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就著手描繪了南水北調超級工程宏偉藍圖,經過了幾十年的奮鬥,到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實現了南水進京,實現了「北方人喝上南方水」的願望。
自新世紀以來,西部調水工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近幾年來映入我們眼帘的另一個中國超級工程,它就是紅旗河工程(藏水入疆)。簡單來說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地區的供水系統工程。那為什麼要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中國西北地區土地平整,光照充足,唯獨缺水,這裡長年乾旱少雨生態環境惡劣,荒漠化較為嚴重,極大的影響了西北地區的發展。
而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南地區,則是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土地奇缺,雖有極其充沛的水資源,但利用率極低,如果把這部分水調往西北乾旱地區,將對大西北生態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紅旗河」調水工程就是要解決如何把西南充沛的水送往西北乾旱地區的問題,那麼,「紅旗河」調水工程路線如何走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它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取水,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裡後進入到怒江,然後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然後借用怒江河道60公裡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然後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裡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然後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裡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裡山到達雅礱江,然後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然後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然後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渭河,然後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接著沿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到達新疆和田,喀什。
由於方案採用全線保持高水位運行,因此建成後,河水能自流到絕大部分乾旱區域,那時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將形成約20萬平方公裡的綠洲,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恢復。
「紅旗河方案」的設計雖然好,但也同樣面臨著不少的問題。首先就是成本問題,這個工程非常浩大,據估算,工程總造價為南水北調的10倍,達到4萬億元(僅估算)。其次是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大,紅旗河流經的雅魯藏布江流域和龍山地震帶,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邊緣直到六盤山以西地帶,都是板塊構造複雜,板塊活動強烈,地震頻頻發生,災害多發,建設難度大。另外是水資源的權屬問題,雖然項目規劃的引水源在國內,但中下遊卻在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境內,我們一旦修建,會不會引起國際關係問題。
「紅旗河」工程浩大,一旦成功後,其意義非常重大,所以自從該工程提出後,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學術界就一直在不斷地討論。一旦這項工程建成後,就可以大大提升中國在經濟上的發展空間,可以通過大力建設新疆而將中國的產業,工業以及人口更廣泛地分布,更重要的是新疆將會給中國帶來數億畝良田,想想當年的美國加州北水南調工程,造就了世界上最大一個糧食產地。
浩大的「紅旗河」工程目前還僅停留在計劃論證階段,它需要時間的論證,因為任何一個超級工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當年的南水北調工程不也是經過幾十年努力後才有現在的成果嗎?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小夥伴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