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子裡只想到兩個詞:健康。
年齡越來越大,就會越來越感受到健康這兩個字的分量。
還記得二十剛出頭的時候,心比天高,身體也跟越野車一樣,可以在山地裡肆意穿行,上可以爬坡,下也可以衝刺,只覺得好像有用不完的能量。
可等到二十過半,再來看看,這輛曾經擁有最強勁馬達的車,在經過上刀山下火海的折騰後,隱約感覺到裡面的零件有些問題了。
以前周末,可以連著葛優躺兩天,下周也能精神飽滿地迎接黑色星期一。現在別說葛優躺,就是坐著碼一兩個小時字,再起身,都感覺腰酸背痛。
有很多別人費盡口舌說的道理,在年輕的我們看來,也不過是杞人憂天。
別人說得再多,我們也會不以為然,不走心地應和著,不會的,沒事的。
所以往往很多的苦口婆心,都被錯當成了無病呻吟。
以後再也不會視若無睹了,別人的寶貴經驗,也要拿出一隻耳朵聽一聽。
還有一樣不能透支的,是感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無論親情,愛情,友情,一面之緣或點頭之交;不論家人,夫妻,子女,朋友,都是用一點少一寸。
無論同舟共濟了多少風風雨雨的夫妻,如果天天吵架,吵著吵著大家就累了,倦了,就只想要分開以求解脫;
無論你儂我儂地慕了多少人,如果無法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願意把後背交給對方,天涯海角也會有到頭的一天。
無論多有錢或多沒錢的家庭,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愛,心中有了傷口,再想癒合就難了。有些釘子,釘上了就是釘上了,即使把釘子拔了,那個叫原生家庭的孔和那條印卻依然在那裡。我們要費盡很多力氣,才能逐漸填滿它。
如果回顧一生,曾經那麼驚天動地的事或許五分鐘就講完了,但那些日子裡,跟誰一起,做過了什麼,當時的氛圍,燈光,環境,帶給我們的感受,卻牢牢地成為了我們記憶裡的一部分,抹不掉,也不想抹掉。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幹什麼,而是跟誰一起幹。
比起車子房子票子,始終認為,人都是最重要的。
因為前者都是橡皮球,沒有可以再掙,失而復得。
而人是玻璃球,掉地上,缺了一角就不完整了,碎了就是碎了。
人生下來,從生路到死路,或許就是逐漸慢慢消逝的過程。而身邊有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或許讓這份能量可以消耗得慢一點。
知乎上看到一個高贊回答: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的所有的事都不可以透支。
人生不是信用卡,人這一輩子,不能隨意透支,對自己和身邊的人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