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富強,與默默奉獻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密不可分。科技發展就不再受制於人,就有國際話語權,也正是為了這個使命,許多科學家投入科研一做就是一輩子,發光發熱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其中就有一位女科學家,她的名字如雷貫耳,讓外國人膽寒,因為她80多歲還奮戰在工作崗位,為中國造出龍芯。她就是黃令儀院士,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
黃令儀院士出生於1936年,正是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也是戰火肆虐的悲慘時代。黃令儀的童年沒有溫馨的家,沒有好玩的玩具,沒有父母的關懷,零零碎碎的逃難,殺戮,家破人亡的記憶構成了她的全部童年。
面對生靈塗炭,黃令儀心中一直有個報國願望,尤其是當她意識到當時的中國之所以挨打是不發達,科技和經濟的落後,導致我們為人所欺凌。
儘管戰爭的火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關乎著所有人的生命安危,但是「女人終究是女人」,一位舊社會的女性又能為國家做出什麼傑出的貢獻呢?這似乎是不可想像的,黃令儀沒有複製秋瑾,穆桂英等一眾女子的傳奇經歷,而是選擇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奉獻一生。
作為科研工作者,有的時候甚至姓甚名誰都不為大眾所知,他們一生中只有努力工作,十年如一日,為了國家科研事業,沒有退休安度晚年的那一天。而黃令儀選擇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1958年,黃令儀在華中理工大學畢業了,相比於投入社會工作,她選擇了去清華進修,因為她深知自己掌握的知識還遠遠不夠。誰也想不到,走在街上輕佻曼妙,相貌出眾的女子竟然未來鼎鼎有名的科學家,黃令儀正是兼具了美貌與智慧的女人。
在清華的日子使得黃令儀更加確定了自己日後的方向——科研事業,其中她對半導體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與之結緣,如同忠貞的伴侶,互相陪伴一生一世。學成後,黃令儀回到自己曾經的母校,並且開闢了半導體專業,這使得華中理工大學的學生第一次有幸接觸半導體這種先進的科學技術。
不僅如此,她還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如此,便能夠為搞出卓越的科研成果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不久之後,黃令儀被抽調到中科院計算所,專門從事微電子的研究,這也是半導體的分支領域,是當時我國極為落後的領域。
在黃令儀的帶領下,整個團隊不斷創造出科研奇蹟,微電子研究也有了初步的起色。後來,黃令儀又被委派研究微型計算機,儘管當時人才稀缺,研究過程困難,但一切難題都沒能將這個不一般的女人打倒。
黃令儀每天泡在實驗室,把這個地方當成了自己的家,本身對半導體問題的熟練,加之不懈的努力,讓黃令儀沒有辜負國家的委託。後來,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升空,其中採用的晶片與黃令儀的研究成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一晃,大半生都已經過去,黃令儀也到了退休的年齡了。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年輕多吃苦,老了就能獲得享受生活的資格認證,又有多少人為了後半生的幸福而進行前半生的艱苦奮鬥。至此,黃令儀也應該休息了,而且,她評上了院士職稱,如此至高無上的科研榮耀,足以讓退休的日子風風光光。
她經由國家批准,身負榮耀地離開了中科院計算所,深受敬仰的她能夠享受國家提供的優厚退休待遇。人生不就圓滿了?從一個戰火中的孩子,到投身科研事業的年輕人,再到奉獻一生,成功隱退的老人。命中注定,黃令儀的科研生涯不會如此順理成章地結束,因為她還背負著更大的使命,而這一切才是剛剛開始。
2001年,退休在家已經65歲的黃令儀又回來了,原因很簡單,國家正式啟動了對國產晶片——龍芯的研究。晶片到底有什麼作用?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中都離不開晶片,簡而言之,晶片就是電子產品的中樞神經。
說起進口,你可能第一個會想到石油,因為我國是用油大國。其實,儘管石油的進口量是個天文數字,它還只能排在第二,第一是進口晶片。據統計,我國每年晶片進口超萬億。雖然有許多國產電子品牌應運而生,但是我國並沒有自主研發出來的國產晶片,晶片還是要靠從歐美進口。
這樣一來,別國就可以藉此提出條件,我們又不得不受制於此。許多年以來,在外國從事科研事業的中國人都接觸不到晶片製作技術,因為歐美發達國家有意保持著這種科研機密,這更加加劇了我們國產晶片研究的艱難性。
在如此關鍵的節骨眼,黃令儀回來了,這一次她不走了,直到龍芯研究出來的那一天。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中,工作量甚至比之前還大,黃令儀的精神每天都處於高度緊張中,因為她在和歐美國家進行時間賽跑,倘若晚走一步就落後許多。
如果失敗,國家的科研投資也必將打水漂,此時此刻,黃令儀的腦中浮現出了小時候滿目積貧積弱的景象,她為了不讓中國低頭求人,寧願放棄自己安度晚年的機會。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經歷了漫長的15年後,晶片的研究看到了希望曙光。
當時,黃令儀已經80多歲高齡,耄耋之年,本應該安享晚年的她獲得的卻是不同於安逸的更大幸福,這種幸福叫做——為祖國科技事業發光發熱。研究出的晶片先是應用於中國的國產高鐵「復興號」,後來又安裝到殲20的雷達上,北鬥衛星也有了中國芯。
在這期間,黃令儀一直做噩夢,她也是有壓力的,還好,還好努力換來了最好的結果。中國自主製造晶片——龍芯現如今已經可以應用於電子產品了,當然,我國的科研人員還在不斷完善提升它。果然不出黃令儀的預料,不久之後,美國企圖遏制中國的高級電子科技發展,其中最為關注的領域就是晶片製造。
因為十幾年前的高瞻遠矚讓我們有了不懼威脅的信心和一騎絕塵的能力。而這些成就背後,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一個人,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院士——黃令儀。如今84歲的她仍然精神矍鑠,神採奕奕,她的信仰就是投身於科學事業,不辭勞苦,奉獻一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推薦:
713分高考狀元林萬東,清華錄取通知書送達時,他還在工地搬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