡安設備的銷量將不是問題。

如果西門子醫療聯合瓦裡安在中國放療市場出手的話,醫科達的日子不會好過。

不過瓦裡安和醫科達都要面臨的一個現狀是,中國放療市場擴容空間大,但當前的放療比例依舊低於發達國家,我國的腫瘤治療手段呈現高藥佔比、低手術率、低放療率的特點,市場教育任重道遠。

在連心醫療CEO章樺看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之前形成的臨床習慣和患者意識,腫瘤患者更容易選擇手術和藥物治療;二是,在相當一部分醫院,放療被當作姑息治療的方式,不是按照WHO的推薦作為主要治療方式;三是,地市縣一級醫院的放療技術水平低,患者流失嚴重。

根據《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放療人員和設備基本情況調查研究》顯示,2018年度全國每百萬人口放療設備(1.5臺)仍低於WHO的要求(2~4臺),更低於發達國家和地區每百萬人口6~12臺的水平。

後浪來襲

從整個中國放療市場來看,大型放射診療裝備的90%依靠進口。其中,針對放療使用的高能加速器幾乎被瓦裡安和醫科達兩大國外醫療器械巨頭壟斷。

與此同時,中國放療設備市場也存在一批國產放療設備「後浪」。但從實力上而言,這些「後浪」難以把「前浪」拍在沙灘上。

據章樺介紹,國產的設備主要以直線加速器為主的廠商,可銷售的廠商包括新華醫療、東軟集團、聯影醫療、成都利尼科、無錫海明、廣東中能。其中,有一定銷售規模的是新華醫療、東軟集團、聯影醫療。其他還在研發,預計未來兩年形成銷售的廠商還有蘇州雷泰、西安大醫、中核安科銳。

除了直線加速器,放療主要的產品還包括 X 刀、伽馬刀、質子重離子刀等。但總體而言,伽馬刀只能作為補充,更換「放射源」成本過高,且存在器材笨重、適應症等問題,質子重離子治療效果最好,可效價比不高,造價高出其他方法10倍,但治療效果只提高了10%。所以,直線加速器仍舊是市場份額第一的產品。

從量上來說,據業內人士透露,在這些國產廠商中,新華醫療每年能賣出三五十臺,聯影醫療能賣出十臺左右,因為去年才獲批上市,且價格偏貴。還有一些小企業甚至三五年才開出一單。

章樺透露道,在國產大型醫療設備領域,放療設備是唯一一個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國產化率反而減少而不是增加的領域。直到2020年,國產替代還不是很明顯,國產的系統和品牌的競爭力還遠遠不足。

從當前來看,國產放療設備商多在區間為幾百萬的低端市場進行PK,瞄準的是基層醫療市場。

不過國產替代急不得,瓦裡安成立了七十餘年,瓦裡安也成立了近五十餘年,而國產廠商中,新華醫療的放療產品也才20年左右,聯影到現在兩年還不到。

「設備是一方面,10年或20年,中國與美國等的硬體差距能夠有望縮小,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進口器械較貴的問題」,有行業人士認為,「針對當前中國放療比例較低的問題,國內放療的最大問題應該是『軟體』問題,缺少放療人才,中國高校開設放射醫學物理專業的不超過5個,這大大限制了中國放療的發展。」

根據《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放療人員和設備基本情況調查研究》顯示,2018年放療從業人員總體數量相比 2017 年的調研數據降低了 2.3%。

有業內人士提出,AI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能有效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有利於臨床改善。

目前,國產醫療AI跟國外的設備廠商有一些合作,但是產品的整合度較低。從瓦裡安、醫科達、安科銳的全球戰略來看,他們都在選擇走自研的路線。而在國產設備公司中,現在已有部分案例,這或許也能為國產放療設備增加一些競爭力。

不過,在西門子醫療完成對瓦裡安的收購之後,中國放療市場格局終將重新洗牌,留給醫科達和國產器械商的時間不多了。

相關焦點

  • 佔領50%中國市場後,「放療巨頭」醫科達落地抗癌新利器Unity
    日前,在第三屆進博會上,「放療巨頭」醫科達官宣。這意味著,醫科達成為一家在中國醫用直線加速器市場佔有50%左右份額的企業。在本屆進博會上,醫科達還攜全球首臺高場強磁共振放療系統Elekta Unity以及多款腫瘤放療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亮相,成為最能體現醫科達在精準放療領域技術優勢的代表產品,並於今年8月在中國獲批上市。
  • 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中國將成第一大市場,放療人才缺口是挑戰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口博覽會」)上,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伽瑪刀的醫科達公司將呈現全球首臺高場強磁共振放療系統Elekta Unity的首秀。用龔安明的話來說,這是人類第一次在腫瘤放射治療時能夠高解析度地清晰顯示和追蹤腫瘤,並對治療效果進行及時評價,調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從而為精準放療建立了最新標準。Q:醫科達從1982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
  • 抗癌利器「Elekta Unity」落地中國,醫科達如何實現「所見即所治」?
    醫科達第1000臺醫用直線加速器(進口)裝機慶典儀式  根據動脈網給出的數據,在中國前50頂級醫院的放療設備中,醫科達的市場佔有率已超過50%。據介紹,Unity是全球首款高場磁共振放療系統,它採用了飛利浦的核磁共振技術,將最先進的放射治療加速器、1.5T高場強診斷級磁共振系統和在線自適應放療流程軟體系統集成在同一平臺。
  • 貴州引進先進放療設備
    &nbsp&nbsp&nbsp&nbsp貴州引進先進放療設備&nbsp&nbsp&nbsp&nbsp放射治療時間縮短70%以上,納入醫保報銷&nbsp&
  • 國產質子放療設備研討會在京召開
    為全面了解我國質子放療設備研發情況及產業發展趨勢,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的組織實施提供建議,生物中心於2018年5月9日在北京組織召開國產質子放療設備研討會議。
  • 腫瘤放療產業鏈專題深度研究(上篇)
    同時,結合世界巨頭醫科達各業務佔比,我們認為相關擬上市企業若能在放療服務領域有所建樹,必將帶來估值水平的顯著提升。目前A股涉及該產業的公司,主要有星河生物(擬收購國內優質伽瑪刀企業深圳瑪西普)、中珠控股(擬收購優質放療設備及運營商一體醫療)等。
  • ...金沙洲醫院放療新設備與國際接軌,推動智慧精準放療新技術發展
    放射治療作為抗擊腫瘤的三大主流手段之一,其技術與設備的飛速發展為世界抗癌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希望通過本次大會與各專科專家學者的交流,進一步推動先進放療設備在臨床上得到更深層次的應用和普及,讓腫瘤患者在放療下更好獲益。」作為本次承辦方之一,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副院長、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執行主任兼放療科主任王洋指出。
  • 普通放療和精準放療有什麼區別?
    精確放療指的是現代放療,使用的都是比較先進的放療設備,普通放療也就是過去的常規放療設備了。精確放療像現在最先進的螺旋斷層放療設備可以精確到毫米,副反應當然就非常低了,像鼻咽癌放療的副反應就減輕了很多,療效要比普通放療好。
  • 放療巨頭醫科達全球CEO郝睿強離職|直播帶械!快手正式跨界醫療器械...
    一周行業熱點盡在醫趨勢的午間新聞上周醫療行業重磅不斷:瑞典放療巨頭醫科達(Elekta)宣布,其全球總裁CEO郝睿強正式離職;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價值超3000萬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暫緩發放;繼華為、阿里之後,快手正式跨界醫療器械,開啟直播賣械……01【人事】放療巨頭醫科達全球CEO郝睿強正式離職
  • BOSS論健|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創新是保持行業領先的唯一出路
    8月2日,西門子醫療和瓦裡安醫療系統公司宣布雙方已籤訂協議,西門子醫療將以總價約164億美元收購瓦裡安醫療系統公司的所有股份。消息一傳出,業內開始猜測放療醫療裝備行業另一大巨頭醫科達會有哪些新的動向,來應對這次「強強聯合」所引發的行業變局。龔安明並沒有迴避這一問題。他承認這確實是行業內的一大變化。
  • 醫科達:去年展品「真香」今年期待更火
    醫科達中國區總裁龔安明至今仍記得第二屆進博會期間,短短5天達成價值過億美元的放療設備意向採購合同。如今大多訂單設備已在醫院投入臨床使用。「作為唯一連續參加過兩屆進博會的放療參展商,醫科達充分感受到中國市場對醫療最新技術、最新解決方案的渴望,以及中國醫療市場潛力。」
  • 圖解腫瘤放療利器 — TOMO
    TOMO是放療設備家族中的「高大上」和「白富美」,它目前已在河南的兩家大型醫院中「列裝」。
  • 上海18家醫院購買35臺進口高端醫療設備 致力提升健康上海建設能級
    採購的產品包括來自美國通用電氣、直觀復興、荷蘭飛利浦、德國西門子和美國瓦裡安等多家醫療設備跨國公司,中標的進口大型醫用設備包括最先進的CT、磁共振、數字血管減影造影系統、SPECT、PET/CT、直線加速器和手術機器人等。
  • 北京精準放療技術落地新鄭 服務河南腫瘤患者
    導讀:2020年年初,北京華夏精放與新鄭中醫院籤署了腫瘤放療及核醫學科的技術合作協議,在新鄭中醫院解放路院區共同組建華夏精放(新鄭)腫瘤放療中心。 把最新進的癌症治療理念、技術和方案帶給河南患者,不用出遠門就能得到北京多位頂級權威專家會診。
  • 飛利浦、美敦力、醫科達……進博會上的醫療器械巨頭們都已鍾情AI
    動脈網在與飛利浦、美敦力和醫科達等全球知名器械公司的對話中發現,人工智慧已經成為它們十分重要的產品組成部分。無論是飛利浦的「智匯健康平臺」、美敦力的「混合式閉環胰島素自動輸注系統」,還是醫科達的「智慧放療解決方案」,都在向外界宣布,器械巨頭的智能數位化轉型時代已經來臨。
  • 精準放療 直擊腫瘤 康靜波教授詳談哪些腫瘤對放療敏感
    3.低度敏感  需要較高的放療劑量才能對腫瘤有效控制,通常與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等聯合綜合治療,可提高局控和生存率。  胃腸道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腺癌、子宮內膜腺癌。  4.不敏感  對放療敏感性較差,可與手術聯合,術前放療或術後放療,降低腫瘤復發率。或姑息減症放療。  絕大多數來源於間葉組織的肉瘤。
  • 瑞典醫科達將在進口博覽會展示最新腫瘤診療設備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在上海舉行,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展示最新產品的平臺,其中,由瑞典醫科達帶來的新型腫瘤治療設備將成為一大亮點。今日上午,瑞典腫瘤治療領域的領軍企業醫科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Elekta Instrument AB)與進口博覽局籤署了參展合同,將在本屆博覽會上帶來該公司最新的磁共振放射治療系統Elekta Unity,該產品是全球首臺結合核磁共振和放射治療兩大技術的醫療設備,可以大幅提升腫瘤治療的精準度。
  • 放療物理師的日常
    談及放療物理師的日常工作,他們除了要負責為每一位放療患者按醫師放療處方制定最優化的治療計劃外,還要負責預執行放療計劃的劑量驗證、放療設備的維護、設備的質控,及質控數據結果的審核分析等,保證放療設備的長期穩定精確運行。這些事無巨細、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在物理師的職責範圍內。無疑,物理師是放療科的「萬金油」,在腫瘤放療的全過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 腫瘤放療產業鏈專題深度研究(中篇)
    伽瑪刀、加速器、TOMO、質子重離子等多項技術形成有效補充,未來或將「百花齊放」通過對各類放療設備從技術、臨床、市場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性分析,我們的觀點是:當前各類放療技術不存在絕對的先進和絕對的落後,各項技術從治療原理、適應症、可及性等多個方面形成有效補充,未來的放療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這臺全省最高端放療設備,能追蹤並精準定位腫瘤,患者治療時間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陳曉華 楊陶玉 記者 吳朝香可以精準追蹤、定位腫瘤的位置、降低對心臟的影響、患者的放療的時間和費用都將縮減一半……這是浙江省人民醫院引進的全省首臺「可視化」四維影像引導直線加速器。「以對肺癌患者的治療為例,它可以根據患者呼吸頻率精準追蹤抗擊腫瘤,減少危及器官接受到的平均劑量與受照面積,從而更好地保護正常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