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北8月1日電 (記者 路梅 李欣)大陸知名少年科學雜誌《科學大眾》,8月1日在臺灣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繁體中文版創刊記者會,成為第一本在臺發行的大陸科普期刊,也是臺灣第一本為小學量身打造的科學期刊。
8月1日,大陸知名少年科學雜誌《科學大眾》在臺灣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繁體中文版創刊記者會,成為第一本在臺發行的大陸科普期刊,也是臺灣第一本為小學量身打造的科學期刊。圖為記者會現場。
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據介紹,《科學大眾》是大陸歷史最悠久的民族科普期刊,創立於1937年,孫科、于右任、郭沫若都曾為其題寫刊名,吳大猷、竺可楨、錢學森為其撰寫過文章,張大千、傅抱石、吳冠中曾為其繪畫插圖。如今,該刊已成為江蘇省雙十佳期刊、十強科技期刊,年總發行量達362萬冊。
《科學大眾》繁體中文版以「親子科學·大眾創客」為創辦核心宗旨,每期包含「科學為什麼」「科學實驗室」「探索發現」「科學漫畫」等主題,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素材,輔助學生的相關學習,打造多元親子共讀平臺。
該刊由臺灣玉龍創意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在臺代理發行。公司總經理許誠瑋在記者會上表示,該刊繁體中文版經過五期試刊號,收集專業人士、教師、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回饋,反覆調整與修改,終於正式創刊。希望兩岸文化持續交流,共同為下一代有更好的視野和科學教育環境而努力。
《科學大眾》雜誌社社長羅亞軍介紹,該刊是大陸第一本有聲科普期刊,也是最早採用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技術的科普期刊。由他們主辦的金鑰匙科技競賽每年吸引上百萬人參賽,是大陸地區參賽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省級賽事。
羅亞軍說,《科學大眾》在臺灣的出版發行,開創了雜誌社創新發展的新篇章,也揭開了江蘇與臺灣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馮少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江蘇與臺灣的青少年科技交流密切,《科學大眾》雜誌走進臺灣後,邀請臺灣的專家作為雜誌顧問,並將增加臺灣科技教師論文和學生科技成果的發表,推動兩岸青少年科技交流深入發展。
馮少東認為,在新媒體時代,紙本雜誌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該雜誌能夠通過更高的質量和更多互動,提高有效閱讀率。他表示,希望與臺灣出版界和科技教育界合作,把臺灣優秀的科技教育出版資源引進大陸,促進兩岸科技教育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