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謊言,我們更容易被「真相」欺騙|周末讀書

2021-01-09 騰訊網

在這個假新聞和另類事實大行其道的時代,公眾重視對真相的關注,並且強烈要求政客、商業領袖、社會活動家和其他職業溝通者為個人言論的真實性負責。我相信,我們重視真相,願意為之抗爭。

不過,真相併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講述真相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許多方式並不誠實。

在大多數問題上,可供我們選擇講述的真相有很多。我們選擇的真相會影響周圍人對一個問題的感受和反應。

我們可以選擇鼓勵人們行動的真相,也可以選擇故意誤導人們的真相。

真相具有許多形式,有經驗的溝通者可以利用這種多面性影響我們對於現實的印象。

沒有比被傾聽者誤解的真相更糟糕的謊言了。

——威廉·詹姆斯,《聖徒性的價值》

我們聽到的「真相」---安第斯困境

對素食者和腸胃疾病患者來說,藜麥的發現是一個奇蹟。

藜麥不含麩質,富含鎂和鐵,比其他種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包括人體無法獨自生成的所有必需的胺基酸。美國宇航局宣布,藜麥是地球上營養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太空人的理想之選。這種所謂的「超級食物」甚至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後者將2013年定為「國際藜麥年」。

不過,藜麥的愛好者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從2006年到2013年,玻利維亞和秘魯的藜麥價格上漲了兩倍。

起初,他們認為這種價格上漲可以提高安第斯山貧困農民的生活水平。

接著,有謠言說,由於北美和歐洲永遠無法滿足的需求,當地人已經吃不起這種傳統食物了。

2011年,《獨立報》警告稱,玻利維亞的藜麥消費量「5年間下降了34%,當地家庭已經吃不起這種主食了,它已經變成了奢侈品」。

《紐約時報》援引研究報告稱,藜麥種植區域的兒童營養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衛報》用煽動性標題提升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裝下關於藜麥令人反胃的事實嗎?」該報稱,貧窮的玻利維亞人和秘魯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進口垃圾食品」。

《獨立報》2013年一篇報導的標題是「藜麥:對你有利——對玻利維亞人有害」。

這個故事傳遍了全球,在健康飲食者之中引發了一場良心危機。

加拿大《環球郵報》一則新聞的標題為「你對藜麥的愛越深,你對玻利維亞人和秘魯人的傷害就越深」。在社交媒體、素食博客和健康飲食論壇上,人們開始詢問食用這種來自安第斯山區的神奇種子是否合適。一位女士宣布:「我準備停止食用藜麥。」

這是一個原則問題…

祖祖輩輩將藜麥作為主食的人們已經吃不起這種食物了,因為像我這樣的人創造了巨量的出口需求,推高了價格……即使沒有藜麥,我們也能活下去。我將拒絕食用藜麥。

「真相」背後的事實

這種認為被全球需求推高的藜麥價格,影響了玻利維亞和秘魯當地人的說法看似可信,被許多人認可。

不過,經濟學家馬克·貝勒馬爾(Marc Bellemare)、塞思·吉特(Seth Gitter)和約翰納·法賈多-岡薩雷斯(Johanna Fajardo-Gonzalez)對此則持保留意見。畢竟,藜麥貿易使大量外國資金湧入玻利維亞和秘魯,其中許多資金進入了南美最貧窮的地區。

能夠在海拔4200米生長良好的作物並不多,因此藜麥熱潮對當地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三位經濟學家跟蹤了秘魯家庭支出調查數據,將種植且食用藜麥的家庭、食用但不種植藜麥的家庭、從不接觸藜麥的家庭,劃分為三個小組。

他們發現,從2004年到2013年,三個小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

儘管藜麥種植戶家庭支出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農民們正在變富,他們將這種新收入轉化為支出又給周邊民眾帶來了好處。

那些食用但不種植藜麥的家庭,其平均生活水平是農民的兩倍,這意味著他們的消費能力要高一些。這並不令人吃驚:秘魯家庭只有大約0.5%的支出花在了藜麥上。藜麥從未成為當地人家庭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事實令人非常高興,」塞思·吉特說,「最貧窮的人獲得了利益。」

那麼,藜麥消費量下降34%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很長時間裡,兩個國家的藜麥消費量一直在緩慢而穩定地下降,這意味著,消費量的下降和價格的激增不存在明顯的聯繫。

更加接近事實的解釋是,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只是想換換口味,吃點別的東西。

「糧食優先」智庫的塔尼婭·科森(Tanya Kerssen)在談到安第斯山藜麥種植者時表示:

坦率地說,他們厭倦了藜麥,因此開始購買其他食物。

一位玻利維亞農學家指出:

1年前,他們只能吃到安第斯山出產的食物。他們別無選擇。現在,他們有了選擇。他們想要大米、麵條、糖果、可樂。他們什麼都想要!

為了解藜麥的種植情況,我去了秘魯科爾卡山谷。

「國外需求絕對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魯嚮導傑西卡說道,「農民非常高興,所有想吃藜麥的人仍然買得起這種食物。」她還解釋了另一個好處。

之前,秘魯城裡人往往認為他們這片區域吃藜麥的人「很土」。現在,由於美國人和歐洲人的重視,藜麥被視作一種時尚。「利馬人終於開始尊重我們這些高原人和我們的傳統了。」

我在2017年4月聽到的玻利維亞人對於該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長的供給正在拉低價格。

玻利維亞的藜麥種植面積增長了兩倍多,從2007年的5萬公頃增長到2016年的18萬公頃。

馬克·貝勒馬爾後來對我說: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結局,因為它的價格不太可能再次回升,新的供給方通過競爭消除了暫時高於正常水平的利潤。

在風景如畫的科爾卡山谷,當太陽落山時,我問傑西卡,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是否應該為吃掉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的食物而感到內疚。

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聽到當地人的親口否認。

傑西卡放聲大笑,伸出一隻胳膊,似乎想抱住整個富饒的山谷。「相信我,」她笑道,「我們有許多藜麥。」

競爭性真相

乍一看,這個關於食物熱潮、全球貿易和消費者憂慮的奇怪故事講述了謊言被揭穿的過程。

不過,故事前半部分的大部分陳述與後半部分的陳述同樣真實。

藜麥的價格的確提高了兩倍。

作為秘魯和玻利維亞的主食之一,它對當地人來說的確更貴了。這些國家的藜麥消費量的確下降了。

唯一不正確的就是結論,即西方的健康飲食者通過剝奪秘魯和玻利維亞窮人的傳統食物傷害了他們。

不過,這些受到錯誤解讀的真相,可能會對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人們造成真正的傷害。

在這個缺少合適背景的故事中,一組片面事實和受到誤解的數字被編織在一起,改變了人們對某種食物的喜好和食用它的道德意義。

我們將會看到,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故事、背景、吸引力和道德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

在這個例子中,新聞工作者和博主出於最高尚的理由引導消費者遠離藜麥:他們由衷地為一個貧困群體感到擔憂,害怕狂暴的全球貿易風潮的突然到來會危及這一群體的利益。

但事實上,政客、營銷人員、社會活動家甚至公務員影響現實的動機就遠遠沒有如此友善了。

時間倒退幾年,想像你從未聽說過藜麥。

你在當地商店的貨架上發現了它,並且詢問附近的銷售員。銷售員講述了關於這包種子的一個事實。

它可以是:藜麥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纖維和礦物質,脂肪含量較低。

或者:購買藜麥,可以提高南美貧困農民的收入。

或者:購買藜麥,將會推高這種傳統食物在玻利維亞和秘魯的價格。

或者:藜麥的種植對安第斯山的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

同後兩個事實相比,前兩個事實更容易促使你購買藜麥。

通過選擇某個競爭性真相,銷售員影響了你的行為。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你的當前現實。

實際上,他所做的還不止這些,他還影響了你對藜麥的看法。他將一組關於藜麥的思想和信念埋藏在了你的內心深處。這種思維模式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持續影響你的購買行為、語言和飲食。

在你接觸藜麥幾個月後,當你和同事共進午餐時,你看到她選擇了一份藜麥沙拉。

如果你最初聽到的說法是藜麥對環境有害,你可能傾向於對她的午餐選擇做出苛刻的評價,你甚至可能勸說她換一種食物。

最初的真相使你形成的思維模式在很久以後仍然會影響你的思想和行為。

我們都在通過不同視角看待世界,這些視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聽到和讀到的不同真相塑造而成的。

其他人經常會有意或無意地引導我們看到真相的某些方面或某些解釋。

20世紀偉大的政治新聞記者、競爭性真相的使用專家沃爾特·李普曼寫道:

我們的看法涉及的空間、時間和事物超出了我們的直接觀察範圍。因此,我們不得不根據其他人的說法和我們的想像將它們拼接在一起

其他人的說法成了我們感知到的現實的一部分。由於我們根據感知行動,因此其他人的說法也會影響客觀現實。

《後真相時代》

【英】赫克託·麥克唐納/著 劉清山/譯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球分享

球點讚

球在看

相關焦點

  • 後真相時代:如何欺騙消費者?
    操縱者給一點甜頭,調動一個情緒,消費者就跟著一窩蜂地湧上去發洩,背後的真相完全不了解。因此,群眾在這個時代就更容易被一些媒體、營銷者、權力者利用。如果本就是社會爆發的新聞事件,公眾參與也就算了。而更多的事件則是背後有人去操縱、引導,這個時候公眾成了被引導的蟻群,指哪就往哪走。
  • 那些至今還在欺騙我們的巨大謊言!
    網絡會告訴我們很多事實,但網絡上同時又有很多的謊言,但很多謊言到今天都任然有很多人相信。那些騙了我們很久的巨大謊言!你還知道哪些欺騙了我們很久的謊言呢?歡迎評論區評論哦!(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擊關注,我會繼續帶給大家精彩的內容)
  • 謊言與狂言,陷入後真相時代的西方社會
    謊言,狂言,與背離真相早在2005,Harry Frankfurt就在《論扯淡》中提醒人們在警惕謊言(lies)的同時,對於狂言(bullshit)也要抱有同樣的小心。Frankfurt指出,當人們說謊時,他們的目的是去欺騙對象相信錯誤的信息。但是當人們使用狂言時,他們並不關心信息的真偽也無意去欺騙對象。
  • 讀書固然重要,你還要懂得什麼是「後真相」
    在過去不久的世界讀書日(4月23日),有朋友讓筆者推薦一些書籍。筆者自然可以推一些書給他,不過,在這個信息爆炸、真假資訊魚龍混雜的時代,提高分辨能力也很重要。這篇推送不是想介紹一些讀書方法或書籍,只是想介紹一個詞:後真相。
  • 川普:雄辯勝於事實,後真相時代:美國人真的不在意謊言了嗎?
    人類的語言系統經歷著千年的錘鍊,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善用誠實、信任、勇氣、善良,但在不斷成長、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也暗藏著謊言、猜忌、膽怯、兇惡,所以人類有些時候未必能真正地識別真相與謊言,從而陷入不斷爭論的「鬥爭」中。美國,全球最有錢的國家,如今卻充滿著欺騙。
  • 心理學:天使變成魔鬼的故事,啟示著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謊言!
    他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完美,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寧願選擇用謊言來欺騙自己。所以,他為了結束內心痛苦,寧願選擇相信自己的謊言,認為自己完美無缺,而問題都是出在上帝和人類。因而陷入驕傲和惡性自戀之中,進而拒絕服從上帝的安排,決心背叛上帝另創一派,最後被上帝逐出天堂,貶入地獄,淪為了魔鬼和邪惡的化身。
  • 欺騙是一種負能量,如何識別謊話連篇的人?
    因為相信,所以沒有欺騙,因為欺騙,所以就會有謊話連篇。欺騙是一種負能量,如何識別謊話連篇的人?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欺騙是一種負能量一個人為什麼要欺騙別人,是別人好欺騙嗎?當然不是,或許只是因為他覺得別人好欺騙。
  • 看看,美國這24條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涉華謊言吧
    近期,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為轉移國內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甩鍋中國,編造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謊言。但是,正如林肯所說:「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今天媒體刊發16000多字的報導,用事實說話,逐條批駁了這24條謊言。
  • 《Big Fish》:一道謊言與真相的選擇題
    謊言美嗎?沒有被揭穿的謊言,宛若夢境。有人能靠謊言過一輩子嗎?有!電影《Big Fish》的主人公愛德華就靠自己編織的故事,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從鄉下的小鎮青年到城市中產,愛德華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做大事,由於從女巫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是怎麼死的,他成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
  • 如果男人正在欺騙你,就一定會露出破綻,在這些「地方」很明顯
    對於一段感情而言,謊言、欺騙是破壞雙方感情的重大因素。通常情況下,男人在愛情中要比女人更容易欺騙對方。如果女人沒有識別真偽的方法,那麼往往會被男人矇混過關。因此,為避免被男人再三地欺騙,你可以從這三個細節上來對他們進行辨別。身體語言上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 9.7分神作刷爆朋友圈,它只為告訴孩子何為真相與謊言
    有人評價:「這部劇,沒有妖魔鬼怪,卻讓我看完後渾身起雞皮疙瘩。」因為赤裸裸的歷史真相,比任何虛構的故事都要震撼和慘烈。  「 我們知道,費迪南德被殺是一戰的導火索,鐵達尼號出事是因為撞上了冰山,李·哈維·奧斯瓦德殺死了甘迺迪。我們都知道車諾比爆炸了,但沒人了解它為何會爆炸,我想要還原真相。「
  •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其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錄與補遺》等。叔本華的「幸福哲學」包括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命運和世界上的事物等三個方面。在關於「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方面,叔本華所強調的一個觀點值得我們謹記於心,他說:「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那我們就應該假裝相信他所說的話,因為這樣他就會變得放肆大膽,就會更加有恃無恐地說出謊言而最後拆穿自己。」
  • 【JT.萊羅伊】比真相更真實的是謊言
    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謊言,               但卻可能比真相更真實。     人們總是喜歡具有神秘感的東西,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和情感注於其中。謊言就像是一個咒語,一種禁忌,一旦有了牽連,就會定向的嗤之以鼻。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你的問題,是因為謊言扭曲了心靈所致!
    可以慢慢地帶領我們走出迷霧,遠離仿徨,矛盾和痛苦,看清楚真實的世界確實非常的簡單。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兩隻狼。一隻是「邪惡的狼」,代表著我們內心的畏懼,虛偽和謊言;另一隻是「善良的狼」,代表著我們內心的勇敢,誠實和真愛。
  • 真相是個多面體,別有用心者只描繪其中的一面|21讀書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許多思想和行為是由我們聽到和讀到的競爭性真相決定的。如果我們關心那些影響我們購買產品、支持政客、譴責公眾人物或者為某項事業而鬥爭的因素,我們就需要理解競爭性真相的運作方式以及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本書將會解答這兩個問題。二、具有善惡兩面性的強大工具每個人都有意圖,溝通者自然會選擇有助於推進個人意圖的真相。
  • 原來我們被蒙蔽了這麼久 外星人的真相即將浮出水面!
    我們身處在一個謊言的世界,外星生命的揭露已然勢在必行。
  • 愛因斯坦:記憶「欺騙了」人類,時間只是「幻象」,真相是什麼?
    愛因斯坦:記憶「欺騙了」人類,時間只是「幻象」,真相是什麼?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會不斷產生新的思想成果,這些成果會隨著人類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發展,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也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更加深刻。即使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足夠高的科學技術,但依舊無法解開時間的奧秘。
  • 揭開危險的真相還是待在安全謊言裡?《楚門的世界》如是說
    「他隨時可以走,假如他稍有野心,下定決心查明真相,沒人能阻止他,楚門甘願坐你所謂的監獄。」楚門秀節目導演說。直到有一天真的愛上楚門的演員女朋友告訴他真相,接著他發現遊戲裡接二連三的BUG,原來自己竟然半輩子都生活在虛假和謊言中,楚門決定逃出生天去尋找真實的世界,就在他找到通往外界的大門時,這個虛假世界的「上帝」也就是導演跟楚門進行了一場靈魂對話。
  • 嚴守一費墨可謂出口成謊 《手機》揭六類生活謊言
    而《手機》裡充斥的對各種謊言的諷刺,也令觀眾忍俊不禁會心一笑。我們特此盤點《手機》中的六類謊言,這六類謊言,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文/成今)婚姻謊言:以怕誤會為名義撒謊  《手機》中的嚴守一和費墨是同事外加鄰居,所以他們的妻子於文娟和李燕也算是閨蜜。兩個女人在一塊,不是故事,就是事故。李燕和於文娟湊一塊,對嚴守一和費墨來說,絕對是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