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八閩行訪談 陳木法(圖)

2021-01-13 搜狐網
院士專家八閩行訪談 陳木法(圖)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21日01:55  來源:海峽都市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陳木法

  陳木法:數學家,惠安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概率論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本報訊傳聞中的陳木法教授「木訥」,屬陳景潤型的鑽研型學者。但前日,他在福州一中接連回答學生30多個問題還意猶未盡,在福師大科學會堂的演講又引來一片笑聲和掌聲,證明了陳院士的幽默和魅力。勞頓了一天的陳院士得知記者要採訪「青少年數學素質培養」時,立刻又精神百倍。

  記:數學對個人發展到底有啥幫助?

  陳:數學能力是人的一個基本素質。碰到困難,學習數學的人會非常自然地分析困難在哪幾個方面,我該如何解決。所以學習數學的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強。另外,學數學的人看待問題和別人不一樣,他看問題馬上就會把要領抓住,因為數學有一個基本功就是超脫具體情況看問題,繼而分解、探討問題。

  記:學好數學天分是否很重要?

  陳:雖然我從初二(14歲)就自學了微積分、高等代數等大學數學課程,但我並不是天才。相反,我會從初中就自學數學正是因為我小學的數學成績只有3分,就是現在的及格水平,我想把成績上的黑點抹掉,就刻苦鑽研,哪知道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在數學的路上一走就幾十年。(笑)數學更多的是靠後天培養,學得多,做得多,想得多。

  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呢?

  陳:從學生來說,就要多思考,多鑽研,多體會,領略到數學的美感,就會越學越來勁。適當地做做習題,可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但做習題最怕貪多嚼不爛,做三題不懂一題,那就白做了。要適可而止,舉一反三。從家長老師來說,要多多鼓勵,多多引導。自信心是學習數學最好的老師,鼓勵的作用總比批評好一點。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做客泉州師院作學術報告(圖)
    閩南網4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 見習記者 袁靜靜 陳燕燕)今天下午,「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院士報告會走進泉州師院。中國科學院泉州籍院士陳木法擔綱主講嘉賓,作《網絡引領的教育新變革》學術報告,並與現場400多名師生進行互動。
  • 【百年校慶】陳木法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思彤 攝影 張碧航)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陳木法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範孫樓作了題為「交叉研究的感悟」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陳木法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主持。
  • 中科院陳木法院士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木法,這位和數字、概率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著名數學家昨日走進南京師範大學的「敬文講壇」,異常「感性」地聊起了數學的魅力,在他眼裡有數學「成癮症」:就像「上了賊船下不來」。講座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追捧」,甚至不乏很多文科專業的學生。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本文圖片均來自江蘇師範大學新聞網據江蘇師範大學新聞網10月11日消息,10月10日上午,陳木法院士入職江蘇師範大學儀式在分析測試中心100A報告廳隆重舉行。
  • 北洋數學講堂丨陳木法院士分享交叉研究的感悟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的概率學家陳木法。2019年10月25日,陳木法院士受邀做客北洋數學講堂,以探索矩陣最大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計算為主線,暢談其對於交叉研究的心得感悟。主持人王鳳雨教授介紹後,陳木法院士結合不同時期的研究經歷和時代背景,回顧了自己的數學研究生涯。從70年代推廣優選法並應用於生產實踐,到80年代末從事經濟最優化研究,再到近四年來開展的計算數學研究,他笑稱自己像個「流浪漢」,也正是現在報告的靈感來源。之後,陳木法從復矩陣特徵向量的逼近計算出發,引入一系列數學問題。在看似不收斂的向量列背後,實際上隱含著所謂「波動式收斂」的現象。
  • 16字「福建精神」 引發海內外八閩兒女熱議
    踐行「福建精神」 凝聚發展力量16字「福建精神」引發海內外八閩兒女熱議,大家紛紛表示,將努力踐行「福建精神」,凝心聚力,為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更大貢獻首篇報導中學術專家深入解讀了16字福建精神,報導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表示,福建精神讓遍布海內外的福建人增添了更多的自信以及對家鄉的認同感。福建精神將凝聚八閩兒女的力量,共同為實現「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福建」這一偉大目標努力奮鬥。
  • 「智匯瀟湘」2020年院士專家行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6月29日訊(記者 盧欣)6月29日,由湖南省科技廳、長沙市政府主辦,湖南省院士諮詢與交流促進會、長沙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智匯瀟湘』2020年院士專家行——全球疫情下生物醫藥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長沙舉行。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賀修銘等出席活動並講話。
  • 院士專家「婺城行」助力婺城首屆發展大會
    院士專家「婺城行」助力婺城首屆發展大會 2019-11-19 09:06:02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傅曉婧 通訊員 程蕾
  • 院士四川行|趙宇亮院士團隊國內第一個院士工作站設在南充
    19日上午,趙宇亮院士團隊成員來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考察趙宇亮院士工作站,並進行學術報告交流,這是院士南充行的一部分活動。南充籤約儀式現場院士四川行期間,南充一共籤約4個項目,分別涉及醫療和蠶桑兩大方面。
  • 【院士專家山西行】聚焦轉型發展 貢獻專家智慧
    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為陽泉提供諮詢服務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納米材料與化學研究部主任俞書宏。 氣凝膠是新材料中的「塔尖」。俞書宏院士此次考察了華陽新材料集團的二氧化矽氣凝膠項目,並就二氧化矽氣凝膠工藝優化等問題進行了指導。
  • 中國科學院專家濰坊行暨 「院士大講堂」活動在高新區舉行
    中國科學院專家濰坊行暨 「院士大講堂」活動在高新區舉行 2020-11-30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樓訪談|吳碩賢(科學院士)
    即日起,小樓不定時的邀請一位小樓人做期訪談。同時也期待詩友們在留言處提問您想了解的問題。我們會徵求被訪者同意後,公布出來,解您心中所惑。吳碩賢(1947- ) 建築技術科學專家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任主任; 2005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建築技術科學領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屆廣州十大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全國師德標兵,廣東省勞動模範,香港理工大學傑出中國訪問學人。曾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 轉發:高益槐教授再次應邀參加「福建院士專家寧夏行」活動
    高益槐教授再次應邀參加「福建院士專家寧夏行」活動 為寧夏發展建言獻策《寧夏日報》消息訊 8月11日至14日,中國科協海智專家、紐西蘭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紐西蘭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安發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高益槐教授應邀參加了「福建院士專家寧夏行」活動。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可凡傾聽》播出了《大醫精誠——鍾南山院士專訪》,鍾院士和曹可凡一起,完成了一次對自己人生的回望。
  • 《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首發式福州舉行
    原標題:《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首發式福州舉行   《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200冊首發式2日在福州舉行。
  •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2020-12-04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院士專家諮詢服務山西行活動」 助力山西疾病預防控制和疫情防控...
    12月2日至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系及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室研究員黃競荷教授蒞臨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工作,助力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 院士專家長沙行丨孫九林:加大數據信息人才引進培養 讓數據發揮更...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星辰全媒體記者 李海清攝。)4月26日,在「院士專家長沙行」暨中國工程院「網際網路+」行動計劃(2035)項目中期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九林認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國家農業的現代化。
  • 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
    9月21日,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重要活動之一,由由市科協、市教委主辦,市老科協、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的「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鐵山坪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受邀來渝的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成員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為800多名師生奉上了一場科技「大餐」。
  • 兩院院士四川行|參會院士人手一張「卡」!四川準備的這份「見面禮...
    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 攝影 華小峰9月18日,成都, 「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開幕。這是截至目前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為了表達誠意,四川省委、省政府為參會院士們準備了人手一份的「見面禮」——在每位院士的座位上都放了一張「天府英才卡·院士卡」(以下簡稱「院士卡」)。這是啥?記者採訪了卡片的「出品方」——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卡片雖小,但『含金量』不小。」該負責人介紹,「院士卡」是為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定製的專屬服務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