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5號在文昌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新的徵程。此前,歐洲航天局曾表示,將在嫦娥5號升空後的幾周時間裡,為其提供數據中繼服務,動用包括位於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和南美洲庫魯航天基地。
除了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美國航天界也一直尋找機會和中國展開合作,美國曾在嫦娥4號探月任務中為中國提供美國月球探測軌道器拍攝的圖像,不過,美方並沒有像歐洲航天局一樣為中國提供測控幫助。這是因為美國曾經有一位議員沃爾夫在NASA 撥款法案中加入了禁止中國和美國開展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科研活動的條款。這一條款幾乎完全限制了中美的航天合作。在近年中美關係緊張的局勢下,中國科技人員甚至都無法參加美國的學術會議,中美的合作更是遙遙無期。
美國不僅禁止NASA與中國合作,還向其他國家施壓,要求停止和中國進行航天合作。9月,瑞典空間研究中心(SSC)公開宣布,將不再會同意中國與旗下的澳大利亞衛星站在目前合同到期後繼續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在和中方籤訂合同之後,為了中國載人航天專門建造了一座大口徑天線,。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的做法是迫於美國的壓力,不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並沒有透露和中國的合同期限是在什麼時候。
航天測控是航天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其基本原理是地面監測器和太空飛行器互相發射無線電波,地面向太空飛行器發射指令,太空飛行器則傳回自己的狀態以實現更好的航天監控。但是由於地球自轉,太空飛行器和地面並不能實時聯繫,實現這種聯繫需要藉助其他國家的幫助,藉助全球範圍的監測網達到這種實時測控,但是由於政治原因和其他因素要做到這樣的監測並不容易,就連美國也不能達到全球覆蓋。
航天界的互相幫助其實是平等互利的。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其他航天組織也得到了數據共享與技術交流。如今的航天大國都在積極進行深空探測,各國都有對航天測控的需求,美國施壓禁止各國與中國合作雖然給中國帶來了困難,但是並不能禁絕這方面的合作。
中國不僅為其他航天組織提供探測,也對歐洲開放未來的空間站。在月球探測中,歐洲設想在月球建立太空基地,但是美國現在在月球沒有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俄羅斯也只有為數不多的月球土壤,中國掌握的月球探測技術和數據僅次於美俄,歐洲對中國的合作合乎自己的需要,也證明在航天界,不可能禁絕和中國的合作。
作者:楊浩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