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生財有道》)騰衝,位於雲南省西南邊境,歷代都是中國通向南亞的邊陲重鎮。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騰衝特殊的使命,也沉澱了其深厚的底蘊。這座南方絲綢古道上的邊境之城,不但記載了中、緬、印的商貿歷史,更留下了僑鄉儒商們的家國情懷。騰衝最為著名的僑鄉「和順古鎮」便是這六百多年來,中華文明與南亞文化交融的代表。這裡曾經人多地少,成年男子必須走出國門靠經商謀生,當地把這樣的風俗稱作是「走夷方」。而這份背井離鄉之後的濃鬱鄉情,在騰衝成為生態旅遊目的地的今天,也漸漸被歲月雕刻成了一種家鄉的味道,被舌尖銘記。
「頭腦」幾乎是每一位來騰衝旅遊的人必吃的美食,雖然它的名字取自「有頭有腦」,直白又簡單,但其做法卻複雜而精緻。當鬆軟的食材澆上煮好的米酒糖水,這道美味就多了一份甜品的細膩。不同的味道滲透融合、香氣瀰漫!這一道傳承了上百年的「頭腦」更像是一份鄉愁的寄託,寫滿了當地人對家鄉美好生活的嚮往。
茄肉在和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當年「走夷方」的時候,從緬甸傳入騰衝的佳餚。其做法相對傳統,但因加入了緬甸香料「茄」,而呈現出了令人驚豔的異域風味。當傳統的烹飪遇見外來的香料,這道美食便有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精彩。
如果說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了騰衝一份書香雅韻,那麼大自然賜予這裡的綠色生態,讓騰衝更像是一幅天地人和的畫卷,唯美且真實。這份真實,有炊煙渺渺下的粗茶淡飯,也有依依山水間的農家野味。
棕包,別名棕筍。是棕樹上長出的、未露頭開放的花穗。秋冬時節在棕樹上剝去外層棕皮即可取得。棕包是騰衝美食中的上品食材,也是當地傈僳族美食「海陸空」的重要主材。「海陸空」 因所選食材為「水裡遊著的,陸上長著的,天上飛著的」而得其美名。這道菜也把騰衝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態飲食習俗發揮到了極致。這道菜把稻田魚的「泥土氣息」、粽包米的「微苦甘甜」和蜂蛹的「鮮香脆嫩」融為一體,堪稱「騰衝一絕」!
騰衝因為有最密集的火山群和地熱溫泉享譽海內外,在三百多年前,被大旅行家徐霞客所關注,在舉世聞名的《徐霞客遊記》中對騰衝有著詳盡的記載,而這座邊陲小城也被徐霞客冠以「極邊第一城」的美譽。相傳在騰衝的一次借宿讓他意外偶得了一道美食,被當地人稱作「霞客雞」,目前,這道美食和它背後的歷史淵源也為當地人創業提供了機會。
中國飲食自古承載著不同地域的文化發展,騰衝尤其如此。每一種家鄉的味道,都有一段關於家鄉的故事,也正是因為有了家、國、歷史和文化的滋養,生活中最平常的一道菜、一杯羹才有了傳承的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1月2日18:55分播出。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