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後真相時代》
編輯丨黎雨桐;實習生 思純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人類其實一直生活在後真相時代: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只相信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實。
——尤瓦爾赫拉利,
《人類簡史》作者
題記
一、競爭性真相
每個故事都有多面性。
如果對一句諺語稍做調整,我們可以說,任何一組事實通常可以得出不止一個真相。
我們很早就知道這一點:
每個新手辯論者和犯錯誤的小學生都知道如何挑選最有利於自己的真相。
不過,我們可能不知道這些真相為溝通者提供了多大的靈活性。
許多時候,你可以通過許多方式描述一個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項政策,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
我將它們稱為「競爭性真相」(competing truth)。
競爭性真相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的思維模式又決定了我們隨後的選擇和行動。
我們根據我們所相信的真相而投票、購物、工作、合作和鬥爭。
一些真相終生伴隨著我們,決定了我們最重要的選擇,定義了我們的性格。
不管我們面對的是警察射擊、公司使命聲明、難民群體、總統候選人、神聖文本、科學發現、爭議性雕塑還是自然災害,我們的思維模式都會決定我們的反應——包括劇烈反應、轉型反應和暴力反應。
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許多思想和行為是由我們聽到和讀到的競爭性真相決定的。
如果我們關心那些影響我們購買產品、支持政客、譴責公眾人物或者為某項事業而鬥爭的因素,我們就需要理解競爭性真相的運作方式以及我們可以採取的行動。本書將會解答這兩個問題。
二、具有善惡兩面性的強大工具
每個人都有意圖,溝通者自然會選擇有助於推進個人意圖的真相。
不過,這種選擇可能符合道德,也可能具有欺騙性。
溝通者可以傳達與客觀現實相符的印象,也可以傳達故意歪曲現實的印象。
他們的意圖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惡意的;可能符合聽眾的利益,也可能與聽眾的利益相衝突。
競爭性真相在道德上是中性的,這和一支裝好子彈的槍或者一盒火柴類似,其使用方式決定了它們的影響。
我們會遇到人們以各種方式使用的競爭性真相,包括善意和惡意的方式。
為簡便起見,我們可以考慮三類溝通者:
- 倡導者(advocate):用競爭性真相營造比較準確的現實印象,以實現建設性目標。
- 誤傳者(misinformer):無意中傳播歪曲現實的競爭性真相。
- 誤導者(misleader):故意用競爭性真相營造他們知道不正確的現實印象。
三、4種競爭性真相
《後真相時代》將會帶我們瀏覽競爭性真相的世界。這個世界五彩繽紛、極具創意,而且含有一些駭人聽聞的事情。
我們將會考察諸多案例,比如以色列學校的歷史教育、麻醉劑幾十年來的形象、對於失敗的奇特追捧、女權主義的最佳定義、卡特裡娜颶風過後的故事、工資如何會在政客口中既上升又下降、無人駕駛汽車的引入對於立法者的考驗等;
我們會看到政治、商業、媒體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競爭性真相;我們還會考察倡導者和誤導者使用的一些溝通策略。
讀完本書,你應該可以發現和對抗周圍的眾多誤導性真相,與家人、朋友和同事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
當你明智地解讀真相併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講述真相時,你幾乎一定會變得更加富有、快樂、穩重,更具吸引力(這是預測,不是事實性真相,所以請不要讓我為此負責)。
本書分為4個部分:
第一部分:片面真相
我們的大多數陳述是真實的,但它們並沒有傳達完整的真相。這是因為,即使最為平凡的主題也是非常複雜的。
真相的片面性是我們無法迴避的溝通特點。
我們對於歷史的理解來自片面真相,而這種理解又會影響我們。
要想很好地理解事物和事件,背景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背景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描述方式。
統計量和其他數字是競爭性真相的豐富來源,因為許多人有時並不理解這些數字的含義。
故事已經成了我們的主要溝通形式,但我們的故事必然會遺漏許多相關細節。
第二部分:主觀真相
人們會為誰對誰錯而鬥爭,會為了自己的願望在碎玻璃上爬行,會排著長隊購買昂貴的產品。
當你宣布某件事物很好、很理想或者具有財務價值時,你是在表述主觀真相。
由於這種主觀性,它可以被改變。
由於我們感知到的道德、吸引力和財務價值是我們的主要動力,因此理解如何改變某人的主觀真相可能是理解如何說服他們做出改變的關鍵。
第三部分:人造真相
眾所周知,語言具有靈活性。
如果我們套用適合自己的定義,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改變語言的含義。
類似地,我們為產品、事件和政策賦予的名字可以決定它們的成敗。
名字和定義都是人造的——它們是人造真相。
用新的名字和定義迎合個人目的的溝通者實際上是在打造新的真相。
人類善於打造抽象事物,包括貨幣、公司、政治實體和品牌。由於這些社會建構是人類的發明,因此它們是一種很容易修改的真相。
第四部分:未知真相
在決定投資、婚姻、教育以及生活中的其他許多事情時,我們根據最可信的預測採取行動。
這些預測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同的人對於未來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未來變成現實之前,在我們親眼看到之前,它們一直是競爭性真相。
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發現關於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真正真相,但它們也是數百萬人的重要動力。
對許多人來說,只要我們無法證明這些信仰是錯誤的,它們就是真相的一種形式。
四、選擇你的真相併改變世界
喬治·歐威爾在反烏託邦小說《1984》中設想了一個噩夢般的社會。
在這裡,「真理部」官僚通過傳播謊言和製造關於過去的虛假敘述來歪曲現實。他們通過一種具有限制性的新語言和「思想政策」阻止公民對政府宣傳進行批判性思考。
奧威爾的主角溫斯頓·史密斯很想對抗政府的謊言,他對自己說:
「世界上有真相,也有謊言。如果你堅持真相,即使全世界都在反對你,你也沒有發瘋。」
拜社交媒體和可穿戴設備所賜,奧威爾反烏託邦版本的全面監視似乎正在以他想像不到的另一種形式變成現實。
同時,事實證明,他對於真相質量的擔憂也是合理的,只是方向錯了。
人們不僅僅在向我們述說謊言;更加隱蔽的問題是,我們經常受到真相的誤導。
當我們像溫斯頓·史密斯一樣宣布真相只有一個,其他一切偏離這個真相的都是錯誤、謊言和虛妄時,生活似乎是很簡單的。
當你想到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真相來影響現實時,你會感到極度不安。
競爭性真相的概念本身就會給人一種狡猾、不真誠、詭詐的感覺。
不過,它們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
競爭性真相存在於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我在下面列舉的例子反映了這種多樣性。
一些例子具有政治性或爭議性,比如德克薩斯州衛生服務部對孕婦的建議,這是這一主題的性質決定的。你可能不同意我在某個案例中的觀點,但你應該認識到表述不同真相的可能性及其影響。
通過競爭性真相來影響現實的做法可能會令人困惑,尤其是當我們挑戰我們長期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的合法性時。
當統計量和定義得到巧妙而卑鄙的使用時,它會顯得裝腔作勢,使人感到憤怒。
當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突然轉變,看到新的可能性時,它是令人興奮而富於啟發性的。
總而言之,競爭性真相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不管我們是否願意,它們都在影響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社會應該更好地認識它們,負責任地使用它們,並在必要時對抗它們。
五、當心……
某件事情通常有不止一種真實的表述方式。
我們可以建設性地使用競爭性真相,鼓勵人們開展行動。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那些用競爭性真相誤導我們的溝通者。
在每章結尾,你會看到關於這兩個方面的簡短而實用的指導。
以下為關於如何識別誤導的提示彙編:
複雜性
- 將重要真相淹沒在不相關海洋中的誤導者。
- 僅僅通過(事實)關聯,攻擊人和項目的誤導者。
歷史
- 通過忽略相關重要歷史使自己免於尷尬或者削弱對手的誤導者。
- 用高度選擇性的歷史敘述推動暴力、歧視和種族衝突的誤導者。
背景
- 在不理解完整背景的情況下分享勁爆新聞的誤傳者。
- 故意略去重要背景,尤其是引用他人話語的誤導者。
數字
- 試圖使數字看上去更大或更小,或者使趨勢變得更加明顯的誤導者。
- 認為兩組相關數據存在因果關係的誤傳者。
- 挑選統計量或者不明確指出自己使用的是何種平均數的誤導者。
故事
- 在真實事件組成的故事中捏造因果關係的誤導者。
- 用具體故事證明普遍觀點的誤傳者。
道德
- 對於道德中性事物和人群進行妖魔化的誤導者。
- 支持某種對社會有害的道德真理的群體。
吸引力
- 試圖使你討厭某些群體的煽動者和其他誤導者。
財務
- 用價格錨和其他心理技巧對你的估值施加影響的誤導者。
- 鼓勵你低估個人時間和勞動的模式、平臺或環境。
定義
- 為了符合重要定義而對情況做出不同解釋的誤導者。
- 對於常用詞語使用個人可疑定義的誤導者。
社會建構
- 對於重要社會建構進行高度歪曲的誤導者。
- 創造有害社會建構的個人、機構和政府。
名字
- 使用煽動性名字勸說你不恰當地購買、投票或行動的人。
- 給你或你的項目起破壞性外號的對手。
- 通過改變辯論措辭改變結果的誤導者。
預測
- 勸說你做某事時略去令人不快的相關預測的誤導者。
- 僅僅分享和宣傳支持其個人觀點的預測的人們。
信仰
- 將一些人隔離並且控制他們聽到的競爭性真相的洗腦者。
- 試圖通過壓力迫使人們服從並改變信仰的團體。
- 試圖說服你相信對聖書的危險或極端解讀的誤導者。
贈書福利
2016年英國公投脫離歐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時間,「後真相」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並被《牛津大辭典》選為年度詞彙。
所謂「後真相」,就是真相和邏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被忽視,而情感煽動主導輿論的情形。從投票選舉到眾籌詐騙,再到病毒營銷,無論是在政治、傳媒,還是商業領域,後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顯然,我們已經進入了後真相時代。
在本書中,為世界頂尖企業提供商業諮詢的說故事大師赫克託麥克唐納用生動的故事向我們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傳達者肢解、扭曲和掩蓋的。他在大量實例的基礎上總結出誤導者的慣用伎倆,同時告訴我們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競爭性真相來證明觀點、凝聚人心。作為後真相時代的信息消費者,上當受騙有時在所難免。唯有洞悉真相的運作模式,我們才能更有智慧地處理信息,甚至通過改善真相的講述方式達成目標。
《後真相時代》
作者:赫克託麥克唐納(Hector MacDon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