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基因與有關社交的基因有重疊!

2020-11-29 生物谷

一個由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布裡斯託大學的Broad研究所等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上萬個人的篩選,為自閉症、精神分裂症風險相關的基因與發育發展過程中影響溝通能力的基因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見解。

研究人員研究了青春期至中年時期,患這些精神疾病的風險和社交能力之間的遺傳重疊部分。他們發現,影響童年時期社會交往問題的基因與自閉症風險基因有重疊,但這種聯繫在青春期減弱了。與此相反,影響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基因與影響社會能力的基因,關係最密切的時期是在青春期後期,與精神分裂症的自然病史相符。研究結果於1月3日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誌上。

時間造成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對立的精神疾病的發生風險與不同的基因密切相關,兩者都影響社會交往技能,但對社交技能的最大影響出現在不同時。」Beate St Pourcain解釋道。

很多人身上都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症的特徵

患有自閉症的人,在與他人交往和理解社會暗示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同時又是強迫性的僵化的思考者,同時還有強迫性興趣。與此相反,精神分裂症的特點是幻覺、妄想和嚴重紊亂的思維過程。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中等程度上,這些特點和經歷中,很多都可以在典型的發育中的兒童和成人身上看到。換句話說,正常和反常行為之間有潛在的連續性。

全基因組分析的最新進展有助於更精確地描繪精神疾病及其相關症狀在未受影響人群中的遺傳結構。

解密精神疾病

「對性狀和疾病之間的遺傳關係進行發育敏感分析,可能有助於解開精神疾病之間那些明顯的行為重疊。」ST泊坎評論說。(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多種精神障礙存在著基因重疊
    2018年2月10日/生物谷BIOON/---大多數醫學疾病具有明確的在組織、器官和體液中觀察到的物理特徵。相反之下,精神障礙(psychiatric disorder)並不是由這種病理特徵所定義的,而是由行為所決定的。
  • Science:多種精神疾病之間存在相同的基因變異
    他們確定精神疾病有許多相同的遺傳變異,而諸如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之類的神經疾病(neurological disorder,也譯作神經障礙)似乎存在著更加明顯的差異。這項研究對遺傳變異與腦部疾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廣泛的探究。這些結果表明不同的精神疾病之間可能在分子水平上具有重要的相似性,而當前的診斷類別並沒有反映出這一點。
  • 研究揭示多種精神疾病的基因組關係、新基因座和多效性機制
    研究揭示多種精神疾病的基因組關係、新基因座和多效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4 21:41:33 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多疾病團隊揭示了八種不同精神疾病的基因組關係、新型基因座和多效性機制。
  •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究發現多種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多萬人,發病率超過1%,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美國麻省總醫院和精神疾病基因組協會(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的最新研究發現,許多不同的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作為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人員發現了100多種影響多種(一種以上)精神疾病患病風險的基因變異。
  • 科學家揭示人類疾病基因特徵
    該研究系統分析了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的特徵,並與其他各類基因進行了全面比較。這對認識人類疾病基因的特性,了解致病遺傳變異的產生、基因組分布、自然選擇和進化機制,以及理解疾病基因表達和調控網絡模式有重要理論意義,對研究複雜疾病的實驗設計也具參考價值。 傳統上,遺傳類疾病可分為罕見的孟德爾遺傳病和較常見的複雜疾病。
  • 史丹福大學:精神疾病是人類大腦進化中的BUG
    研究者認為,這一發現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治療。雖然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根據臨床症狀被歸類為不同的疾病,但它們有一組相似的基因組風險變異體。目前鈣通道藥物的療效好壞參半,而通過DNA重複序列的測定,有助於識別那些最有可能對目前鈣通道藥物產生應答的患者。遺傳因素是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它們擁有共同的基因重疊。
  • 麻省總醫院:這109種基因變異,會讓人患上精神疾病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達2億多人,總患病率高達17.5%。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多萬人,發病率超過1%,且呈逐年上升趨勢。美國麻省總醫院和精神疾病基因組協會(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的最新研究發現,許多不同的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
  • 在新冠病毒中,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重疊基因
    新近鑑定的基因稱為ORF3d,是所謂的重疊基因的一個例子:一種「基因內的基因」由於其與其他基因的編碼序列重疊的方式而有效地隱藏在一串核苷酸中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彭德倩/上觀新聞 2019-01-17 08:52
  • 迄今最全面大腦基因圖譜研究成果公布!揭示自閉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發病機理
    、雙向情感障礙等神經精神疾病與基因的關聯進行了深入分析,成功繪製了人腦基因組圖譜。健康的大腦發育和神經功能依賴於轉錄組的精確時空調控,而轉錄組在不同大腦區域和細胞類型中有很大差異。已有研究揭示了神經精神病遺傳學中的高風險多基因結構,涉及多種常見變異和罕見變異。但由於大多數遺傳變異存在於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因此人們對大腦基因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尚沒有全面的了解,這極大地阻礙了基因突變與疾病之間聯繫的研究。
  • 科學家:使用基因手段治療精神疾病可能扼殺未來的天才
    科學家警告,基因科學的進步有朝一日可能會消滅癌症等疾病——但是可能也會在未來抹殺掉史蒂芬·霍金這樣的天才。 詹姆士·庫什蓓克(James Kozubek)博士說,通過改變人類基因的手段,消除抑鬱症、精神分裂等疾病,可能會扼殺掉莎士比亞或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因為創造力和高智商通常與這樣的症狀相伴隨。作家患躁鬱症的機率是常人的十倍。詩人患此疾病的概率則是常人的40倍。
  • Nature communication:精神分裂?到底基因有何不同
    2015年7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UCLA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對導致精神分裂症的罕見基因突變進行了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於精神分裂症病人基因結構的認識。 之前研究已經發現了一些常見基因突變對於精神分裂症患病風險有重要影響。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生、長、衰、病、老、死,一切都與基因有關。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中發現神秘重疊基因,臨床意義還需進一步研究
    近日,研究人員在新冠病毒的遺傳密碼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基因——這是一個在病毒基因組中幾乎看不到的部分,通常都被被研究忽視了。新鑑定的基因稱為ORF3D,是所謂的重疊基因。重疊基因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基因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說,重疊基因有多種重疊方式。
  • 人類基因組計劃
    由於人類基因測序和基因專利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各國政府和一些企業都在積極地投入該項研究,如1997年AMGEN公司轉讓了一個與中樞神經疾病有關的基因而獲利3.92億美元。研究領域選擇人類的基因組進行研究是因為人類是在「進化」歷程上最高級的生物,對它的研究有助於認識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規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了解生命的起源。
  • 精神疾病的積極意義
    然而,這種現象也許和基因缺陷或創傷事件無關。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教授蘭多夫·內瑟(Randolph Nesse)認為,精神疾病的高發現象肇始於操縱了人類基因卻沒有照顧到我們情緒健康的自然選擇。圖源:Medium您在書中談了很多有關基因的內容,但也很多次提到我們在抑鬱症及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研究領域舉步維艱。您覺得基因在精神疾病的進化模型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尋找與常見疾病有關的罕見遺傳變異的...
  • 在冠狀病毒中發現神秘的「基因中的基因」
    新近鑑定出的基因 -ORF3d- 是所謂的重疊基因的一個例子 :一種"基因內的基因"由於其與其他基因的編碼序列重疊的方式而有效地隱藏在一串核苷酸中。"實際上,病毒很容易攜帶重疊的基因,因此這並不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ORF3d是否 真正代表了基因組欺騙尚待觀察,但是無論如何,要觀察它肯定是棘手的。重疊的基因很難在基因序列中鑑定出來,因為當掃描一串遺傳密碼時,基因組掃描系統常常會錯過它們:被編程為拾取單個基因,但不一定看到序列中相鄰基因的核苷酸之間共有的總體指令。
  • IF~9|全新的疾病特徵基因篩選策略
    複雜疾病的診斷很大程度上受到缺乏客觀分子標準的限制。儘管當前進行了大量疾病特徵基因篩選的研究,但是這些獨立研究所確定的特徵基因具有高度的不一致。導致這種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前使用的特徵選擇方法並未完全考慮從不同數據集發現的特徵基因之間的可重複性。所以,開發具有新穎策略的生物信息學工具至關重要。
  • 關於基因和遺傳學,精神科醫生需要了解什麼?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級親屬罹患精神分裂症的RR為10,提示其患病風險為一般人群的10倍;對於雙相 I 型障礙而言,RR為8-10。一些專業書籍提供了有關患者親屬終生患病風險的數據,如The Medical Basis of Psychiatry(2016)。這些數據有助於解答上文提到的第一個問題,即疾病有多大的機率傳遞給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