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做客泉州師院作學術報告(圖)

2021-01-13 閩南網

  閩南網4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 見習記者 袁靜靜 陳燕燕)今天下午,「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院士報告會走進泉州師院。中國科學院泉州籍院士陳木法擔綱主講嘉賓,作《網絡引領的教育新變革》學術報告,並與現場400多名師生進行互動。

圖為陳木法院士做報告

  「小學升學考數學只考了3分……」報告會以觀看陳木法的採訪視頻拉開帷幕。陳木法從網絡的興起、教育的新變革(新時代)、迎接變革等方面入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研究經驗,分析了網絡興起的歷程,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社會生活、教育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

  會上,陳木法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和網頁截圖,展示了國外UdacityCoursrea Edx等課程提供商的興起。這些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他特別介紹了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慕課)的在線視頻、網上測試、協作論壇3個板塊的借鑑意義,尤其是開放式網絡課程對傳統高等教育模式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基於網絡教育的快速發展,陳木法提出,學校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而學生要有團隊協作精神,培養批判意識,提高自制力。

  在互動環節中,有學生質疑「網絡是否能引導有惰性的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陳木法表示應正確地認識網絡,「網絡可以成為求學者的天堂,但也可能成為某些人的『鴉片』,精品與垃圾並存」,網絡使用者需要有強烈的批判意識。

  除講座外,泉州師院還將於明日舉行「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座談會,邀請近十名院士參加。

  【人物名片】

  陳木法,福建惠安人,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6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1980年該校研究生畢業並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1982年、1983年先後獲該校理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博士。1997年至今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11月當選美國數學學會首屆會士,進入來自世界各國的1140名頂尖數學家名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12項大獎,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等重要基金20多項。主要從事概率論中的馬爾可夫過程;交互作用粒子系統和隨機場;隨機系統的穩定性速度和譜理論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已出版研究專著5部,其中英文專著3部;出版教材1本;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百年校慶】陳木法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思彤 攝影 張碧航)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陳木法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範孫樓作了題為「交叉研究的感悟」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陳木法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主持。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10-1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科院陳木法院士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木法,這位和數字、概率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著名數學家昨日走進南京師範大學的「敬文講壇」,異常「感性」地聊起了數學的魅力,在他眼裡有數學「成癮症」:就像「上了賊船下不來」。講座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追捧」,甚至不乏很多文科專業的學生。
  • 北洋數學講堂丨陳木法院士分享交叉研究的感悟
    本站訊(通訊員 劉麗麗)「『交叉研究的感悟』,其實我對於這個報告的標題不是很喜歡,交叉研究的帽子很大,真實的題目應該是『糊裡糊塗的交叉研究感悟』。」一位古稀之年的學者,用謙遜幽默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報告。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的概率學家陳木法。2019年10月25日,陳木法院士受邀做客北洋數學講堂,以探索矩陣最大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計算為主線,暢談其對於交叉研究的心得感悟。
  • 中科院院士龔新高做客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
    11月12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邀請,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龔新高做客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並作了題為「光伏半導體關鍵物理問題的計算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固體所所長孟國文主持。  報告中,龔新高從材料的基本物性到器件的優化的角度闡述了如何對能源材料進行計算設計。
  • 院士專家八閩行訪談 陳木法(圖)
    院士專家八閩行訪談 陳木法(圖) 點擊進入>>> 陳木法  陳木法:數學家,惠安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概率論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本報訊傳聞中的陳木法教授「木訥」,屬陳景潤型的鑽研型學者。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2020-11-18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做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
  • 中科院院士魏輔文做客西北高原所「夏武平講座」
    中科院院士魏輔文做客西北高原所「夏武平講座」 2020-10-27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字體10月19日,在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成立暨《獸類學報》創刊40周年之際,邀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作第一講。講座由西北高原所所長陳世龍主持。
  • 中科院錢逸泰院士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2004年2月12日及13日下午3時,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錢逸泰教授應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邀請為師生作了題為「科學研究的開始與評價」及「納米材料溶劑熱合成」的學術報告。    錢逸泰院士目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國際《固體化學雜誌》編委,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將溶劑熱合成技術發展成一種重要的固體合成方法,創造性地發展了有機相中的無機合成化學,實現了一系列新的有機相無機反應,大大降低了非氧化物納米晶材料的合成溫度,多項研究成果在著名的《Science》雜誌發表。
  • 理化所副所長劉新建到高能所東莞分部作學術報告
    理化所副所長劉新建到高能所東莞分部作學術報告 2016-07-07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作了題為《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實踐體會》報告。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為西華大學作學術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伍迪)為慶祝建校60周年,西華大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來訪該校,並為學校相關專業老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精彩的前沿科技報告,報告由該校副校長餘孝其主持。
  •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
    張希院士做客長春應化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12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主任張希教授做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系列講座」,為該所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作了題為「分子自組裝與解組裝」的學術報告。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2019-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作為主講嘉賓,為上海矽酸鹽所13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的學術報告。
  • 臺灣中研院王惠鈞院士做客天津生物技術所
    8月27日下午,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所學術報告廳裡座無虛席,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惠鈞院士應邀做客該所,為全體科研人員帶來了一場題為Ap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biology in drug discovery的學術報告。該所所長劉新厚主持了報告會,所有關領導、各項目負責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等百餘人聆聽了報告。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做客大連市科技局迎「七一」院士報告會
    6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應邀參加由大連市科技局組織的迎「七一」院士報告會,作了題為「把握科技發展大勢,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和感悟。大連市科技局和大連化物所相關負責人出席了報告會。
  •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來數學與統計學院作學術報告
    日期:2017-09-21      來源:      作者:文/曹榮榮 華麗娜 圖/劉毅     編輯:李鵬       閱讀:1 新聞網訊 9月1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研究所袁亞湘院士應邀在師範學院學術報告廳作了一場題為
  • 侯建國院士赴化學所作分子論壇報告
    侯建國院士赴化學所作分子論壇報告 2016-07-22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並作題為「等離激元物理化學—單分子科學的機遇與挑戰」的分子科學論壇報告,報告會由化學所副所長毛蘭群主持,化學所所長張德清為侯建國頒發了「分子科學論壇」榮譽證書和獎牌。
  • 汪衛華院士做客科學家講壇 介紹非晶合金材料研究進展
    哈工大報訊(黃永江/文 汝果/圖)12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衛華做客科學家講壇,為師生作了題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報告。汪衛華院士長期從事新型大塊非晶及其它亞穩材料的製備、結構、物性研究,研製出多種釐米級大塊非晶合金等亞穩材料,並系統研究了其微結構及物理性能,建立了一系列有自己特色的製備和研究亞穩材料的方法;近年來致力於非晶合金材料的高通量設計、製備及表徵工作。汪衛華院士在報告中詳細闡釋了非晶合金的發展對於材料學科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科的重要意義。
  • 中科院院士吳奇應邀到上海有機所作「黃耀曾科學與人文講座」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吳奇作題為「從『何為基礎研究?』談起……」的報告,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機所所長唐勇主持此次講座,並為吳奇頒發了講座紀念證書。上海有機所的院士、領導班子、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研究生等300餘人到場聽講。
  •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到國家天文臺作學術報告
    1月3日下午4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多功能廳氣氛熱烈,迎來了國際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中科院院士、95歲高齡的楊振寧,這是國家天文臺的2018年首場新年報告。  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的貢獻。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