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讓「不明真相的群眾」明真相?
作者:劉輝 3月23日晚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發生不法分子利用一起學生糾紛,蓄意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圍堵、衝擊鎮政府和邊防派出所的「3-23」突發性群體事件,25日再度延續。25日中午13時30分,感城村數百村民衝入寶上村地界與寶上村數百村民發生械鬥。
-
錢江晚報:汕頭群眾不明的是什麼真相
原標題:汕頭群眾不明的是什麼真相 網絡傳得沸沸揚揚的9月26日汕頭民眾衝擊市委機關大院事件,昨天終於有了官方的權威信息。汕頭市公安局向媒體通報,此次事件,系少數因賭博案件被查而對政府不滿的不法分子,因為「害怕法律制裁」不斷製造謠言,藉口反對垃圾填埋場擴建,綁架民意,裹脅不明真相群眾到市委鬧事所引發。
-
《後真相時代》討論的是「後真相」還是「真相」?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本人被《後真相時代》吸引實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謠言、誤傳、10萬+、陰謀論、帶節奏、病毒營銷……劇情總反轉,頻繁被打臉,真相何在?」看到出現在封面的上述介紹,我當然很有興趣從這本書中探尋這一問題的答案。但不幸的事實是,《後真相時代》和「後真相時代」相差了十萬八千裡。說得再明白點,本書根本無意於討論什麼「後真相時代」。
-
《後真相時代》:四種真相,為我們揭示,隱藏在真相背後的真相
那麼,男孩家長所發的視頻,是真相嗎?當然是。但是,它只是真相的一個片段。恰恰是這真相的片段,誤導了廣大網民和媒體,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行動,從而形成了對安穎彥的輿論壓力,將安穎彥送上了不歸路。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種物品,都有其複雜性,對這個人、這件事、這種物品,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描述,這些描述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英國說故事大師赫克託麥克唐納稱之為競爭性真相。
-
《後真相時代》:在謠言滿天飛的網絡時代,要如何辨別真相?
處在網絡時代的當下,相信大家跟我一樣,有個相同的感受,那就是網上各種信息滿天飛,許多上了熱搜、熱榜的新聞、八卦,往往都是一種「今天白,明天黑,後天啥也不是」的狀態。不管是熱心網友們的評論,還是為某一方聲援的支持者,很快就被啪啪打臉。於是,常常有一些已經學精了的網友在吃瓜群眾中評論一句:「讓子彈先飛一會兒吧!」
-
後真相時代:被操縱的真相
「後真相就是真相和邏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被忽視,而情感煽動主導輿論的情形。」2.安第斯困境:在這個缺少合適背景的故事中,一組片面事實和受到誤解的數字被編織在一起,改變了人們對某種事物的喜好和食用它的道德意義。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故事、背景、吸引力和道德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3.
-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縱利用,我們該如何獲取真相
當這些囚徒被解放出來並能回頭看清背後由火把與木偶組成的「真相」時,他們中的大多數反而認為「真相」才是幻覺,從而拒絕接受真相。這個寓言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解讀,但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真相可能只是存在於幻覺。
-
真相到底是啥?
真相到底是啥?對此,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梳理了有關常見謠言,為公眾解讀真相,澄清謬誤。真相到底是啥?》
-
解析西方「後真相」的真相
這一事件引發了學界思考:「後真相」時代到來了嗎?愛憎大於理性,情緒大於真相,真相是否還重要?哲學社會科學界該如何思考這一問題,又能提供怎樣的破解之道?圍繞這些問題,本期學海觀潮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
-
《後真相時代》|揭秘真相背後的故事
只是因為,人們一直堅信真相只有一個,所以就會出現各種反轉。在《後真相時代》這本書中,作者麥克唐納創造了一個詞——競爭性真相,作者用這個詞告訴我們,真相從來都不止有一個,而且,我們還可以建設性的使用真相幫助我們實現某些目標,當然必須是得當的目標。不過,在《後真相時代》真本書中,作者主要是希望我們可以識別出真相背後的真相,降低採坑的風險。
-
《後真相時代》:別急著「站隊」,有些真相會「說謊」
為了避免繼續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我推薦大家讀一讀《後真相時代》這本書。它討論的就是人們利用真相說謊,對大眾進行誤導的情況。作者赫克託麥克唐納是全球知名商業諮詢專家,他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或者角度來描述真相,不同方式描述出來的真相具備同樣的真實性,但會產生不同的引導效果。麥克唐納稱這些真相為競爭性真相。那麼,競爭性真相有哪些情況呢?
-
後真相時代的真相構建與公眾參與
摘要:自2016年牛津詞典將「後真相時代」選為其年度熱詞,「後真相」一詞被廣泛地用以表述當前網絡環境下撲朔迷離的新聞真實呈現。本文認為,「後真相時代」並非網絡時代的產物,而是由來已久。「後真相時代」實際反映了傳統新聞客觀原則在網絡媒體時代的衰減以及公眾信息需求與傳統新聞客觀原則的矛盾。
-
矽基生命的真相
火星和月球的真相,若非親自經歷過,任憑你們翻遍網際網路也找不到相關的資料的。甚至我自己想找些火星上的動態視頻來給你們看,翻牆出去翻遍谷歌都沒有。一個控制全世界科學對外交流信息的最高權威機構,不以公布事實真相為己任,而整天篡改隱瞞真相,這又是為什麼?
-
後真相時代:真相如何被操控?我們如何去思考?
人設隨時崩塌,劇情總是翻轉,真相總是有n種劇本。就像英國脫歐事件一波三折,也是自英國脫歐以來,後真相這個詞被反覆提及,不得不說,我們真的已經進入了後真相時代。《後真相時代》的作者赫克託·麥克唐納作為全球知名的商業諮詢專家,為許多世界頂尖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對於真相是如何被加工,如何引導貨誤導我們,麥克唐納有著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數字、背景、文化和歷史都是加工真相的素材。
-
《真相捕捉》「後真相」時代,人類需要解決什麼?
由英國BBC推出的高分電視劇《真相捕捉》於近日收官,同樣是短短六集、快速推進的劇情節奏,以及退伍歸來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之苦的男主角等設定都讓人不禁回想起上一部驚悚劇《貼身保鏢》。不同的是,《真相捕捉》的目光不再局限於反恐戰線的鬥爭,而投向了更為新興的主題:當高科技和智能設備越來越強大,在偵破案件求索真相的過程中,人類需要解決的是什麼。 被普遍認為難以修改的視頻文件是貫穿電視劇的重要一環。肖恩·埃默裡因為在阿富汗戰場上一段擊斃俘虜的影像成為了軍事法庭上的被告。一面是全副武裝的士兵,一面是手無寸鐵倒地的戰俘,要定奪肖恩有罪理應鐵證如山。
-
《苔蘚》:一個人死了,帶走了所有真相
寫在前面的話——到最後,我們發現並沒有真相。真相在哪裡?活著的人不會說出來,死去的人沒法說出來,於是,那些探究真相的人們在假象中拼命的找,找到蛛絲馬跡,卻最終不過是真相的千萬分之一。以下是正文。長達150分鐘的電影,從15分鐘開始,男主劉海國就在尋找真相,直到電影結束的前十五年終,他驚恐萬分的神情和女主英智意義深長的笑,全片結束。真相是什麼?不知道。這是老片了,也無所謂劇透不劇透,咱們就從一開始說起。
-
你,想要知道真相嗎?在新聞當中真相重要嗎??
在新聞報導中,真相即為新聞的各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是合乎客觀事實,確鑿無誤的。隱私指個人擁有,不願被他人知道的信息。在具有社會價值的新聞報導中,當告知公眾真相與尊重當事人隱私二者發生矛盾衝突時,我認為,應該優先選擇告知公眾真相。
-
從視覺中國黑洞事件看,後真相時代公關在公什麼關?
小僧之前跟大家探究過後真相時代企業公關的新思路(戳我查看),這次藉此事件將未完待續的部分一併介紹完。1.後真相時代,第三現實是公關發揮作用的角力場小僧說過,後真相時代企業公關在公第三種現實的關。這就是第三種現實,我家的logo你憑啥擁有版權?視覺中國被質疑、譴責的唾沫星子給淹沒。但其實,藍V找出來的圖片視覺中國真的都沒有版權嗎?也不一定,因為「二次拍攝」會產生著作權,也就是別人拍攝了企業Logo並不違法,反而因為付出了創造性勞動是有版權的。
-
2020年多災多難,蟲災、病毒、鼠災的原因是啥?美國專家找到真相
這些災難爆發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啥?有人認為,2020年是一個惡年,按照天幹地支的說法,2020年屬於庚子年,歷史上的庚子年經常出現災難。例如1840年的鴉片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都給中國百姓造成了極其沉重的災難,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
《後真相時代》:面對真相,你選擇接受事實,還是堅持個人意願?
因為有了情感缺口,所以才有一些「甘願上當」也不在意真相的老年人。在這裡我要引出一個概念——「後真相」。牛津字典2016年度詞就是後真相,它將其定義為「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在這個後真相時代中,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情感和信念,但為了避免掉進「有心人」給我們挖的真相陷阱中,我們也必須了解一些誤導性真相的套路,拒絕任由「有心人」的擺布。全球知名商業資訊專家赫克託·麥克唐納在其著作《後真相時代》中就為我們揭開了各種誤導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