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一下葫蘆絲如何培養節奏感。
我想有很多初學朋友、中老年朋友學習樂器都非常困惑的一個問題,節奏老把握不準,伴奏有時聽著聽著,不知從哪裡開始吹了, 演奏一些歌曲的時,節奏老是跟錯!很多人都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也 常聽老師說,節奏不對,節奏錯了。重來!前十六音符,後十六音符, 四分音符,八音音符,全音符這些很多沒搞懂。
所以在學習葫蘆絲中,一曲動人的音樂能喚起我們的感動,節奏是音樂藝術的「生命線」。 節奏是音樂表現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
許多人對節奏的認知較慢,沒有正確的節奏概念,因此無法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感!
那麼什麼是節奏呢?就是對節奏單位拍的準確把握。若是缺乏節奏感,該如何加以改善呢?
節奏其實有很多時候和節拍是一樣的,只是有時候有一定的呼吸在裡面。
許多老師認為用節拍器太死了,會把學生搞得很死板,像一個機器一樣。
其實不然,這種訓練就像我們初中的化學老師教我們化學時說的一句話:化學這東西就是死去活來。其實就是死的東西搞明白了,才能應付活的東西。
對於節奏來說也是一樣,沒有鐘錶一樣精確的節奏感覺就會出一些問題,例如說有些時候演奏大作品,5-10分鐘的歌曲,要跟樂團合奏,如果訓練的不夠好,在演奏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小的節奏變化,也就是說有些時候快了一點,有些時候慢了一點,甚至吹快或是越吹越慢,特別時跑動的片斷,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這裡面就要求演奏者有強烈節奏感覺了,知道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快!
那麼初學者如何提升節奏感呢?
第一點:要學會唱譜
1,認清譜號,拍號,調號,臨時變音記號。認準各種音符以及休止符。
2,找準拍點,唱出正確節奏的音符。
3,熟悉旋律。
4,搞清楚譜上各種標示記號,如指法及奏法。
5。心裡有數,胸有成竹。
6。養成良好的讀譜習慣。
7. 培養樂感。
真是一舉七得。
第二點:老師或者家長朋友協助
在演奏時或上課中,老師可以在旁邊幫助打拍子,或者在示範吹奏時在一旁拍手體會。如數,1.2.3.嗒 2.2.3.嗒。 這樣來數一下,也可以用手掌來配合!
第三點:利用節拍器
對於愛拖拍子或者趕拍子的初學者來說,借用節拍器固定的節奏點來訓練和固定內心的節拍感,慢慢地養成強化數拍子的好習慣,這樣很快就可以穩定內心的節感。
還有一個小訣竅,就是多聽節拍器的聲音,沒事就聽一下,速度不要調太快,找這種感覺, da .da .da. da. 這些音,可以放四二拍的,四三拍的,四四拍的聲音,聽多了也會有這感覺!
第三點:分析不同節奏的區別
可以把節奏型單獨標記出來練習,用拍手或敲擊桌面的形式準確地打出像2/4強弱、3/4的強弱弱一樣的拍點,從趣味中領會,就會加深對節奏的理解。四拍子的節奏特徵,較方正,拍感是「強、弱、次強、弱」。而三拍子的節奏特徵,則像個旋轉的圓形,拍感是「強、弱、弱」。
第四點:要學會傾聽
音樂是聽覺藝術,要用耳朵去聽、去感知。節奏無處不有,我們可以親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如鐘錶「嘀噠嘀噠」;上樓時「嗵嗵嗵嗵」;下樓時「踏踏踏踏」……
還有自己在吹葫蘆絲時,一定要豎起耳朵聽自己的音樂,留意自己對速度處理。音符技巧的處理,會不會吹的很含糊,有很多人吹吐音是非常含糊的,吐的不清楚,聽起來非常快,細聽一下是很多毛病。專業評委老師就是專門扣這些選手,吐音吐的幹不乾淨,清不清楚,吐的乾淨清楚的,說明基本功紮實,一般都高分。
明白了這些道理,準確掌握好每拍的時值,把拍子吹準後,再進而表現出樂曲鮮明的節奏韻律。
這樣演奏的樂曲就美妙動聽了,相信大家一定會進步。葫蘆絲曲譜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