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感

2021-01-18 木星頻道

每天早上都是在微信信息提示音裡醒來的,每天早上看到的消息都覺得震驚。

 

大家依舊要儘量嘗試著逐步靠近下周恢復工作狀態的節奏,並且做好心理準備,其中的困難會比較多,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不要輕慢。

 

繼續刷華語劇中,打開了兩部最近一個季度口碑非常好的劇,《慶餘年》和《想見你》。華語劇我多少還是會有些先入為主的感知的,就是如果大規模說非常好看的幾乎可以達到90分,我打開的時候是抱著60分的心態起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知呢?從長期看劇養成的觀劇習慣,和對於不同題材不同故事的體會上,華語劇當前最大的通病還是在劇情節奏的把握上,非常的弱。這跟各地華語劇整體的製作模式和劇種本身的特點有關。

 

曾經在節奏感上最好的其實是港劇,各種題材都很不錯,後來大家都知道了,TVB已經凋零得不成模樣,港劇徹底沒落了。


 

內地劇因為製作模式和銷售播放模式的關係,普遍的注水嚴重。《慶餘年》大家的口碑那麼好,我打開一直看了五集,還是沒覺得到底優秀在哪兒?

 

當然,這裡涉及到一個對照組的差異,比如你們說要和很多國產網劇、國產流量劇比,那我覺得它還行,可要跟真正優秀的美日韓劇比,差距還是太大了。舒緩可以是一個劇的風格,但跟它往裡注水情節或者為了篇幅刻意放慢節奏,那是兩回事兒。

 

《慶餘年》這種第一集,如果搞個16集,我看行。46集,那真的算了。這不是說裡面有個陳道明就能解決的問題。大量年輕演員的演技也就那樣了。第二季再給你來個46集,加起來可就將近100集,嚇死人嘞。跟當年被廣大觀眾吐槽的不要不要的韓國家庭劇有區別嗎?

 

國產劇這種節奏完全提不起來的風格,長期之下,導致了廣大觀眾的觀劇賞析水準其實都不高,於是出現稍微比其他注水劇好點兒的劇,結果成了異口同聲的神劇。

 

並且,這種拖沓注水讓這個劇,對比現在市場上的其他劇種,都有一種跟不上時代,跟不上節奏的感覺。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仿佛《愛的迫降》裡,尹世理看到的前哨村和首爾的差距。

 

咱看劇沒有任何鄙視鏈,什麼好看看什麼。所以實在話就是《慶餘年》確實也就一般般,於是我看到第九集就棄了。


 

今天打開了《想見你》,不過被安利了多少次,其實我也是60分啟動的心理期待值。由於它都播放了快兩個月了,雖然沒被徹底劇透,但從蛛絲馬跡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大概是個什麼樣子了。

 

第一集也就是臺劇基本的路數,節奏非常的慢,各種配角有零零散散各種的戲,並且臺灣腔國語不看字幕我確實蠻多沒聽清楚。這個不是說臺灣國語語調軟糯啥的,這是演員本身的口條不行。老一輩臺灣演員雖然說話也是臺灣腔,但字正腔圓很多。

 

第二集我得看有字幕的,但其實「我會真香」的可能性不太高。臺劇雖然這幾年看得少了,但以前看得實在很多很多,對於臺劇整體的製作水平能夠達到什麼度,心理還是有數的。雖然很多人說臺劇這幾年也有進步,有幾個本子也不錯,這個我相信,但我不太相信臺劇整體質量的大幅抬升。

 

為什麼呢?

 

這個跟市場有關。韓劇這十年裡從產業角度有大幅提升,跟它在這十年裡海外市場的極大活躍強相關,任何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必然都與需求有關,可臺劇並不具備這樣的市場基礎。

 

不要小看「節奏感」這個東西,對於電視劇來說,太重要了,起到的作用就仿佛是音樂裡的編曲,能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它都很關鍵。哪怕是相對老套的劇本,節奏能夠搞起來,你能夠追得下去的可能性都會大幅提升。

 

拍劇如此,做事也如此。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節奏感究竟怎麼了?| 爭鳴
    「沒有節奏感的基因怎麼辦?」鋼琴家、指揮家石叔誠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也值得接著說。先不管個體差異,整體而言,國人節奏感和西方人節奏感是有不同的。對於交響樂來說,這首先是「不及的不同」。交響樂樂器眾多,聲部也多,需要明晰的節奏才能統合起來;交響樂以及整個西方古典音樂都表現出鮮明的均分律動特徵,國人在這方面並不擅長;當然,交響樂的創作絕大多數也出自西方人之手,人們不免按照西方的標準來要求中國交響樂團的節奏感……於是,國人的節奏感就成為問題,就需要進行學習、改造、訓練、提高。這裡沒什麼要說的。但國人與西方人節奏感的不同還有「不同的不同」。
  • 節奏感不好,千萬別點進來......
    其實,在孩子的音樂啟蒙中,節奏感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著名音樂家舒曼曾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音樂家之所以能在筆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就在於他有超乎常人的節奏感。而節奏感的形成總是從童年開始的。」柴可夫斯基也曾在回憶錄中寫到:「我的父母使我從嬰兒時期就感受到音樂節奏的魅力,這是我走上音樂道路的起點。」
  • 節奏感!平面設計的必備要素
    文/潘智賢強調節奏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有節奏感的音樂才是好音樂,有節奏感的電影才能體現劇情的跌宕起伏,平面設計同樣也需要體現出畫面的節奏感。色彩傳達的含義也是極為主觀的,通過色相、純度、明度三大要素的搭配變化,不斷地對觀者感官進行刺激,培養階段性的節奏感,使觀者在整體閱讀中環環相扣。
  • #搞笑視頻#挺有節奏感的。
    #搞笑視頻#挺有節奏感的。37 來源:輕鬆休閒一小下 原標題:#搞笑視頻#挺有節奏感的
  • 何謂樂感節奏感,如何培養樂感
    音樂圈中,常聽人提及樂感、節奏感,它們是什麼概念呢?樂感是對音樂的感知,節奏感自然是對節奏的感知。
  • 生活需要節奏感(青年觀)
    生活,需要保持節奏感。有兩件事很有節奏感,一是音樂,二是跑步。很多人喜歡邊跑步邊聽音樂,或許也是因為節奏感帶給人的愉悅。當聽到節拍分明的曲子,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跟起來,扭也好、動也罷,即便是一起搖擺,也會平添幾分激情。更別說跑步了,在步伐間調整好呼吸,並非易事。
  •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節奏感好的人智商更高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節奏感好的人智商更高 2008年05月06日 13:43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發表評論 據美國《科學日報》近日報導,瑞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發現,高智商和良好的節奏感密切相關,那些在擊鼓演奏中表現最好的人,在智力測試中得分也最高。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和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對34名年齡在19—49歲的志願者進行了測試,這些人都慣用右手。   研究者要求這些人按照不同的時間間隔儘量準確擊鼓,然後要求他們完成一項包括60個問題的智力測試。
  • 人民日報青年觀:生活需要節奏感
    生活,需要保持節奏感。   有兩件事很有節奏感,一是音樂,二是跑步。很多人喜歡邊跑步邊聽音樂,或許也是因為節奏感帶給人的愉悅。當聽到節拍分明的曲子,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跟起來,扭也好、動也罷,即便是一起搖擺,也會平添幾分激情。更別說跑步了,在步伐間調整好呼吸,並非易事。
  • 寫文章,也要有美的節奏感
    同理,在我們每個人在寫作中,同樣也是有美感的節奏感的。聞一多曾經在寫作上,提出「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就是指著節奏,寫文章的節奏感。繪畫美是指的文章中的描寫,要有畫面感。
  • 節奏感差的人,如何練習提升?
    今天講一下葫蘆絲如何培養節奏感。
  • 孩子學音樂,節奏感不好怎麼辦?這3個方法值得收藏!
    音樂家之所以能在筆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就在於他有超乎常人的節奏感。而節奏感的形成總是從童年開始的。」」 的確,在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中,節奏感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節奏感呢? 01.
  • 音樂教育:家有子女初學琴,孩子沒節奏感怎麼辦?
    節奏感不完全是天生,後天接觸更重要 這是偶然的發現,問了幾個節奏感較缺乏的孩子喜歡聽什麼歌,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都選擇了慢歌,並會排斥重拍點的樂種。而這樣的結果也顯示了,不是他們不會、不敏感,而是他們的耳朵缺乏訓練。
  • 節奏感不好怎麼辦,這個小工具輕鬆幫你解決
    對於很多吉他愛好者而言,以為彈吉他只要按照譜子彈完就算學會了,遇到簡單的曲目就會加快速度,彈得很快,遇到難的曲目速度就會變慢,這樣對於曲子的節奏和完整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彈出來的東西自然是沒有節奏感和樂感的。
  • 三首節奏感超強的英文歌曲,抖腿的毛病是治不好了
    本期為大家盤點三首節奏感超強的英文歌曲。點擊連結觀看視頻版三首節奏感超強的英文歌曲,抖腿的毛病是治不好了No.1《Wake》演唱者為hillsong young and free樂隊。這是一個由澳大利亞本土年青的基督徒牧師創立的樂團,隸屬於Hillsong澳大利亞分部。
  • 節奏感極強的外星信號,不斷發向地球
    節奏感極強的外星信號,不斷發向地球過去我們的技術相對落後,仰望廣闊的天空,我們只能保持好奇心,並根據看到的東西做出幻想和猜測。好奇心驅使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終於實現了登月並看到了外層空間的真實面貌,從而開創了太空飛行領域的新紀元。以科學技術為右手,人類可以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這些未知事物的出現繼續吸引著我們。
  • 爆笑一刻:「三弟子」動感節奏強,敲木魚都能敲出節奏感!
    :06:28 來源: 掰掰娛樂 舉報   爆笑一刻:「三弟子」動感節奏強,敲木魚都能敲出節奏感
  • 音樂和節奏感是人類獨享的「蛋糕」嗎?其他動物有沒有「樂感」
    但其實,人類並不是唯一的能夠跟著音樂節拍舞動的動物,自然界有一些動物也具有這樣的「節奏感」。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們的新發現。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證實動物們也有節奏感,並且它們感受到的節奏是實際音樂的2倍。不僅如此,動物們也能跟著音樂的節拍,歡樂舞蹈。據了解,早前就有研究報告指出,猴子和海豹可以理解音樂的節奏。它們能夠跟著音樂有節奏地移動。
  • 《生活要有節奏感》:孩子壓力太大,爆笑的生活能讓孩子充滿活力
    而父母可以陪著孩子,讓孩子的生活充滿節奏感和歡笑聲。最近,我被一本漫畫書所吸引——《生活要有節奏感》。這本漫畫除了一些象聲詞外,沒有別的文字,孩子並不難看懂。色彩的風格貼合故事內容。不同的故事,主色調不一樣。人物表情誇張,充滿了幽默感。
  • 整套服裝充滿節奏感,增加穿著層次感又不顯臃腫,讓人覺得很舒服
    讓整套服裝充滿節奏感,色調依舊經典,總有層出不窮的新鮮手法讓你感嘆:大師果然就是大師!展現女性剛柔並濟的美感設計,將運動與性感女性風相結合,各類元素交織在一起,整體穿搭十分優雅穩重,持續給時裝植入精神與內涵能不能穿出這種時髦,絢爛綻放的花海以及引人入勝的神話之中,適應都市精英女性快節奏、多場景變換的著裝需求,呈現一種略帶慵懶的隨性以及不經意的柔美與性感,讓一切看起來都得體,可以減弱材質本身的體積感,不拘一格的穿法營造不同的風格,清新浪漫顏色舒服,讓整套服裝充滿節奏感
  • 文章行雲流水節奏感,讓小說擁有天籟之音,你需要注意的起承轉合
    整個小說節奏感極強。大家也可用我的方法去拆解自己喜歡的小說,掌握好節奏,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故事。02語言節奏文章是有輕重緩急的,和我們遇到事情時說話類似。所以,掌握好文字的長短,也可以為文章塑造節奏感。大家可以多找些類似的橋段,對比拆解,再仿寫。03音樂靈感我喜歡聽劉珂矣的禪音音樂,每次聽的時候都能促進我的聯想和靈感,有時候聽,完全不聽歌詞,只聽音樂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