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很強大?其實性能和造價只是這些軍用衛星零頭

2021-01-21 講武堂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本文是小火箭遙感系列文章的第5篇。


在開篇《跌宕起伏!美國對蘇聯洲際彈道飛彈的偵察與博弈》中,小火箭講述了美國對蘇聯彈道飛彈基地的戰略偵察以及飛行員鮑爾斯駕駛U-2與蘇聯14枚薩姆-2地空飛彈搏鬥的往事。


第2篇,《小火箭講述一段往事:有關美國絕密軍事衛星的去處》,我們一起探討了美國鎖眼系列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


第3篇,《小火箭聊美國軍用與民用的天基衛星測控系統》中,小火箭講述了遙感衛星的測控與數據傳輸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


在第4篇《小火箭:一文了解中國重大專項高分衛星》中,應大家的要求,小火箭詳細介紹和分析了中國高分重大專項對地觀測衛星。


本文,小火箭將要和大家就遙感衛星以及遙感星座的軍事、商業和美學價值,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算作是對該系列的一個總結吧!


遙感技術


遙感,取遙遠和感知這兩個詞的含義。


各種飛行器上面的多種遙感載荷,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


當飛行器載體是大氣層內飛行的無人機、飛艇和飛機時,稱作航空遙感。


當飛行器載體是在太空中運行的衛星、空間站時,稱作航天遙感。


總體上來說,遙感技術就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


高分衛星,是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的縮寫。顧名思義,就是擁有較高解析度的對地觀測遙感衛星。


這裡的高解析度,有3重含義:


高時間解析度;


高光譜解析度;


高空間解析度。


利用遙感技術和遙感設備,對地表覆蓋和自然現象進行觀測的人造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空間科學試驗等領域,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而提到遙感技術,說來可就話長了。小火箭以後專門開啟一個系列吧!


軍事


遙感技術也難逃小火箭定律:


小火箭定律:


迄今為止,在人類工程技術發展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項尖端技術能夠被軍方所忽略。不管這項技術的初衷到底是用於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還是僅僅用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最終這些傢伙大多都被拿來用於增強軍隊的作戰效能了。



上圖為從天上拍攝的R-7彈道飛彈位於拜科努爾發射中心的發射塔架。這張珍貴的照片來源於美國中央情報局,感謝小火箭好友的提供!


該照片由飛臨拜科努爾上空的一架剛剛入役的U-2偵察機拍攝。


如今,航空遙感技術發展到了怎樣的水平呢?



看這張小火箭好友今天送給我的近地圖公司拍攝的航空遙感照片吧!


這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世界上最大的軍用飛機拆解中心)。


在這裡,4420多架退役的美國軍用飛機被美軍第309航空維修與再生中隊現場拆解。機體結構在這個常年罕有降水的沙漠中露天存放,精密儀器部件則拆卸下來放在倉庫裡妥善保存。


小火箭風格:


北緯 32°08'57.3"N;西經 110°49'58.2"W



而在軍事和尖端技術領域,航天遙感技術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的。往事歷歷在目。


小火箭要講的往事,是哈勃望遠鏡麼?


不是的,我要說哈勃望遠鏡的那些哥哥姐姐們。



這是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廠房內正在進行總裝的哈勃望遠鏡。


此時的洛克希德公司,還沒有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合併。(1993年,兩大軍火巨頭合併,成為了現今全球第一大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年營業額接近沃爾瑪公司的十分之一。沃爾瑪是全球500強之首,零售業巨頭。)


嗯,是的,哈勃望遠鏡是軍火巨頭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



前文,小火箭在往事一開始就提到了馬丁·椰林博士與哈勃望遠鏡2.4米直徑鏡片的事情。椰林博士所在的珀金埃爾默公司以光學和流體見長,當時一些非常先進的鏡片加工工藝都是該公司率先提出的。


而上圖則是美國柯達公司的產品。嗯,就是那個以前造膠捲很厲害的公司。


這是一塊2.4米直徑的太空望遠鏡主鏡片(後面的格子是託舉支架),是哈勃望遠鏡的備用鏡片,由柯達公司採用傳統打磨工藝製成。


那麼問題來了,原來哈勃望遠鏡的那塊主鏡片不唯一!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2.4米直徑的鏡片?造這麼多鏡片幹什麼,難道還會有其他太空望遠鏡?


1975年,柯達的工程師史蒂芬·沙森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位相機。這臺數位相機以磁帶作為存儲介質,擁有1萬像素。拍攝一張黑白照片僅需要23秒。


數位相機改變了人類文明的呈現方式,也最終在今天與手機和社交網絡一起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結合自拍軟體,我們發現,掩飾真實和塑造假象是如此的便捷。



數位相機的出現,也改變了人類獲取情報的方式。以前的間諜衛星拍攝到的膠片,需要通過返回式衛星的方式,再入大氣,然後衝印出來。(有關返回式衛星,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飛到天上去摘星:空中回收衛星的那些事》。)


數位相機技術出現以後,結合無線傳輸技術,間諜衛星可以幾乎無限量地在太空拍攝大量照片了。


不出所料,哈勃望遠鏡僅僅是龐大的照相衛星大家族中的一員,洛克希德公司實際上早就開足馬力批量生產了。



以KH-11和KH-12為代表的鎖眼系列偵察衛星代表了人類太空光學系統的最高技術水平。


這些偵察衛星的體量與5層樓高的哈勃望遠鏡相當。質量在13噸到13.5噸之間(最新的一枚重19.6噸,這個以後詳細說吧)。哈勃望遠鏡的質量為11噸。


鏡片,鎖眼系列衛星全部為高配,陀螺儀也是最好的。



曾有人看到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星系和恆星的照片擔心到:如果這傢伙調轉鏡頭,對地面拍攝,豈不是會成為很強大的偵察衛星?


其實,這個多慮了。哈勃望遠鏡的次級鏡面是不能轉動的,更適合執行拍攝遙遠星體這樣的任務。除非用於鏡頭校準,她很少會掉頭來看看她誕生的地方的。


而且,軍方有大量性能遠遠超過哈勃望遠鏡的偵察衛星正在對著地面拍攝,輪不到哈勃望遠鏡出手。


即使哈勃望遠鏡為了對地拍攝在硬體和軟體上進行了升級,其解析度也只能在25釐米量級。而在役的鎖眼KH-11系列偵察衛星,其解析度早已小於15釐米了。


現役的鎖眼系列,其性能已經與哈勃望遠鏡形成了代差。其主鏡片的直徑也突破了2.4米的限制,變得越來越大。


鎖眼衛星的拍攝效果如何呢?



這是一顆早期型號的KH-11偵察衛星拍攝的蘇聯正在建造一艘基輔級航空母艦的船塢的場景。


這張照片是1984年一位名叫塞繆爾·莫裡斯的美國海軍情報部門的分析官出售給英國簡氏防務集團的。


這是流傳出來的少有的真正確認由KH-11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莫裡斯因為私自出售照片,被判兩項洩露國家機密罪和兩項盜竊政府財產罪,入獄2年。



後來更新型號的KH-11系列偵察衛星的解析度當然會高很多。因為從預算的角度來看,早期型號的KH-11偵察衛星的單星預算為1.75億美元左右。


後來的KH-11偵察衛星,在有之前的基礎建設和技術積累的情況下,整個項目的預算以及單星的預算還在不斷攀升。


2005年,單顆KH-11偵察衛星的造價為63.5億美元。剛好比2006年10月9日下水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布希號的62億美元的造價貴了一點點。


2011年,KH-11偵察衛星的造價被成功控制在44億美元以下。


2014年,美國國偵局追加了2顆KH-11偵察衛星的需求,預算為50億美元。



看,碩大的哈勃望遠鏡大大方方地展示在了徽章中,告訴了我們哈勃望遠鏡長這個樣子。



實際上,作為與哈勃望遠鏡在同一條生產線上誕生,同樣是洛克希德公司出品的KH-11偵察衛星,其外形與哈勃望遠鏡是非常接近的。


上圖是KH-11偵察衛星的示意圖。



幾十年來,美國國偵局不惜血本,精心運作,其鎖眼系列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已經組成了星座。



洛克希德廠房裡的鎖眼-9偵察衛星。


我猜吊運組工程師的壓力還是挺大的。這顆衛星,在當年,造價與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相當。實際上,算上發射價格的話,這顆鎖眼衛星比核動力航母貴多了。



在2010年9月3日,划過夜空的這道亮線,實際上就是美國國偵局鎖眼系列偵察衛星的鎖眼-11號衛星。



這顆總重達20噸的衛星,攜帶了7噸燃料。在公元1996年1996年12月20日 18點04分,從范登堡空軍基地LC-4E發射場,由大力神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這顆衛星成本價為10億美元以上,發射費用為4.32億美元。


貴!不過,託航母造價飆升的緣故,衛星總算是比航母便宜了。


至今,該超高解析度偵察衛星依然在軌工作。


小火箭風格,這顆美國絕密偵察衛星當前的運行軌道為:


近地點:241.1公裡;


遠地點:674.3公裡;


軌道傾角:97.49°。



鎖眼-11偵察衛星在1998年8月20日拍攝的阿富汗山區的一處軍營。


遙感技術,用在軍事上,可以使得進攻方獲得大量戰略和戰術級別的情報。在發起首輪打擊的時候,對對方的飛彈發射井、機場和其他軍事要地做到心中有數。



結合遙感星座和天基測控星座,現在或者不久的將來,進攻方能夠在首輪打擊30分鐘以內,獲得詳盡的打擊效果評估報告。


這樣,進攻方的戰鬥機、轟炸機編隊和艦隊,可以在當次打擊返航之前,進行是否進行二次打擊的決策。


這種決策對於戰場態勢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日本海軍能夠對偷襲珍珠港的前兩個波次的打擊效果進行現場快速評估,從而決定實施針對重油油庫的第三波次打擊的話,很多歷史場景就得改寫了。



這是小火箭與大家一起聊的美國天基測控星座的發展與布置情況。


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系統雖然不像重型獵鷹火箭那樣引人注目,但是作為太空系統的重要基礎設施,不可不察。


未來的遙感系統是什麼樣的?


小火箭覺得有六點吧!


第一:遙感衛星的空間解析度越來越高,亞米級逐漸成為行業標準。人類對地觀測系統向分米和釐米級邁進;


第二:遙感衛星的光譜解析度越來越高,天氣和煙霧再也不會成為影響遙感效果的主要因素。全天候和全頻譜的觀測時代到來;


第三:對地觀測的時間解析度越來越高,最終形成實時的或者接近實時的全球影像,遙感圖像與遙感視頻並存;


第四:遙感星座的測控,從地面逐漸過渡到太空。未來的天基測控系統會更加發達;


第五:遙感星座的軍事用途與商業用途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直到完全消失。在應用端大幅拓展的情況下,遙感會快速形成百億美元級別的產業。


第六:遙感衛星本身從單純的圖像獲取載體,變為圖像處理載體。以後,人工智慧系統將會直接設置在衛星上,代替地面的人類進行目標識別和圖像處理工作。今後遙感衛星傳回的,將不再僅僅是數據,而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甚至是直接供人類選擇的多種作戰或城市規劃方案。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和哈勃望遠鏡都是天文望遠鏡,為何形狀大不同?誰更強大
    說到天文望遠鏡,我們都會想到長筒形狀的光學望遠鏡,這類望遠鏡中最著名且功率最強大的就是哈勃望遠鏡了。但是我們常見的天文望遠鏡卻以射電望遠鏡居多,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裡必須先說一下光和電磁波,我們常見的物體都是因為它們發出或者反射了光線,才能被我們所看到並且感知它們的顏色和形狀等,但是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光線其實都是電磁波中範圍較窄的一段波段,如下圖:其中上面部分屬於電磁波的總波段,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光線,只是中間由紫色到紅色的極小一部分,下面部分是其放大的效果,可見我們所看到的所有可見光,只是電磁波段中範圍極窄的一小部分
  • 造價超越兩艘遼寧艦!又一顆太空天眼誕生,10顆鎖眼衛星也比不了
    鎖眼衛星外觀與哈勃望遠鏡相似整星重量19.6噸,長19.5米,這一尺寸即便是兩艘聯盟載人飛船加起來在它面前也是相形見絀然成也蕭何敗蕭何,鎖眼衛星之所以要造得這麼大,大口徑鏡片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無法克服高空間解析度與高時效觀測兩大矛盾需求。鎖眼衛星部署於距離地面約8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雖然0.1米對地觀測解析度已經很高,但比解析度更重要的是高時效觀測。
  •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最大的空間望遠鏡是美國的哈勃望遠鏡,最大的折射望遠鏡位於美國的葉凱士天文臺,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地區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種類繁多,在這個大家族裡,最著名的當數哈勃空間望遠鏡了。1990年4月25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把哈勃望遠鏡送到了環繞地球運轉的軌道上。
  • 哈勃望遠鏡發現鳥神星衛星:鳥衛一
    其中的一些此前就已經被發現擁有衛星,但對於鳥神星而言這是首次被發現其周圍存在衛星。取得這項發現的觀測工作是在2015年4月份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廣角相機3號」設備開展的。哈勃望遠鏡擁有觀察明亮天體周圍暗弱天體的獨特能力,再加上其強大的解析度,讓天文學家們得以從鳥神星強烈的光輝中將這顆小衛星辨別出來。
  • 哈勃望遠鏡在太陽系中所見|哈勃太空影像展
    哈勃望遠鏡剛剛度過它30周年的紀念日,30年間它持之以恆地注視著深邃的宇宙,拍攝下光年之外的星系、星雲的影像。但即使它不是為另外的任務設計的,你知道哈勃其實也在關注著一些更靠近家門口——就在太陽系內——的一些物體嗎?而且恰恰因為它這樣做了,讓我們能夠及時高效地觀察這些星球和周圍的空間,否則在我們準備專項任務時就可能錯過一些現象。
  • 哈勃望遠鏡在太陽系中所見|哈勃太空影像展
    哈勃望遠鏡剛剛度過它30周年的紀念日,30年間它持之以恆地注視著深邃的宇宙,拍攝下光年之外的星系、星雲的影像。但即使它不是為另外的任務設計的,你知道哈勃其實也在關注著一些更靠近家門口——就在太陽系內——的一些物體嗎?而且恰恰因為它這樣做了,讓我們能夠及時高效地觀察這些星球和周圍的空間,否則在我們準備專項任務時就可能錯過一些現象。
  • 造價100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究竟有多牛?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年來,通過哈勃太望遠鏡,人類獲取了大量從未獲取過的宇宙神秘景象,拍攝到了大量珍貴宇宙照片,不斷提升了人類對宇宙時間和空間認知的廣度和寬度。哈勃,在可見光譜範圍內,觀察了數以千計的星系,發現了恆星形成的不同過程、發現了木星衛星中存在氧氣的神奇的景象。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哈勃拍攝到神奇壯麗的宇宙景象。
  • 哈勃望遠鏡竟然發現了這些!
    哈勃望遠鏡竟然發現了這些!哈勃望遠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望遠鏡,我們藉由哈勃望遠鏡探索到了很多天文奇觀和新的發現,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重要發現都有哪些吧?人馬座恆星雲碰撞飛濺殘骸形成的渦流2009年7月中旬,澳大利亞業餘天文學家在自家後花園觀測發現木星南極附近出現一個暗色斑點。
  • 如果我們「放棄治療」,哈勃太空望遠鏡將在2024年墜落
    近地軌道上的衛星在飛越地球表面時會遇到阻力,使它們減速,並使軌道衰變。 如果沒有火箭或太空梭不定期將其「推回」,這些衛星終將墜落,並在落地前燒毀。現在,NASA已經暫停了哈勃的太空梭項目,未來不會再發射太空梭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修正軌道。
  • 軍用望遠鏡與民用望遠鏡的區別在哪裡?
    很多想入手望遠鏡的朋友必定糾結不已,想買一款好的望遠鏡,價錢不便宜,必定會斟酌再三,聽說軍用望遠鏡好,但對於望遠鏡知識的極度缺乏,並不能分辨其好壞與真假,於是猶豫不決。其實根據使用環境、觀測對象不同,軍用的與民用的存在很多區別。
  • 中國「天眼」和哈勃望遠鏡相比哪個更強大?誰看得更遠?
    原標題:中國「天眼」和哈勃望遠鏡相比哪個更強大?誰看得更遠? 說起中國天眼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要說哈勃望遠鏡那估計大家更了解了,為啥呢?不是說小編長別人威風,但畢竟人家哈勃望遠鏡已經名揚天下好多年了。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今天,哈勃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剛剛過完自己在軌30周年的生日。對於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惡劣環境帶來的損傷,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哈勃已不再年輕。多年來,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勞模中的勞模,自其進入太空以來就24小時地觀測浩瀚的星空,為人類帶來了100多萬張的圖像和信息。
  • 哈勃30周年:發現宇宙終極真相,哈勃望遠鏡是怎麼做到的?
    望遠鏡顯然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伽利略時代以來,人們製造了數不清的望遠鏡,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臺望遠鏡能像哈勃空間望遠鏡一樣改變我們的思維,因為它展示的不只是遙遠宇宙美麗的照片,而是重新定義我們對於整個宇宙的認知!哈勃望遠鏡是怎麼來的?
  • 如何選購望遠鏡——軍用篇
    由於對望遠鏡了解不多,很多買家也無法區別真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首先,光學望遠鏡的原理都相同,軍用望遠鏡在設計製造中並沒有使用什麼黑科技。但是因為用途的差異,設計的側重點和細節還是有區別的。軍用望遠鏡一般有分劃板,什麼是分劃板,分劃板是一塊極簿的表面刻有分劃密位線的薄玻璃,這塊薄玻璃也參與了成像。
  • 命懸陀螺儀:從哈勃望遠鏡故障談起
    又因地平儀、太陽敏感器和磁強計測量精度有限,所以太空望遠鏡所需的高精度指向信息通常由星敏感器和陀螺儀來協同測量完成。所謂星敏感器,實際上是一組指向不同方向的小型望遠鏡,通過拍攝不同方向的星空,並與預存的星圖比對,從而求解出衛星在太空中的絕對指向。
  • ...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望遠鏡
    目前,我們人類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能夠拍攝到最清晰的月球表面,其畫面為1.3萬像素,而每個像素裡能容納150萬個硬幣。難度可想而知。由於需要極高的靈敏度,組成全球網絡的8個射電望遠鏡分布在多個高海拔地區,包括夏威夷和墨西哥的火山、西班牙的內華達山脈、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南極點等。「這些望遠鏡的解析度相當於能在黑龍江漠河閱讀南沙群島上的一張報紙。」中方科學家、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說。「看」得遠、「看」得清仍然不夠,給黑洞拍照還要「看」得準(最佳波段在1毫米附近)。
  • 哈勃望遠鏡已有30年歷史,為何科學家不再建造更先進的望遠鏡了?
    一個家用電器,一輛汽車,在使用10年之後,也差不多該淘汰了,哈勃太空望遠鏡作為天文學家觀察宇宙的窗口,被用來進行了數十萬次的天文觀測,走過了30年的歷史,如今卻仍在被使用。且不說它是否應該被淘汰了,但為什麼科學家們不建造一個比哈勃更先進更強大的太空望遠鏡了?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是建造空間望遠鏡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另一個原因是空間望遠鏡的造價非常昂貴。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然後,伽利略在1610年將他的望遠鏡轉向天堂。我們知道,土星有環。木星有衛星。橫跨天空中心的星雲狀斑塊稱為銀河系,不是一片雲,而是無數恆星的集合。在短短幾年內,我們對自然世界的觀念將永遠改變。隨後發生了科學和社會革命。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望遠鏡的體積和複雜性以及功率都在不斷提高。它們被放置在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並儘可能地遠離大氣的霾。
  • 我國是否有太空望遠鏡?何時能夠發射哈勃一樣的太空望遠鏡
    這些太空望遠鏡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觀測能力,把宇宙最深處的畫面拉近到了人類的眼前。那麼,當世界各國轟轟烈烈開展太空探索任務的同時,我國是否也加入了太空探測的行列呢?其實,我國也是擁有自己的太空望遠鏡的,那就是「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
  • 哈勃下一任繼承者:韋伯空間望遠鏡,開啟人類首次觀測宇宙邊界
    也許這些謎題將在2021年逐一解開,屆時人類將第一次觸達宇宙的時間起點。 哈勃空間望遠鏡 如果想要觀測嬰兒時期的宇宙模樣,我們就需要一臺大型的太空紅外望遠鏡。因此哈勃空間望遠鏡下一任繼承者,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便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