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嬰兒糞便不僅富含益生菌,還能有效調節腸道菌群

2021-01-16 MedSci梅斯


導語:尚未在任何疾病模型中測試益生菌混合物的效果。深入研究有助於開發預防或治療相關疾病的有效方法。來源:梅斯醫學

梅斯小編註:有關中醫是否是偽科學,其中一點最被人詬病。即中醫中不少「中藥」實際上人,動物的糞便或尿,例如童子尿認為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實際上童子尿中尿激酶含量較高,尿激酶具有抗凝血作用)、還有人中黃,人中白,夜明砂,這些好聽的名字背後,實際上是人與動物的排洩物。這一直被認為是中醫的荒謬之處。然後,新近一些研究卻越來越認識這些人體和動物「廢物」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只是過去沒有認識到而已。下面是最新一篇報告.

近日, Nature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刊發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從嬰兒糞便中腸道菌群分離出來的益生菌,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並能增加小鼠腸道和人體糞便中短鏈脂肪酸的產量。
日常生活中,益生菌似乎無處不在,酸奶、泡菜、麵包,甚至狗糧中都有它們的身影。但有個地方也富含益生菌,說出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嬰兒糞便中也富含益生菌!
不僅如此,這些益生菌不僅被證實能有效調節腸道菌群,還能增加腸道中短鏈脂肪酸的產量!
近日,維克森林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雞尾酒」益生菌,正是從嬰兒糞便中的腸道菌群中分離出來的,有助於提高人體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的能力。
短鏈脂肪酸很重要嗎?
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維克森林醫學院的哈裡姆·亞達夫博士強調:短鏈脂肪酸是腸道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失調和癌症患者的腸道中,短鏈脂肪酸含量通常偏低。
補充短鏈脂肪酸將有助於維持甚至恢復正常的腸道微環境,改善患者健康狀況。
在過去的十年裡,許多研究表明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以有效地預防或治療動物模型和人類的某些疾病。
這些研究導致了過去十年裡,人們對益生菌補充劑的需求激增,從而推動了為消費者市場開發新型益生菌產品的研究。
亞達夫博士指出:以往研究主要是在患有某種疾病或健康出現狀況的動物模型或人體進行的。關於益生菌對健康受試者的影響,此前的科學報告則相對有限,且結論不一致。
人體糞便益生菌的兩大功能
研究人員從健康的人體糞便中分離出益生菌菌株,並對它們的作用機理展開研究。
嬰兒們很健康,也不會患與年齡相關的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糞便收集相對容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34名健康嬰兒的尿布中收集了糞便樣本,隨後對具有益生菌特性的嬰幼兒腸道乳酸菌和腸球菌菌株進行嚴格的分離、鑑定和安全驗證,最終從321個分離菌株中篩選出10個最優益生菌株。
為了測試這些來自人體的益生菌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能力,以及產生SCFAs的能力,研究人員分別對小鼠單次注射以及連續5次注射這種10菌株混合的「雞尾酒」益生菌。隨後,研究人員將相同劑量的益生菌混合物注入人體糞便培養基中。
科學家們發現,單次注射和連續五次注射這些益生菌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並增加小鼠腸道和人類糞便中SCFAs的產量。
亞達夫博士認為:這項研究證實源自人體的益生菌可治療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以及導致腸道SCFA產量下降的人類疾病。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未來研究益生菌對人體微生物群落、代謝和相關疾病的影響。
研究的局限性在於:尚未在任何疾病模型中測試益生菌混合物的效果。深入研究有助於開發預防或治療相關疾病的有效方法。
原始出處:Nagpal R, Wang S, Ahmadi S, Hayes J, Gagliano J, Subashchandrabose S, Kitzman DW, Becton T, Read R, Yadav H. Human-origin probiotic cocktail increases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duction via modulation of mice and human gut microbiome. Sci Rep. 2018 Aug 23;8(1):12649.


本文系梅斯醫學(MedSci)原創編譯整理,轉載需授權!


相關焦點

  • ...微生物群|腸道菌群|過敏性|益生菌|細胞|丁酸|嬰兒|-健康界
    Nakayama等人對過敏性和非過敏性嬰兒的糞便細菌組成進行了分析,並將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某些變化與以後幾年的過敏發展相關聯。此外,Feehley等人的結果表明,健康嬰兒糞便微生物群定殖的小鼠在迴腸上皮細胞中顯示一組獨特的基因上調,例如Fbp2,其編碼糖原異生酶果糖-雙磷酸酶1,在維持腸道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被CMA嬰兒糞便微生物菌群定植的小鼠表現出Tgfbr3和Ror2的下調,這對上皮修復很重要。
  • 益生菌Probio-Fit通過調節腸道菌群輔助治療炎症性腸病(IBD)
    是一種富含三種優良益生菌的益生菌製品,包含:乾酪乳桿菌Zhang(L. casei Zhang, 3×109 CFU/g),植物乳桿菌P-8(L. plantarum P-8, 3×109 CFU/g)和乳雙歧桿菌V9(B. lactis V9, 4×109 CFU/g),可以有效改善腸道菌群,具有良好的益生作用。故本試驗通過研究益生菌Probio-Fit?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在調節宿主生理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維持宿主的免疫和代謝平衡。人從一出生便獲得了腸道菌群,並且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腸道菌群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變化(表1)。嬰兒出生時,從母親那裡獲得腸道菌群。3歲以前,腸道菌群密度較低且易變,菌群組成變化劇烈。
  • 羊棲菜酵素: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本試驗擬利用基於16SrRNA的MiSeq高通量測序技術找出腸道主要菌群變化,利用糞便上清代謝組學找到顯著差異生物標誌物,揭示羊棲菜酵素對腸道菌群代謝產物的影響,探討羊棲菜酵素與腸道微生物菌群之間的聯繫。研究表明:羊棲菜酵素不僅能改善腸道菌群紊亂,還能對其代謝起到回調作用,說明羊棲菜酵素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 頂尖科學期刊稱,吃益生菌不僅無用,還可能有害!
    大眾普遍認為,吃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環境,還有人專門吃益生菌膠囊補充日常攝入。 這項研究成果,顛覆了人們對益生菌的想像,網友甚至開玩笑說,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益生菌!學界針對益生菌的研究非常多,Eran Elinav這項研究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們用腸鏡對腸道菌群直接取樣,代替在糞便取樣這種普遍方式。 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內的菌群和糞便裡的菌群並不對等,有些人可以將服用的益生菌保留在腸道內,但有些只能穿腸而過,最後進入糞便,排除體內,「這就表明,每個人都能從攝入益生菌中普遍收益是經驗上的錯誤。」
  • 益生菌是寶寶腸胃 「第一保護傘」 康萃樂給寶寶健康腸道菌群
    益生菌是寶寶腸胃 「第一保護傘」 康萃樂給寶寶健康腸道菌群2017-05-19 17:34: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母乳餵養是新生寶寶首選的哺育方式,研究表明,母乳中含有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以說是媽媽送給寶寶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禮物。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研究發現100歲義大利老人的腸道菌群種類分布與30歲義大利人相比,出現了較明顯的變化,厚壁菌門中的擬桿菌XIVa明顯減少,而芽孢桿菌上升,身體的炎症反應狀況高,因此科學家得出長壽的關鍵因素:菌群種類的改變,更好的應對和調節炎症反應。
  • 了解益生菌關注腸道健康
    c腸道功能紊亂的患者服用益生菌能夠有效的調理菌群,保護腸道黏膜,提高胃腸的免疫力,有助於減少腸胃不適的發生,腸道功能紊亂也容易受情緒的影響。這樣的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平靜。避免精神緊張,情緒錯亂。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也會助於減少腸胃不適的發生。患者要注意飲食習慣。避免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對消化有一定的好處,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 康萃樂兒童益生菌富含LGG菌株 促免疫力提高
    其中,酸奶、粉劑等各類益生菌產品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而近兩年來,母嬰市場中,嬰幼兒益生菌的比例正逐年增長。目前,經國家衛生部認證的可放心食用的兒童益生菌菌種只有四類,而經過研究證實能調節免疫、緩解過敏的益生菌只有2種,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GG菌株)就是其中之一。
  • 關於飲食對調節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你了解多少?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取決於多種原因,其中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重大影響,新的飲食習慣可以重塑腸道微生物群落,而且這些變化是協調的和可逆的。因此人們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習慣調節腸道菌群,以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目的。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腸道微生物菌群常被認為是人體後天獲得的一個重要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可以保護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襲,促進宿主的消化吸收、藥物代謝和致癌物、影響脂肪的吸收和分布、調節能量代謝、調節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系統等[1,2]。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和比例,與人體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係。一旦腸道菌群的這種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各種胃腸道及全身性疾病。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本文重點介紹腸道菌群在UC的變化以及益生菌在UC中的應用。關於IBD發病機制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遺傳易感性、免疫異常、腸道菌群改變。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認為IBD可能主要由遺傳易感體質決定,免疫調節紊亂是關鍵的直接發病機制,腸道菌群是這種免疫損傷過程的重要激發因素,環境精神等因素可能是發病的誘因,這一觀點得到 大多數學者的支持。本文重點介紹腸道菌群在UC的變化以及益生菌在UC中的應用。
  • 綜述|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
    肥胖者腸道菌群還能降低腺苷一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從而降低禁食誘導脂肪因子(fastinginduced adipocyte factor,Fiaf)的表達,Fiaf是腸上皮細胞產生的的脂蛋白脂肪酶的抑制因子,能抑制脂肪酸的吸收,並促進脂肪酸在骨骼肌細胞和脂肪細胞中的氧化,從而減少人體脂肪的積累;另一方面,腸道菌群可直接調節腸上皮細胞Fiaf
  • 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6個簡單方法,增加腸道益生菌
    腸道菌群可以分為幾種?有益菌群:說到腸道菌群,先來說「有益菌群」,有益菌群是長期居住在腸道中的優勢菌群,而且也是身體當中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物質,它們在身體中可以體現的是「營養及免疫調節作用」;這其中類似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都包含在其中。
  • 益生菌對於腸道有哪些作用?專家:3招教您增加腸道益生菌
    (2)調節腸道的正常功能 腸道益生菌的生長和各種的代謝作用都能使腸道內菌群偏向於正常化,以此來阻止腸道內有害物質的產生,從而來維持腸道功能的正常運行。市售的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常見的比如酸奶、乳酸菌飲料等;新鮮優質的酸奶中含有一些像鼠李糖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有保健作用的有益菌群。
  • 兒童時期的飲食模式及其對腸道菌群的影響——亞洲人群的過敏分析
    大豆食品富含益生元、益生菌、非動物蛋白、不飽和脂肪和高含量的多酚,被認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過敏特性。在人類和動物的研究中,食用大豆增加了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水平,並抑制了腸道中潛在的致病腸道菌群。大豆異黃酮-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在小鼠模型中有預防花生過敏和過敏的作用。功能性食品也是傳統亞洲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簡要敘述 | 膿毒症患者的腸道微生態|腸道|膿毒症|生態|菌群|患者|...
    同時,也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腸道菌群宿主在膿毒症中也會產生不同的細胞因子水平,從而再膿毒症中有不同的結局。05、腸道微生態的產物腸道微生態能夠產生短鏈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可以調整腸道環境。腸道芽孢桿菌和糞便桿菌能夠產生短鏈脂肪酸丁酸鹽,從而調節T細胞分化,阻止組蛋白去乙醯化,降低促炎因子的產生(TNF-α和IL-6)。
  • 獨特的代謝生態位使菌株能夠植入腸道菌群
    菌株的定植一直是一個重要問題,無論是嬰幼兒的早期定植還是希望通過菌群幹預改變菌群構成或益生菌補充的方式實現益生菌的定植。但是受原有菌群互作和環境影響,如何提高菌株定殖效率和改善定向增殖效果存在很大困難。通過獨特的營養代謝特徵使用稀有營養系統可實現控制菌種移植,並且不受原菌群結構影響。
  • 腸道益生菌數量總不夠?保護菌群環境,配合補充
    為了保持微生態環境的平衡,這時就需要益生菌參與,而身體本身是可以產生益生菌,在生活當中酸奶、奶酪等食物也可以補充益生菌,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益生菌的數量達標,起到維護腸道菌群環境的動態平衡。但是生活中有很多情況,會導致益生菌減少,從而出現菌群失調。為什麼腸道益生菌總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