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河工程讓沙漠變綠洲?藏水入疆到底行不行?將改變新疆?

2020-12-05 CeciCChen小姐姐

紅旗河工程也是藏水入疆工程,一旦可行,那麼沙漠真的有可能變成綠洲。紅旗河工程全長6180公裡,大致與長江相當。起點在我國西藏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終點位於我國的新疆喀什,一旦可行,那麼西北地區,尤其是新疆,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變。

紅旗河工程是怎樣從西藏調水進入新疆?雅魯藏布大拐彎是雅魯藏布江,水量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的水位海拔2558米,沿途區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裡之後,進入怒江。怒江水位海拔2380米,之後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裡後,經隧道進入瀾滄江,瀾滄江水位海拔2230米。

進入瀾滄江江河到43公裡之後,經隧道進入金沙江,進入金沙江河道97公裡之後,以隧道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到達雅礱江。此時水位海拔2119米。穿過雅礱江之後,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此處水位海拔2022米。隨後繞過邛崍市到達岷江,此處水位海拔1945米。

此後,一路向北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此處水位海拔1880米,繼續向北到達渭河,此處水位海拔1808。向渭河補充淡水,解決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之後向西北方向,到達劉家峽水庫和黃河匯合。此處水位海拔1735米。之後以明渠的方式繞行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的平原,經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酒泉市。最後到達玉門市。此處海拔1550米。

接著,沿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山前平原,到達羅布泊的南部,隨後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為沙漠補水。這一段也決定了沙漠是否能夠變成綠洲。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部進入和田,最終到達喀什,喀什海拔水位一1300百米,整個幹流的工程就已經結束。

除了幹流之外,還設計有三條支流,第一條就是紅延河工程,通向延安方向的黃土高原,為黃土高原補水。第二條就是通往內蒙古和北京方向的漠北河工程,為我國缺水的北方進行補水。第三條就是起點,位於玉門市的春風河工程。從玉門市繞北山西側延伸至吐哈盆地,紅旗河工程全程6180多公裡,其中含200多公裡的自然河道,落差達到1258米。

紅旗河工程取水水位降低,因此水量充足,預計每年總調水量可以達到600億立方米,僅佔主要河流取水點總量的21%,將在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形成約20平方公裡的綠洲。由於權限保持高水位運行,可以治療覆蓋絕大部分乾旱地區。

然而這對工程也面臨著諸多的難關,不僅要穿越眾多的主要河流,還有解決海拔高低落差的問題。由於途徑的大部分地區地形地勢惡劣,大都要穿越雪山荒漠,對建造技術的要求也是空前絕後的,而且六千多公裡的工程耗資也是個天文數字。對於環境的影響有多大也需要考證。沙漠變綠洲,在歷史上一直也是人類的夢想。

未來如果工程真的能夠實現的話,那麼我國的西北部將會在衛星地圖上從南方一樣的碧綠。

相關焦點

  • 藏水入疆!6180公裡的紅旗河工程,一旦建成將改變大西北生態格局
    南水北調工程自新世紀以來,西部調水工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近幾年來映入我們眼帘的另一個中國超級工程,它就是紅旗河工程(藏水入疆)。簡單來說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地區的供水系統工程。那為什麼要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呢?
  • 藏水入疆到底是什麼工程?中國還未動工,印度就不答應了
    南水北調是我國最知名的世界級工程,截止到今年6月,超6000萬人口受益於此,極大緩解了北方缺水的窘境。事實上,全球能夠完成這項工程的國家寥寥無幾,無論是龐大的資金還是工程的複雜程度,都足以勸退世人。除此之外,我國另一個超級工程——藏水入疆,更可謂是震驚世界,那麼今天三弟就來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這個藏水入疆工程到底是什麼?
  • 中國超級工程紅旗河,調藏水入疆,投資是三峽的10餘倍,靠譜嗎
    什麼是紅旗河工程呢?紅旗河工程就是把西藏雅魯藏布江的水,通過一條人工河調運到新疆這些乾旱的地區,將荒漠變成良田的計劃,很多人叫他藏水入江。除了紅旗河工程以外,還有大西線工程(計劃南水北調工程的西段)和引渤入疆工程等等,都是想把把水調到西北乾旱地區,這些大工程動輒就幾千億、上萬億,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這些工程真真假假,在網上掀起了渲染大波,很多人都對這些超級工程投入了相當多的關注。
  • 中國欲花萬億建造1000公裡隧道,藏水入疆指日可待,卻遭該國反對
    藏水入疆雖然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但是由於青藏高原的海拔和地形都比較複雜,這一工程難度絲毫不亞於三峽水利工程施工難度。藏水入疆據悉該工程預計每公裡隧道將耗資10億元 那麼1000公裡就需要一萬億元,要知道三峽工程才造價2000億元
  • 十四五計劃再提及藏水入疆,印度媒體開始擔心了
    兩千多年以前,中國人就已經依靠自己的智慧挖出了一條超級大運河,也就是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改變了中國南北的歷史;而就是六十多年以前,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更是改變了北方缺水的困境。可以說,在這一方面,中國一直都在努力,也一直都在進步!
  • 雅魯藏布江可做「大文章」,超級大壩和藏水入疆有何戰略意義?
    文|鐵血君俄新網:世界最長藏水入疆隧道正在測試文中寫到,工程師正在測試或將用於修建1000公裡隧道的技術,以實現藏水引入新疆,使得沙漠適於耕種。專家兼記者米哈伊爾·科羅斯季科夫特意撰寫文章評述:藏水入疆隧道將把雅魯藏布江水引入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該隧道建成後,長度世界第一。建設者們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地質斷層。還有氣候條件惡劣,多山地形,海拔高度變化大,自然災害頻繁,導致項目成本非常高。當然好處是沙漠變綠洲,新疆的可持續開發。
  • 十問「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
    多年來,中國走出的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並重、治沙與治窮協同推進的有中國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告訴我們,沙漠可以治理,可以實現生態資源逐步增長,區域生態明顯改善,沙區經濟不斷發展。「紅旗河」工程實施後可為西北地區帶來大量水源,將與現有治沙手段相結合,產生更加偉大的轉變。
  • 中國史上最大工程即將開工,將徹底改變中國!涉及通渭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現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線路——「紅旗河」。這是一條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調水環線,將一舉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甚至在2015年7月,水利部公開聲稱:從未就"藏水入疆"做過任何規劃工作。如今,被命名為"紅旗河"的西部調水課題已經結束了它的第二次研討會。官媒也開始深入報導紅旗河工程西北、尤其是新疆,即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變。
  • 「藏水入疆」偉大構想的前世今生,它將再造一個新中國!
    1、樓蘭古國  兩千多年前,茫茫萬裡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邊緣,沿孔雀河往東羅布泊的綠洲上,有一座美麗的城堡——樓蘭。  真正的西部大開發,開發沙漠戈壁,應從水開始著手;只要有水,沙漠成為綠洲,塞外成為江南,對於民族團結有好處,民族團結花多少錢買不到。
  • 中國最大工程將在新疆落地,預計耗資4萬億,被稱為「第二長河」
    相信大家都發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我國一直都在腳踏實地的進行著各種基礎建設,就像現代建造的三峽水利工程,它確實是一個造福人們的工程,當然令人非常羨慕,但是這個技術還真是難達到,這也不禁讓我國有了「基建狂魔」的稱號。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大工程也絲毫不輸它,中國最大的工程將在新疆落地,預計耗資4萬億,被稱為「第二長河」。
  • 將雅魯藏布江水調往塔裡木盆地,能將這裡變成綠洲?想的太簡單了
    因此要想將沙漠變綠洲,必須要有持續不斷的降雨或者地表淡水供養才行。前面說了,要想改變沙漠的地貌,必須有持續不斷的降雨和地表淡水供養才行,然而要想滿足這兩個條件,對新疆地區來說,簡直就是個無解的難題,因為從氣候方面來說,新疆不可能有滿足沙漠變綠洲的長期降雨,而從地表淡水供給上來說更是難以滿足。
  • 海水西調,引渤入疆
    」工程將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緩解北方用水問題。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調」,要將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為良田。本工程有十大效益:10萬平方公裡幹鹽湖被海水永遠鎮壓,根治跨國沙塵源;增加降水量;治理沙漠;發展綠洲吸收二氧化碳;改善西北及內蒙古氣候;促進渤海海水大循環。
  • 中國將在青藏高原建水電站,規模堪比3個三峽大壩,印度表示擔憂
    新的開發計劃一旦完成,將在生態能源、造福民生以及國際合作等多個戰略方向上,帶來積極作用。不過這種超級工程,鄰國印度卻對此莫名心急了,對中國在本國境內的水利建設,橫加指責和反對。另外,中國還有一項超級工程——藏水入疆,也從雅魯藏布江引水。
  • 我國最大的工程將在新疆建成,耗資4萬億,還被稱為「第二長河」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時,中國的各項技術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越來越突出,我們的工程團隊經常被邀請參與世界各地的項目建設,這也為我國工程隊的商業化提供了重要基礎,今天老陳來講講我國最大的工程將在新疆建成,耗資4萬億,還被稱為「第二長河
  • 中國最大的工程將在新疆建成,耗資4萬億,被稱為「第二長河」!
    而且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越來突出,我國的工程團隊經常被邀請參與世界各國工程的建設。這也為我國工程團隊的商業化提供了重要基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我國的西北地區,這裡的生態問題是我國有一直頭疼的一件事情。乾旱缺水、氣候極端。這也是導致我國地區發展之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為了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新疆解決水資源的尷尬問題,我國即將開鑿一條中國「第二長河」!
  • 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如果改造成綠洲,會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沙漠是自然界中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建的南部,面積達到了33萬多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江蘇省那麼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年蒸發量3000mm左右,平時風力達5-6級,這樣的環境,變成草原可能性不是很大,假設能變成草原,我國西部邊緣從此再也沒有沙漠,會對我國氣候主要產生兩方面的影響。
  • 引渤海入新疆工程惹爭議 恐改變內陸土壤結構
    引渤海入新疆工程惹爭議「南水北調」將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緩解北方用水問題。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調」,要將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為良田。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召開的「陸海統籌 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為推動這項工程出謀劃策。但在許多人看來,把海水引入沙漠的想法荒誕不經。那麼,「海水西調」到底是痴人說夢還是錦囊妙計?為本次峰會做總結演講的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張寶印表示,「海水西調」絕不是無稽之談。張寶印解釋,「海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新疆採用新技術為沙漠與綠洲分界區築路
    人民網烏魯木齊9月18日電記者王慧敏報導: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一項名為「鹽漬土地區公路風積沙築路技術」正被用於新疆沙漠與綠洲分界區及800餘公裡的國、省各條道路中,此項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新疆道路建設投資節約資金達1.6億元。
  • 他的夢想是讓沙漠變綠洲
    「沙漠變綠洲、變良田還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想讓沙漠變成宜居的地方。」秦升益委員說。一片沙漠中,綠油油的稻苗迎風起舞。這片位於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的沙漠水稻種植示範田,在去年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考察團。這是秦升益委員去年最得意的創新之作。夜晚的北京會議中心十分安靜,讓秦升益委員陣陣的咳嗽聲顯得分外突出。「要不要喝點水?」記者問。
  • 沙漠中為什麼會有綠洲?沙漠綠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名詞解釋:風蝕:地表鬆散物質被風吹揚或搬運的工程,以及地表受到風吹起顆粒的磨蝕作用。沙漠的色調並非一成不變,它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像在澳大利亞的辛普森沙漠有一片廣闊的紅色沙漠,景色十分美麗;在美國南部的路索盆地地分布著白色的沙漠,是一片銀色世界;中亞的卡拉庫沙漠是黑色的;美國的亞利桑那沙漠更奇妙,擁有紅、黃、紫、藍、白等多種顏色,真可謂是五彩繽紛,在陽光的照耀下,空中也會折射會絢麗的色彩。在內陸的一些地區,由於降水稀少,並且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因而氣候乾旱、溫度低、植物很難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