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測量中,我們常常遇到求坐標轉換參數,在實測作業中,我們需要謹記這七大點,減少不必要的誤差。
1、一定不能「小區域控制大區域」!
選取測量區域的邊界,且選取儘量覆蓋分散環閉的已知點,來作為求轉換參數的已知點。
注意:小區域控制大區域,如圖1所示的中心區域已知點求參,來測量整個區域,中心區域內的坐標精度可以保證,但隨著外擴越大,誤差越來越大,公分級直至米級誤差。
圖1
2、切記求完轉換參數後開始正式測量作業前,」 上一個非求參的另外已知點,進行檢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多麼完美的理論原型和設計,都一定要經過實踐的檢核和檢驗。
3、一個概念,「默認常規推薦」:四參和高程擬合(一步法)+4個已知點+測區邊界已知點+檢核!
後面會成為一個高頻詞:「默認常規推薦」,即英文中的一個單詞「default」。是基於數學模型原理、衛星導航基礎並結合測繪工程的行業特點等,所設計並形成的一套作業流程和方法:一步法+4個已知點+選取測區邊界已知點+非求參另外一個已知點檢核。採用此默認常規推薦,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出錯概率,穩定的得到正確可靠的作業坐標成果。
4、什麼時候用「四參和高程擬合?什麼時候可以用七參數?」
七參數法,適用於成果坐標為「投影平面坐標」的測繪作業項目。一步法,即四參數和高程擬合,不僅適用於「投影平面坐標」,還適用於「地方平面坐標」,實際適用的範圍比七參數廣,所以,工程之星5.0中默認常規推薦為使用「一步法」。
5、求轉換參數時,需要使用多少個已知點?
工程之星5.0中默認常規推薦使用「4個已知點「來求轉換參數。使用4個已知點,求出四參數+高程擬合參數,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測繪作業項目的需求。(社會的進步發展和測繪行業的不斷發展,基本的在作業區域內不難找到4~5個已知點)
6、已知點個數足夠多,求轉換參數時,是否使用已知點個數越多越好?
(1)默認推薦使用4個已知點來求轉換參數。
(2)一般的,覆蓋測區範圍邊界上的分散環閉已知點,7個已知點求轉換參數,是求轉換參數中,求出高程曲面擬合參數的推薦要求。在求轉換參數時,增加更多的已知點所求出的參數,與7個已知點或4個已知點情況時,測量成果坐標的精度基本相同。
7、已知點個數只有3個,或者只有2個甚至1個,這些情況下,如何操作和處理呢?
(1)當已知點個數只有3個時,我們可以用2個已知點求轉換參數,剩下的已知點做實際檢核。2個已知點求參數,求出的也是四參數,但是高程求出的是「高程校正參數dh」,即高程是使用加權平均法求出高程校正參數dh,不是高程擬合參數。
(2)當只有2個已知點或者1個已知點時,我們推薦先採用RTK主機做靜態測量,由已知的2個或1個點,再靜態解算得到多個控制點,從而形成推薦的至少4個已知點,然後再開始RTK動態測量作業。
文章轉載於:今日小科
本文僅限行業學習交流之用,版權、著作權歸原載平臺及作者所有。我們尊重作者的成果,如涉嫌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