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介導先天髓樣細胞對非自身MHC分子的記憶

2021-01-11 科學網

PIR介導先天髓樣細胞對非自身MHC分子的記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0 12:46:17

美國匹茲堡大學Fadi G. Lakkis、Martin H. Oberbarnscheidt、康奈爾大學Xian C. L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PIR介導先天髓樣細胞對非自身MHC分子的記憶。該研究於2020年5月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研究人員表明,鼠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獲得MHC-I抗原特有的記憶,並識別成對的免疫球蛋白樣受體-A(PIR-A)作為記憶應答所必需的MHC-I受體。

 

研究人員證明敲除受體中的PIR-A或阻止PIR-A與供體MHC-1分子的結合會阻止記憶並減弱腎臟和心臟同種異體移植的排斥反應。因此,先天髓樣細胞獲得了同種異體抗原特異性記憶,這可用於改善移植效果。

 

據了解,免疫記憶是適應性淋巴樣細胞的主要特徵,這種記憶特定於先前遇到的抗原。然而,尚不清楚先天髓樣細胞是否保留先前抗原刺激的記憶,並在隨後的相遇中對其產生更強烈的反應。

 

附:英文原文

Title: PIRs mediate innate myeloid cell memory to nonself MHC molecules

Author: Hehua Dai, Peixiang Lan, Daqiang Zhao, Khodor Abou-Daya, Wentao Liu, Wenhao Chen, Andrew J. Friday, Amanda L. Williams, Tao Sun, Jianjiao Chen, Wei Chen, Steven Mortin-Toth, Jayne S. Danska, Chris Wiebe, Peter Nickerson, Tengfang Li, Lisa R. Mathews, Hêth R. Turnquist, Matthew L. Nicotra, Sebastien Gingras, Eiji Takayama, Hiromi Kubagawa, Mark J. Shlomchik, Martin H. Oberbarnscheidt, Xian C. Li, Fadi G. Lakkis

Issue&Volume: 2020/05/07

Abstract: Abstract Immunological memory specific to previously encountered antigens is a cardinal feature of adaptive lymphoid cells. It is unknown however whether innate myeloid cells retain memory of prior antigenic stimulation and respond to it more vigorously upon subsequent encounters. Here, we show that murine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acquire memory specific to MHC-I antigens and identify paired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A (PIR-A) as the MHC-I receptors necessary for the memory response. We demonstrate that deleting PIR-A in the recipient or blocking PIR-A binding to donor MHC-I molecules blocks memory and attenuates kidney and heart allograft rejection. Thus, innate myeloid cells acquire alloantigen-specific memory that can be targeted to improve transplant outcomes.

DOI: 10.1126/science.aax4040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5/06/science.aax4040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髓樣抑制細胞(MDSC)綜述
    因此,靶向這些細胞可能代表有吸引力的治療機會。背景髓系細胞是高度多樣化的種群。單核髓樣細胞包括終末分化的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C),以及單核細胞,它們在炎性條件下在組織中分化為巨噬細胞和DC。粒細胞髓樣細胞包括終末分化的多形核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對病原體刺激作出反應的髓系生成是保護宿主的基本機制。
  • Cell:經過先天免疫訓練的中性粒細胞可對抗癌症
    先天性免疫細胞,或者說髓系細胞(myeloid cell,也稱為髓樣細胞),並沒有被認為如此重要。然而我們的研究表明,髓系細胞可能在調節腫瘤行為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之前的那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還發現,先天免疫系統的「記憶」保存在骨髓的造血幹細胞中。造血幹細胞是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髓系細胞的前體細胞。這些研究人員接下來想了解這種記憶被編碼的機制細節。Hajishengallis說,「β-葡聚糖幫助你對抗腫瘤的事實並不一定意味著它是通過訓練性免疫進行的。」
  • 卡介苗可介導機體免疫訓練,或許我們低估了疫苗的作用
    研究結果稱健康的人類接種卡介苗誘導了與骨髓中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HSPC)內的髓樣細胞發育和功能相關的持續轉錄程序。  該研究使用人類體內疫苗接種模型來評估健康個體進行卡介苗接種是否會導致骨髓內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HSPC)以及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的表觀遺傳、轉錄和功能的變化。
  • 鈣衛蛋白水平升高和異常的髓細胞亞群可用於區分COVID-19輕症與...
    摘要據了解,在由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中,血液中的髓細胞發生失調。目前尚不清楚髓細胞介導的先天免疫應答是否會因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也不清楚先天免疫的標誌物能否用於辨別高風險的患者。
  • 巨噬細胞也會有免疫記憶嗎?
    (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等髓樣細胞,以及NK細胞等先天性淋巴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T細胞和B細胞等)組成。如果下一次同樣的入侵者再次侵犯,T細胞和B細胞等就會很快識別它們,並發起更猛烈的攻擊。近日,由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發現,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等先天性髓樣免疫細胞,竟然也能形成抗原特異性的免疫記憶,在下一次遇到特異性抗原之後,就會激發更強烈的免疫反應。
  • Surgery | 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侵襲性更高嗎?
    機緣巧合中發現斯坦福E Kebebew的一篇文章,是關於家族性非髓樣甲狀腺癌,他也算是經年深耕於這個主題,在此分享如下。 背景 非髓樣癌當然是指起源自濾泡細胞的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和未分化癌等,大家的認識中,具有遺傳傾向的甲狀腺癌多指家族性髓樣癌,非髓樣癌多為散發性。
  •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3: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teven A.
  • 蓄勢待發,曹雪濤團隊發表最為詳細的表觀遺傳調控先天免疫的綜述
    此外,該綜述重點介紹了TET2在各種分子水平上的調控以及相關的炎症性疾病,這將為幹預TET2失調引起的病理過程提供見識。該研究發現為控制病毒感染和IFN-I相關的炎性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潛在的靶標。TET蛋白介導的DNA甲基化及其氧化的動態調節在很大程度上參與調節淋巴樣和髓樣的分化和功能。
  •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的凋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14:01 在細菌性敗血症個體中TREML4受體調節炎症和先天免疫細胞凋亡,這一研究成果由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Hamsa Puthalakath
  • 造血幹細胞髓系分化潛能調控的分子機制_鄭大中科博生
    來自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ed23 serves as a gatekeeper of the myeloid potential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文章,揭示了Med23調控造血幹細胞髓系分化潛能的分子機制,闡明了Med23介導的轉錄調控、造血幹細胞的活化以及髓系分化潛能之間的關係。中科博生。
  • 調控雞先天免疫應答和抗病力新機制被發現
    先天性免疫系統是機體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線,TLR樣受體-MyD88依賴的信號通路是機體感知細菌、真菌及部分病毒感染最重要的通路之一,髓樣分化因子MyD88穩態調控在通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E3泛素連接酶接頭蛋白SPOP在介導腫瘤發生、細胞凋亡、X染色體失活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但SPOP與動物先天免疫之間的關係尚不十分清楚。
  • NK細胞:我殺死癌症的時候,連我自己都害怕!|NK細胞|靶細胞|癌症|...
    正常情況下,KAR與自身細胞上多糖類抗原結合產生活化信號,同時KIR與MHC I類分子結合,產生抑制信號且佔主導地位,以保證自身組織細胞不被破壞,阻止NK對自身健康細胞的殺傷。圖b.NK細胞還表達IgG1和IgG3的低親和力受體FcγRIII(CD16),可與腫瘤抗原特異性抗體Fc段結合,介導NK細胞識別並殺傷被抗體包被的腫瘤細胞,亦稱為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ADCC也是NK細胞殺傷靶細胞的主要方式。
  • 了解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與非M3的常見治療方案!
    了解【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與非M3的常見治療方案! 病友們都知道,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屬於急性白血病的其一類型,再深度剖析,急髓裡還有好幾個小分型,分別是從M0、M1、M2、M3、M4、M5、M6、M7進行分類。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人類DC最常見的來源是血液,人血液DC(BDC)來源於造血幹細胞(HSC)的HLA-DR+細胞的譜系,而HLA-DR+DC群體可分為CD11c+常規DC(cDCs)和cd11c-漿細胞樣DC(pDCs)。
  • 激活自身免疫系統,讓T細胞從攻擊身體轉變為保護身體
    我們通過不斷增加免疫系統攻擊的相同分子的劑量來做到這一點。 現在,我們進一步研究了這個過程在組成免疫系統的白細胞中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的團隊揭示了一種複雜的機制,該機制允許我們將T細胞(一種白細胞)從攻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細胞轉變為保護它們。我們學會了如何使反應性T細胞耐受。
  • 小鼠成骨細胞試劑盒的應用
    利用的成纖維抑制體系,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所培養的成骨原代細胞中成纖維細胞的含量。骨細胞是在成骨細胞系譜中成熟和終極的分化細胞。骨細胞包埋於礦化骨組織中,淺表骨細胞仍然保留部分成骨細胞結構。隊形細胞是排列於成體大部分骨表面的一層形態扁平或呈長方形的細胞。活躍的成骨細胞為梭形、錐形或立方形,胞漿嗜鹼性。細胞核位於細胞的一端,核仁明顯,表面有短的突起與相鄰細胞連接。
  • 基於NK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
    KIRs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員,是識別經典人類白細胞抗原A、B和C(HLA-Ia類)的I型跨膜分子。LIRs又稱ILTs(免疫球蛋白樣轉錄物),形成第二組受體,除了HLA Ia類外,主要識別非經典HLA-G(Ib類)分子。LIRs與KIRs屬於同一個Ig超家族。NKG2A是NKG2族的一個成員,包括A、B、C、D、E、F和H,與CD94二聚形成NKG2A/CD94受體。
  • 生物物理所發現TNF-α介導的炎症響應記憶現象並闡述其分子機理
    研究發現,炎症因子TNF-α的持續刺激能夠誘導部分炎症響應基因產生轉錄記憶,對後續TNF-α刺激產生更快、更強、更靈敏的響應;該現象的分子機制核心為信號誘導的轉錄因子激活及其誘發的DNA主動去甲基化。信號分子能夠激活特定基因以調控生物學過程。大多數基因對信號分子的初次刺激和二次刺激的反應是相同的,但少數基因在接受信號分子的二次刺激時,有更快、更強的反應,該現象叫做轉錄記憶。
  • TP53在髓母細胞瘤分子分型中的臨床意義與相關研究進展
    不同亞型的分子機制不同,臨床特徵及預後情況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2016年版WHO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引入了髓母細胞瘤的分子分型,根據分子分型進行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已成為熱點。TP53是一個重要的抑癌基因,位於17p13.1,其編碼蛋白P53在很多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