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裡,高智商的人通常都是有異於常人的,他們具有超高的思維能力,記憶力超群,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真理,才能為推動人類發展做出耀眼的貢獻。
曾有人認為,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出現智商的巨大差異,是因為對大腦的開發利用率不同,愛因斯坦的大腦利用率達到了12%,而我們普通人只達到了2%—8%。
近期有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所謂的高智商人群,其實與普通人的大腦利用率一樣,但他們確實具有一些顯著的共同特點,這些特點與遺傳無關,更多是由於童年時期對能力的培養和發掘。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劉易斯·麥迪遜·推孟,被稱為「智商之父」,他曾用幾十年時間,對數千名高智商兒童進行過跟蹤研究,並整理出一份科學詳盡的報告:證明高智商兒童一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點:
1)身體素質優秀
與我們平常印象裡的「文弱書生」不同,恰恰相反,高智商兒童反而都是身體素質很優秀的孩子。
正因為有了強健的體魄,才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來鑽研知識。另外,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夠打造堅強的意志力,和健康積極的心態,更好地面對挑戰。
2)專注力超強
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夠達到一種「心流」的狀態,完全忘我,這是學習和研究甚至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少能找到這種感覺,但高智商人群中經常能看到他們的這種狀態。
這就是專注力超強的表現。
專注力對於學習知識,鞏固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它與自律、自控等品質,有密切聯繫,當孩子打造出了非凡的專注力,其它問題基本都迎刃而解。
3)想像力出色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每個孩子的天賦,但很多人在長大過程中,被現實磨礪,想像力就逐漸退化消失了。想像力是創造力和創新力的基礎,歷史上所有的裡程碑成就,都與想像力分不開。
4)求知慾旺盛
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說明在不斷的嘗試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這是孩子進步的動力之源。因為有了這樣的欲望,才能點燃內心的內在驅動力,並且在整個人生中,這種能量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以上這些特點,劉易斯總結說,都與先天遺傳沒有太大關係,後天的培養和引導,才是開發孩子無限潛能的關鍵。
1)運用遊戲開發大腦思維
玩是孩子的天性,通過玩來學習,是效率最高也是效果最好的。遊戲的過程不僅是放鬆,更是學習和鞏固技能。在著名的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講到,孩子0—3歲是發掘各項能力,培養思維習慣的黃金期,父母要抓住這寶貴的三年,全面鍛鍊寶寶的大腦,使其掌握科學正確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習慣。
2)高質量的陪伴
優秀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即使是平時工作很忙的父母,也要儘量抽出時間,跟孩子保持高度的「黏性」。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情商培養,都是在0—6歲這個階段形成的,父母在這6年中必須給孩子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尊重和釋放。
3)給孩子獨立的成長空間
即使是小月齡的孩子,也需要一定的獨處空間,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對這種獨處空間的需求日漸增加,所以父母要懂得放手,並且不要去幹擾孩子。
這一方面是保護孩子的專注力不受破壞,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玫瑾教授說,專注力是孩子學習的決定性要素。專注力是需要從小鍛鍊的。
4)帶孩子多走多看
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儘可能地帶孩子多走走多看看,這裡不是指帶孩子出去旅遊,而是可以帶孩子觀察身邊的一切,包括大自然,包括人情世故,包括歷史遺蹟,包括名勝風景,包括科學探索,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都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全方面培養興趣愛好。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