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於偉
最近,世界頂尖科學期刊《Cell》發表文章稱,新的兩項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對人體有害。
一位粉絲近60萬的醫學類博主將該結論發在微博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以後沒有藉口喝酸奶的是嗎?每次火鍋後的消化液白喝了?以後便秘了怎麼辦?
大眾普遍認為,吃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環境,還有人專門吃益生菌膠囊補充日常攝入。
這項研究成果,顛覆了人們對益生菌的想像,網友甚至開玩笑說,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益生菌!
服用下去的益生菌,可能根本無法在腸道裡安家
根據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的定義,益生菌是指當施以足夠量時可賦予宿主健康益處的活的微生物。從字面上來看,益生菌本身就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Cell》的這項研究,主要探討服用的益生菌是否有效。
此次研究,由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學院的免疫學家Eran Elinav帶領團隊完成。學界針對益生菌的研究非常多,Eran Elinav這項研究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們用腸鏡對腸道菌群直接取樣,代替在糞便取樣這種普遍方式。
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內的菌群和糞便裡的菌群並不對等,有些人可以將服用的益生菌保留在腸道內,但有些只能穿腸而過,最後進入糞便,排除體內,「這就表明,每個人都能從攝入益生菌中普遍收益是經驗上的錯誤。」
第二項研究裡,研究者考察了腸道菌群遭到破壞後,服用益生菌能否加速腸道的恢復。研究人員讓志願者服用了抗生素,用來破壞原有腸道菌群環境。結果發那些年,補充益生菌的那一組志願者,長達六個月無法恢復原來的腸道菌群,「益生菌有效地阻止了腸道微生物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雖然研究者沒有去評估長時間的腸道菌群紊亂會帶來什麼臨床上的影響,但之前有研究曾發現,它與肥胖、過敏等有一定關聯。
研究只是強調個體差異和可能的危害
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呂賓教授表示,以上研究並沒有完全否定服用益生菌的作用,第一個研究只是強調了益生菌在不同人群腸道裡的定植效果不同,這說明益生菌的補充要個體化設計,與此前的研究並不衝突。
而且,益生菌不定植在腸道黏膜,不代表它就不會發生作用,「糞菌群和膜菌群的效果不同,但它依然會影響營養素的分解、代謝。」
而對於第二個研究,恰巧呂賓教授的團隊也做了類似的研究。他們將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瀉的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單純治療,另一組補充益生菌。
實驗結果與以色列學者的截然相反,沒有補充益生菌的患者出現腹脹、胃口不好等症狀,補充益生菌的患者,腸道菌群紊亂的情況得到緩解。
呂賓教授說,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總體上益生菌對維護腸道健康是有益的。這個研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危害,強調益生菌使用因人而異,要從多方面綜合考慮,這就是研究的價值所在。
近年來,一些研究還表明益生菌與人的壽命、胖瘦,以及腫瘤、糖尿病等疾病之間存在關聯。很多商家因此打出益生菌能延年益壽、包治百病的名號。對此,呂賓教授表示這其中的機制尚不明確,不可輕易相信誇大的作用。
喝乳酸菌飲料認準活菌,腸道嚴重受損者謹慎補充
在日常飲食之中,如何最有效地補充益生菌、改善腸道環境呢?
呂賓教授說,乳酸菌飲料、發酵乳製品等食物都含有益生菌。乳酸菌飲料是由乳酸菌發酵製得的乳液,注意要與口味酸甜的乳酸飲料區分開來。
他強調,雖然有研究表明,乳酸菌的死菌仍具有一定作用,但總體來說,活菌的效果會更好一些。所以,購買乳酸菌飲料時要注意一下標籤,選擇未殺菌(活菌)型而不是殺菌(非活菌)型。購買後記得儘快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這些食物中的益生菌本身數量有限,再經過胃酸的腐蝕,真正進入腸道的可能所剩無幾,「不過,我們也不指望吃進去多少,腸道就獲得多少。最後進入腸道的數量不多,但能促進原本有益菌的生長,所以適當補充還是可取的。」
更何況,酸奶等發酵乳製品還能補充蛋白質、鈣、維生素B等營養物質,只要吃的時候稍微注意下含糖量,就還算是健康食品。他還建議,可以多補充益生元來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和活性,粗糧、蔬菜等食物都富含益生元,價格便宜,效果又好。
而臨床上的益生菌製劑,在胃裡並不釋放,到了腸道才發揮作用,更加直接有效,「我們一般給腹瀉、便秘、炎症性腸病的患者使用,但只是作為一種輔助。」
他提醒說,有些腸道屏障嚴重受損的病人,細菌容易突破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引發感染,這時候就不適合再補充益生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