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有望成為科學家?楊振宇一番話,值得家長一看

2020-12-06 小婷老師育兒觀

科學所打開的世界越來越遼闊,越來越奇妙……——伊林

我們現在所享受到一切便利,都是科學技術帶來的,雜交水稻、飛機、汽車、火車……等都屬於科學技術發展帶給我們的便利,而讓這一切便利出現的,正是神秘的——科學家!

是他們推動世界的發展,促進人類的進步,從艾迪生發明電燈開始,到如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我們生活處處都離不開科學。

我家孩子在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將來成為科學家發明對世界有用的東西,當時我只是當作笑話,心想(當科學家哪有那麼容易,像我們熟知的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居裡夫人、達爾文、高斯哪個不是聰明過人?)

但是聽了著名物理學家科學家楊振宇的話之後,我覺得這未必不能成真,沒準哪天我的孩子真就成為科學家了。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動手能力強。所以想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就要從小學科學,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力創造力、邏輯思維、動手能力

楊振宇教授的話為我打開了新一扇大門,讓我找到了培養孩子成為科學家的道路,科學思維能力創造力、邏輯思維、動手能力。

從這4點出發,我總結出了4個培養方法,下面分享給大家

1、大自然中觀察——培養孩子科學思維能力

美國有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叫理察·費曼,他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被英國的《物理世界》雜誌評為有史以來十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他曾回憶說,他之所以會對科學感興趣,並且具備科學思維能力,都來自於他父親的啟發。

他說在他小的時候和朋友一起玩,發現樹上有一隻怪鳥,他朋友就問他:「費曼你知道這隻鳥叫什麼名字嗎?」費曼則說不知道,他的朋友則是嘲笑的說:「這叫褐喉畫眉!你爸沒教過你嗎?」費曼則說:「我爸爸當然會教我,他會讓我觀察那隻鳥,因為就算知道這隻鳥叫啥,你仍然對這隻鳥一無所知。」

費曼爸爸要孩子從大自然裡學到的,不是要他記住這個名詞,而是要他觀察、思考,這也是費曼會對科學感興趣,養成科學思維的主要原因。

作為家長我們想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也可以讓孩子觀察大自然,動物、植物、山川、河流……

2、帶著孩子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專家指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創造力往往就在孩子玩耍中產生的。

所以家長要陪孩子一起玩,引導孩子快樂的玩耍,再問你刷中鍛鍊孩子的創造力,我覺得激發孩子創造力最好的玩具,就是積木,積木可以拼成各種形狀的玩具,小汽車、飛機、機器人,這對孩子的創造力開發有很大好處。

3、陪孩子做數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獨是源自18世界瑞典的一種數學遊戲,是一種運用紙、筆來驗算的邏輯遊戲,通過玩數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是最好的方法。

我國心理學教授張謙曾表示:「自家孩子雖然資質一般,但也十分支持孩子玩數獨,並從小進行培養,這樣可以後天開發孩子的腦部發育」。

父母若想培養孩子邏輯思維,可以給孩子買一套數獨遊戲書,一本就夠孩子玩上幾個月,其實原本我也是不信的,直到我帶著孩子開始玩數獨,我才發現數獨對孩子的幫助真不小。

由於現在外面很危險,幼兒園一直都沒開學,在家也不能每天閒呆著,我就想起了和孩子一起玩數獨,買了一套數獨遊戲書,從0基礎入門到負責的數獨,讓孩子能夠循環漸進的數獨能力,自從我家孩子玩了數獨之後,遇到問題總能自己解決,而不只是總問我。

4、做家務活——培養寶寶動手能力

做家務活是鍛鍊孩子動手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平時你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擦桌子、掃地、疊被等,慢慢的孩子的動手能力就被培養出來了,而且孩子也會變得特別勤快。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孩子有望成為科學家?楊振寧老先生的觀點,值得家長一聽
    相信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想當一名科學家。科學家,似乎成為很多男孩子的夢想。他們會把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人當做自己的偶像。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小時候也有夢想,他的夢想是獲得諾貝爾獎金。然而,他在之後也是確實做到了。他成功地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實現了 當初的諾言。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實現當科學家的願望。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家長一看
    不少家長都抱怨說,自己家孩子做事的時候三心二意,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不是想喝熱水,就是橡皮掉在地上,其實這就是孩子專注力差的一種表現,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力會這麼差呢?
  • 如何讓孩子愛上物理?著名物理學家都在推薦,家長值得一看
    孩子的學習是最讓父母操心的事情,尤其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孩子所學的科目越來越多。而且現在高考模式也在轉型,幾個省份提出了「3+1+2」的高考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僅靠死啃語數外遠遠不夠,曾經那些被父母忽視的物理、化學等「副科」,如今正成為孩子們競爭的關鍵所在。學科越來越多,而且有的孩子還偏科嚴重,有時候父母都為孩子擔心,這才上小學,以後可怎麼辦呢?
  • 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家長: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別錯過了
    ,隨著大腦發育的不斷成熟,會對周圍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他們會不斷去觸摸探索,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對新鮮事物進行感知與理解,他們的興趣已經很好地從對母親的依賴轉移到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上,專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當「科學家」的潛質,在兩歲左右,孩子的探索欲會出現爆發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千萬別錯過。
  •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提升孩子的綜合實力?童書媽媽小麗採訪了文津獎得主、著名科普作家汪詰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汪老師怎麼說。汪詰,著名科普作家,科普自媒體人,「科學聲音」聯盟執行秘書。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各位父母一看
    家長可能覺得孩子貪玩,其實你只是看到了表面問題,卻沒有去深究問題出在哪。大約在孩子3歲左右,大腦處於飛速發育期,這時孩子的大腦已經發育到了成人大腦的70%左右,所以,孩子往往不能抑制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所以記憶力才不會集中,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很輕易地被其他事情吸引。
  • 家長炫耀孩子用手指算法次次考第一,老師的一番話家長懵了!
    有位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算術不好,學習很吃力,父母看著孩子吃力的學習很是著急,於是就花3000元給孩子報了一個手指算的培訓班。孩子對這種算法很是感興趣,每次孩子算題前嘴裡都念著一套算法,手指也跟著比劃,雖然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何這樣算,但是最後的答案是完全正確。
  • 是什麼原因讓家長成為了孩子的同學!成為孩子的老師?
    老師每天在微信群布置的任務讓家長耗費大量的精力,家長認為他們精力有限,工作回來了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工作任務!還經常被叫到學校挨老師的訓斥!還得隨叫隨到還得必須到!所以讓家長們有些厭倦,甚至於發生矛盾。以至於家長不再是家長而成為孩子的同學一起學習進步!
  • 20年後,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現在開始做好規劃
    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孩子,在新的一年,我們能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有力量、有能力,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知。體質內?體質外?國際化?截至2020年10月10日,全國範圍內採用國際課程、實行雙語教育的各類全日制國際化學校共計1399所。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班級管理是變方便了,但這樣發排名表和指名道姓批評學生的做法則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黑柳徹子小的時候因在學校課堂上表現不規範,影響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學習,而被老師約談家長,並責令其選擇退學。如果放在大多數家長身上,不免回去會大罵孩子一頓並威脅孩子說你被學校開除了,看你以後怎麼辦,看你以後還敢不老實。
  • 孩子身上的5個特徵,是高智商的表現,很多家長卻認為是壞毛病
    自從法國科學家比奈提出「智商」這一概念之後,人與人之間就出現了另一種差異,那便是智商差異。按照常理來看,高智商的人能夠迅速融入不同領域,並且可以快速理解相關的知識,所以他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好。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高智商,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快地理解所學知識,在進入工作後,也能靠出眾的智力取得成功。
  • 孩子誤食乾燥劑,家長讓孩子喝這個,兒科醫生:方法值得學習
    孩子誤食乾燥劑,家長的快速反應很機智李女士的兒子三歲半,正是調皮的時間段,他總是有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實踐能力非常強,只要想到就會去嘗試。在學習上,這是好習慣,但是在生活中,問題可就大了。那天孩子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吃零食,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弄的,將乾燥劑外面堅硬的包裝撕了開來,將乾燥劑一口悶。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成為高智商的天才?
    ,要想孩子成為高智商的小天才,父母得培養孩子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專注力,模仿力和不斷的創造力。  1.高度集中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習慣性給孩子餵飯,寵溺孩子。倘若家長從小就習慣著追著孩子餵飯的話,那孩子的專注力在一開始就落後於同齡人起跑線了。原因很簡單,邊玩耍邊吃飯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被允許一心兩用,習慣了該行為模式後,孩子在學習上就很難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現上課左顧右看、交頭接耳的現象。很多家長以為這是孩子上學後染上的壞習慣,殊不知,隱患早已埋下。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不過,研究發現,似乎大多數家長對於「棉花糖實驗」並未真正的理解透徹,它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的神奇!1、「棉花糖」實驗是什麼?
  • 從孩子的角度分析《放牛班的春天》:孩子的品行,都跟家長有關
    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是這種類型家庭模式的常態,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誤,無條件原諒,甚至很多家長都認為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把錯誤都歸結到自己身上。孩子的感受凌駕於任何人的感受之上,有時還會過分在意,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屬於典型的嬌生慣養,溺愛的類型。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要和對方家長理論,秦媽媽用心靈雞湯滅火
    誰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寶貝呢?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誰能心裡痛快呢?秦昊激動表示:「如果家長教育不了的話,我現在就座飛機……」大概是意識到自己的兒子情緒已經失控了,秦昊的媽媽出面制止:「大人在孩子的問題上你的責任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們倆不要情緒用事,人家的孩子有人家的家長教育,也不要氣憤。」
  • 家長該怎樣陪孩子寫作業?
    近日隨著一位父親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的爆火,把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又一次推向了大眾的視線中,同時,大家也普遍發現了家長對於孩子家庭作業的頭疼程度已經不亞於工作壓力了。但即使迫於社會壓力很多老師已經不敢明目張胆地給家長布置各種類似於給孩子「批改作業」的任務了,可家長又真的覺得輕鬆了嗎?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由於正在輔導孩子的我每天接觸不同的孩子和家長,確實有遇到過這個情況。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
  • 孩子最怕「輸不起」?聰明家長這樣做!
    家長要注意在比賽中多引導孩子去關注過程,關注自己通過競爭學到了什麼,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對於哪些方面還需要不斷提升,而且還可以看看對手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學習的。通過這樣的做法,使孩子把注意力引到自己的努力上去,更關注競爭的過程。
  • 我校楊振宇博士在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期刊《Applied Physics...
    新聞網訊 近日,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青年教師楊振宇博士在Nature Index著名學術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The photovoltaic and photoconductive photodetector based on GeSe/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