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分子,這位教授在同一個Nature子刊上發表3篇文章

2020-11-30 解螺旋

A20(腫瘤壞死因子-3)是一種有效的抗炎蛋白,與銀屑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克羅恩病都密切相關。當機體的造血和非造血細胞系中缺失A20時可導致明顯的自身炎症表型。因此,A20具有直接維持免疫平衡和預防疾病的功能。但是目前對於A20在細胞內的信號調節機制還不清楚。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veril Ma和Barbara A. Malynn教授在Nature Immun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Non-catalytic ubiquitin binding by A20 prevents psoriatic arthritis–like disease and inflammation的研究性論文,該文揭示了A20的ZF7泛素結合基序突變後會導致小鼠指關節炎,而這一過程需要T細胞和MyD88的參與。並且發現了A20的ZF4和ZF7基序以非催化方式預防炎症性疾病的發生。

先前的研究發現A20含有多種泛素依賴的生化基序,並調節泛素依賴的信號傳導。其中第103位半胱氨酸催化裂解未錨定的 k48連接的泛素鏈,錨定k63連接的泛素鏈。


研究內容

ZF4基序與K63連接的泛素鏈結合併支持E3 泛素連接酶的活性,而ZF7基序結合M1連接的泛素鏈。作者為了研究這些基序的工作構建了幾種基因突變小鼠,結果發現只有ZF7基序突變的小鼠自發地發生遠端趾腫脹,指甲脫落的症狀。並且組織學分析顯示小鼠出現銀屑病和乾癬性關節炎的特徵。

在實驗模型中,淋巴細胞功能異常會引起關節炎。因此,作者用流式細胞術分析了3個月大小鼠的淋巴細胞種群。結果顯示Cd4 + 、 Cd8 + t 細胞以及記憶細胞都出現了明顯增加,這說明a20的 zf7基序限制 t 細胞的活化和擴增。

進一步的血清檢測發現ZF7基序突變小鼠的抗環瓜氨酸肽抗體和抗核抗體數量增加,並且MHC-II表達出現輕度增加。這說明突變小鼠表現出自發的免疫激活。

為了驗證以上檢測到的抗體和細胞在ZF7基序導致炎症中的作用,作者構建了ZF7基序與淋巴細胞缺陷的小鼠,從小鼠的表型證實B細胞和自身抗體對ZF7基序突變小鼠關節炎的發病率或發病程度沒有顯著影響,但T細胞缺失後有顯著影響。

先前的研究顯示髓系細胞中的天然信號觸發T細胞活化,而A20限制了 Myd88和 trif 依賴性 Toll樣受體反應。那麼這一作用是否與ZF7基序相關?作者通過把這兩種蛋白的敲除鼠與ZF7基序突變鼠雜交發現Myd88依賴性信號對於突變引起的關節炎發展至關重要。

Th17細胞可以分泌 IL-17,促進滑膜細胞增殖及關節炎症。為了了解 IL-17對ZF7突變小鼠關節炎發展的潛在功能,作者向突變小鼠注射了 IL-17a 特異性抗體結果發現IL-17a 中和完全阻止了關節炎。這說明了A20的ZF7基序限制了 Th17細胞的擴增和關節炎。

進一步機制的研究證實A20的 zf7基序可以抑制IκB激酶活性的延長,阻止 Nf-kB依賴晚期基因的表達和關節炎的發生。

因為影響泛素結合的ZF7並不能完全破壞A20的功能,這讓我們思考是否可以通過 A20的ZF7和ZF4泛素結合基序協同優化泛素化信號通路並調節細胞信號通路。最後作者檢測ZF4和ZF7基因雙突變對 a20依賴信號的細胞自主影響發現A20的ZF4和 ZF7 泛素結合序列可以協同抑制TNF誘導的NF-kB信號通路及NLRP3炎症小體的活性。


研究小結

綜上所述,該研究揭示了 A20的非催化性泛素結合功能是預防體內自發性疾病的關鍵,其中 zf4和 zf7泛素結合序列協同調節泛素依賴的信號轉導。這個過程對TNF-α 和IL-17a 極其敏感,並且需要T細胞和Myd88蛋白的參與。這些結果為以後對A20依賴的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除了這篇揭示A20在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Averil Ma教授圍繞著A20蛋白的功能還發表了另外兩篇Nature Immunology文章。

2015年5月4日,Averil Ma教授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題為The ubiquitin-modifying enzyme A20 restricts ubiquitination of the kinase RIPK3 and protects cells from necroptosis的研究性論文。在該論文中,作者發現A20通過抑制RIPK3激酶泛素化阻斷細胞發生壞死性凋亡。

2011年10月23日,Averil Ma教授同樣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題為Expression of A20 by dendritic cells preserve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prevents colitis and spondyloarthritis的研究性論文。在該論文中,作者揭示了DC細胞中的A20能夠抑制腸炎和脊柱關節炎,維持機體免疫穩態。

由於對A20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全面,2012年12月12日,Averil Ma教授受邀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題為A20: linking a complex regulator of ubiquitylation to immunity and human disease的綜述類論文。在該論文中,作者系統闡述了A20在免疫調控和人類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到,Averil Ma教授對於A20蛋白的研究已經有10餘年,深刻而全面的研究該蛋白在免疫調控和人類疾病中的作用。對於我們學著來說,Averil Ma教授的這種持之以恆的研究風格是值得學習的,小而精才能讓文章更有深度,才能保證文章有更高的質量。


後臺私信領取福利

—END—

相關焦點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蘇大廖良生教授Nature子刊上發表有機光電材料研究系列進展
    2020年6、7兩月,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廖良生教授課題組喜報頻傳,一系列合作科研成果相繼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蔣佐權教授聯合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崔林松博士、Richard Friend教授及課題組成員,發展了一種構建高效發光分子的全新方式。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我的三篇Nature子刊之旅
    子刊一作,第3篇日前返修已於昨日返修結束擇期發表。 時間已經到了下午3點,接待我的編輯是一位極其負責、熱情友好的美國籍華裔女士,原姓陳,第一時間就對我發來的稿件表示認可,這讓我的不愉快很快就煙消雲散,一陣寒暄過後問了關於這篇文章的幾個關鍵性問題,隨後要求在附件中提交了一些可供原創性證明之後,就結束了邀談。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Anne於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獲得分子營養學博士學位,曾任 The Dairy Council 的營養總監、倫敦國王學院營養科學講師、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研究員等。
  • 西工大博士生在Science與Nature兩大雜誌子刊上發表重要文章
    西工大新聞網10月19日電(趙星 徐含樂)近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與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別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關於非矽基材料納米電子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李鐵虎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鄢勇研究員共同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趙星為兩篇文章的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
  • 【課題套路】Nature子刊帶你翻新PD-L1研究思路
    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影響因子為20.042分)雜誌上發表題為「PD-L1-mediated gasdermin C expression switches apoptosis to pyroptosis in cancer cells and facilitates tumour necrosis」的研究性論文。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該類修飾涉及聚糖與蛋白質分子的連接,是蛋白質分子正確摺疊、維持穩定、參與互作和細胞黏附等活動所必需的,異常的糖基化修飾會導致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發生,例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礙(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由於糖基化的複雜性,研究難度大,相關領域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結果還不盡完善。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北大/電子科大,中山大學,固體物理所,三篇Nature子刊齊爭豔
    前言2019年7月16日凌晨,Nature及各大子刊紛紛更新,其中,三篇Nature子刊來自內地高校。一篇來自北京大學劉開輝教授課題組與成都電子科大熊杰老師等團隊,報導了氟的添加極大地加快了二維材料的生長速度;一篇來自中山大學張杰鵬團隊,報導了一種可選擇性分離,中等尺寸分子的MOF材料,更大或更小的分子均無法通過MOF孔道;第三篇來自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吳學邦及其合作者,為氫導致材料損傷的物理過程建立了可靠的模型方程。以下是研之成理小編帶來的快速解讀。
  • 二分之一的文章都發表在10期刊上,這位高質量學者再次發表論文
    相分離(phase-separated)也稱之為相變,是近兩年生物學研究的熱點,相關研究也經常刊登在CNS等頂級期刊上。公眾號前期也推送過相關稿件——《什麼叫熱點?結論相反也能雙雙上頂刊》和《這才是最硬核的神器,是多篇CNS idea之源》。
  • Nature子刊一周連發兩篇研究,我被相反的結果整...
    第一篇,Nature子刊Science of Learning,11月1日發表,作者來自佛羅裡達國際大學、德拉瓦大學、天普大學、卓克索大學。  一周後,同樣發表在《Science of Learning》文章指出,男女在學習數學這件事情上沒有差異,至少在兒童階段是這樣的。  這篇文章的作者,美國CMU神經科學教授Jessica Cantlon指出,過去有一些研究證明男女在學習理科的能力上存在差距,但這些研究都沒有將生物學差異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分開。
  •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子刊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研成果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最新科學研究成果「Pyropia yezoensis genome reveals diverse mechanisms of carbon acquisition
  • 連發2篇,顏寧團隊在頂刊《Nature》上同日發表2篇研究文章
    2020年5月13日,國際著名刊物《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布了16篇最新的研究文章,從第一作者單位來看,國內高校復旦大學有一篇文章,此外,其餘的文章第一作者分別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德克薩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其中有3篇文章第一通訊單位為哈佛大學(醫學院),實力強勁。
  • Nature曾爆審稿系統漏洞:作者審自己的稿子,當即撤回28篇文章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編輯會自己在網上尋找自己並不熟悉的potential reviewer,一般也是根據研究人員過去所發表文章的情況去尋找的,要儘量排除來自相同機構或者以前曾經是論文共同作者的情況,有時候也會請求這些potential reviewer推薦。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文章已發表在Nature雜誌上。腫瘤異質性是指同一種惡性腫瘤在不同患者個體間或者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發生在不同個體中可表現出不同的遺傳背景如染色體量與質的差異,不同細胞病例類型、不同臨床階段不同分化程度細胞演進的多樣性,同質腫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比如基因表達譜、網絡調控、突變譜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