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嗅探」糞便樣本味道的電子鼻可用來檢測腸道疾病

2020-11-25 cnBeta

通常,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結腸相關疾病需要通過侵入性測試來診斷。然而多虧了可以通過分析患者糞便味道的全新「電子鼻」,醫務人員可能很快就可以區分這些疾病。這種被稱為Moosy 32 eNose的設備由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和La Fe健康調查研究所的研究小組開發。

到目前為止,在445個糞便樣本上進行的實驗室檢查中,區分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的準確性幾乎達到了90% - 這是基於對這些樣本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三分鐘分析。該技術還可以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

La Fe健康調查研究所的 Pilar Nos博士表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由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過程產生的,並通過糞便排洩為廢物。這些成分的濃度可能是某些腸道疾病之間的差異性標誌,通過電子鼻等非侵入性設備進行檢測,將是檢測和監測這些疾病演變的重要一步。」

然而,在eNose可以進入常規使用之前,其檢測算法需要改進以提高其準確性。研究人員希望該設備可以想像用於診斷其他疾病,甚至可以用於測量水的微生物汙染或評估水果的成熟度等。

相關焦點

  • 全新電子鼻問世 可通過分析患者糞便味道來診斷疾病
    通常,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結腸相關疾病需要通過侵入性測試來診斷。然而多虧了可以通過分析患者糞便味道的全新「電子鼻」,醫務人員可能很快就可以區分這些疾病。這種被稱為Moosy 32 eNose的設備由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和La Fe健康調查研究所的研究小組開發。
  • Breath Res:利用糞便樣本診斷不同類型腸道疾病
    2014年3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英國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創建一種新方法,可以使用患者的糞便樣本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腸道疾病。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分析樣品散發出的化學化合物,新方法能提供更便宜,更快捷,更準確的診斷不同類型的腸道疾病。
  • 空客將在機場安檢測試新型「電子鼻」 或可檢測新冠病毒
    網易智能訊 5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公司計劃於今年年底開始在機場安檢通道測試一種可嗅探出炸彈或危險化學品的「電子鼻」傳感器。
  • 前瞻:通用「電子鼻「能實現嗎?
    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訊號處理密切相關。使我們擁有能完美擷取並解碼聲音、光、影像、壓力、運動、熱量和溫度的傳感器及運算系統。但是,在對味道和氣味進行檢測和分類時,仍面臨極大的挑戰,這是因為味道和氣味是基於化學而不是物理原理。
  • 疫情期間也能安全檢測腸癌 長安心糞便DNA檢測產品值得選擇
    事實上,腸癌如果能早期診斷,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腸癌5年的生存率可以達到90.0%。所以防範腸癌風險,做好早期篩查十分重要,腸癌早篩主要有結腸鏡、便潛血和糞便DNA檢測三種方法,疫情當前,選擇長安心糞便DNA檢測產品進行腸癌早篩是一個上佳選擇。
  • 一種細菌傳感器可用於腸道疾病無創檢測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美國萊斯大學和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運用合成生物學研究設計構建出了一種特定化學物質的細菌傳感器,它能夠幫助發現某些腸道疾病的微小信號。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系統生物學》期刊上。
  •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子鼻組成及工作原理 2014-05-04 15:02:38 來源: 瀏覽: 次 電子鼻又稱氣味掃描儀,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對食品中的複雜嗅味和很多揮發性成分進行分析、識別和檢測的儀器,它由傳感器系統和 自動化模式識別系統
  • 科學家研究出可以嗅出疾病的電子鼻
    科學家研究出可以嗅出疾病的電子鼻 2008年01月28日 11:17 來源:光明日報 然而,研究越來越多地揭示了這項技術在疾病診斷上的應用潛力。   「利用電子鼻幫助診斷肺癌」的發起人之一、克裡夫蘭臨床研究中心的肺病專家瑟皮爾·厄祖魯姆說:「呼氣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新陳代謝造成的。癌症患者的新陳代謝會發生變化,呼出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會隨之變化。利用電子鼻可以探測到這些變化。」
  • 「通用」電子鼻的實現任重道遠
    很大一部分模擬電子產品都與現實世界的傳感器及信號處理密切相關,例如,我們擁有能夠完美捕獲並解碼聲音、光、圖像、壓力、運動、熱量和溫度的傳感器及計算系統。但是,在對味道和氣味進行檢測和分類時,我們仍面臨極大的挑戰,因為味道和氣味是基於化學而不是物理原理。
  • 電子鼻技術及其在茶葉香氣檢測中的應用及展望
    電子鼻又稱人工嗅覺分析系統,是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用來分析、識別和檢測氣味的具有人工智慧特點的仿生檢測儀器。電子鼻能在短時間內分析、識別和檢測複雜氣味和大多數揮發性成分的智能感官儀器,具有重複性好、不需要複雜的樣品預處理過程、不發生感官疲勞和檢測結果客觀可靠等特點。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
    早在 2014 年,科學家發現,人鼻可以區分 1 萬億種氣味。對於視覺系統,科學家開發出了機器視覺;對於聽覺系統,科學家研發了語音識別。那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製造一套人工嗅覺系統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人員通過模仿哺乳動物的嗅覺系統,發明了人工「電子鼻」,可準確評估肉類的新鮮度。實驗數據顯示,「電子鼻」檢測準確率高達至 98.5%,而傳統檢測方法只有 61.7%。
  • Sci Rep:嬰兒糞便不僅富含益生菌,還能有效調節腸道菌群
    近日, Nature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刊發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從嬰兒糞便中腸道菌群分離出來的益生菌,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並能增加小鼠腸道和人體糞便中短鏈脂肪酸的產量。日常生活中,益生菌似乎無處不在,酸奶、泡菜、麵包,甚至狗糧中都有它們的身影。但有個地方也富含益生菌,說出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嬰兒糞便中也富含益生菌!
  • ...與疾病之間的神秘關聯!|腸道|菌群|多囊卵巢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
    文章中,研究者對黑腹果蠅進行了相關研究,黑腹果蠅是一種常用來研究腸道菌群生物學特徵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想通過研究闡明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重點對一種名為肽多糖識別蛋白SD(PGRP-SD)的受體蛋白進行研究,這種蛋白屬於一類模式識別受體,2016年研究人員發現,PGRP-SD能夠檢測外源性細菌病原體,並刺激果蠅機體中的免疫系統抵禦病原體的感染
  • 港大團隊構建全球首個蝙蝠腸道類器官,證實新冠能夠感染腸道
    然而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目前遇到了一個局限:缺少可用於研究蝙蝠病毒的實驗室模型。最新研究顯示,港大團隊已經構建了全球首個蝙蝠腸道類器官,填補了這一空白。研究發現,這些蝙蝠腸道類器官對SARS-CoV-2完全易感,並能維持強大的病毒複製能力。
  • 德國研發新型電子鼻智能探測系統 可跟蹤嫌疑人運動軌跡
  • 糞便微生物群落樣本收集方法的比較
    >摘要背景:大規模的菌群分析的流行病學研究中,高效的糞便樣本的收集方法是必需的。本文採用了來自3個健康人的24 等份糞便樣本,通過評估腸道菌群來比較四種採集方法的優異;1)大便隱血測試卡在室溫放置3天;2)EP管在室溫放置3天;3)EP管中加RNAlater放置室溫3天;4)迅速放置-80℃冷凍,作為對照。這24個樣本通過對16S rRNA基因測序來比較這四種收集方法總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分類群分布。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需要對人體進行縱向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以發現靶向微生物群是否能產生新的治療策略。系統生物學方法在將此類數據與來自神經疾病臨床隊列的基因組和代謝組學數據集整合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指導個體化治療選擇。注意,糞便樣本通常用於微生物組分析,結腸細菌不是小腸微生物組的可靠替代物。(B)在臨床前和臨床試驗中使用人類微生物組的三種潛在方法,以研究疾病的機制和潛在治療的效果。
  • 糞便潛血定量檢測
    第1步:如廁排出糞便。女性月經期採樣,有血尿、痔瘡出血、肛裂出血等情況時採樣,會導致腸道外的血液混入,導致假陽性結果。第2步:從包裝中取出採樣裝置(類似打火機),擰開蓋子,拔除蓋子及採樣棒。第3步:用採樣棒前端在糞便中刮取糞便,使糞便剛好填滿採樣棒前端的溝槽。第4步:將蓋子對準容器口插入採樣棒,直接用力下壓,即蓋好採樣裝置。第5步:把採樣裝置放入自封袋內,再放回包裝盒中。將樣本帶到篩查現場交給工作人員。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通過檢測這類物質的量,進而反推肉類的新鮮度。該方法主要的弊端在於,需要特定的儀器進行檢測,其使用不便,檢測複雜。這意味著只能由政府相關部門、相關人員,使用儀器在特定的環境和場合進行檢測,效率低、可使用場景少,還存在測不準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弊端,陳曉東等人基於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的工作原理,研發了 「電子鼻」。
  • 科學家研發仿生「電子鼻」30秒識別食品新鮮度,內嵌CNN算法
    設想人的嗅覺系統,當聞到肉類散發出的臭味,就能判斷已經變質,如果味道弱一些,就能判定不新鮮。那 「電子鼻」 應該如何判斷呢?陳曉東等人使用機器學習方法訓練條形碼 「閱讀器」,直到系統能準確根據條形碼判斷新鮮度為止。首先,要訓練系統,必須要給出一個標定後的準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