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1月06日訊 範志毅、楊晨、李瑋鋒、曲波……對於關注中國足球的觀眾而言,想來這些名字並不陌生。作為中國男足「黃金一代」的球員代表,2002年他們一路殺入世界盃,創造了中國足球史上的輝煌一幕。如今「黃金一代」再度集結,出現在了江蘇衛視推出的青少年足球競賽真人秀《超球少年》中。
《超球少年》於2020年12月21日首播,中國男足「黃金一代」代表+韓喬生、董路等知名解說+「金哨」裁判孫葆潔,以及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12歲以下足球少年組成的節目嘉賓陣容,堪稱足球類垂直體育綜藝的「頂配」。首期節目播出後,引發廣泛關注,截至12月30日,微博#超球少年#話題閱讀量15.2億,47.5萬人次討論。
節目主創將此次「豪華陣容」的集結視為一次足球精神的傳遞,同時嘗試以此尋找國產體育綜藝創作的新方向和新傳播點。
克服困難
最大化釋放嘉賓潛能
100多個不受控制的孩子,6位不太了解綜藝套路的教練,再加上不太了解足球的藝人「星理事」,給《超球少年》的創作帶來了不少難題。這檔由北京華信麒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製作的節目,於2020年8月2日開機,在山東日照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拍攝,後於十一期間轉戰海南海口,前後累計投入人員400餘人。目前,節目組仍在進行公益短片等多樣化的內容拍攝,以豐富節目形態。
主創團隊希望通過這檔青少年足球競賽真人秀,連接產業市場,激發家長培養孩子學習足球的興趣,拓展足球培訓機構對於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團隊也希望通過該節目傳遞信心和能量。
節目出品人、總製片人兼總策劃孫昌鵬介紹,第一階段拍攝主要涉及6支來自全國U12(12歲以下年齡段)青少年足球隊的100個孩子,他們需要在8月底前完成全部聯賽部分的拍攝,以保證按時返校。主創團隊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緊急確定拍攝時間,並完全按照孩子們的日程調整拍攝計劃。
8月的山東日照,多陰雨天氣,這為戶外拍攝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團隊除了投入常規的真人秀機位,還啟用了專業的轉播車,確保賽事呈現效果。此外,由於拍攝時間緊、任務重,團隊各工種間鮮有磨合的時間,「400人的調度協同,難度很大」,孫昌鵬感慨,「還好最終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內容創作層面,如何平衡範志毅等足球「大咖」和伍嘉成、武藝、謝楠等藝人之間的角色定位?如何讓娛樂明星更具專業性?如何保證現場的主角——100多位小球員的技戰術和性格特點得以展示?這些都是主創團隊需要一一解決的問題。
內容總監、後期總監兼總策劃王天介紹,經過論證和嘗試,節目組最終將專業教練定義為「星執教」,主要負責小球員們的專業性訓練;針對專業教練綜藝感普遍欠缺的情況,由導演團隊進行前期協調預熱並進行現場把控。同時對藝人進行大量專業知識培訓,包括比賽勝負排名分析、球員教練情緒釋放和球員傷病處理、心理建設等方面,讓他們可以勝任「星理事」的工作。
尋求平衡
融合專業性和娛樂性
隨著全面健身熱潮的興起,體育類節目愈發垂直細分,並擁有了一批專業受眾。體育類綜藝,特別是體育類真人秀,往往會採用包含「選、練、賽」等元素的標準節目流程進行拍攝,節目樣態較為接近競技類真人秀,更貼合對抗性體育愛好者的收視興趣。
《超球少年》的真人秀部分,除了記錄和展現專業足球競技體系中的訓練和選拔環節,更為注重「超球少年」的天性展現。這也使得節目風格與其他同類節目有著明顯差異。
王天表示,以往同類節目更強調真人秀部分,通過前期設定及編劇製造衝突,吸引觀眾觀看,但這樣會破壞原生態體育類節目的真實性。「足球是專業的,孩子的天性是客觀存在的。」王天認為,相較足球比賽本身,孩子對足球的熱愛、對勝利的渴望及賽場上各種不可預知的狀況,才是最好的真人秀內容。
主創團隊為選手配備了不亞於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專業教練組、裁判團隊、賽事轉播團隊、金哨裁判及名嘴解說,孩子們既有贏球的歡呼,也有輸球的落淚,綜藝效果在高水平競賽中自然流露。
「6位教練性格不同,帶隊風格迥異,會用各自的方法幫助球隊取得勝利。」王天表示,「教練對隊員的幫助不僅僅表現在比賽層面,還包括如何面對勝利、如何接受失敗、如何完善人格等方面,這是無法進行前期預演的內容,也是競技賽場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專業性之外,主創團隊也將娛樂性融入其中,並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點。王天認為,要達到二者的平衡,首先節目製作方要懂體育、懂足球,教練不能游離在綜藝之外,藝人不能游離在專業之外。製作人員要專業度和綜藝感皆在,尊重孩子,熟知專業規律,環節設計符合足球本質,能夠和錄製對象快速找到共同語言,並在最終的節目呈現中強化青少年在賽場上的心理變化,而非枯燥的比賽流程,以此尋找到觀眾與節目嘉賓的情感共振點。
對於垂直類體育綜藝的未來發展前景,王天和孫昌鵬分別從內容和市場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王天認為,創作者首先要專業,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其次,相對歌舞類綜藝,體育綜藝仍屬小眾,只有立足於文化感染力,才能實現傳遞體育精神的目的。
孫昌鵬表示,垂直類節目破圈難度很大,青少年賽事有著觀賞性不足、孩子表達能力欠佳、體育教育氛圍不夠等短板的限制。如何守圈(尊重足球,請來中國足球高光時代的代表)、擴圈(專注於頂級青少年足球隊伍的挖掘,強化真人秀的真實部分,增加對於關注孩子健康成長的受眾的覆蓋)、出圈(嘗試多種形態的內容展現,試圖找到與圈外連接的內容途徑,嘗試破圈),主創團隊一直都在嘗試,希望能夠摸索出新的創作方向,為業界同仁提供一些創作上的經驗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