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公司的Starlink太空雷射器首次在軌測試成功

2020-09-07 科技聊齋


SpaceX的Starlink衛星「太空雷射器」在軌道上的首次測試成功,這是向「2.0版」星座升級的重要一步。

簡單地說,這些「雷射器」是一種具有極高帶寬上限的光學(光基)通信形式,能夠提供遠距離大量數據的無線高速傳輸。在SpaceX公司過去16個月發射的715顆星鏈衛星中,大約650顆是 1.0版的網際網路衛星,用於在星座早期階段為有限的客戶群體服務。在SpaceX公司9月3日宣布這一消息之前,人們認為這些衛星都沒有包含雷射互連,但現在我們知道,兩顆可能是在8月發射的「星鏈-9」或「星鏈-10」的一部分的衛星已經在軌道上成功地進行了雷射互聯測試。

自從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5年初首次透露SpaceX在衛星網際網路方面的雄心以來,該公司的計劃就包括在該公司需要發射的數千顆衛星的部分或全部之間實現某種形式的互聯。雖然功能性低地球軌道(LEO)衛星網絡星座在本質上並不需要具備這種功能。但衛星連接也有一些好處,它增加了衛星的的複雜性,降低了成本。

與沒有雷射互連的類似網絡相比,雷射互連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大大降低連接延遲(ping)。通過將網絡的大量工作轉移到軌道上,在互連衛星網絡上傳輸的數據在理論上需要更少的路由即能到達終端用戶,從物理上縮短了數據的傳輸距離。光速(每秒300000千米)雖然很快,但如果我們想在地球兩極間傳輸數據,即便用最好的光纖,也無法避免延遲。

在沒有互連的情況下,Starlink和它的網際網路星座更像是個人用戶和固定地面站之間的中間人,然後將這些用戶連接到網際網路的其餘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星座的性能本質上是通過地球現有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過濾的,因此有必要在相對靠近網絡用戶的地方安裝地面站。如果一顆沒有互連的衛星可以「看到」客戶(並因此與客戶通信),但不能「看到」同一軌道有利位置的地面站,那麼它就無法將這些通信與網際網路的其餘部分連接起來。

這不是什麼引人注目的事。正如SpaceX的早期Starlink星座已經通過beta測試者證明的那樣,該網絡已經能夠為個人用戶提供每秒100兆位(Mbps)的帶寬,其延遲時間大致相當於一般的有線連接。其結果是:網際網路服務與現有的光纖服務基本相同。為了充分實現LEO網際網路星座比光纖更好的潛力,因此,高性能雷射互連是必要的。


Starlink 1.0版衛星

使用雷射互連,連接丟失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顆活躍的衛星發現自己在為客戶提供服務時沒有地面站,它就會用雷射將這些數據包發送到另一顆衛星上,而這顆衛星可以立即訪問地面站。更好的一步是,經過充分的優化,用戶通信可以通過雷射在距離用戶及其通信目的地最近的地面站之間來迴路由。在真空中沿直線自由浮動的衛星通信網絡中,除了一條直接、直線的光纖線路之外,沒有任何東西能與由此產生的延遲和路由效率相競爭。

​互連鏈路提供了最後一個顯著的好處:通過縮短等待時間,互連網絡將可以通過將距離地面站較遠的用戶的連接通過其他衛星路由到最近的地面站,從而為更大的地理區域提供服務。

SpaceX完全互連的Starlink 2.0版星座的目標是將等待時間降低至8毫秒,並希望將單個連接的帶寬上限提高到千兆或更高。一旦Starlink v2.0衛星設計完成並在軌道上進行成功測試,SpaceX可能會結束v1.0的生產和發射,進入從v0.9到v1.0之後的第二階段迭代。


相關焦點

  • 馬斯克「Starlink網際網路」首度公開測試:網速最快150M,每月資費99美元,網友:真香
    10月24日,SpaceX完成本月第三次發射任務,成功將180顆星鏈(Starlink)衛星送上太空。這是SpaceX首次在一個月內完成三次密集發射任務。而近日,已在地球太空部署近900顆星鏈衛星的SpaceX,再度傳來了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公開測試的消息。
  • 發射成功100次:SpaceX書寫歷史
    :31),SpaceX公司使用獵鷹9號B1060.3火箭成功發射第15批星鏈衛星。這是SpaceX第100次成功的入軌發射。來看看一組數字。 100 SpaceX公司已成功實施100次軌道發射,其運載火箭包括95枚獵鷹9號、3枚獵鷹重型和2枚獵鷹1號。成功的100次發射之外,SpaceX也遭遇了3次獵鷹1號發射失敗和1次獵鷹9號發射失敗。
  • Starlink實測網速突破160Mbps
    【新智元導讀】據報導,美國網速測試統計公司雖然美國是科技強國,但其網速卻讓人不敢恭維:根據美國網速測試公司Ookla的數據,美國平均移動網際網路速度為50.2 Mbps。最近測試中的延遲差異很大,但平均為42ms,這比有線網際網路系統長得多,但比HughesNet和Exede短,後者分別在9月份平均728毫秒和643毫秒。該公司表示,預計「到2021年夏季將達到16ms至19ms」。
  • 第十批星鏈衛星發射成功!馬斯克的又一雄心計劃即將成真
    最近,SpaceX可真是忙得不可開交,多條戰線齊頭並進——前幾天,剛順利迎回載人龍飛船,圓滿完成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然後成功進行了全尺寸星艦原型機SN5的首次試飛,現在轉身又完成了一次星鏈計劃發射任務。
  • 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在加拿大開放了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預訂!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現已開始提供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在全球的預定,也包括加拿大部分地區。預購已於本周早些時候開放,據Starlink網站發布信息,「目前每個覆蓋區域的用戶數量有限。」Starlink說:「訂單將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完成。」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SpaceX計劃於當日16:33發射載人航天火箭,在即將進行首次載人發射一天前,該公司進行了最新一輪融資,共籌集3.462億美元資金,估值達到360億美元。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的創始人,現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陽城公司董事會主席。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當選美國總統發來賀電,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成功。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這次名為Crew-1的任務是自5月31日之後,美國載人航天的第二次成功發射,也是首次正式商業任務。
  • SpaceX公司的降落傘測試出了問題,這可能會推遲載人飛行日期
    在首次載人飛行之前,SpaceX遇到了一個不幸的小插曲。一名直升機飛行員由於儀器不穩定與面臨危險,不得不提前放下測試儀器,導致太空艙降落傘失靈。問題背後的原因還不得而知,但這可能意味著「天龍「號載人飛船將被推遲發射,現計劃推遲至六月。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最壞可能「鎖死」地球人
    △ NASA在一項測試中模擬太空碎片與飛船碰撞的後果星鏈的離軌,離不開離子發動機的運作。SpaceX「視而不見」後果,其他公司也避而不談。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pacex-starlink-internet-satellites-percent-failure-rate-space-debris-risk
  • 世界首次,我國成功實現該材料太空3D列印,在軌建造飛船或將實現
    2020年5月8日,一臺由中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印表機」以及其在軌製作的兩個樣品成功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地表。這是中國首次成功進行在軌3D列印,也是世界首次攻克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軌3D列印技術。不過,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3D列印技術呢?
  •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太極一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完成了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所需載荷和衛星主要關鍵技術的首次在軌驗證,包括高穩定雷射器、超高精度幹涉儀、高靈敏度引力參考傳感器、無拖曳控制技術、微牛級微推進技術、超穩超靜太空飛行器等。
  • 馬斯克放的衛星被曝3%已成太空垃圾,佔資源位置,最壞還能「鎖死」地球人
    △ NASA在一項測試中模擬太空碎片與飛船碰撞的後果後來,由於SpaceX「沒有計劃採取行動」,歐洲宇航局不得不在最後時刻,對自己的衛星主動變軌,避免了事故發生。「星鏈」的安全和自毀SpaceX自己介紹,星鏈衛星在正常工作下,是能夠離軌進入大氣層,從而進行自毀的。同時,還有自動碰撞規避系統來保障衛星來太空中的安全。不過,一旦發生了機動能力的故障,上述的那些能力,就需要重新評估。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自此6月13日發射了第九批星鏈衛星後,時隔55天,今天下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成功點火,將第十批(V1.0第九批)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並且海上成功的回收火箭芯一級。這次發射後,spacex擁有在軌衛星數量接近600顆,已經初步具備覆蓋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地區能力。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此後,NASA籤訂了兩份巨額合同,一直在為馬斯克的SpaceX與波音公司提供資金支持,開發太空艙用於取代太空梭,而這兩家公司也一直在進行激烈競爭。波音公司計劃於2021年下半年,首次使用Starliner太空艙進行乘員測試。
  • SpaceX前兩顆Starlink演示衛星發射成功 整流罩回收失敗
    大約升空11分鐘後,PAZ衛星成功部署到近地軌道PAZ衛星是西班牙Hisdesat公司的一個對地觀測衛星更多詳見:http://www.spacex.com/sites/spacex/files/paz_press_kit_2.21.pdf
  • 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就在上周,NASA宣布星際航線的下一次無人測試將於2021年一季度進行,而首次載人飛行預計至少要到明年夏天才能進行。去年4月,龍飛船在進行發動機自動點火測試時,一個閥門故障導致火箭發射的推進劑洩漏,從而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爆炸。就在當月,龍飛船在返回艙著陸測試中也遭遇了挫折。返回艙配備的4個降落傘中,除去一個為測試系統控制能力而「主動未打開」的,其餘3個未能正常打開,導致返回艙高速撞毀。  不過,在查明並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龍飛船還是搶先一步實現了商業載人航天的目標。
  • 星鏈計劃取得成功,離不開馬斯克的「吹牛」,SpaceX公司的火箭
    2014年之後,星鏈計劃經過不斷的發展,到了如今已經開始了測試。到了2020年終於可以正式測試,有望在年底走向商業化。馬斯克原計劃,發射超過4萬顆starlink衛星,向全球提供高速網絡傳輸服務。到了2020年數據已經更正,將會發射1.2萬顆衛星,實現在北美地區的商業化。未來全球疫情結束之後,有望在全球展開正式的商業應用,為馬斯克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收入。在美國許多人認為,馬斯剋星鏈計劃不會取得成功,是騙人的PPT項目。
  • 為什麼SpaceX要製造Starlink
    大約就在那個時候,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華盛頓雷德蒙德開設了一個新的工廠開發和製造這些新的通信衛星。最初的計劃是在2016年發射兩顆原型衛星進入軌道,並在2020年建立並運行最初的衛星系統。但該公司一直在努力開發一種用戶可以輕鬆安裝的低成本接收器,這導致了該項目的延遲,衛星原型直到2018年才發射。
  • 獵鷹9號一箭七飛創紀錄,955顆衛星已在軌 | 一周新鮮事
    責編 | 葉水送獵鷹9號一箭七飛創紀錄,955顆星鏈衛星已在軌文章連結:https://spaceflightnow.com/2020/11/25/spacex-launches-60-more-starlink-satellites-on
  • SpaceX公司成功將第二組太空人發射到太空,執行首次運營任務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當地時間周日晚上,SpaceX公司成功地利用其Crew Dragon飛船將第二組太空人發射到軌道上。這次發射任務被稱為Crew-1,標誌著Crew Dragon的首次運營任務,SpaceX將開啟定期為NASA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