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大工再登央視!《科學》雜誌合作期刊在大工發行!

2020-12-05 澎湃新聞

振奮!大工再登央視!《科學》雜誌合作期刊在大工發行!

2019-01-31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我國基礎科學研究與臨床科學研究的原創水平,發揮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裡的引領作用,1月28日上午,美國《科學》雜誌合作子刊《代謝探索》(Science PJ Metabolism Discovery)合作籤字發行會在京舉行。CCTV4《中國新聞》欄目於1月29日對此進行了報導。

《代謝探索》雜誌主編由大連理工大學肖桂山教授擔任。

美國科學促進會《科學》雜誌系列期刊出版人比爾·默然,中國醫師協會編輯部王德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精專委癌症代謝與治療專委會田豔濤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彭孝軍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郭新聞教授出席籤字發行儀式並致辭。《科學》雜誌國際合作總監、亞洲辦公室負責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中外相關專家學者200餘人參加活動。

作為國際頂尖科技平臺美國《科學》雜誌的合作子刊,《代謝探索》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與中國醫師協會聯合創辦,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大連理工大學作為協助單位負責編輯和發行工作。

國內編輯部設在大連理工大學,負責雜誌的總運行管理。大連理工大學主持發行全球頂尖雜誌,有利於大工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進入全球ESI前百分之一行列,對提升大連理工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王德主任代表中國醫師協會致辭,熱烈祝賀《科學》雜誌子刊《代謝探索》正式籤字發行,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密切與《科學》雜誌的學術溝通和交流,進一步提升我國的醫學學術水平。

彭孝軍院士在致辭中表示,國際頂尖科技雜誌《科學》子刊的國內編輯部設在大連理工大學,這是一種認可和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學校將全力支持辦好雜誌,為人類健康水平提升作出大工人的貢獻。

比爾·默然代表美國科學促進會致辭,表示子刊落戶中國,是兩國科技學術界密切交流的重要成果,高度評價了肖桂山教授的學術研究水平,希望在所有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將刊物越辦越好。

《代謝探索》主編肖桂山教授在致辭中感謝美國科學促進會和中國醫師協會給予的大力支持,回顧了子刊落戶大連理工大學的經過,對雜誌的運行機制進行了說明。表示將與國內癌症研究治療領域的同行們一道,致力於抗癌藥物耐藥性的研究,為人民更好地生活,有更多的安全感和獲得感作出新的貢獻。

王德和比爾·默然分別代表中國醫師協會和美國科學促進會在合作協議上簽字,並互贈禮物。《科學》雜誌子刊《代謝探索》正式在全球編輯發行。發行初期將實行季刊制,第三年轉為月刊制,主要刊發圍繞代謝研究改變臨床上重大疾病預防和治療中基本理論突破、重大臨床應用技術突破以及重大預警診斷和治療原創新技術等精準醫學領域重大研究成果。

肖桂山教授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引進的高端特聘教授、美國克瑞頓大學終身教授,師從於我國著名科學家鄒承魯院士。

肖桂山曾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統計學,現為大連理工大學製藥科學與技術學院藥理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惡性腫瘤分子診斷藥物的藥理學;天然小分子藥物的藥理學;非編碼RNA類(miRNA等)生物藥物的藥理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內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信平臺

新聞作者:李明智

責任編輯:周學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工又上央視啦
    9月29日晚,央視國防軍事頻道(CCTV-7)軍事科技欄目聚焦「飛向深空——衛星在節目開始,鍾興教授向央視主持人藍皓老師簡要介紹了通信衛星、這一精神必將激勵新一代大工學子勇於探索未知世界、揚帆星辰大海,成為未來的國之棟梁!新聞來源:大工新聞網編輯:張杭曉校對:白書彬
  • 首屆幾丁質科學與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大工成功舉辦
    首屆幾丁質科學與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大工成功舉辦 2019-09-15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人物·校友篇】楊樹杉:雙18背後的非凡一生
    為便於數萬在京校友開展活動,2011年開始,積極推動成立院系校友會、行業校友會及青年校友會等各種組織,鼓勵支持校友組織各類活動,促進校友交流合作。「雙18!」1970年,燕山石化公司籌建,亟需大量既懂理論又能操作的專業技術人才,錦州石化推薦了在這裡實習過的楊樹杉等70位優秀的大工學生。從此開始,帶著濃濃的大工情愫,楊樹杉開始了他的第一個18年。
  • 大工數學學院首度開展赴美名校名企交流實踐
    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增強對世界名校名企的認知了解,大工數學學院首次組織15名本科生赴美進行了為期11天的訪學實踐。
  • 大連市副市長楊耀威一行來大工看望鍾萬勰院士
    大連市副市長楊耀威一行來大工看望鍾萬勰院士 2020-01-19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首顆衛星即將發射!面向全球大工人徵名!
    該飛行任務主要研究目標是海洋科學觀測、海上交通監測與分析、電推進技術驗證等。衛星研製過程中還將面向各個學科以及廣大師生徵集科學載荷,歡迎所有大工人全面參與衛星研製過程。特等獎(1名):獲得我校衛星發射現場觀摩機會;一等獎(5名):獲得我校研製的科學衛星縮比模型1套;二等獎(若干):航天精美周邊紀念品。
  • 大工金博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傑出會員
    大工金博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傑出會員 2020-10-04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大工屈伯川老院長誕辰110周年,這份珍貴資料首次公開
    70年來,大工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或停留在時間裡,或散落在文字裡,而屈老的故事,卻珍藏在每一名大工人的記憶中,流傳至今。屈老領導大連理工大學的籌備、建設和改革工作整整50年。他既重視以德為先,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高級建設者,又較早組織教師參加科學研究以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本身發展的需要;他既倡議辦重點大學之中的重點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又主張多種形式辦學為國家培養多種層次、多種學制的人才。大工美麗校園的一草一木,大工萬千學子的種種貢獻,無不凝聚著老院長的點點心血。
  • 你還記得大工即將發射的首顆衛星嗎?快給它選個名字吧!
    在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大連理工大學宣布首顆科學衛星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將完成衛星正樣的製造與測試,2021年底前擇機發射,之後將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圍繞衛星獲得數據開展持續的分析、處理與應用研究。針對低成本、高性能微納衛星的發展需求,學校建設了「先進微納衛星技術學科交叉研究平臺」,以期帶動多學科專業發展。
  • 大工20部本科教材獲首屆遼寧省教材建設獎
    大工20部本科教材獲首屆遼寧省教材建設獎 2021-01-08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科研團隊發表板塊起源新說!
    大工科研團隊發表板塊起源新說!地球巖石圈破裂過程RFPA數值模擬:左為位移分布雲,右為應力場分布唐春安教授國際合作團隊(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香港大學和美國漢普頓大學),基於唐春安教授團隊多年研發的大規模科學計算軟體
  • 遼寧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建華一行來大工看望賈振元孫立成院士
    遼寧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建華一行來大工看望賈振元孫立成院士 2019-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材料學院王清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大工材料學院王清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被國際頂級期刊錄用 2020-07-17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山,南陵3000年銅文化的源頭
    巍巍大工山,四季皆如畫。極目望去,主峰海拔558米、南陵縣境內第一高峰的大工山雄渾莊嚴,巍然屹立,昭示著大地的孕育,昭示著姿態的永恆。大工山,是南陵縣鎮山,歷代縣誌均記載為工山,又名大工山。後因清末北方移民誤讀為戴公山。「天半芙蓉爭削翠,案頭一點是工山。」
  • 全國20所「網絡工程」頂尖高校:中大、電大、西電、大工出彩
    本期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文,為同學們整理了其中三所大學的「網絡工程」專業發展實力,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山大學的網絡工程專業,屬於中山大學的「計算機」招生大類中的一個細分專業,設置於「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
  • 大工「超牛」校友:高考英語3分,靠獎學金攻讀加拿大博士!
    他深耕於乾燥技術、新能源與化工新材料、能量轉換與存儲等領域,發表期刊文章245篇,文章被引率超過17500次,不僅在多個專業團體任職,還參與多家國際頂級期刊的編輯工作。他就是大連理工大學傑出校友陳國華。
  • 大陸知名少年科學雜誌《科學大眾》正式在臺灣發行
    大陸知名少年科學雜誌《科學大眾》正式在臺灣發行 2017-08-01《科學大眾》,8月1日在臺灣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繁體中文版創刊記者會,成為第一本在臺發行的大陸科普期刊,也是臺灣第一本為小學量身打造的科學期刊。
  • 大工肖義教授課題組發展出顯著提高染料發光效率新策略
    大工肖義教授課題組發展出顯著提高染料發光效率新策略 2019-11-28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US Engineering|新國大工學院碩士專業盤點
    國大工學院(NUS Faculty of Engineering)是國大最大的學院之一,其教育和科研廣受國際認可。美國麻省理工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將國大視為全球工程教育領域前十名的大學。在2020年世界大學QS學科排名中,NUS的化學工程專業名列全球第八,亞洲第 1 。此外,本次排名中,NUS的工程類專業整體排名全球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