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智商是什麼東西?是大腦皮層的發達程度還是大腦的重量容量?答案或許都不是。
美國的心理學家推孟是智商標準的制定人,他發明了斯坦福——比納量表,是智商的測驗表,也是目前為止公認的最好的智力測量工具,在這位科學家看來,智商不應當是一個生物屬性,而應當是人在社會中表現出的一種作用,因此他所制定的更加貼近於人的大腦在現實社會中的能力高低。
推孟認為:不同的人大腦先天有著不同的擅長,但如何將自己的擅長應用出來,要運用到什麼程度,卻是後天開發的結果,而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是大腦本身更發達的孩子,而是將大腦運用的最好的孩子,因此高智商的孩子往往有這兩個與遺傳無關的共同點:
一、專注力強
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這樣的人,他們學東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所耗費的時間卻並不多,而對於這樣的人,人們通常報以「天才」的稱號。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的學習過程,會發現他們在進行高強度的學習的時候,往往專注的讓人感到害怕,你走到他的身邊甚至叫他都有可能不會引起他的注意。
縱觀歷史上所有在自己的領域有一定突出貢獻的人,都往往是專注力領域的強者,阿基米德專注於學術,捨棄生命也不讓自己的草稿被士兵破壞;我國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者陳景潤在進行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時,同樣廢寢忘食;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更是對專注力讚美到:注意力你是心靈唯一的窗戶,一生中的一切都要經過此門才能進入。
專注力如此重要,但專注力的高低卻與先天基因無關,而是後天培養的結果。不同孩子的專注力差距往往取決於生活習慣的不同,比如孩子小的時候,一般都會有沉迷於玩具或者是故事書而忘記吃飯的現象,其實這就是孩子專注的表現,如果家長對孩子貿然打斷,那很可能就中斷了孩子的專注力養成。
因此想要培養一個專注的孩子,就要儘量給他提供一個安靜不會被人打擾的獨立空間,減少家長去送水果,送牛奶,送零食的「熱心」行為。
當然專注力的主動訓練也同樣有效,而以專注著稱的德國人對於孩子的專注力提高也很有研究,比如這套在德國的兒童教育界幾乎人手一本的好機構《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訓練》系列繪本。
這套圖書是由德國著名的兒童圖書作家多羅特婭·布倫丁格所主編的一套高品質兒童專注力訓練書。
全套圖書共計7冊,每一冊通過不同側重的方向為孩子進行各有不同趣味的專注力遊戲訓練。
既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也能幫孩子增長知識,擴展視野,是一套內容與實用性兼備的兒童專注力訓練圖書。
同時為了幫助孩子更加樂於主動的閱讀,書本中也使用了很多吸引孩子的「小心機」,比如這些隱藏在書本中的精美的兒童貼紙可以有效地吸引孩子自發地去翻閱書籍,不會出現買完書孩子不愛看的情況。
二、邏輯思維嚴密
高智商孩子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則是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在推孟發明的斯坦福——比納量表(智商的測驗表)中,測驗內容經常包含詞彙、理解力、補齊物體圖形、找出最短路徑,看圖講故事等等考驗孩子的邏輯思維的內容。
人的大腦的確限制了人的智商發展,那麼其實大腦限制的只是人的智力上限,而大多數人距離上限其實遠得很,因此人的真實智力和生理上的大腦發育往往是完全兩回事。
以哈佛大學在上個世紀的3000顆死亡人腦標本進行的解剖和稱重來看,理論智商最高的並不是愛因斯坦等著名的科學家,而是美國一位平凡的農場主,如果以大腦發育水平來看,他的智商甚至要比普通人高出整整百分之六十以上,但在他生前卻並沒有什麼值得讚揚的地方。
而造成這種明珠暗投的原因就是這位農場主並沒有上過什麼學,因此嚴重的缺乏思維能力,因此對於3歲以上大腦發育已經基本定型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想培養好孩子的智商,那麼真正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
這套書籍的編撰者並不是無名之輩,而是日本的理學博士、著名數學家秋山仁,他是圖論的先驅者,也是《國際組合數學雜誌》的主編之一,是的的確確的學術權威。
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在專業之外也對教育十分感興趣,常年與日本的公共電視網合作,通過教孩子們做一些可以通過家庭常備的物品進行數學實驗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而現在這位極其重視教育的秋山仁教授,將他所做過的智力啟蒙實驗編撰成冊,收錄進這5冊書中,讓讀者可以像日本的孩子一樣通過書本來學習這些思維方式。相信這5本書可以幫助有志於對孩子的思維習慣方式也就是軟智力,進行良好培養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充分的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