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產品年底開始大量上市,AIoT晶片市場開啟搶奪戰

2021-01-11 雷鋒網

科技從來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我們已經走過了PC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正在邁向AI和IoT的時代。驅動時代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計算力的提升,當然,每個時代都有其代表性的處理器架構。RISC-V指令集架構(ISA)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巨大關注,不少人認為RISC-V將成為AIoT時代的主要玩家甚至是代表性的指令集。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2019年底開始,基於RISC-V的產品將陸陸續續上市。那麼,RISC-V將如何搶佔AIoT市場?RISC-V真的能成為新的時代ISA的代表嗎?

RISC-V免費是誤解,靈活性是最大優勢

或許是因為業界對Arm的授權費有些意見,亦或單純因為免費的產品更具吸引力,架構簡單、完全開源的RISC-V指令集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全球範圍內,包括威騰電子、英偉達、谷歌、高通、華為、聯發科等巨頭都紛紛加入RISC-V基金會。印度甚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RISC-V成為了印度的國家指令集。

此時,有人就把指令集開源和免費劃上了等號,並且把免費視作RISC-V的優勢。雷鋒網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明確指出,RISC-V指令集免費,但並不意味著RISC-V處理器免費。晶心科技總經理林志明接受雷鋒網採訪時也指出,遵循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確實可以免費使用RISC-V指令集設計產品,但RISC-V的CPU並不免費,這是一個誤解。

晶心科技總經理林志明

有意思的是,這雖然是一個誤解,但也是推廣RISC-V的好機會。比如晶心科技就有RISC-V FreeStart項目,這個項目可以讓開發者免費使用晶心的RISC-V N22核心,集成開發環境等,不過基於RISC-V FreeStart項目設計的產品量產時則需要繳納一定的版稅。芯來科技也有「一分錢計劃」,模式與晶心基本相同,目的都是為了推廣RISC-V。

面對千億規模的物聯網市場和有實力的競爭者,Arm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2015年,Arm宣布開發者可以免費使用Cortex-M0的智慧財產權,進行產品的設計和樣品開發。

RISC-V基金會中國顧問委員會主席方之熙博士此前接受雷鋒網採訪時表示,RISC-V會將低端的設計完全開源免費,Arm也能夠把簡單的設計開源免費供大家使用,想要使用RISC-V的公司還是應該關注RISC-V可以根據應用場景實現的差異化。

差異化或者說靈活性確實才是RISC-V的優勢所在。林志明表示,RISC-V出現的時候,也是晶心成立11年的時候,一是出於職業的直覺,另一個是因為RISC-V的理念和晶心推動的方向很接近,比如允許開發者增加指令集,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很看好RISC-V。

「另外,RISC-V的包袱比較小,許多應用的並不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的處理器,而是需要做一些適度的減法。我認為RISC-V在未來三十年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計算機領域在各種解決方案上都能做到最優化。」林志明同時表示。

碎片化和生態不成熟純屬攻擊話術

即便擁有靈活性的特性,想要獲得市場,對於晶片來說PPA(Power Perform Area)指標無法繞開。林志明表示,與同級別的Arm產品相比,我們RISC-V IP的CPU的PPA每項指標平均可以提高20%,如果做一個粗淺的加法,就可以獲得60%到80%的提升。

這種顯著的提升到底是RISC-V指令集的本身特性帶來的還是因為經驗的積累?林志明認為各佔一半,一方面,RISC-V本身比較精簡,包袱也比較小,加上我們的編譯器做的比較好。另外,晶心成立近15年,我們協助客戶量產的經驗也能夠發揮作用。

不過,對於晶片而言,只有獲得客戶的認可才可以談成功。這其中,生態至關重要。去年,Arm建立了一個網站攻擊RISC-V,從成本、生態系統、碎片化風險、安全性和設計保證方面攻擊RISC-V。談及Arm的攻擊,林志明認為,這只是給攻擊者自己壯膽用的,並沒有對RISC-V產生真正的打壓,並且,現在攻擊開源生態,本身就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反倒會產生反作用力。

那RISC-V的生態系統以及相關工具鏈的發展情況如何?林志明表示,對於那些使用即時作業系統(RTOS)的領域,RISC-V已經成熟了。說的更具體一些,如果要把RISC-V應用到嵌入式系統,比如驗鈔機、共享單車、電動車儀表、無人機飛控等都沒有問題。但如果要用於更多的領域,比如航空航天,還需要發展。

晶心對RISC-V工具鏈和生態的建設有不少貢獻,比如晶心是DSP工作組的領導,還是快速插入工作組的聯合領導,在指令集以及軟體方面的工作小組也在積極參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RISC-V的32位Linux的主體就由晶心貢獻。

至於碎片化,林志明表示這純屬攻擊的話術。具體而言,RISC-V指令集分為基本指令集和模塊化擴展指令。只要RISC-V基金會繼續保持他的團隊,嚴格要求所有廠商,宣稱是RISC-V的CPU就必須保證基本指令集彼此相容,這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碎片化。至於擴展指令,不同的廠商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是否增加,這也是RISC-V具備靈活性特點的原因。

既然是否使用擴展指令不同廠商可以自主選擇,因此擴展指令不僅不會相互兼容,是否開源也將由廠商自主決定。

再看安全性,林志明指出,必須強調,安全是全方位的。不過RISC-V的標準指令集裡還沒有安全指令,工作組還在討論和制定中。在標準指令集裡的安全指令確定之前,RISC-V也有許多保護措施可選。晶心十多年前就已經有安全微處理器產品,目前我們也與很多的安全廠商合作。

既可以用物理不可克隆功能(即PUF,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這是一種「數字指紋」技術,每個半導體設備(如微處理器)擁有唯一的身份。也可以構建信任根(Root Of Trust)的平臺環境。當然也有數個其他信任根(Root of Trust)的平臺可以採用。平頭哥的RISC-V處理器就採用可信執行環境TEE的方案。

「我們保證RISC-V處理器安全的方法會包含但不限於上述的方式。對於處理器的安全,不同的公司會採取不同的方式實現不同的安全級別,但要實現更多的安全功能肯定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林志明表示。

RISC-V成為AI和IoT時代代表性的指令集需要機運

至此,無論是RISC-V技術本身還是其生態建設的進展都已經非常清晰。接下來需要關注的就是RISC-V未來的發展。產品進展方面,林志明表示:「作為RISC-V CPU IP的領導廠商,我們第一個RISC-V CPU IP是2017年第四季度提出的,2018年開始陸陸續續獲得客戶的採用。客戶取得授權後需要設計和投片,到現在一年半時間差不多剛好樣品出來。再花半年推動量產、上市以及軟硬體的整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年初開始RISC-V的產品就會比較多的投入市場。」

林志明透露,採用晶心RISC-V IP的產品中,大概50%的產品都與AI和IoT相關,有些是純AI的。並且,邊緣計算的產品比較多,也有應用於數據中心和伺服器的產品。

雖然RISC-V技術本身的優勢明顯,也已經有平頭哥、華米、格蘭仕等公司相繼推出RISC-V指令集的處理器,但未來RISC-V能否成為一個時代標誌性的指令集?林志明認為這需要一些機運。

回顧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x86和Arm,這背後分別是英特爾和微軟,Arm和谷歌的深度合作甚至是捆綁,打造標準化的平臺,藉助PC和智慧型手機單體幾十億出貨量的市場,成為兩個時代最成功的處理器指令集架構。

「RISC-V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想要獲得x86和Arm那樣的成功,需要與像華為或者蘋果這樣體量的公司進行組合,才可以把RISC-V CPU做的很大。另外,IoT市場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產品種類多但量比較少,但RISC-V需要有一個像手機和PC一樣出貨量很大的產品品類,這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需要機運。」林志明說到。

目前,無論是物聯網還是AI都沒辦法實現標準化的平臺。那麼,在機運到來之前,RISC-V可以進軍存量市場,也就是基於RISC-V設計手機處理器,林志明認為這最有資格的就是華為。除此之外,就是耕耘AI和IoT這樣的新興市場,這時候,比拼的就是誰能夠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

上面提到,RISC-V指令集架構的靈活性可以讓開發者在AI和IoT領域都能實現很多創意。除此之外性能的功耗也是取勝的關鍵。以挖礦(數字加密貨幣)為例,剛開始礦工使用CPU挖礦,後來轉向了GPU,再後來甚至有使用手機挖礦的,但最終是ASIC勝出,因為無論CPU還是GPU,在這一場景都會有許多指令集用不到,這就不能實現最優化。而ASIC足夠高效,耗電也更少。RISC-V同樣具備這樣的優勢,能夠提供合適的算力,並且兼具低功耗的優勢。

還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都是RISC-V IP的提供商,但晶心、芯來科技、SiFive之間也有合作。林志明表示,我們與他們現在不是純粹的競爭者,而是競合者。在技術上,我們是合作關係,希望通過合作壯大RISC-V的生態,但在商業層面,如果客戶要選擇RISC-V IP的時候,我們就是競爭關係。

雷鋒網小結

RISC-V是當下最受關注的指令集,特別是在國內大力發展自研晶片的背景下,簡單、完全開源的RISC-V指令集架構是一個好的選擇,受到更大的關注自然也可以理解。而這樣的熱潮也讓Arm感到緊張,並且攻擊RISC-V。不過,RISC-V在嵌入式領域的工具鏈已經準備好。並且,只要RISC-V基金會保持運作,保證RISC-V處理器基本指令集的相互兼容,碎片化更多就是一個攻擊的話術。安全方面,RISC-V標準指令集中目前還沒有安全指令,但可以用多種方式保證RISC-V處理器的安全。

至於RISC-V能否成為AI和IoT時代的時代代表性指令集架構,技術本身不存在障礙,但林志明認為需要一些機運,與巨頭公司的深度捆綁,或者找到PC和手機量級的產品。

毋庸置疑的是,隨著RISC-V產品的大量上市,AIoT晶片市場,x86、Arm、RISC-V的爭奪戰正變得激烈。

相關文章:

中國如何在開源晶片領域找到突破口?RISC-V 會是一個絕佳機會!

印度首款CPU Shakti離商用更進一步,基於RISC-V指令集

伯克利牽手清華成立 RIOS 實驗室,RISC-V 有望提升至最先進水平?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risc處理器特點介紹以及舉例評測
    但是現在市場上不少處理器產品以次充好,讓並沒有什麼專業知識的消費者們摸不著頭腦,最終可能不僅損失了錢財,還浪費了精力。那麼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款時下熱銷的處理器——risc處理器。1989年2月,860處理器上市,同年4月80486處理器正式發布。  雖然860處理器以全新架構贏得了一片喝彩,最終卻因為缺乏廣泛的應用軟體和外圍設備的支持面顯得「曲高和寡」,市場接受程度很低。相反,486處理器在指令集上保持了一貫的兼容性,但在處理器內部的設計上大膽採用了RISC技術,能夠在1個周期內執行1條指令。
  • 深入淺出RISC-V 「V」向量擴展
    一個從地址14開始,另一個從地址24開始:load r1,14load r2,24add r3,r1,r2; r3←r1 + r2load r1,18load r2,28add r4,r1,r2; r4←r1 + r2使用SIMD,我們可以加載多個值並執行多個加法:vload.32 v1、14 vload.32 v2、24 vadd.i32 v3,v1,v2
  • 對於RISC-V的相關分析和介紹
    最近幾年的晶片領域,RISC-V是一個絕對繞不過的關鍵詞。 和X86和Arm不一樣,指令集架構RISC-V因為擁有開放性,先進性,模塊化和可擴展等特點,尤其是本身的開源屬性,使得它不會受到任何單一公司的沉浮或者一時興起的決定的影響。在這些多種因素的推動下,這個指令集從2011年開始走熱,過去兩年更吸引了國內晶片創業者的狂熱追捧。
  • RISC-V其實是反潮流,但是……
    一個從地址14開始,另一個從地址24開始:load r1,14load r2,24add r3,r1,r2; r3←r1 + r2load r1,18load r2,28add r4,r1,r2; r4←r1 + r2使用SIMD,我們可以加載多個值並執行多個加法:vload.32 v1、14 vload.32 v2、24 vadd.i32 v3,v1,v2
  • 國產RISC-V新突破!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發布
    這一天,賽昉科技在上海發布20201年首款重磅產品,即星光AI單板計算機。該產品是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至此,賽昉科技的產品和平臺已經覆蓋了不同的層次,逐漸完善整個RISC-V生態。   而此次,星光AI單板計算機的發布,是在基於驚鴻7100平臺的板級產品,這就令RISC-V面向中高端的應用真正具備從IP到晶片再到開發板的齊全配置。
  • 完全開源、無專利掣肘,RISC-V會是晶片自主的關鍵解嗎? 年度行業研究
    終端客戶再利用晶片開發出軟硬體產品,最終實現落地應用。  此後,落地產品經過長時間的穩定使用,才能驗證指令集、IP的可用性和優秀性能。ARM架構、X86架構同樣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被使用,到今天能有「壟斷」地位的出貨量和市場生態也經歷了40年左右的時間。
  • 師從圖靈獎得主,自研高端RISC-V晶片,對話睿思芯科創始人
    作者 | 心緣編輯 | 漠影2020年黑天鵝事件接踵而至,但RISC-V創企睿思芯科並沒受太多影響,相反,創始人譚章熹對這一年的進展很滿意,晶片也在年底順利量產如今十年過去了,RISC-V從一個小眾的實驗室項目逐漸走到了產業中,通過各類電子產品開始進入千家萬戶。譚章熹也身兼數職,既作為創業者,也作為RISC-V國際協會的董事、RIOS Lab聯合主任、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兼職教授,推動RISC-V的生態建設和人才培養。
  • 中國最大晶片代工廠成功上市,年底將試產7nm工藝
    據媒體報導指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近日開始認購,預計募資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在巨額資金的支持下預計最快年底可以試產7nm工藝(中芯國際方面稱為N+2工藝,在性能參數方面接近臺積電的7nm工藝),加快先進工藝的研發。
  • 全志與平頭哥攜手合作,RISC-V已成晶片設計主流選擇
    集微網報導(記者 小如 艾檬)時鐘撥回到一年前的7月,阿里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發布了成立以來首款產品——RISC-V處理器玄鐵910以及普惠晶片計劃。相得益彰作為國內老牌晶片廠商,全志每年晶片出貨量在億顆級以上。對於此次擁抱RISC-V,全志科技CTO丁然認為這是理性的選擇。丁然提到,全志有非常明確的戰略主線,即圍繞大視頻的MANS,形成多媒體、模擬、無線、服務這一潛力無限的矩陣布局,無論市場熱點如何切換,全志都能迅速切換補位。選擇RISC-V同樣也是在這一戰略指導下的新思維。
  • 威爾遜研究小組報告稱25%的晶片設計都開始採用RISC-V
    圖1.區域的RISC-V活力(Wilson Research Group / Siemens)「我們主要調查的是圍繞CPU,加速器的大多數活動,因此很多細分市場才剛剛開始圖2.按細分市場劃分的RISC-V活動(Wilson
  • GTIC 2020全球AIoT產業創新峰會將於3月13日登陸上海
    海量數據、實時精準分析及硬體高效化成為新常態,AI也開始從雲端往物聯網終端設備擴展和遷移,邊緣計算結合AI的趨勢日益推升。據Marketsand Markets報告預測,到2024年全球AIoT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6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6.0%。AIoT是智東西深度報導和系統講解的重點領域,系列報導持續跟蹤產業動態,智東西公開課側重創新技術產品講解。
  • 半導體雷射器晶片廠商長光華芯擬A股IPO 已開啟上市輔導備案
    集微網消息 近日,江蘇監管局披露了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華芯)上市輔導備案信息,其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已於2020年12月25日開啟上市輔導備案。資料顯示,長光華芯主要致力於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晶片、高效率半導體雷射雷達3D傳感晶片、高速光通信半導體雷射晶片及相關光電器件和應用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雷射器泵浦、雷射先進位造裝備、生物醫學及美容、高速光通信、機器視覺與傳感等。
  • RISC-V計劃的自由開源之路還有多遠
    搭載上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的快車道 有人認為是開源的決策讓 RISC-V 名聲大噪,筆者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其實除了 Linux,英特爾還打造了多種開源軟體,尤其是在移動市場,甚至物聯網市場,取得一席之地,然而以後的產品再也沒能創造 Linux 的輝煌。從前幾年半導體市場的多起收購和合併案能夠看出來,晶片在美國已經不是一個賺錢的朝陽產業,相反已經走向下行期。
  • 【上市】半導體雷射器晶片廠商長光華芯擬A股IPO;華為/中興供應商...
    1、精測電子:已進入寧德時代、比亞迪和中航鋰電等電池廠商的供應鏈2、半導體雷射器晶片廠商長光華芯擬A股IPO 已開啟上市輔導備案3、華為/中興供應商柏瑞凱擬A股IPO 已開啟上市輔導備案(校對/Lee)2、半導體雷射器晶片廠商長光華芯擬A股IPO 已開啟上市輔導備案
  •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是什麼?
    strongerHuang 發表於 2021-01-12 13:45:07 2019年開始,RISC-V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原因有很多,ARM授權費高是關鍵的因素,下面就來說說關於ARM和RISC-V架構,以及相關的內容。
  • 瑞薩電子採用Andes RISC-V 32位CPU內核 開發其首款RISC-V架構ASSP...
    打開APP 瑞薩電子採用Andes RISC-V 32位CPU內核 開發其首款RISC-V架構ASSP產品 瑞薩電子 發表於 2020-10-10 11:20:44
  • 堅決不碰自動駕駛和雲,耐能的可重組架構AI晶片能在AIoT市場取勝?
    2015年在美國成立的耐能表示不碰自動駕駛和雲端AI晶片市場,還在近日推出了物聯網專用AI SoC——KL520,從創業開始就非常看重盈利能力的耐能真的能贏得AIoT市場?可重組架構有何特色?從單純賣IP到提供SoC的商業模式改變雖然如今耐能已經能夠提供從IP、晶片到SoC的硬體產品及配套軟體,不過耐能切入AI市場的產品是自主研發的IP。IP在晶片行業相對而言是投資和風險都相對小的生意,對於AI晶片公司而言,自研IP能夠實現更加個性化的產品,滿足市場差異化的需求。
  • 藉助DFT 技術縮短,AI 晶片上市時間
    為使  AI  系統切實可用,其必須快速處理大量數據,這樣一來就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AI 具有獨特的計算能力需求,這就導致 AI 晶片或 AI 加速器市場迅速增長且競爭激烈。能否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取決於能否讓產品快速上市,因此就需要使用設計和測試解決方案來應對新型  AI  晶片架構的挑戰。本文將重點介紹 AI 硬體的設計,尤其是如何最佳地測試 AI 晶片。
  • 原材料緊缺價格攀升 天合、晶澳、隆基開啟資源搶奪戰
    據索比光伏網統計,天合、晶澳、晶科、隆基等組件龍頭企業多點開花,在產業鏈各環節大肆擴產,其中組件280GW、電池272GW,儼然有把二、三線企業擠出市場的趨勢,但光伏玻璃受政策限制,無法大規模擴產,膠膜的擴產也顯得「微不足道」。  有資深業內人士指出,企業垂直一體化擴產,帶來的可能是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市場供需失衡以及無休止的價格戰,給光伏市場長遠發展帶來許多風險。
  • MEMS傳感器晶片廠商芯動聯科擬A股IPO 已開啟上市輔導
    集微網消息 近日,安徽監管局披露了安徽芯動聯科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動聯科)上市輔導備案信息。據披露,2020年11月,芯動聯科與中信建投證券籤訂了《安徽芯動聯科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之輔導協議》,並已於2020年12月3日進行輔導備案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