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檔案】楊樹杉,中石化國際事業公司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北京校友會理事長。1965年-1970年本科就讀於我校高分子專業。曾任中石化燕化公司一廠廠長,中石化國際事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外事局局長,一直關心支持母校和校友事業發展,促成中石化聯辦石油化工學院等。2007年起,擔任北京校友會第四屆理事長,2007年-2010年,每年舉辦北京校友會大型年會活動。為便於數萬在京校友開展活動,2011年開始,積極推動成立院系校友會、行業校友會及青年校友會等各種組織,鼓勵支持校友組織各類活動,促進校友交流合作。
「雙18!」楊樹杉翻著泛黃的照片,「從大工畢業後,我就兩個18」,這「雙18」指的是他在中石化燕化公司和國際事業公司的工作年限。藏在書架相冊裡,有多張與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合影,江澤民、李鵬、朱鎔基……,這些他從來不主動對外人提及。
退休後,大家都覺得他的生活單調——拍照、刷手機、偶爾看看子女、幫幫校友,但他卻樂得其然,因為他已努力做到:不負韶華,不枉大工!
雙18的序:三見屈院長
楊樹杉與母校大工感情深,源於在校近距離見過三次屈伯川院長。雖然那時,屈院長並不認得他,只知道那個安靜的男孩是大工的學生。
楊樹杉來自遼寧昌圖一個充滿書香的小村子,幾位堂兄、哥哥都是大學生,父母也期望他能考上大學,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培養。父母這麼期望,屈院長也這麼期望。在新生入學教育大會上,屈院長滿懷深情的說,「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國家工業振興而奮鬥!」楊樹杉坐在前排,看著屈院長,熱火在胸中升騰。
再見屈院長時,是在宿舍。學校食堂那時的條件差,地瓜成熟時節,幾乎頓頓吃地瓜。每逢這時,學生們就會在食堂看到屈院長一同吃飯,地瓜餐裡伴著歡聲笑語。吃完地瓜餐,屈院長從西山溜達回家,順便時不時到學生宿舍坐坐。到楊樹杉宿舍時,大家都很意外。屈院長詢問大家的學習生活情況,和大家拉家常,就像父親,楊樹杉很感動也很溫暖,好像從未離開過家。
第三次見屈院長是在冬季長跑。屈院長的講話,楊樹杉記憶猶新, 「冬季最好的運動是長跑,長跑既鍛鍊呼吸,又鍛鍊腿,夏季最好的運動是遊泳,遊泳既鍛鍊呼吸,又鍛鍊手臂和腿,當然,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屈院長愛大工學生的心人人都感受到,楊樹杉也不例外。
1966年5月,學校停課,學習無法正常繼續。楊樹杉著急,大工老師們更著急。兩個「著急」碰到一起,楊樹杉們的學習就從公開變成了偷偷摸摸,老師教課也偷偷摸摸。停課期裡,這些大工學生也在曲折的繼續學業。
複課後,老師和同學們異常喜悅,也更加著急。雖說偷摸的學了些東西,但終究落下不少課程,他們加班加點擠著時間補課。為了便於儘快掌握知識,化工系提前安排他們到工廠實習,並讓專業課老師親自帶隊。楊樹杉被分配至錦州石化,白天有工人師傅和技術人員指導實踐作業,晚上有老師餓補專業知識,不到一年,楊樹杉和他的同學們就以紮實的基礎、過硬的操作脫穎而出。
1970年,燕山石化公司籌建,亟需大量既懂理論又能操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錦州石化推薦了在這裡實習過的楊樹杉等70位優秀的大工學生。從此開始,帶著濃濃的大工情愫,楊樹杉開始了他的第一個18年。
第一個18:燕化裡的青春
楊樹杉說,大學裡他沒做過大一點的學生幹部,只做過團小組長,和萬千大工人一樣,他也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人。初到燕化,他被分配至合成橡膠研究所。燕化籌建技術處時,他又被抽調進去,擔任技術員,先後擔任「三廢」治理和合成橡膠專區技術員。在技術處負責組織的大型石化會戰中,楊樹杉表現優秀,被破格重用,擔任工藝組副組長兼新建乙烯廠專區技術員,還作為技術人員公派日本某乙烯廠見習。三個月的見習讓楊樹杉業務水平飛速提升,回國後在技術處主要協調處理一廠(乙烯廠)的技術問題。由於提供的多次技術解決方案奏效,燕化公司決定調他去乙烯廠車間做副主任。當時承諾讓他三年後再回機關,但因陰差陽錯未能成行。從車間副主任到主任、總調度長、副廠長、廠長,每個「臺階」都走得踏踏實實的楊樹杉,在乙烯廠裡度過人生最美的青春。
在石油化工領域,乙烯裂解及配套裝置相關內容無疑最為複雜,因為它不止裂解,還有塑料、對二甲苯、合成橡膠、聚酯的生產等。為不辜負領導期望,楊樹杉白天工作,深夜學習,在保障安全穩定生產的同時,加緊給自己充電。
在他離開中國這第一套乙烯廠時,所有的催化劑、助劑、乙烯裂解爐管都實現了國產化,在當時外匯非常短缺的年代,為國家節省了大量外匯,為工廠節省了大量的採購成本。
都知道化工裝置易燃易爆,但發生時能不顧安危、挺身而出者難得可貴。三十多歲的楊樹杉做到了。那是個忘不了的5月,廠長外出學習,時任副廠長的楊樹杉在家主持工作。由於乙烯大罐的操作工人誤操作,乙烯憋壓洩漏,在靜電作用下瞬間被引燃,熊熊大火沖天。正在其它車間的楊樹杉見狀,騎上不知誰的三輪車第一時間衝到現場。廠裡共有四個大罐,倘若大火蔓延,引發連環爆炸,後果無法想像。那年的楊樹杉才三十幾歲,剛剛結婚並有了可愛的女兒,沒有一瞬間的遲疑,他果斷安排另一位副廠長組織上萬名員工迅速撤離,而自己頭也不回的衝進火海。
公司領導趕到,市裡領導趕到,呼喊著這位年輕的副廠長趕緊出來,但他卻沒有聽從。楊樹杉帶著車間副主任馬呈華,異常冷靜的指揮著,「我控制全局,你具體確認該關的所有閥門,你讓關哪個就關哪個」,專業過硬的楊樹杉堅定強調,「兩點必須做到,一是,只能用手,不能用鐵扳手關閥門,防止用力過猛損壞閥門,二是,不能一下打滅火源,防止二次爆炸……」靠著消防隊用水槍降溫,楊樹杉和馬呈華等人的手伸向了充滿火焰的狹小閥門空間。經過兩個小時的英勇奮戰,閥門漸漸關了,火漸漸滅了,大火撲滅了,幾萬名燕化職工終於鬆了一口氣,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次安全事故救援出色,上級評價「小楊廠長臨危不懼,指揮有方,要給予嘉獎」,但楊樹杉卻推辭了,「廠長不在家,讓我主持工作,這是應該做的。我建議,給乙烯車間嘉獎,給馬呈華副主任嘉獎!」大家欽佩,小楊廠長又是這樣。從車間到廠長,楊樹杉儘可能把榮譽都給了同事和部下。
出任廠長時,楊樹杉才39歲,但廠裡從老到少,從專家到一線工人,無不對這位年輕廠長喜愛有加。在他的帶領下,乙烯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生產的8種產品,14個牌號獲北京市、化工部、中國石化總公司及國家優質獎。他也被評為全國首屆經濟改革人才獎(金球獎)、全囯企業管理優秀獎(金馬獎)。
在乙烯廠的十餘年,楊樹杉一直掛念大工。在工業發展相對緩慢的時代,他主動為學弟學妹提供實習基地,安排食宿,身體力行將最先進的裝置教授給學弟學妹,為他們開展中試提供全方位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得知中石化有意與地方高校聯辦學院,楊樹杉就拍著胸脯對領導說,「您看我的業務素質,能不能考慮下我的母校大工?」經過他和學校的多方努力,聯辦最終花落大工。
第二個18:國際舞臺的比拼
八十年代,中石化發展任務涵蓋「人財物、產供銷、內外貿」,在當時外貿專業公司高度壟斷的特殊年代,其中最難進展的就是「外貿」。時任中石化總經理陳錦華愛才,他發現了卓越的楊樹杉,擬調任他開展外貿工作。
陳錦華的調動談話頗有意趣。他到訪燕化,本應由公司機關對口對接,他卻直接示意楊樹杉來對接,並與其同車搭乘。車上,陳錦華直抒胸臆,欲調任他到中石化國際事業公司工作,雖然那時楊樹杉已有了中信集團拋來的更優渥的橄欖枝。楊樹杉對公司重情重義,又富有母校開拓進取的精神,想到能為公司發展再添把力,他咬咬牙同意了。
楊樹杉給自己定下三個目標——出口創匯、設備成套引進和原油進口。
在出口創匯上,楊樹杉將三年創匯1億美金的目標進行細緻分解,移植了毛主席「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軍事指揮原則,積極調動員工發揮能動作用,力爭使他們「有職有權,獨擋一面」。他審時度勢,率先向越南市場發起總攻,成功擠走日本份額,獲得了出口創匯的第一桶金。在他的帶領下,國際事業公司三年1億美金出口創匯指標輕鬆被打破,井噴式增長。
在設備成套引進上,楊樹杉與相關管理部門激烈論證,成功爭取到成套設備引進的嘗試資格。由於在乙烯廠十餘年的工作經驗,他對設備性能了如指掌,嘗試引進的成套設備具有超高性價比,受到國家計委和外經貿部的肯定,獲批了中石化成套設備引進的權利,成為全國首個工業體系成套技術和設備引進的公司。
在原油進口上,為打破化工進出口公司的統一進口壁壘,在盛華仁總經理等人強力的支持下,他創造性的提出,成立聯合石化公司,與其一道聯合進口原油。此後,逐漸擴大中石化在聯合石化公司的股份。多年努力後,中石化已佔聯合石化公司全部股份,並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公司。
作為中石化國際公司掌門人,讓中石化躋身世界名企也是楊樹杉的心結。那時,美國尚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由其影響的世界500強公司排位也從來沒有中國企業。楊樹杉親自安排指導相關人員和美方辯論,論證我國企業特質,三年的不懈努力後,中石化終於成為全國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榜單,拉開了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同場競技的大門,也為中石化工程走出國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中石化國際工程已是中石化一張亮麗的名片。
在國際公司的十八年來,楊樹杉的視野更為廣闊,為母校助力的心情更為迫切。早在九十年代初,他就多次向學校建議增設英語強化專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精英人才。在社會尚未對英語強化專業學生認可的時期,他第一時間站出來,主動接收大工英語強化專業畢業生就業,用實際行動為母校吶喊助威!
楊樹杉說,他第四次近距離見到屈院長是在乙烯廠,那時他是副廠長。屈院長來乙烯廠調研,得知他們的工作表現後,老院長拍著手說,「我大工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好學生」!這句話伴隨了楊樹杉一生,激勵了一生,也情牽了一生。
楊樹杉家樓下,有一顆茂盛的櫻花樹。每天,他都會特意看看它,每次看到它,他都會想起大連、想到大工。「母校情深,桑梓情濃。年雖古稀,常夢回大工。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母校召喚,我必一往無前!」楊樹杉目光堅定,神採奕奕!
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