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2020-12-05 心智玩家

一、「完整的世界」的結構

回到本文開頭的第一個問題,要搞清楚「『系統』存在於哪裡?」這個問題,牽涉到一個更大的問題:「『完整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通過對「源頭甲骨文」的解讀,以及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了《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後,基本上,可以還原出「完整的世界」的結構。

「完整的世界」不是「單一結構世界」的模型,而是一種「重疊結構世界」的模型。

所謂「重疊結構世界」就是,「完整的世界」由兩個物理性質截然不同的真實世界,同時重疊而成。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一個真實世界是人的感官能夠感覺到的,我們把這個世界稱之為「顯性世界」。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還有一個真實世界是人的感官無法感覺到的,我們把這個世界稱之為「隱性世界」。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隱性世界」是「完整世界」的主體!

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的主體,都在「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變化的動因、動機、動力(系統自動力)也都在「隱性世界」中。

二、如何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1、藉助「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來理解

相信不少網友是第一次接觸到「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我們可以藉助「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來幫助我們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在一個「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的模型中,遊戲玩家通過遊戲裝備,比如,虛擬實境頭盔所看到、聽到的「虛擬實境場景」,就好比是「顯性世界」。而遊戲玩家自身、運行虛線現實遊戲的程序以及電子設備所在現實世界,就好比是「隱性世界」。

「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的這種模型,從大的結構上來看,與「重疊結構世界」的構成非常相似,也是由兩個物理性質截然不同的真實世界同時重疊存在。

「虛擬實境場景」,雖然名為「虛擬實境」,但是,也是作為一種真實的存在,並不是虛無的「精神世界」,是作為物質的存在,也有其自身物理屬性。

在「虛擬實境場景」中的所有一切的主體,也都在「現實世界」中,運行「虛擬實境場景」中的所有一切的動因、動機、動力(系統自動力)也都在「現實世界的程序」中。

「虛擬實境場景」與「現實世界」也是一種「重疊」的關係,從「虛擬實境場景」的角度來看,存在著完全的關聯性。

所以,網友們完全可以通過「虛擬實境(VR)電子遊戲」來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2、藉助「三維空間」、「四維空間」的概念來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最近,「三維空間」與「四維空間」的概念,通過一些科學家的普及,已經變成大家都能接受的概念,大家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個理念:生命所存在的維度越高,生命的層次越高。

我們就用「三維空間」與「四維空間」的概念來理解「重疊結構世界」。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顯性世界」是人能感覺到的「三維空間」,而「隱性世界」就是人的感官感覺不到,甚至連想像都無法想像的「四維空間」。

「四維空間」中的生命層次要比「三維空間」中的生命層次高,所以,掌控「三維空間」中一切的動因、動機、動力(系統自動力)都存在於「四維空間」中。

3、「重疊結構世界」不是「平行宇宙」,要分清二者的區別

現在的科普作得很好,類似「四維空間」與「平行宇宙(世界)」這類非常前沿的理論物理學的概念,都已經從理論物理學的象牙塔步入了平常人的知識背景中。

所以,要在這裡與大家特別說明一下,「重疊結構世界」與「平行宇宙(世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要混淆。

因為,「平行」是「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概念,就好比,平面上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也不會用重疊的交叉點。所以,「平行宇宙(世界)」的意思是:不管有多少個宇宙(世界)相互之間保持「平行」關係,每個宇宙(世界)之間都沒有任何關聯,每個宇宙(世界)的主體都是自身。

而「重疊」是「相互之間存在著關聯」的概念,就好比,平面上的兩條交叉直線,在交叉點上,這兩條直線是重疊的,「重疊結構世界」的「重疊」概念就源自於此。

但是,在「重疊結構世界」中,與兩條交叉直線的關係不同,「顯性世界」完全重疊於「隱性世界」中,而「隱性世界」則遠比「顯性世界」的範疇大得多,就好比,在平面上的一個「點」與一條「直線」重疊,這個「點」完全都在這條「直線」的某一個「點」中。

所以,「顯性世界」完全重疊於「隱性世界」,而「隱性世界」並不完全重疊於「顯性世界」。

大家把這些概念一定要搞清,這樣,就不會把「重疊結構世界」與「平行宇宙(世界)」混淆了。

=============================

「源頭甲骨文」是為了向後世傳承「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而創造的特種圖示。

《郭店楚簡·老子甲》是老子用「源頭甲骨文」字義寫下的,關於「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方法、步驟,以及老子自己練習以後的心得體會,與給後世練習者的提醒。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進程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對「源頭甲骨文」感興趣的網友可在百度閱讀、噹噹雲閱讀、京東讀書、kindle、掌閱中搜「老子真經」。

相關焦點

  • 單一宇宙、高維空間、平行宇宙、重疊宇宙這四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因為,「真正中華傳統文化」並不是世人以往所認識的那種玄學、國學或者哲學,而是對於現代科學來講都是非常超前的科學,是對「重疊結構世界(重疊宇宙)」的認識與應用。現代科學僅僅是對「單一結構世界(單一宇宙)」的認識與應用,包括現代文明也都是建立在「單一結構世界」基礎上的認識與應用。
  • 重疊頻率計算器
    本應用筆記提供一種快速、容易使用的工具,用來確定鏡像信號的真實位置和重疊頻率的位置,以及典型頻譜中的諧波頻率。所得數據用於分析模/數轉換器(adc)和數/模轉換器(dac)的動態特性。
  • 如何讓孩子理解什麼是核酸檢測?從探索DNA結構背後的故事開始
    在如今這個肉搏的世界裡,孩子們的成長從來不只是課堂課本上的那段時間那點知識,當帶著孩子們去核酸檢測時,你是否想過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理解這種檢測的重大意義呢?核酸檢測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檢測什麼呢?我們都知道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或者RNA,而且每種病毒的遺傳物質各有不同。
  • MECE法則:透過結構看世界
    我將用一整個模塊的時間與你討論,如何利用「工具」來提升商業、管理,和個人的效率。接下來這一單元學習各種戰略分析工具,這一講,我們先從MECE法則開始。 某公司將2017年定為品牌戰略年,小王接到領導安排的寫作任務,要求充分闡釋公司的品牌主張。小王有了靈感,半天就把稿子交上去了。領導瀏覽一分鐘後就指出稿子的思路太狹隘,我想要一棟房子你卻只打了一堵牆。
  • 重疊世界真的存在嗎?
    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課本上告訴我們是物質的,物質決定一切。千百年來,科學家探索出了九大行星,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是河外星系,卻始終無法走出太陽系。也有人說,世界是意識的,失去了意識,這個世界就是不存在的,世界因個體的存在而存在,因個體的死亡而毀滅。
  • 如何理解「地球村」的世界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
    來源:解放軍報問:習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講話中強調,「地球村」的世界決定了各國日益利益交融、命運與共,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對此應如何理解?各國只有在開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贏,才能給世界帶來光明、穩定、美好的前景。世界日益成為「地球村」是大勢所趨,各國利益日益交融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縱觀世界文明發展史,人類先後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都極大密切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聯繫。
  • 精神疾病的基因與有關社交的基因有重疊!
    研究人員研究了青春期至中年時期,患這些精神疾病的風險和社交能力之間的遺傳重疊部分。他們發現,影響童年時期社會交往問題的基因與自閉症風險基因有重疊,但這種聯繫在青春期減弱了。與此相反,影響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基因與影響社會能力的基因,關係最密切的時期是在青春期後期,與精神分裂症的自然病史相符。研究結果於1月3日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
  • 秦暉:與其「妥協共識」,不如「重疊共識」
    不知其他同仁如何,至少我自己從未想過「代表自由主義一方」發言。因為「自由主義一方」也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朋友,我沒有受到別人的委託和推舉,是不能「代表」他人的。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說到「共識」,我以前寫過一本書叫《共同的底線》,參與「牛津共識」後就不斷有人問我,我們這次尋求的共識與我論證的「共同的底線」有什麼異同。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語言如何連接世界?等等。對於這些問題,他們要求人們把一些基本概念甚至日常語言的普通語詞弄明確,使之變得清晰。例如,我們平時使用「正義」「真理」「實在」等這些語詞進行交流時,並沒有就它們的含義做出規定,但對一些基本概念進行分析,是一名哲學家不可迴避的挑戰。分析哲學家秉承了這一傳統並使其保持鮮活。
  • 時間和空間的時空重疊,真的能夠達到,而愛因斯坦其實早有預言!
    文/仗劍走天涯時間和空間的重疊現象,可能真的存在,愛因斯坦其實早有預言!時間和空間是被譽為人類最難理解的兩個概念。科學家關於時空又有重大發現,時空重疊真實存在,愛因斯坦曾經的預言成真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大多數人對於時間的了解,只是單純地停留在認為他是計算年月日,和我們正常生活的正常刻度單位。
  • 問題二:如何理解碳原子的雜化軌道?
    事實上,甲烷為正四面體結構,四個C-H鍵是等同和對稱的,相互成109°28′的夾角,這一現象可以被解釋為碳原子的2s軌道和三個2p軌道重新部署產生了四個新的相同的軌道,稱為sp3雜化原子軌道。而獲得這些軌道的過程稱為雜化,即混雜起來重新分配。需要指出的是,雜化只是處理問題的一種數學手段,並不是物理現實。
  • 紗窗重疊獲得靈感,魔性的36度鎖定光子,中國發明世界首個光學莫爾...
    在葉芳偉的家中,廚房有兩扇紗窗,把它們移在一起,重疊時就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這種在科學上被稱為「莫爾條紋」的現象其實很常見,卻促使中國科學家格物致知,發明出世界上首個光學莫爾材料,在圖像傳輸、信息處理方面有望替代光纖作用。
  • 當故事和科學相遇:我們如何用故事理解世界
    我們都是講故事的人,我們通過故事來理解世界如何運作。科學是故事的一個重要來源。「才不是!」你可能會說,「科學是客觀地收集並解讀數據。」我完全同意。在研究純物理現象這個層面,科學是確立關於世界的事實的唯一可靠手段。
  • 「神經共價鍵」人為什麼可以理解最重要的結構之一!
    大腦的結構是神經元,所以思想就是神經的變化,某個想法就是神經反射弧,也可以叫神經的連接,思考的過程就是運轉神經元。如何進行運轉?萬事萬物都是變化,所以萬物都是過程,了解其過程就是理解其本質!神經的運轉自然要明白身體結構,先是感受器感受外界變化,或者說受到外界影響產生變化,轉化為神經信息,傳入大腦,經過大腦之後才有無數複雜的行為。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真空渦旋之間的相互作用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首先來了解一下量子和量子的基本單元---量子比特。按照超流體真空論,我們可以把量子理解為一種超流體性質的真空的一種運動狀態。由於流體內部渦旋常常表現為一種柱狀結構,所以很可能我們通常理解的微觀量子並不是球形結構,而是柱狀結構(實際中應該是上下收口的紡錘形結構)。因為我們知道的絕大多數量子其實是弦的某種振動,而弦是由多個量子比特構成,這樣,實際上量子比特就是真空渦旋,可以說量子比特其實不是「物質」,本身就是真空的一部分,是真空的某種運動狀態而已。上圖中綠矢和藍矢,分別表示經典計算中所用的0和1兩種狀態。
  • 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那麼神秘的「快子」世界,又該如何理解?
    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那麼神秘的「快子」世界,又該如何理解?科學家借用了愛因斯坦的宇宙質量為零的猜想,既然宇宙的質量總和為0,那麼在我們的宇宙之外肯定還有一個反宇宙,而這個反宇宙所有的物質結構甚至世界的屬性剛好與我們相反,也就是說,一個物體它的速度在我們現實世界中,能量達到極限是光速,沒有能量,速度為0,那麼在那個神秘的世界裡面,能量歸零的時候也就是,物質速度達到極限的時刻,它的速度將會遠遠超過光速。
  • 重疊延伸PCR簡介
    重疊延伸PCR技術(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簡稱SOE PCR)由於採用具有互補末端的引物,使PCR產物形成了重疊鏈,從而在隨後的擴增反應中通過重疊鏈的延伸,將不同來源的擴增片段重疊拼接起來.此技術利用PCR技術能夠在體外進行有效的基因重組,而且不需要內切酶消化和連接酶處理,可利用這一技術很快獲得其它依靠限制性內切酶消化的方法難以得到的產物
  • 胡塗:如何理解史蒂芬·肖爾《形式與張力》
    這篇文章被翻譯成中文後,並沒有引起巨大的反響,原因在於要理解這篇文章有一定的難度。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n)引用畫家沙恩(Ben Shahn)的話說:「形式是內容的視覺形狀。」指出了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係。史蒂芬·肖爾這篇文章所談論的「形式」是作為視覺形狀的結構(structure)問題。那麼什麼是結構呢?簡單地說,結構就是畫面中各個視覺元素所組成的相互關係。
  • DNA和RNA是如何演化出美妙的螺旋結構?
    博科園:本文為生命科學類在現代科學中,一直存在一個匪夷所思到令無數科學家心醉的謎題——DNA和RNA究竟是如何演化出這種美妙的螺旋結構的事實上,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那些構成了RNA的分子傾向於形成螺旋結構?還是螺旋結構出現在先,然後更適合這種螺旋結構的分子形成了後來的RNA?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化學與生物化學學院的Nicholas Hud教授,他認為螺旋結構可能起到了某種加強作用,促使了具有相同手性的分子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呈螺旋扭轉的骨架。
  • 又有重大發現,時間重疊真實存在,愛因斯坦的預言成真了!
    又有重大發現,時間重疊真實存在,愛因斯坦的預言成真了!談起時間,很多人對它的理解只不過存於表面,實際上對時間並沒有足夠的認知,時間看似簡單只是年月日,但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簡單而又豐富。普通人只是單純的認為時間是一種刻度單位,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看一看鐘表用了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