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顆沙子變成晶片:談 談華為功臣麒麟晶片發展史

2021-01-07 騰訊網

關注「省委大院」!為您優選客觀、真實、有價值的圖文!

說到華為的自研晶片,大家首先從腦海裡想到的肯定是海思麒麟系列。沒錯,正是因為有了自主研發的手機晶片——海思麒麟,華為才能快速佔據市場制高點,並且成為了中國手機行業的NO1。

海思麒麟晶片,是華為與蘋果,三星平起平坐的底氣所在。那麼海思麒麟從何時開始發展,又有著怎樣的經歷?下面,筆者將簡述華為海思麒麟晶片研發的坎坷之路。在探討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晶片的製造過程。

01 晶片製造:一粒沙子的質變

一個晶片是怎樣設計出來的?設計出來的晶片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你能有大概的了解。

矽(SiO2)——晶片的基礎

一個看起來只有指甲蓋那麼大晶片,裡面卻包含著幾千萬甚至幾億的電晶體,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而在工程上這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晶片其主要成分就是矽。矽是地殼內第二豐富的元素,而脫氧後的沙子(尤其是石英)最多包含25%的矽元素,以二氧化矽(SiO2)的形式存在。

矽錠

矽(SiO2)一直被稱為半導體製造產業的基礎,就是因為它能夠製成一個叫晶圓的物質,而首先我們需要把矽通過多步淨化熔煉後變為矽錠(Ingot)。然後再用金剛石鋸對矽錠進行切割,才會成為一片片厚薄均勻的晶圓。

光刻膠層透過掩模被曝光在紫外線(UV)之下,形成電路圖案

接下來需要一樣叫光刻膠的物質去鋪滿它的表面,光刻膠層隨後透過掩模(Mask)被曝光在紫外線(UV)之下,變得可溶,期間發生的化學反應。掩模上印著預先設計好的電路圖案,紫外線透過它照在光刻膠層上,就會形成微處理器的每一層電路圖案。

電晶體形成

到了這一步還要繼續往下走,我們還需要繼續澆上光刻膠,然後光刻,並洗掉曝光的部分,剩下的光刻膠還是用來保護不會離子注入的那部分材料。

電晶體形成過程

然後就是重要的離子注入過程,在真空系統中,用經過加速的、要摻雜的原子的離子照射固體材料,從而在被注入的區域形成特殊的注入層,並改變這些區域的矽的導電性。

離子注入完成後,光刻膠也被清除,而注入區域(綠色部分)也已摻雜了不同的原子。到了這一步,電晶體已經基本完成。

晶圓切片與封裝

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對它進行電鍍了,操作方法是在晶圓上電鍍一層硫酸銅,將銅離子沉澱到電晶體上。銅離子會從正極(陽極)走向負極(陰極)。電鍍完成後,銅離子沉積在晶圓表面,形成一個薄薄的銅層。

其中多餘的銅需要先拋光掉,磨光晶圓表面。然後就可以開始搭建金屬層了。電晶體級別,六個電晶體的組合,大約為500nm。在不同電晶體之間形成複合互連金屬層,具體布局取決於相應處理器的功能設計。

晶圓

晶片表面看起來異常平滑,但事實上放大之後可以看到極其複雜的電路網絡,打個比方,就像複雜的高速公路系統網。

接下來對晶圓進行功能性測試,完成後就開始晶圓切片(Slicing)。完好的切片就是一個處理器的內核(Die),測試過程中有瑕疵的內核將被拋棄。

圖片說明

最後就是經封裝,等級測試,再經過打包後,就是我們見到的晶片了。

圖解處理器的製造過程

簡單地說,處理器的製造過程可以大致分為沙子原料(石英)、矽錠、晶圓、光刻、蝕刻、離子注入、金屬沉積、金屬層、互連、晶圓測試與切割、核心封裝、等級測試、包裝上市等諸多步驟,而且每一步裡邊又包含更多細緻的過程。

晶片設計

這裡講到的晶片製造就如此複雜,更不要說工程師最開始的晶片功能設計了。由此我們也可以聯想到,華為海思麒麟發展至今著實不容易,下面就讓我們來簡談一下它的發展史吧。

02 海思麒麟發展史

開端:主攻消費電子晶片

說到麒麟就離不開說到海思半導體公司,它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也就是這一刻,拉開了華為對於自主晶片的徵戰序幕。自那時開始的十幾年間,該公司一直致力於設計生產ASIC。

任正非高瞻遠矚,大手一揮,華為要做自己的手機晶片。現在想想,這真的是個偉大的決定。如今華為所獲得的成功,說有海思一半的功勞也不為過。

華為總裁任正非

正式成立後的海思團隊主要專注三部分業務:系統設備業務,手機終端業務和對外銷售業務。由於常年與通訊巨頭合作,海思的3G晶片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通訊領域的積累,也為後來華為海思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老兵戴輝曾講述,PSST委員會(Products and Solutions Scheme Team,管產品方向)主任是徐直軍,他從戰略層面對海思進行管理。後來的很多年裡,他都是海思的Sponsor和幕後老大。

已赴任歐洲片區總裁的徐文偉還兼任了海思總裁一職,參與戰略決策,並從市場角度提需求。海思的具體工作由何庭波和艾偉負責,何庭波後來成為了海思的負責人,艾偉則分管Marketing。

2004年成立時主要是做一些行業用晶片,用於配套網絡和視頻應用。並沒有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

發展與成熟

當然,晶片的研發,不是三天兩頭就能拿出作品的事情,雖然2004年10月正式成立,直到2009年,時隔五年華為才拿出第一款手機晶片,命名K3V1,但由於第一款產品在很多方面依然不夠成熟,迫於自身研發實力和市場原因都以失敗告終。

2012年,華為發布了K3V2,號稱是全球最小的四核ARM A9架構處理器。集成GC4000的GPU,40nm製程工藝, 這款晶片得到了華為手機部門的高度重視,直接商用搭載在了華為P6和華為Mate1等產品上面,可謂寄予厚望,要知道當初華為P6是作為旗艦產品定位。

但由於其晶片發熱過於嚴重且GPU兼容性太差等,使得該晶片被各大網友所詬病。但華為頂著壓力堅持數款手機採用該晶片,當時華為晶片被眾人恥笑,接下來華為開始了自己的刻苦鑽研。

經過兩年的技術沉澱,到了2014年初,海思發布麒麟910,也從這裡開始改變了晶片命名方式,作為全球首款4核手機處理器,改用了Mali-450MP4 的GPU。

麒麟910

值得一提的是,麒麟910首次集成華為自研的巴龍Balong710基帶,製程升級到28nm,把GPU換成Mali。麒麟910的推出放在了華為P6升級版P6s首發。這是海思平臺轉向的歷史性標誌,也是日後產品獲得成功的基礎。

2014年6月,隨著榮耀6的發布,華為給我們帶來了麒麟920,這款新品又是一個大的進步,又是一個新的裡程碑。

麒麟920

作為一顆28nm的八核心soc,還集成了音頻晶片、視頻晶片、ISP,集成自研第一款LTE Cat.6的Balong720基帶,使得榮耀6成為全球第一款支持LTE Cat.6的手機。也是從麒麟920開始,麒麟晶片受到如此多的肯定,而當年搭載該晶片的榮耀6可謂是大火,其銷量已經證明。

同年,海思還帶來了小幅度升級的麒麟925與麒麟928,主要在於主頻的提升,開始集成協處理器。925這款晶片用在華為Mate 7上,創造了華為Mate 7在國產3000價位上高端旗艦的歷史,全球銷量超750萬,此時此刻,麒麟晶片終於趕上了華為手機的發展步伐!

華為Mate 7

華為Mate 7和蘋果和三星的新機型都在同月發布。當時華為對貿然進入高端市場並沒有太大的信心,沒想到蘋果和三星在關鍵時候都掉了鏈子。

最為著名的就是,蘋果是因為好萊塢豔照門事件以及未在中國境內設伺服器,誰也不知道信息傳到哪裡去了,因此被質疑有安全隱憂,當然現在在貴州設了伺服器。

當然除了9系處理器,在2014年12月,海思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中端6系,發布麒麟620晶片。它是海思旗下首款64位晶片,集成自研Balong基帶、音視頻解碼等組件。

這款晶片陸續用在榮耀4X、榮耀4C等產品上,其中榮耀4X成為華為旗下第一款銷量破千萬的手機。海思在試著向公眾證明,海思除了能做出飆性能的高端晶片,也能駕馭功耗平衡的中端晶片。

麒麟930

2015年3月,發布麒麟930和935晶片,這系列晶片沒有過多亮點,依然是28nm工藝,但是海思巧妙避開發熱不成熟的A57架構,轉而使用提升主頻的能耗比高的A53架構,借著功耗優勢,借著高通810的發熱翻車,麒麟930系列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同年5月,發布麒麟620升級版麒麟650 ,全球第一款採用16nm 工藝的中端晶片。海思旗下第一款集成了CDMA的全網通基帶SoC晶片,這款晶片首發於榮耀5C,在後來,我們也看到了小幅度升級的麒麟650,以及打磨了一款又一款手機的麒麟659。

2015年11月,發布麒麟950首發於華為Mate8。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海思採用了16nm工藝,集成自研Balong720基帶,首次集成自研雙核14-bit ISP,集成i5協處理器,集成自研的音視頻解碼晶片,是一款集成度非常高的SoC。

麒麟950

它也是全球首款A72架構和Mali-T880 GPU的SoC,憑藉著工藝優勢,麒麟950的成績優秀,除了GPU體驗,其它各方面收到消費者眾多的好評。

2016年10月19日,華為麒麟麒麟960晶片在上海舉行秋季媒體溝通會上正式亮相。麒麟960首次配備ARM Cortex-A73 CPU核心,小核心為A53,GPU為Mali G71 MP8。存儲方面,支持UFS2.1,稍微遺憾的是依然採用的16nm製程工藝。

麒麟960

但是麒麟960開始,麒麟9系列解決了GPU性能短板,大幅度提升了華為/榮耀手機的GPU性能,在遊戲性能方面,不再是麒麟晶片的大短板。麒麟960在華為Mate9系列首發,後續還用在了榮耀V9等產品上。

2017年9月2日,在德國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華為發布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它首次採用臺積電10nm工藝,與高通最新的驍龍835晶片是一個工藝。

麒麟970

但集成55億個電晶體遠比高通的31億顆、蘋果A10的33億顆的多,帶來的是功耗降低20%。AI是此次麒麟970的「大腦」,AI技術的核心是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該款晶片的發布使得華為步入了頂級晶片廠商行列。

在2018年上半年,搭載麒麟970的華為P20pro由於出色的拍照性能,受到外界一致好評。當時P20與P20 Pro,已經一躍成為手機拍照界翹楚,長期霸榜專業相機評測網站DXO。

視角來到現在,麒麟980處理器,全球首款7nm處理器賺足了噱頭。最高主頻高達2.6Ghz,全面升級的CPU、GPU、新的雙核NPU,再有GPU Turbo加持,這也讓華為Mate 20大放異彩。

當然文中還有一些海思麒麟的晶片沒有提到,這裡主要說了一下麒麟9系列的旗艦晶片。新的麒麟710、810大家或許也都有所了解。總之,華為海思麒麟晶片自研這條路還有很長,但在可以預見,未來華為也將會繼續披荊斬棘,向前邁近。

最後來說一下最新消息對於所有關注華為的花粉來說,下半年的重頭戲有兩場,一場是麒麟990首發,另一場就是緊接著的華為Mate 30系列新旗艦發布了。如今,華為官方消息稱,9月6日IFA 2019大展將揭曉重磅新品,不出意外就是麒麟990了。

華為終端官方截圖

據此前消息,麒麟990將又發臺積電的7nm EUV工藝,同時有極大可能首次集成5G基帶。不出意外,除了工藝升級之外,麒麟990將在麒麟980基礎上繼續性能拔高,同時還有望採用自主研發的達文西架構NPU,此前麒麟810已經採用。

寫在最後

一路走來,海思手機晶片從零開始,從備受罵聲到現在躋身行業前列,不惜代價的重金投入搞研發,有過榮譽也有過挫折,希望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也能像海思麒麟一樣,堅持不懈,厚積薄發,早日讓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即將到來的麒麟990上面,華為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亮點,我們還不得而知,這要等到發布會才能揭曉。面對未知,我們不妨期待一下。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涉及版權等問題,可在後臺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華為麒麟晶片的崛起,晶片行業走向多極化
    因此,咱還是主要談談安卓手機中的晶片。在Android中處理器也可以籠統的分為兩類:專門為手機廠商提供晶片的公司比如高通、聯發科;發布手機順帶自主研發處理器的比如三星、華為。其中,僅僅華為是國產廠商。在晶片這樣的技術要求很高的產業中,華為能夠躋身前列確實很不容易。
  • 外媒談5nm麒麟9000: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晶片,華為已無法繼續生產
    10月27日消息,上周華為發布Mate 40系列的同時,還帶來了新一代麒麟高端晶片,而它就是麒麟9000,其基於5nm工藝,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對於這顆晶片,目前不少外媒也提前上手了Mate 40的,並對其進行了一個點評,結果就是5nm麒麟9000是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晶片,距離蘋果的差距也在進一步縮短。報導中顯示,麒麟9000的實際性能測試上,無論是多核還是單核下,表現都超過了高通的驍龍865+,後者是目前安卓陣營中最強晶片。
  • 搭載海思麒麟晶片的華為P40系列手機
    華為P40從4月份上市截止到現在,已經過去5個多月時間,銷量還是非常樂觀的,華為P40搭載海思麒麟990 5G SoC晶片。該款手機分為P40、P40 Pro、P40 Pro+,三款參數都不盡相同。華為P40顏色分為亮黑色、晨曦金、深海藍、零度白、冰霜銀,屏幕採用6.1英寸的OLED全面屏,後置攝像頭採用超感知萊卡三攝1/1.28英寸超感知傳感器,鏡頭擁有三倍光學變焦,30倍數字變焦, P40採用用華為海思麒麟990 5G SoC晶片。
  • 【回顧】戴輝:華為的晶片事業是如何起家的?
    1.老兵戴輝:華為的晶片事業是如何起家的?;2.老兵戴輝:華為海思的麒麟手機晶片是如何崛起的?;3.老兵戴輝:海思機頂盒晶片是如何成為霸主,並與中國標準相互成就的?
  • 留住「火種」是關鍵,華為繼續設計下一代麒麟晶片
    受限於麒麟9000的庫存數量,華為今年的旗艦可以說是一機難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幾乎全系的Mate 40機型都處於缺貨狀態,要麼加價大幾百或上千購買,要麼搭配各種耳機碎屏險銷售。不只是現在,受限於晶片代工中斷問題,未來的華為會如何呢?
  • 華為輪換制老總郭平 就華為海思 發音,麒麟晶片終究會 強勢歸來
    華為在晶片業務流程上是有很大主導權的,但是僅僅在晶片設計方案行業,牽涉到晶片生產製造方位來說,華為沒有一切的主導權。以往的十多年裡,華為一直把產品研發方位放到了晶片設計方案,依次產品研發出了麒麟、鯤鵬、昇騰、靈霄等系列產品晶片。在其中麒麟晶片是華為手機上晶片CPU,現階段公布的商品有麒麟810,麒麟990這些。
  • 華為麒麟絕版背後:晶片製造究竟有多難?
    8月7日,華為悲情地宣布,由於美國的制裁,麒麟晶片可能成為絕唱。因為,一直以來,華為主攻的是晶片設計,而非晶片製造。正如餘承東坦誠:「遺憾的是,我們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在重資產投入型的領域,這種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華為沒有參與,我們只做到了晶片的設計,但沒搞晶片的製造,是我們非常大的一個損失。」那麼,製造到底有多難?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 華為 Mate 40 最新曝光!全球首發麒麟 1000 晶片,5nm 工藝製程
    1000,該晶片將採用 5nm 工藝製程打造,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華為 Mate 40 系列將首發該晶片。全球首發麒麟 1000 晶片,5nm 工藝製程據了解,華為全新一代旗艦晶片麒麟 1000 的開發代號為「巴爾的摩」,業內人士透露,麒麟 1000 晶片有可能採用 Cortex A77 或者 A78 架構,此前麒麟 990 5G 採用的是 Cortex A76 架構,如果消息屬實,那麼該晶片 CPU 和 GPU 性能將會有較大幅度提升。
  • 華為麒麟晶片圖標曝光:一隻呆萌麒麟
    【天極網手機頻道】今日(10日)消息,今日午間博主 @長安數碼君 曝光了華為麒麟晶片的一個商標設計。   企查查數據顯示,該圖標於6月16日申請註冊商標,分類為「科學儀器」。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華為麒麟晶片的一個專有標誌。
  • 離開華為後第一款手機,榮耀V40曝光,高配版將使用麒麟9000晶片
    榮耀脫離華為,成為了獨立的手機品牌。對於華為來說,出售掉榮耀,不僅減輕了負擔,還能得到一筆資金,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對榮耀來說,離開了華為,但是也沒有了束縛,對產品的方向上,自由度也更高。未來榮耀會如何發展,是好是壞讓我們拭目以待。
  • 華為麒麟990性能「碾壓」蘋果A13仿生晶片?答案很快揭曉!
    也正因為如此,如何刺激用戶的購買慾,就成為了手機廠商們必須思考的問題。這個核心如果簡而言之那就是產品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性或者較大的突破進步,用戶有了值得去購買的理由,自然也就會考慮更換新機!另外在機器學習方面是A13仿生晶片的一個設計重點,中央處理器上新增了兩個新的機器學習類加速器,能以最高達過去6倍的速度執行矩陣數學運算,讓中央處理器每秒可進行一萬億次運算。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手機AI運算能力,A13仿生晶片集成了85億個電晶體,比集成69億個電晶體的A12晶片作出了不小的提升。
  • 華為麒麟晶片首次登頂第一,高通驍龍錯失榜首
    華為麒麟成中國市場手機處理器No.1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在 2020 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現了重要轉折,華為旗下的海思麒麟晶片以 43.9% 的市場佔有率首次超越高通驍龍晶片,成功登頂榜首,這是歷史首次國產晶片超過國外晶片!
  • 高通正式發布5nm晶片,性能趕超華為麒麟9000?最強安卓晶片易主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高通5nm發布 截至目前,蘋果、華為、三星都已經發布了各自的5nm晶片,蘋果帶來的是A14,華為的是麒麟9000,而三星則帶來了自主生產的Exynos 1080。
  • 谷歌徹底「堵死」華為?禁止搭載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安裝應用
    華為與谷歌 國內的華為與美國的谷歌都是全球頂尖的科技巨頭,雖然二者的業務範圍不盡相同,但卻存在很深的聯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華為是谷歌的客戶,而谷歌則是華為的技術供應商。
  • 華為nova 7或將搭載華為全新一代SOC麒麟985晶片
    日前消息,爆料人@RODENT950在推特透露華為nova 7系列將搭載麒麟985晶片,這是華為全新一代SOC。報導指出,nova 7系列中的nova 7會使用麒麟985晶片,而nova 7 SE可能會搭載麒麟820,nova 7 Pro會搭載麒麟990 5G SOC。
  • Google徹底封死華為?網傳禁止搭載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安裝應用
    大家都知道華為在2020年走得相當不容易,晶片問題被圍追堵截,一直到麒麟心變成為絕唱。而最近網絡上又傳出一則消息,谷歌將堵死華為,只要是搭載了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都不能夠安裝谷歌的應用,確實是太狠了。其實從去年開始,華為就已經不能預裝谷歌的GMS和全家桶應用了,不過用戶們還是可以自己安裝下載APP。而本次從國外的網友爆料來看,谷歌能夠自動檢測華為的設備,也就是能夠檢測到這款手機是不是搭載了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一旦檢測到了,就會禁止安裝谷歌應用。
  • 華為最後的驕傲!全球首發5納米麒麟9000晶片,超越蘋果高通
    對於華為來說,目前唯一能夠做好的事就是把2020年度旗艦Mate40正常的發布出來了,但在這之前,華為還要幹一件大事,幹一件最後令華為這麼多年來堅持自研所驕傲的大事,那就是全球首發5納米的麒麟9000處理器。
  • 9月6日或將揭曉:華為新一代麒麟晶片有望成為IFA 2019最大看點
    對於每一位關注華為的消費者以及業內人士來說,按照慣例,下半年華為的重頭戲有兩場,一場是新一代麒麟晶片首發,另一場就是緊接著的全新Mate系列旗艦發布。如今,第一場重頭戲似乎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即將到來。
  • 華為麒麟晶片發展穩定,功能強大,為什麼不賣給其它國產製造商?
    華為麒麟晶片發展穩定,功能強大,為什麼不賣給其它國產製造商?華為設計晶片的能力是得到世界認可的,甚至還得到了美國的"特殊關照"。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華為旗下的麒麟晶片在性能上和製造工藝設計水平上都是世界領先的水平。而我們也都以中國能設計出這樣優秀的產品而感到自豪。
  • 麒麟晶片將斷供,華為應對措施不是尖端光刻機,石墨烯晶片來救場
    我們都知道,臺積電將在九月15號之前完成華為麒麟晶片的所有訂單,兩大巨頭的合作也將終止,他們曾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而如今在華為面臨如此境遇之時,臺積電斷供也是迫不得已,臺積電現能唯一能為老友華為做的,便是加班加點儘量多的生產麒麟晶片,即便如此,短時間生產的晶片對於華為手機的長期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最艱難的路,還得所有的華為人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