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是相互關聯的,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2021-01-08 澎湃新聞
人和人是相互關聯的,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2021-01-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李松蔚 

跟我學習做家庭諮詢的學生,到實踐的階段,發現個體案例好找,沒有家庭來訪。問我:

哪裡能找到願意一起接受諮詢的家庭啊?

是有難度。事實上,很少有哪家人一開始就意識到:「我們全家都要改變」。心理諮詢的慣例,往往由個體發起求助。自己出了問題,自己想辦法。諮詢師卻說:讓你們全家一起來一趟。

那當然不情願了:憑什麼啊?

對這件事要這麼看: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當然可以自己解決。但假如一個人的問題全都可以由自己解決,就不會產生「家庭諮詢」這種東西了。

孩子跟父母鬧矛盾,父母說:這孩子怎麼這樣,越大越不懂事!看上去是孩子的問題,讓孩子一個人解決好不好?——最好不要。純粹從孩子的角度做決策,他想避免跟父母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距離,重要的事不通氣,瞞著父母自行其是,衝突不就沒了嗎。但這樣一來,父母恐怕要急得發瘋。孩子的問題是解決了,父母的麻煩更大了。

所以你看,一個人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小事也就算了,稍微大一點的改變,往往不只是這一個人的事,而是這一家人的事。多多少少需要全家一起坐下來聊一聊。這就是為什麼要做家庭諮詢。

往哪裡改變,大家一起商量著辦。

很多人不接受,是因為理解「問題」的方式不一樣。父母看孩子有問題,是覺得家裡每個人都挺好,只是多出來一個「問題」,長在孩子身上。只要用某種方法把這個問題切除掉,把孩子變回去,回到從前的樣子,家庭就可以恢復正常了。

照這樣理解,全家人做諮詢當然無必要。就像家裡的一臺單獨的機器,比如電冰箱不製冷了,那問題一定出在這臺機器的「內部」,跟誰都沒關係。只要把機器送去修理,修好了拿回來就好。

但朝夕相處的人與人之間,可以沒關係嗎?

當然不是,一家人的行為總是在相互影響。一個人無論改變與否,怎麼變,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影響另一個人,更多人,一個接一個。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吵架停下來了,換成了不溝通的問題;健康好一點了,學業壓力又提上了日程;孩子長大離家了,父母的婚姻亮起了紅燈;妻子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了,丈夫又嫌家裡沒人照顧……環環相扣,一個點改變,會帶來一連串的改變。

如果還是用機器打比方,就要想像有一條電路把所有電器連在了一起。電冰箱不製冷,問題可能不在這臺冰箱,而是電路斷了電。電路斷電是因為有另一臺機器短路了。這時候,修理工就需要進入這個家庭,把所有關聯起來的環節都看一看。

(牛頓擺,中間的擺錘可能會想:擺來擺去的都是它們倆,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常說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對家庭諮詢師來說,一個人帶著自己的問題來求助(或者更慘,是別人要求他接受幫助),看上去這裡只需要一個人改變,就夠了,而我們的職業精神就是不要立刻同意他。務必請他和家人一起過來,談一談再決定。這不是故意製造麻煩,更沒有武斷假定家人應該為他的問題負責,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相信:他和他身邊的人存在相互的影響。

「我們需要看一看是怎麼影響的。」

雖然沒有指責的意思,但有一些家庭成員還是會從這樣的邀請中嗅出指責的氣味。他們帶著一絲警惕的猶疑:「但我什麼問題都沒有啊?為什麼要我參加諮詢?」我可能會回答:「請你來不是為了找問題,是為了做出一些事關家庭的重大決定」;或者說:「你對他是有影響的,如果有你的支持,有助於他的改變」;甚至:「你可以什麼都不做,我只是要確認他的改變不會妨礙你的生活」。

總之,就是用各種方式讓家庭認識到:你在裡面,每個人都在裡面,你們都不能獨善其身。

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家庭裡的某個成員(常常是爸爸)勉強參與到諮詢裡,但是遠遠地坐在一邊對著手機。問他,就是一臉置身事外:「你們說怎麼樣就怎麼樣,我都可以」。我就對孩子說:「你隨便提要求吧,你爸都可以」。孩子真的提出要求,爸爸瞪大眼睛:「噢!這個不可以!」

他們自己也忍不住笑。所謂的「都可以」,真實意思是:在「不影響我」的前提下才可以。

他們全身上下寫滿了三個字:不想動。為什麼要動?「明明不是我的問題,幹嘛影響到我呢?」我猜,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否認關係的存在。在個體的邊界內解決問題,這樣的想法明顯更公道。給家庭做諮詢,就要理解家庭的這一部分委屈,這事確實不講道理:我什麼都沒做,我的生活也要平白無故地遭受挑戰嗎?——只好把問題放在某一個人,某幾個人身上,用來維持一種幻象:這是個別人的問題,只要個別人改變就好,我不用變。

可惜,人和人是相互關聯的。這是不變的事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與人之間的運氣會不會相互影響?
    誰可以更改此時間規則?不能改變的,都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循序漸進,是遵循固定的順序的,命運是時間的規律,也是一樣的。因此,一個人的運氣自然就在這條軌道上。有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什麼樣的命運規律。因此,無論人與人之間的運氣有什麼影響,首要的一點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和軌跡,這是根本。
  • 同屬人科,人和猩猩能不能生下孩子?科學家對此做了實驗
    同屬人科,人和猩猩能不能生下孩子?科學家對此做了實驗我們都知道大猩猩和人類在基因方面是最相似的,很多人都說人類的祖先就是由猩猩進化來的,而如今在動物園中,一些猩猩在看到遊客的時候也會表現出格外的友好和親近。
  • 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你會選擇和誰過一輩子?20年後,差距很明顯
    在評論下方,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和自己喜歡的人度過往後餘生,可還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和喜歡自己的人相伴一生。 對此,有人就很不解,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到底區別在哪呢? 那個愛你的人,他也許沒有一個優點值得你去愛,可他的心卻裝著你,把你當成此生的唯一。你可以辜負他,但他卻不會辜負你。
  • 高中物理三大學習體系及相互關聯
    高中物理學習有三大學習體系,力學體系,運動體系,能量體系,三大體系相互依存,是研究物理的基本學習體系,當然還有動量、光學、壓強、相對論等。四、三大體系相互關聯1、力學體系和運動體系力學體系和運動體系主要通過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靜電力、電磁感應與安培力、洛倫茲力、彈簧彈力相關聯,關聯的物理量有加速度、位置變化、速度。例如運動導體在磁場中感應出電動勢在閉合迴路下產生感應電流,導體中流過感應電流在磁場作用下產生安培力,這樣就完成了運動和受力的關聯作用。
  • 把糾纏粒子放在宇宙兩端,還能相互關聯嗎?
    但是在微觀世界中存在著一種有趣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量子糾纏,它是一種超距作用,不需要傳播介質,也沒有速度,相互糾纏的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瞬時實現的。兩個粒子一旦發生相互糾纏,那麼無論兩個粒子相距多遠,它們的關聯都不會被打破,而且它們的相互作用是瞬時實現的。
  • 2020年最新災難片,物種大滅絕的時候誰能獨善其身?
    2020年最新災難片,物種大滅絕的時候誰能獨善其身?政府緊急開放給某些人有資格躲入地下緊急避難所,以躲避之後更具毀滅性的隕石衝擊,約翰蓋瑞迪(傑哈巴特勒飾)雖然不明白自己為何被選中,但是他決定把握這個機會,為自己與家人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 誰先沾滿了印第安人和伊拉克人民的鮮血?答案不是美國人
    可能大家在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美國,其實不然,第一個沾滿印第安人和伊拉克人民鮮血的其實是老牌資本國家英國。的確,按照美國在19世紀時期的定義,印第安人毫無疑問是他們眼中的野蠻人。居住在這個國家之上的印第安部落是殘暴的未開化之人,他們的對土地的佔據是一種戰爭…保留他們對國家的佔有,等於讓國家停留在蠻荒狀態。這是1823年,美國法院的一份判決書。這也是奠定美國對土地的所有權的判決,該判決書中確認了,印第安人並不擁有北美大陸的土地,因為是美國人發現的,對其擁有產權。
  • 愛吃肉的人和愛吃素的人,誰更健康、更易長壽?聽聽醫生怎麼說
    愛吃肉的人和吃素的人誰更健康,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話題的熱度不亞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 八字江湖: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如今再回憶那段創業經歷,傅政軍覺得當初那樣的技術條件雖然「很可憐」,但卻成為了很多人彌足珍貴的記憶,「十個人待在一個房間裡,能夠聽個歌,用文字進行簡單的交流,大家都覺得挺開心。」最當初的商業直覺,就是那種看起來感性但實際上也最理性最燦爛的美回想一下,新浪微博這些年的軌跡,其實不難判斷瞄準草根的商業能否一直成功地行徑下去。
  • 北京人和再爆生存危機 比欠薪更難辦的是似有還無的「人和系」
    今天,有媒體報導稱,北京人和已經欠薪達6個月,2019年的工資獎金確認表也存在造假嫌疑,再加上和黑龍江FC錯綜複雜的關聯關係,極有可能失去新賽季的中甲準入資格。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北京人和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母公司的投資調整,俱樂部只能放棄一些高薪球員,啟用年輕人。球隊衝超肯定無望,但蟄伏中甲還是能做到的。
  • 內涵低調,獨善其身,有王者風範的三個星座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能保持自我,獨善其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的人被名利,欲望所纏身,被這個世界所同化,變得世俗且苛刻。這個時候我們就尤其佩服那些真正活出自我的人,他們內涵低調,獨善其身,彰顯王者風範。在十二星座中,也存在著這樣一些人,那麼到底是哪三個星座呢?
  • 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多時候,一段走到盡頭的感情,其實中間並沒有多大的紛爭,也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太累了;其實,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往往都是相處不累的
  • 《劍來》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文聖一脈的從容!
    為什麼喜歡喝酒《劍來》一書中,無論老男老少,大劍仙,儒家弟子,還是其它各路山野精怪,對喝酒都是情有獨鍾,在文中,關於喝酒的篇幅,也是不計其數,很喜歡其中一句,「與講理之人飲醇酒,對不講理人出快拳!」這種江湖氣,誰人不心聲嚮往,敢怒又敢言,遇見志同道合之輩,酒桌上划拳比劃,遇到蠻不講理之人,劃下道來,不好意思,拳劍無眼,開心時,多喝一點,不開心時,少喝一點,想明白了,心裡放下了,便又是醇酒一壺!陳平安的從容世間豪傑唯一學問,無非從容二字。小人顛倒世道,反手撥正,是從容。我若有心無力,於事無補,能夠獨善其身,還是從容。
  • 打工的都是山東人和河南人?為什麼人人都愛地圖炮?
    原標題:打工的都是山東人和河南人?為什麼人人都愛地圖炮?文丨海狗 最近看到《黑白星球》新一期在聊地圖炮。代表黑天使的邱晨為地圖炮辯護說,我們每一個人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通過標籤來認識另一個人的。地域標籤就是其中之一。
  • 這三種人,即便再好也不能交,否則後患無窮
    你是誰,決定你能夠遇見誰,你和誰交往,決定你能夠成為誰。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現在看來這句話也並沒有錯,只有跟對人,你的人生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無論什麼樣的人和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夠遇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辨人識人,這三種人,即使再好也不能交,否則後患無窮。
  • 科普|英國人和美國人已經為誰是football掐的不亦樂乎了
    即使我們應對地還不錯,但這對我們和熱刺來說都很難受。希望以後熱刺能協調好場地安排。」很顯然,他對這樣的比賽條件很不滿意。除了比賽的場地之外,英國人和美國人近幾年固定的正統英語掐架模式也在持續上演著。英國人將足球稱為football,因為是用腳踢的球;將英式橄欖球稱為rugby,而對美式橄欖球則使用和美國人一樣的稱呼叫做American football。但是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抱著球跑的美式橄欖球不叫American handball而稱為American football呢?
  • 微信公眾號留言區,為什麼不能相互評論?
    有個讀者同學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微信公眾號留言區不讓網友們相互評論?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這一篇。評論,是圍觀群眾針對作品的評價。高質量的評論,也是一種再創作的形式。比如,影評是對電影的評論,好的影評,也是一種優秀的二次創作,影評人、劇評人本身就是一種古老的職業。在網際網路時代,評論功能是增加內容平臺社區屬性的一種普遍做法。
  • 人和人之間是不能生分的,生了一分,剩下的七八分都會跟著走
    人和人之間是不能生分的,生了一分,剩下的七八分都會跟著走。只有小孩子才會問你為什麼不理我,而成年人都是默契的離開。成年人對待感情的理智有時候真的接近於冷血,或許昨日還在你儂我儂說著情話談著夢想,但是可能第二天就分道揚鑣互不聯繫,伸出來的都是半隻手,觸碰也只是為了試探,試探合不合適,試探夠不夠格,試探那所謂的好感或者愛能不能夠支撐長久的生活。那些連再見都沒有說就離開的人,大概以後再也不會相見,畢竟攢夠了失望的人是不會回頭的。
  • 來自知乎的靈魂一問:人這一輩子,最不能透支什麼
    還有一樣不能透支的,是感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無論親情,愛情,友情,一面之緣或點頭之交;不論家人,夫妻,子女,朋友,都是用一點少一寸。無論同舟共濟了多少風風雨雨的夫妻,如果天天吵架,吵著吵著大家就累了,倦了,就只想要分開以求解脫;無論你儂我儂地慕了多少人,如果無法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願意把後背交給對方,天涯海角也會有到頭的一天。無論多有錢或多沒錢的家庭,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愛,心中有了傷口,再想癒合就難了。
  • 人和人之間真的有磁場這回事,一接觸就能感覺出來
    一、人不徹底絕望一次,就不會懂得什麼是自己最不能割捨的,也不會明白真正的快樂是什麼。二、很棒的一句話,分享給每一位正在努力奔跑奮鬥的人:「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她有了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她沒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永遠在堅持。人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