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超越兩艘遼寧艦!又一顆太空天眼誕生,10顆鎖眼衛星也比不了

2020-12-05 巔峰高地

上個月俄羅斯一顆編號為「宇宙-2543」的空間衛星以160公裡距離抵近編號「US-245」衛星,後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鎖眼系列衛星最新批次產品。

談起鎖眼衛星無人不對其強悍性能刮目相看,該衛星搭載有一面3米量級大口徑反射鏡,對地觀測解析度可達0.1米,能夠清晰觀測地表的艦船、車輛、人員等目標。

鎖眼衛星外觀與哈勃望遠鏡相似

整星重量19.6噸,長19.5米,這一尺寸即便是兩艘聯盟載人飛船加起來在它面前也是相形見絀。然成也蕭何敗蕭何,鎖眼衛星之所以要造得這麼大,大口徑鏡片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無法克服高空間解析度與高時效觀測兩大矛盾需求。

鎖眼衛星部署於距離地面約8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雖然0.1米對地觀測解析度已經很高,但比解析度更重要的是高時效觀測。鎖眼相對於地面目標不是靜止,每天只能重訪一次同一目標,無法做到實時觀測。

快打快撤節奏下比解析度更重要的是時效

為了儘可能克服時效難題鎖眼被造得很大,因此可以裝載更多燃料用於軌道機動,對同一目標可以在短時間周期內實現多次重訪。

然而即便如此,鎖眼也不可能經常處於軌道機動狀態,因為近地軌道衛星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下降軌道,此時就需要點火消耗燃料用以維持軌道。

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都面臨軌道衰減問題

那麼,有沒有辦法同時滿足高解析度觀測與高時效觀測兩大需求?答案:有。

目前我們的在軌運營衛星數量已經突破300顆,位列世界第二,其中近半數都是對地觀測衛星,可見需求是多麼迫切,對地觀測能力僅次於大洋彼岸。然而與其在近地軌道拼命追趕,不如結合最新技術另闢蹊徑。

在赤道上空約3.6萬公裡有一條地球靜止軌道,靜止軌道衛星角速度與地球自轉同步,因此相對於地面目標衛星處於靜止狀態。

距離地面約3.6萬公裡靜止軌道視角

早在四年多前的12月29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了高分四號對地觀測衛星,該衛星定點於東半球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部署軌道高度是鎖眼衛星的45倍。

站得高看得遠,觀測範圍覆蓋三分之一個地球,高分四號衛星只需三顆即可實現全球覆蓋、全球實時觀測。

長徵三號乙

高分四號採用面陣凝視成像光學設備,依託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研製,對地解析度50米,別看解析度數值相較於鎖眼衛星有著天壤之別,它卻突破了鎖眼衛星無法兼顧的高時效觀測瓶頸。同時在地球靜止軌道遙感衛星中,高分四號的解析度做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可廣泛應用於防災減災、農作物普查等業務。

高分四號在地球靜止軌道拍攝一張照片即可覆蓋16萬平方公裡,能夠分辨海面上航行的大型船舶,但無法完成海上目標屬性的精確識別。在與近地軌道遙感衛星協同工作,以及大數據解算下可以完成海上目標信息識別。

高分四號

有沒有一種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既能兼顧高時效觀測,又能兼顧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答案:有。

高分四號也僅僅是一個開始,包括高分四號在內我們實際上在運作一個大計劃,這個計劃就是高分四號發射次年立項啟動的「靜止軌道高解析度成像相機系統技術」,前年下半年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設計製造的4米量級非球面碳化矽反射鏡就是這一計劃的成果,該成果具有世界領先水平。

製備大口徑光學鏡片的材料有很多,譬如微晶玻璃、熔石英、硼矽酸鹽、金屬鈹等,這些材料都各有所長,微晶玻璃與熔石英成熟度高是目前大多數空間光學望遠鏡的製備原料,硼矽酸鹽則主要用於地基望遠鏡。

大洋彼岸碳化矽反射鏡製造上限是3.5米

相比較而言碳化矽綜合性能最優,尤其是比剛度高、熱穩定性好,是新一代空間望遠鏡的理想製備材料,但製備難度也最大,國際上通常認為碳化矽反射鏡極限口徑是1.5米。

目前俄羅斯只能製備1米量級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大洋彼岸則是3.5米,而我們的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問世之後毫無疑問是站在了世界頂端。

4米量級輕質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

近日,長春光機所再次傳來喜訊,4米量級輕質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今年上半年完成精加工處理,意味著我們距離部署「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高分遙感衛星」又近了一步,這將是實現對地觀測能力跨越式發展的拳頭裝備。

為什麼說「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高分遙感衛星」具有跨越式發展價值?先來看看它的具體性能,4米量級輕質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直徑4.03米,對地觀測解析度相較於高分四號提高了整整20倍,達到2.5米解析度,在3.6萬公裡軌道實現近地軌道衛星解析度可以想見其技術難度有多麼巨大。

高分四號解析度提高20倍將是開創性成果

2.5米解析度意味著驅逐艦、護衛艦、坦克、裝甲車、飛彈發射車等所有大中小型軍用目標都在其視線之內,甚至艦載機都難逃它的法眼,是真正意義的「太空天眼」。

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高分遙感衛星」可以同時滿足高空間解析度與高時效觀測兩大矛盾需求,一顆衛星能對16萬平方公裡目標區實現分鐘級下傳最新高解析度圖像,價值之大即便是10顆鎖眼衛星也難以與之媲美,而這就是它的跨越式價值所在。

它的行蹤將被實時動態掌握

長春光機所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有兩個信息披露節點,一個是前年下半年,另外一個是本月,兩次信息披露有一個細微不同,就在於關鍵詞「輕質」,上一次披露的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主要用於地基大口徑光電觀測設備,也就是說它不僅能對地觀測也能對天觀測,運行在近地軌道的毫米級空間碎片都在其視線之內,既然連空間碎片都能觀測,那麼比它更大的飛彈自然也不在話下。

本月披露的4米量級輕質碳化矽反射鏡將直接應用於「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高分遙感衛星」,這將使我們的信息獲取能力一舉躍居世界領先地位,是決勝未來的撒手鐧。

新一代高分衛星將由長徵五號發射

由於碳化矽反射鏡擁有極佳的抗變形性能,未來還可以此為基礎設計一款多面陣組合空間相機衛星,實現分米級乃至釐米級對地解析度的靜止軌道觀測能力。

碳化矽反射鏡自立項啟動以來,已有諸多應用案例,基於該項目成果研製的1.5米量級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已成功應用於在軌高分衛星;2米量級反射鏡應用於大型光電系統項目;天宮空間站正在研製的巡天光學艙也將應用該項目成果,其綜合性能將超越大名鼎鼎的哈勃空間望遠鏡。

巡天光學艙也將應用碳化矽反射鏡

4米量級輕質碳化矽非球面反射鏡一次燒結成形就需要五六個月,加上前期準備,製備一面鏡胚就需要整整一年時間,我們是通過五次燒結試製才終獲成功,五次就是整整五年,五年連遼寧艦都能完工,而它不行。

這還沒算上後期拋光、鍍膜等一系列工藝流程,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鎖眼衛星造價可以高達63.5億美元,而功能更為強大應用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的「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高分遙感衛星」耗資也將再次突破天際……預計其造價將至少超越兩艘遼寧艦。

4米量級非球面碳化矽反射鏡鏡面拋光

即便再貴也是物超所值,因為「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高分遙感衛星」將使我們的家園更加安全,可以更心無旁騖的創造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其實性能和造價只是這些軍用衛星零頭
    後來的KH-11偵察衛星,在有之前的基礎建設和技術積累的情況下,整個項目的預算以及單星的預算還在不斷攀升。2005年,單顆KH-11偵察衛星的造價為63.5億美元。剛好比2006年10月9日下水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布希號的62億美元的造價貴了一點點。
  • 中國衛星解析度0.1米,導航精度3釐米,美國還有太空優勢嗎?
    在以前,有這樣一個傳說,作為人類有史以來解析度最高的偵察衛星,美國「鎖眼」衛星的地面解析度能達到0.1米,也就是能看清10到15釐米的物體,可以看到地面車輛上的車牌,甚至是報紙上的大字標題。現在,我們也有中國版的「鎖眼」了。
  • 科學家發現了20顆新衛星,土星衛星數量達到82顆,超越了木星衛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宜居帶內的行星有三顆,只有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一般來說行星由於質量較大,引力較強,它的身邊總會有數量不等的衛星小弟存在,比如地球就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那麼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都有木星小弟伴隨左右嗎?當然不是,八大行星中二顆行星是沒有任何衛星存在的,它們就是水星和金星。
  • 國產宇宙天眼發射時間敲定!
    巡天光學艙是我國第一部大口徑光學空間望遠鏡,它將接替哈勃成為人類窺探宇宙奧秘的新天眼。譬如,我國在軌衛星規模已經突破300顆,位居世界第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明年全線完工,高分專項工程也已取得諸多國際領先成果,嫦娥工程更是成為人類21世紀探月的先鋒力量。系列瓶頸問題的突破,為我們騰出手來幹更大的事業開闢了新通路。
  • 印度0.25米偵察衛星上天,不到20小時劇情反轉!差距果然不小
    大口徑高解析度對地遙感衛星能在數十萬米之遙的太空準確辨識地面房屋、裝甲車、艦船、飛彈陣地等小型目標,是國防與航天實力的象徵。就在印度高歌猛進發射製圖星-3號之後不到20個小時,我國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順利將高分-12號遙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不同於印度製圖星-3號的光學成像,這是一顆微波成像遙感衛星。
  • 偵察衛星哪家厲害?美國鎖眼系列獨領風騷,國產農業衛星強勢逆襲
    戰而結束後,空中偵察進入一個新階段,各國從發展偵察機逐漸過渡到發展偵察衛星,現在偵察衛星已經成為各國發展主力。偵察衛星哪家厲害?美國鎖眼系列獨領風騷,曾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鎖眼偵察衛星為美軍立下汗馬功勞。近年來隨著國產科技不斷發展,在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一定成績,國產農業衛星即將強勢逆襲,在很多高端技術上,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 第一顆衛星在1957年發射,1946年第一張太空自拍照是怎麼拍攝的?
    1957年發射的斯普特尼克1號,是人類第一顆成功入軌的人造衛星,從那以後我們脫離地表的局限,換個角度從太空認識這個世界。不過第一顆衛星並不能拍照,當時衛星還無法無線傳輸圖像,兩年後美國人發射了第一枚鎖眼衛星KH-1,只能通過把膠捲裝進返回艙中帶回來。
  • 土星新增20顆衛星,衛星總數達到了82顆,超越木星的72顆衛星
    木星和土星都是氣態巨行星,木星由於質量老大哥的地位,使它的引力也最大,依靠引力強大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的小天體姐姐圍繞它運行,這樣木星的衛星數量達到了79顆,是太陽系衛星數量最多的行星,相比之下地球才只有一顆衛星,實在是悽慘了點。木星在太陽系先後奪得了兩個第一,最大的行星和最多的衛星。
  • 60年前服役的的小鷹號航母,對比遼寧號航母哪個性能更強?
    在小鷹號航空母艦之前,美海軍剛剛服役了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企業號雖然性能強悍,但造價太高,美海軍並未繼續建造該級核動力航母,而是選擇了升級同時期的福萊斯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經過改進的福萊斯特級航母名字也變成了小鷹級,小鷹號航空母艦正是小鷹級的首艦。
  • 天宮空間站真面目:一個艙室造價就可比肩遼寧艦,領先整整一代
    提起天宮人們往往認為它只是一座突破有無,且很「將就」的90噸級空間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與美俄等航天強國聯合打造的國際空間站相提並論,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天舟貨運飛船「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已經不適合形容天宮,因為它看似是「小」,實則為「大」,而且全部都是頂級配置。我們常說天宮是90噸級空間站,然而這並不準確,因為它還有一個20噸級光學艙。
  • 遼寧艦繞地球一圈要多久?說出來都不敢相信
    (文/從小就胖)遼寧艦是中國擁有的一艘可以進行實戰的航母,它的每一個成長腳印,都牽動著國人的敏感神經。關於遼寧艦的很多問題也是大家十分感興趣的。比如很多人都疑問,那就是作為一艘可全球作戰的航母,它繞地球航行一圈需要多久呢?這個問題十分有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中國天眼 的新發現——6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全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要知道,射電望遠鏡就跟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鍋一個樣,越大越好!因為面積越大,接收能力就越強!這口巨鍋造價1.8億美元,歷時5年建成,正式啟用不過1年時間。
  • 美國航母終於被超越,110萬噸巨無霸問世,排水堪比18艘遼寧艦
    海上力量的發展,當看美國成就,但是有一艘「巨無霸」,堪比18艘遼寧艦,就連美國的尼米茲級也不值一提。 說到「海上霸主」首先想到的就是航母,但是有一艘民用船被外界稱為「海上巨無霸」,這艘民用船就是名為「開拓精神號」的工程運輸船。
  • 美國又發射一顆間諜衛星,參數高度保密,是為監視中國?
    據悉,火箭上搭載了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NRO)的秘密間諜衛星,這顆衛星代號NROL-108。該衛星原本計劃在12月17日發射,但是由於發射前2分鐘出現技術故障而被迫中止。美國的軍事及情報機構經常會使用商業火箭,將秘密的衛星和貨物送入太空。
  • 076兩棲攻擊艦亮相,過氣的不只是075,遼寧號也在其中
    中國速度讓西方為之側目,如今就在075型兩棲攻擊艦下水不滿一年之際,076型兩棲攻擊艦也要開工建造了。不久之前,中船工業集團708所發布了一則委託招標公告,公告中的主角正是076兩棲攻擊艦。這則公告動靜不大,但震撼力極強。很多吃瓜軍迷紛紛前往中船工業官網查看公告,並準確推測出076型兩棲攻擊艦的相關參數。
  • 馬斯克用42000顆衛星打造的是網際網路還是太空包圍網?
    ,以此為基礎,美國誕生出許多瘋狂的科技公司、高科技狂人以及瘋狂的想法。就在人們擔心如此多的小衛星會變成太空垃圾的時候,2019年10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代表SpaceX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申請,要再加30000,把「星鏈」從12000顆擴大到42000顆的規模!
  • 科學家:兩艘探測器準備上神秘衛星
    當然,從現有的科學數據來看,科學家們認為木星的衛星是最大概率存在生命的,因為在上面已經發現了「水蒸氣」,作為類似於地球生命相關的物質,這是一個必要的存在條件,科學家表示,如今我們已經正在準備兩艘太空探測器前往這個「神秘的衛星」,去確認冰下面到底是什麼,所以說來自墨爾本大學科學研究人員Cathal O'Connell稱 「發現地球生命現在看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
  • 美發射一枚造價120億元絕密衛星,連發射信息都刪了
    據外媒近日的報導稱,美國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聯合機構(ULA)利用一枚德爾塔-4重型火箭發射一顆價格極為昂貴的絕密衛星,這顆衛星造價超過20億美元,火箭的發射費用也超過4.4億美元,兩者相加超過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7億,相比之下,我國
  • 【Starlink】SpaceX成功發射第14組「星鏈」60顆衛星
    此前,這枚助推器已經將四批「星鏈」衛星送入太空,為加拿大發射了三顆地球觀測衛星,還在2019年將美國宇航局Demo-1任務中無人駕駛的龍飛船送入太空。今天的回收也是自2015年SpaceX首次成功回收助推器以來的第62次一級助推器回收。這次發射使得SpaceX已經將800多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
  • 遼寧艦最多還能服役多長時間?俄羅斯打開天窗說實話
    我國作為一個陸海兼具的國家,對於海軍力量的建設一直都非常重視,而對於航母這一大國利器,我國也是青睞已久,終於在2012年的時候,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但遼寧艦並非完全是由我國自主建造的,其前身是蘇聯時期建造的半成品航母「瓦良格號」,在到達我國之前就已經是一艘年近30多歲高齡的老舊航母了,而後又經我國的改造,重新煥發新生,成為我國引以為傲的遼寧艦航母,現如今的遼寧艦已經服役了將近8年的時光,也有不少人開始擔心起遼寧艦的服役年限,那麼遼寧艦究竟還能服役多長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