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海子山,想起吉力馬札羅的雪

2021-01-09 羅蕾娟的遊記

有時候獎勵可以視為一種成功,往往艱苦追求不得,卻在不經意時歪打正著。海明威,這老頭,臨死前的喃喃絮語,至於如此享譽世界?他又是如何萬裡迢迢觸動東方天空下的某個生靈?思來想去,人類,或者人的這一輩子是想不通的,抑或本身就有些魔幻的意味。

至於吉力馬札羅山,非洲第一高峰,但如果搬到川西地界,5895米的海拔則只能靠邊站了。非但它,就連6070米的田海子山,連貢嘎山系也進不了,只能與其他三座雪山待在自己的五色山系,只不時朝西南的主峰投去豔羨的目光。

當然,這只是我的主觀臆測。從康定市順著榆林河谷仰望,田海子山的三千多米高差足以傲視芸芸眾生,但它並不遺世獨立,也絕不與其他山峰爭個高下強弱,而是頗有自知之明地,在雪門坎埡口敞開大片草甸,與人所敬仰的貢嘎保持距離,也留下一段緩坡方便好事者逗留賞玩。

海拔接近四千米,拂曉,空氣似乎經過多層過濾,海螺溝方向群山層疊,層次分明,陽光已經在暗地設色,讓人對這一天,甚或整個一生頓時有了某種瑰麗的想像。

下車,最初的一段山路寬闊而平坦,偶爾高山冰雪融水漫過,由牛馬踐踏成泥沼,提醒人們這是真正的戶外行走。山的高度與風光之美成正比,與氧氣濃度成反比,高山為極限運動創造條件,也為人的體能和意志力提供考驗。

對有高反隱憂的人來說,斷然不敢造次,就像山谷裡的牛犢,亦步亦趨地跟在「強驢」身後。然而,山之誘惑就如海明威筆下的那條大魚,總讓老人慾罷不能,勉力展現力量和生命的無窮魅力。

犛牛早早地醒來,在蔥鬱茂密的大黃橐吾中間東張西望,不是覓食,倒像來看熱鬧。那麼,人斷然是要面子的,不能讓動物嗤笑了去,何況畢竟是起步階段,便抖擻精神大步流星,一時意氣風華,仿佛當年那位追風少年。

此時,陽光尚未越過山巔,冷色調的天空乾淨澄澈。遠處,貢嘎與眾雪山靜默,像在舉行一場走心的儀式。原始的晨風越過山梁,呼呼地吹,吹走大半年的疫情,吹走同樣令人惶恐的持續大雨,將生活中種種不值一提的鬱悶驅趕淨盡,留下的是滿心歡喜,是這個夏季的一片清爽的溫涼。

高海拔的行走註定不會輕鬆太久,體能與高反早已暗地較量是一個方面,人們還會遭遇大山設置的各種障礙。走著走著,路沒了,亂石胡亂堆碼,堅硬,邊緣鋒利,還有不少類似陷阱的懸石。

石頭終於騰開位置,卻又被植物攻佔。哦,千萬別設想什麼林蔭小道!有火苗般花簇的,叫毛廉,它尖利的莖葉算是溫柔的,討厭的是扁核木或刺梨,把尖刺隱藏在葉片下面,恰似人類的陰謀,冷不防胳膊腿被劃得鮮血直流。我的肘部留下幾道橫豎血印,仿佛幾個象形文字。

不過,田海子山還算厚道,總能給登山者提供一些彌補。比如走完這段山梁,腳下出現大海子,盈盈一汪碧水;關照對面的一座座雪山,貢嘎揚起漂亮的旗雲,似乎在指揮某項行動。

接下來,植物的地盤幾乎全部收縮,疏落的草甸變成粗糙的壁毯。冷不丁有一株雪蓮,或毛茸茸的雪兔子,恰如壁毯上金貴的掛飾;絨蒿的花綠得晶瑩剔透,看久了容易讓人意醉神迷。絕壁上的它們不是用來看的,而宛如神啟,不然,攀登者在絕壁上一步一喘,該有多麼的危險、孤獨和悽惶。它們可能是生活中的陌生鼓勵,也可能是熟悉的打擊,甚或陰險的欺騙,但至少在一路陪伴。

於是,我心懷感激,儘量地大口呼吸,從稀薄的空氣裡攫取良心的氧,交給心臟,供給每一段毛細血管。每走一步,我能聽見心的悸動,肌肉和骨骼的飢餓,以及腦細胞的那一點點微末的奢求。

儘管前行者傳來驚呼,我依然遭受了眼前海子猝不及防的襲擊。它就那麼出現了,就像時下流行的無邊泳池,讓雪水匯集,又毫無挽留地任其流走。它在雪山的懷抱,遠遠地,呈現湖光山影的概貌。近了,它較淺的邊緣部分,純淨,透明地,在石頭的點綴下,與太陽淘氣地弄光造影;接著是淺藍,深藍……,湖水最終從藍天提煉一塊澄碧的翡翠。微風起來,貢嘎的美顏、雲朵的倒影,碎了,悉數消失,湖面留下羅紋細密的絲綢,權作雪山美麗的嫁衣。

上到湖邊高處,海子旁邊還有一潭水,叫大小海子它們大約不會生氣吧。畢竟另外的海子太小,太淺,孩子一般,玩累了,就那麼挨著,安靜地躺著,給大海子以安慰,以欣悅,以一生一世的殷殷期盼。

接下來的行程,是在固定或鬆散的石頭上攀爬。手腳並用的無奈,恰好說明人類與猿猴的親緣關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李白寫的,不過在這接近雪線的高度,黃鶴肯定飛不來,至於猿猱,爬上來幹嘛,既沒有吃食,又斷無猴王座需要爭奪。

爬上這道仿佛人工築造的懸崖,不留神來到類似外星球的凹地,完全是冰川消遣的場所。三面石崖高可接天,背後主峰皚皚,凜然耀目,讓人腳底生出一股寒意,沿脊椎只貫頸部。石崖頂端巉巖參差,莫可名狀,如百千頭怪獸,隨時可能猛撲下來。大大小小的石塊變成凝固的流體,為倔強的大山之巔做各種粗獷的塑形。一道瀑布從崖上跌落,訇訇吼叫,像追求一段草莽愛情,一頭扎進狹長的亂石槽,倏忽不見了蹤影。

山之高處鳥獸絕跡,除卻遠處的瀑布,近處的心跳,無一處不靜止,但大山卻無時無刻不在運動,並且不停留在哲學意義上,而是實在地發生著。不必說巖石的垮塌與跌落,那可能是大山在義斷恩絕之後的痛苦選擇;只說山在地質板塊的擠壓下艱難生長,因冰雪風雨的侵蝕而日漸消弭,那一刻能停下來?設想對山來一次漫長的延時攝影,將億萬斯年壓縮為短暫一瞬,那將是多麼激越而精彩的長鏡頭。

在正午的陽光裡,我停下腳步,一面欣賞偉大的造山運動,一面喪失了再次出發的勇氣,那幾朵鮮豔的衝鋒衣向彩色的雲,一點點融進山的褶皺;又像短暫的幻像,在空落的思維裡漂浮不見。

這一刻,我忽然流淚了,自然沒人看見,所有的眼淚迅速被單純的陽光吸納,被乾淨的空氣吹乾。這固然是一次奇妙的動情,不過,它絲毫無法掩飾,我其實需要一個獎項。就比如這次,藍冰海子,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極高山巔,一個有牛奶般質地的翠色冰蝕湖。它袒露在陽光下,公平公正地,向每一位攀登者報之以魅惑的微笑。

哦,它是我的海明威,是半生心心念念的「吉力馬札羅的雪」!

下山的歸途,我疲沓而寂寞,空曠的山谷讓我不時出現幻聽,起初以為是那幾位登頂者戲謔的譏笑,或者與我一樣際遇的同行者的自我解嘲,漸漸地我發現,根本原因是自己疲勞過度,或思慮太甚;那些聲音,有的是雪水跌落山谷,是空氣與山脊的摩擦,是海子與岸的耳語,是荊棘的劃拉,土撥鼠的窺視,花朵的悄然開合……。

陽光溫涼,風自顧呼呼地吹。總之,沒誰搭理,非但這人跡罕至的高山,就連熙熙攘攘的人世間,也都各忙自己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淺讀·海明威·《吉力馬札羅的雪》
    「壹」最初聽聞「吉力馬札羅的雪」的這個名稱,是少年時,在央視六套。作為央視節目當中的「電影頻道」,央視六套總是會全天候的播放些海內外的電影作品,而「吉力馬札羅的雪」,是其中之一。但卻再未想起過,曾有本挺感興趣,但未讀過的書,喚做《吉力馬札羅的雪》。「貳」前陣子,因為工作忙碌心煩意亂,懶於閱讀,索性開始補番,做些不太需要耗費腦力的消遣娛樂,把前兩三年沒看過的日本動畫翻出來看。
  • 《吉力馬札羅的雪》
    吉力馬札羅的雪收錄《吉力馬札羅的雪》《世界之都》《大雙心河》《死亡博物志》《懷俄明葡萄酒》《蝴蝶和坦克》等16篇海明威經典短篇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說之一,蘊含著一種獨特的人性力量。他的短篇成就非凡,獨具視角,筆觸尖銳而富有張力。本書是完美狀態的海明威:精確、克制、神秘、憂傷,極具代表性地詮釋了極簡文風、冰山理論。
  • 吉力馬札羅是非洲最高的山脈,而吉力馬札羅的雪正在消失
    說到吉力馬札羅,很多人會說,我在小學課本裡面就知道了,也了解過,或許我也曾經閱讀過它,但是真正讓我記住它名字的是一部電影《我的美女老闆》;電影後半段,因為感情的發展,視頻裡不斷的提到《吉力馬札羅》這個名字,我也開始對這個地方心生嚮往,希望有生之年能去那裡成功登頂一次
  • 書摘|吉力馬札羅的雪
    《吉力馬札羅的雪》作者:海明威覆蓋著積雪的吉力馬札羅山山高19710英尺,據說是非洲境內最高的一座山峰。山的西主峰被馬賽人稱作「納加奇-納加伊」,意思是「上帝的殿堂」。靠近西主峰的地方有一具風乾凍僵了的雪豹的屍體。雪豹在那麼高的地方尋找什麼,沒有人做出過解釋。
  • 去看吉力馬札羅的雪:再不出發,2020年吉力馬札羅山頂的雪將消融
    我自問也問過別人無數次的問題,為什麼要攀登吉力馬札羅?為什麼不去印度洋享受溫暖的海風,而要選擇自虐般的行走?站在非洲屋脊最高點5895米是什麼感覺?不是因為標杆性地涉足炫耀,也不是為了刷新自己的海拔最高值,甚至不是純粹為了挑戰自己的體能和意志力。
  • 海明威代表作《吉力馬札羅的雪》新譯本
    作為諾貝爾、普利茲雙料得主,海明威的短篇小說精選集《吉力馬札羅的雪》收錄16篇海明威經典短篇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是他的著名短篇小說代表作。日前,新譯本由天津人民出版推出。
  • 吉力馬札羅的雪加速融化 赤道雪峰可能消失?
    海明威筆下的《吉力馬札羅的雪》美麗、迷人。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吉力馬札羅山頂積雪加速融化。一個月前,新華社記者航拍吉力馬札羅山頂,發現由冰川和積雪組成的白色雪冠所剩無幾。專門研究吉力馬札羅山冰川變化的專家布萊恩.馬克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表示:「吉力馬札羅的冰川將在數十年內融化,最壞的可能是在10年內消失。」
  • 非洲第一峰積雪融化 「吉力馬札羅的雪」消失
    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峰頂,由冰川和積雪組成的白色雪冠所剩無幾    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上的冰川面積在過去的80年中萎縮了80%以上,吉力馬札羅雪冠正面臨著在
  • 當「吉力馬札羅的雪」成為一種想像
    「吉力馬札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 當海明威在他著名的短篇小說中寫下這段文字,「吉力馬札羅的雪」便成了人生命運的一個經典隱喻。
  • 上帝的殿堂 乾涸的淚光 記消逝中的吉力馬札羅之雪
    新華網奈洛比10月10日電(記者 王雅楠)「吉力馬札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這座常年雲霧繚繞、難得一睹真容的聖山曾在海明威著作《吉力馬札羅的雪》中折射出雪冠下非洲大地的幽謐。
  • 吉力馬札羅的雪:通往雪山的朝聖之路,是生命盡頭的反思與覺醒
    《吉力馬札羅的雪》正是一部直面死亡的小說,海明威呈現給讀者一條通往雪山的朝聖之路,路的盡頭,是一場關於人生的反思與覺醒。>海明威01 現實走向寂滅,理想始獲重生:現實與想像虛實交疊,表現出主人公矛盾衝突的人生《吉力馬札羅的雪
  • 《吉力馬札羅的雪》:回望起人生,我們都會去到吉力馬札羅
    吉力馬札羅是一座冰雪覆蓋的山峰,海拔19, 710英尺,據說,是非洲最高峰。它的西峰在馬賽語裡被叫作「恩伽耶—恩伽伊」,神之居所。西峰頂附近有一具風乾冰凍的花豹屍首。沒人知道,花豹跑到這麼高的地方來做什麼。
  • 非洲肯亞奇妙之旅:看吉力馬札羅的雪,感受馬賽人的原始生活!
    吉力馬札羅的雪海明威有一部中篇小說叫《吉力馬札羅的雪》,主人公在死前出現一個夢境,他乘著一架飛機,向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的山頂飛去。在吉力馬札羅的山腳下紮營,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吉力馬札羅。安博塞利草原面積還不到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四分之一,但卻因為這裡看吉力馬札羅雪山的最佳觀賞地而聞名世界。
  • 頭像,赤道的溫度從未融化吉力馬札羅的雪
    頭像,赤道的溫度從未融化吉力馬札羅的雪 每天更新好看的美圖壁紙~
  • 行道者 | 觸摸吉力馬札羅的雪(上篇)
    用鏡頭和文字記錄旅途囈語,個人旅記公眾號@遠在別處的生活)「吉力馬札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 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海明威在《吉力馬札羅的雪》開篇,寫下一個懸念。
  • 《吉力馬札羅的雪》:海明威就是哈裡,冰山上那隻豹子也是他
    他最鍾愛的作品是《吉力馬札羅的雪》,稱它是自己最優秀的短篇小說。其極簡主義加上意識流的寫作風格,在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現。一個貌似平淡的故事,蘊含了人世間言不盡的滄桑。總是新歡如夢,舊愛在懷的感覺,他曾在《吉力馬札羅的雪》一文中,不經意流露了對哈德莉等女人的態度。他愛得太深,要求得太多,把一切都耗盡了。當你不太付出你的情感時,你就會更加看重金錢。她比所有他愛過的女人都有錢,有的是錢。
  • 地球「赤道雪山」奇蹟:吉力馬札羅,它也是世界各國探險家的天堂
    一提到吉力馬札羅這個地方,肯定就會聯想到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吉力馬札羅的雪》,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而這本書裡所描述的內容中,有一處非常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在吉力馬札羅這個地球赤道上的山,居然還能看到雪,這是衝刺讀者的第一眼球。
  • 在有生之年,我看見了非洲之巔吉力馬札羅的雪和南非的國花
    吉力馬札羅海拔5898米,距離赤道只有330公裡,位於坦尚尼亞和肯亞的交界處,在山頂可以同時看到這兩個國家的風景。吉力馬札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上帝的殿堂」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吉力馬札羅山上的環境跨度很大,從赤道氣候一直到極地氣候。
  • 【巔峰「7+2」】吉力馬札羅山行記(1)---行者,是一場修行!
    【巔峰「7+2」】吉力馬札羅山行記(1) ------行者,是一場修行!行者,是一種修行!       很小的時候,看過那本海明威的《吉力馬札羅的雪去追尋海明威的足跡,看一看吉力馬札羅山上的雪。我想起了:當年,海明威只能從飛機上眺望吉力馬札羅的雪。這次,我們卻將要親臨吉力馬札羅山的雪。
  • 吉力馬札羅:赤道雪峰最後的守望
    而隨著全球溫室效應和環境變化,雪線不斷退後,在過去的100年中,吉力馬札羅的雪帽已經減少了80%以上,山頂的黑色巖石已完全露了出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吉力馬札羅的雪會再次成為一個傳說。1936年,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讓「吉力馬札羅」這個名字傳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