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介入理想城市,點亮常德文化新地標

2020-11-28 中國網

以「常德之光」為設計理念的右岸文化藝術中心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000年沅澧,500平方公裡常德,善卷辭帝不授,中國道德文化緣起,千古名篇《桃花源記》,創造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理想世界,人文和藝術的靈魂在此紮根。可以說,常德的藝術靈魂,是這座城市與生俱來的天賦。而今天,一股新的藝術風暴正在桃花源裡的這座城市蓄力待發。

右岸文化藝術中心開幕現場

右岸文化藝術中心開幕現場—先鋒獨立舞者鞏中輝現代舞表演

9月9日上午,常德市文化藝術地標性建築右岸文化藝術中心迎來正式開幕。鼎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蔣宏武,江南城發總經理劉輝,藝術家隋建國、湖南省美術協會主席段江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丁圓、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曾輝、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文旅分院院長汪震銘、當代先鋒古琴藝術家巫娜、先鋒民謠歌手小河、先鋒獨立舞者鞏中輝等20多位藝術家、專家學者以及30多家媒體記者,300多位嘉賓受邀參加。

常德市江南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致辭

藝術家隋建國致辭

作為投資建設方的常德市江南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城市,更多是為未來所建、為下一代所建,未來的生活需要藝術與文化的支撐,所以未來的城市會對藝術和人文有著更大的需求。帶著這種思考,我們在建設常德右岸城之初就已經產生了打造EUA(城市藝術生態)戰略的想法。右岸城和右岸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設是在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戰略思想下,進行的以藝術介入城市發展的一次重大實踐,希望此次的開幕為鼎城注入城市活力,把右岸城打造成一個沒有圍牆的藝術館,最終把右岸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成為常德的人文高地,激活常德人文榮耀,讓常德成世界級人文城市典範。」

藝術設計策展人,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策劃總監曾輝致辭

湖南省美術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油畫學會主席、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段江華致辭

香港匯創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呂達文致辭

藝術設計策展人,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策劃總監曾輝在現場接受藝術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我把常德稱之為一個慢城市,它是有著一種慢生活態度的城市。像這樣的城市,把藝術和設計藉助進來,是一種特別好的能夠融洽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是用美學的思考來介入這個城市,來改變它。這是一種本質性的改變。我們現在太多的城市需要從生活方式上來改變,不只是簡單的去辦一些畫展,而是讓公眾深刻體驗到他應該活在一個藝術化的生活裡面,而不僅僅是一個物質化的生活裡面。如果以藝術介入城市,讓美學改變生活、為核心目標的話,我們可以想見常德是中國的最美城市一。右岸不是按照一個單純的美術館來打造,它是按照一個藝術生活的綜合體來打造。在這裡,能夠把你精神上或者你美學上能夠享受的東西都享受到。如果以這個右岸文化藝術中心為概念,它未來能夠把整個沿江右岸帶動起來,讓更多符合年輕人的時尚空間在這裡生長起來。」

藝術家隋建國《傾斜的桃花源》玻璃鋼噴漆、牆面噴繪,尺寸可變,2008

藝術家隋建國《傾斜的桃花源》玻璃鋼噴漆、牆面噴繪,尺寸可變,2008

藝術家隋建國在現場接受藝術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藝術介入並非一個新奇的概念,因為現如今其實有很多藝術介入的項目,例如藝術介入城市,藝術介入鄉村等等。然而在過往的經驗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這些項目大多都表現出一種同質化的傾向,或者說並沒有尊重在地性的一些問題,往往也圖有表面上的繁榮。因此,這次常德的項目,我們更應該思考藝術介入生活的方式,根據所在地的文化脈絡和傳統生活方式來尋找藝術介入的方法。此外,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其實他一方面指的是教育作用,同時還有一個潛移默化的引領作用,即藝術對生活的引領。所以我認為,將來右岸文化藝術中心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思考如何讓更多的當地市民參與進來。這裡不僅僅是藝術家作品的展示地,更要把市井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同時展示出來。右岸文化藝術中心就像一顆種子,未來將帶動整片沿江右岸開花結果。」

徐冰作品《新英文書法:桃花源記》宣紙、水墨,330x490 cm,2013

蘇新平作品《女人與牛》石版,51×69cm,1988

蘇新平作品《剪羊毛》石版,60×49cm,1988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在場」課題團隊作品《漂流的地址》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在場」課題團隊作品《漂流的地址》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地方再想像」課題團隊作品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地方再想像」課題團隊作品《城市魔方:坊巷餘韻》


「桃花源的理想」新藝術展

伴隨右岸文化藝術中心開館,「桃花源的理想」新藝術展如期而至。此次展覽包含兩部分內容,由段江華、賈樟柯、蘇新平、隋建國、徐冰、楊宏偉、於凡等7位特邀獨立藝術家組成的國際知名獨立藝術家特邀展;以及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在場」課題團隊與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地方再想像」課題團隊南北兩個團隊帶來的首屆右岸國際藝術駐留計劃成果展。

「藝術•理想•桃花源」分享沙龍現場

「藝術•理想•桃花源」分享沙龍

「藝術•理想•桃花源」分享沙龍現場,各界藝術大咖共聚一堂,讓藝術介入真正走進了江南人的日常。

分享沙龍上,隋建國、段江華、丁圓等藝術家們感慨地講述了幾十年來藝術創作的歷程,從「桃花源」的創作靈感,談到如何讓藝術介入到城市更新中去,在頭腦風暴中,他們形成了一個藝術共識:不要把理想掛在高樓,而是落地到每天的實踐中去,讓藝術成為一種信仰。

「藝術•理想•桃花源」分享沙龍現場

對於右岸文化藝術中心的落成,藝術家們紛紛表示:希望在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過程中,通過藝術中心的文化沉澱去改變城市格局,讓市民更關注內心的精神需求,讓藝術也能成為常德人生活的一部分。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原住民專場

當天下午,因為江南新城棚改項目搬離江南片區的原住民們,再一次被請回原來的家園,希望通過一場原住民專場參觀,藉由藝術喚醒他們對未來江南的期盼。城市劇變下的改造升級無法避免,為了給這些原住民留下記憶的線索,這些舊物改造後的藝術品,定會如老照片一般成為他們難以割捨的情感寄託。

展出作品

展廳一隅

「藝術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論壇

9月10日上午,「藝術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論壇拉開帷幕。本次論壇由兩部分版塊構成:「EUA城市藝術生態」主題論壇與「城市共生-右岸國際藝術駐留創作」主題研討。第一板塊「EUA城市藝術生態」主題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趙力擔任主持,藝術家隋建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丁圓分別以《藝術實踐如何融入日常,並與城市生活發生密切關係》、《空中讀城如讀詩》、《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代官山和立川案例分享》為題進行主題演講。隨後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趙力擔任主持,藝術家隋建國,湖南省美術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油畫學會主席、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段江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丁圓,風土城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院長轟偉,常德市江南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藝術設計策展人,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策劃總監曾輝就如何打造「EUA城市藝術生態」議題進行圓桌對話。

「藝術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論壇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趙力主持論壇

藝術家隋建國發言

藝術家隋建國在演講中表示:「藝術介入在常德發生,作為後發展城市,我們應當思考要不要那麼快,快是為什麼。比如說中國是大國家,它會爭第一,我們想超過美國,超過美國之後呢,我們要幹什麼,我們是為了人民的幸福,還是為了超過美國,我們的目標是什麼。中國夢,夢在哪裡,夢在什麼地方,我們是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還是把超越美國作為我們的桃花源,其實最終人民的福祉、個人生活的幸福,這才是桃花源真正的目標。」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振宇通過分享自己從空中拍攝的城市照片,向現場觀眾傳達「我們從天上看見自己的城市,山川或者是上帝的造物,往往會形成不一樣的觀點,那就是城市就是人類自己的產品,所以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更加賦有使命感與責任感。」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丁圓演講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丁圓以漢諾瓦街頭美術館藝術計劃與巴西貧民窟等為案例,認為城市應該賦有溫度,態度與自我的立場。未來城市的發展或者城市之間的競爭,毫無疑問是文化的競爭,是創新和創意的競爭。當通過一種柔性的藝術方式延續一座城市的脈絡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往往創作和展現出來的內容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此外,藝術介入理想城市,市民作為城市的使用者,他們應該和管理者一起進入到藝術的生活當中,真正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良性循環。

第二版塊「城市共生-右岸國際藝術駐留創作」主題研討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丁圓擔任主持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胡泉純,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主任趙明,蜂鳥傳播總經理鍾繼紅分別帶來題目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在場」課題團隊成果分享》、《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地方再想像」課題團隊成果分享》、《首屆右岸國際藝術駐留計劃創作過程記錄與分享》的主題演講。隨後,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藝術介入聯合發起人丁圓擔任對話主持,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胡泉純,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主任趙明,蜂鳥傳播總經理鍾繼紅,常德江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谷穗,常德江南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張曙光,湖南美協副主席、湖南油畫協會副主席、中南大學教授坎勒先生,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文旅分院院長汪震銘,香港匯創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呂達文等嘉賓就《城市共生-右岸國際藝術駐留創作成果分享與研討》議題進行圓桌對話。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胡泉純演講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胡泉純在闡述項目設計初衷時表示,「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間,舊城拆新城正在建的時候,現場和在場的感覺是最重要的,在場是我們深入現場,研究現場,我們創作未來是針對於這片場域與這裡發生關係與這裡的人產生交流和對話,所以我覺得在場應該是我們整個的創作過程中的一種姿態,或者說是一種方法。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我們住在棚戶區的現場,這樣做的一個目的其實就是我們想屏蔽掉我們對舊城改造固有的思維觀念,我們要將自己代入到現場,真正去研究現場的問題,以及現場本身的一些特質。」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場所空間藝術工作室主任趙明演講

蜂鳥傳播總經理鍾繼紅演講

「我們從它最初的發展脈絡開始思考,這裡最初是從一個漁村發展過來的,這裡是平凡的建築普通的人家,我們覺得這裡再平凡再普通,但是這裡有我們的記憶,平常人的記憶,普通家園的記憶。如果說我們要在一個舊城歷史終結的過程和新城發展起點之間找到一個切入點的話,我們覺得記憶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唯有記憶可以穿越時間跨越空間,我們既然在舊的棚戶區創造,我們的作品未來要呈現新的城區裡面的時候,我們必須找到一種可以穿越時間跨越空間的切入點。記憶的表達是需要載體的,一段文字一段影像一棟老建築都可以成為記憶的載體,當整個棚戶區它的一切都在消散的時候,關於載體的尋找仍然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引發我們去持續的關注和思考。」

此次右岸文化藝術中心是常德右岸城項目「藝術介入,城市升級」的重要實踐,藝術介入作為其藝術共建內容的合作夥伴,與項目組一起制定常德沅水右岸城市藝術生態(EUA)戰略(Ecology of Urban Art),包括城市藝術公共空間:館藏級主題人文藝術空間——沅藝術館;4個公共藝術廣場:中央區藝術廣場、SOHO廣場、公園主題商業廣場;7座人文主題城市景觀廊橋;1.3公裡特色創意主題商業休閒街道等。右岸城作為江南升級改造的重點項目,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足不出戶盡享藝術活力,為常德市民帶來能落地的「桃花源理想生活」。

相關焦點

  • 常德:文化馨香沁人心脾
    歡樂的歌聲飄揚,合奏出「中華詩詞之市」、「中國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桃花源裡的城市」的和諧交響樂。近年來,常德搭建起了一個文化建設的大舞臺,初步形成了主業突出、多元發展、門類眾多、富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體系。農村演藝、曲藝傳承:文藝「鄉」軍闖天下在常德市的廣大農村,活躍著無數農民演藝團體的身影。
  • 以雙年展為媒 助力文化共振效應——藝術介入城鎮化的繼續探討
    藝術正在從過往的以一線城市為中心,逐步朝著中小城鎮,甚至是邊遠山區,以一種略微帶有文化入侵性質的方式,介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鄔建安 獸筆 280x200x200 顏料、人造毛髮、玻璃鋼、標本、發泡劑等2018這樣的趨勢和潮流帶有一定的藝術普世性,但同時,也帶有很強的因文化差異和藝術審美局限而造成的隔閡性,尤其是當以先鋒性為著稱的當代藝術為當下藝術介入城鎮、介入鄉村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時,這種隔閡就會顯得更為明顯。
  • 西安航空基地2020第三屆航空城音樂季精彩啟幕 用藝術點亮城市夜文化
    伴著嘹亮的歌聲及配樂,一段段動聽旋律從流光溢彩的舞臺廣場傳向空中,點亮航空城盛夏之夜。集三大主題篇章,燃情航空城魅力夜此次活動由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主辦,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得到了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等單位支持。
  • 常德桃花源一中2020年校園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辦
    2020-11-17 15:27:28 來源: 海外網 舉報   11月15日,湖南常德桃花源一中
  • 從建築藝術中看見淄博的城市理想
    ,擁有傳統與現代交互著的豐盈界面、擁有重現淄博城市多元活力的區域地標、還擁有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佳體驗;而且還是不乏有張力、吸引眼球的建築形象,是被時代銘記的城市地標,是能望見未來淄博城市美好生活的微縮演繹。
  • 城市新地標"靚"相 揭秘青島第一高樓建設之路
    這套方案兼顧延續海天文化傳承及與青島城市風格相融合,體現了城市精神和建築的融合。海天中心主塔樓即將實現塔冠封頂,369米重塑城市空間高度的新定義。國際化定位和最完整業態海天中心功能定位均堪稱「國際化」,定位於「國際標準、國內一流,沿海領先」,匯聚全球頂級團隊,集五星級海天大酒店、超五星級瑞吉酒店、5A甲級寫字樓、城市觀光廳、藝術中心、精品商業、住宅等業態於一體,是國內綜合體項目中最完整業態配置。
  • 常德美術館和科技館近來值得打卡,約嗎?
    最新動向  案首語  一座城市的美術館/科技館,往往是這個城市中最美的建築,或至少是最特殊的建築。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美術館/科技館既是重要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也是廣大市民在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
  • 遇見「未見」:奉賢又現文化新地標
    奉賢新城供圖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張朝登上海報導繼「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奉賢博物館」之後,上海奉賢這座文化重鎮的文化新地標——「未見720度」高科技影視體驗館,預計2021年1月開門迎客。「未見720度」坐落於奉賢區遠東路上,外形為三顆巨型球體,由全球頂尖高科技文化團隊共同研發打造。
  • 點讚 新常德
    打造精品,就是要用一些標誌性建築來擦亮常德的城市名片,幾乎每一個歷史文化名城都有它的代表性建築,就像人們說起巴黎就會想到艾菲爾鐵塔,說起上海就會想起東方明珠。常德現在雖然有了「三館三中心」、七裡橋這樣的建築,但仍然不夠,沒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地標建築來反映常德的歷史文化,希望現在已經動工的大小河街這些項目能夠真正恢復常德的歷史地理面貌,讓世人記住。
  • 大同文化新地標——大同美術館,建築形如「火山噴發」
    為掀掉「黑紗」,重塑大同新印象,該市近些年提出「再造一個新大同」的城市發展戰略,即在以老城區東城牆外御河為界,全面修復古城的同時,於御東新區文瀛湖畔,邀請國際頂尖的建築師打造五座造型別致的新地標建築,分別是體育中心、美術館、圖書館、大劇院、會展中心。
  • 來自上海的城市更新經驗:傳統與文化是繁榮發展的催化劑
    同濟大學建築系博士的專業背景,讓他成為上海近20年城市文化發展建設的歷程裡不可忽視的關鍵人物。「中國大規模的城市發展依賴房地產驅動的發展模式。眾多的新興城市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它缺少時間積累,也缺少文化沉澱,缺少城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所以快速發展產生的城市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 常德群眾文藝「百團大賽」中的民間文化傳播者
    簡陋的排練環境、執著的藝術追求……走訪人員無不被這群活躍在澧水流域的民間文化守護者所感動。  新星歌舞劇團: 演群眾喜歡的節目  7月6日,常德市群眾文藝演出「百團大賽」決賽第5場在常德詩牆抗洪紀念碑前坪舉行,澧縣夢溪鎮新星歌舞劇團一群年過半百的阿姨表演的舞蹈《紅飛扇舞》引得臺下觀眾掌聲不斷。
  •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地標建築2014年11月啟用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地標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群由福格博物館(Fogg Museum)、布希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和亞瑟-M-薩克勒博物館(Arthur近日獲悉,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經過改建並擴建之後的博物館新地標將於2014年11月16日正式向公眾開放。這次擴建而成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地標位於劍橋市昆西街道32號,擴建的成功使得三家博物館內的精品收藏可以首次合三唯一,歸置於一處,吸引著學生、教職員工、學者和公眾踏進這一世界頂級的藝術研究和學術機構。
  • 東臺又添新地標
    最美的愛情都在這裡一生攜手一人來由始,有終中國唯一●東臺結髮街一生一世愛情藝術長廊·結髮街,位於東臺市城南片區惠陽路,立足本土歷史基因、文化基因、民眾基因打造,中國首創的特色街區業態布局,呈現一條以「一生一世愛情」為概念的沉浸式交互場景特色文化街區。
  • 都靈古老的文化藝術城市
    而因為義大利三分之一的巧克力製造工廠位於皮埃蒙特,這座古老的城市被稱為義大利最甜的地方,享有巧克力之都的美名。每家巧克力店都有獨有的巧克力和可可醬製作技巧,最經典的是姜杜約多可可榛子粉巧克力、普拉莉納夾心巧克力。都靈舉辦了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在阿爾卑斯山脈廉價水電基礎上,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工具機、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
  • 透過當代藝術,感受油罐藝術中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和想像中的藝術館不太一樣,這裡似乎並不只屬於藝術家和文藝青年,佔地面積六萬平方米的油罐內外,前來看展的遊客既有年過耄耋的老人,也有還穿著校服的學生,甚至還有剛剛晉升父母的小夫妻抱著襁褓中的嬰兒一同前來,感受當代文化藝術氣息。上海人有看展的習慣,在全國來說,上海也算得上主動花錢買票看展氛圍最濃的城市。
  • 藝術的「上海時間」|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藝術空間成為濱江岸線重生的重要推動力,面對大眾的藝術文化活動是一次對於建築空間、公共藝術、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的整合,是記憶與現在的耦合,是瞬間與永恆的邂逅。」鐘律說。 每座城市的發展都悄無聲息地快速進行著,與藝術相關的老建築更新也在逐漸增加。藝術空間的介入,成為一個個激活濱江改造更新的重要節點,城市面貌與市民藝術生活方式在這股浪潮下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濱江現存的工業遺址,也是對場地中的時間與空間最真實的投射。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⑦|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本期對話的是上海市政總院景觀院院長鐘律,作為「景感空間」理論的提出者,她認為,城市設計應當從空間特徵、自然和文化氛圍以及各種感知存在出發,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城市即展場」。後世博十年,濱江見證了美術館的勃興。「藝術空間成為濱江岸線重生的重要推動力,面對大眾的藝術文化活動是一次對於建築空間、公共藝術、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的整合,是記憶與現在的耦合,是瞬間與永恆的邂逅。」
  • 成都又添新地標
    成都又添新地標 2020-05-24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
    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城市空間是文化的載體,歷史文化也在塑造城市精神。如何用文化創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近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的兩場分論壇活動在南京舉行。現場,來自全球的城市管理者、專家和學者熱情參與,針對疫情後的城市發展、文化空間創新營造,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助力城市文化空間轉型升級。 本次分論壇之一,探討的是「文化空間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