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陳木法院士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木法,這位和數字、概率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著名數學家昨日走進南京師範大學的「敬文講壇」,異常「感性」地聊起了數學的魅力,在他眼裡有數學「成癮症」:就像「上了賊船下不來」。講座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追捧」,甚至不乏很多文科專業的學生。

「有一個患有嚴重『數學成癮症』的年輕人,為了真正地『親近』數學、避免幹擾,他在地下室棲身7年,忍受著潮溼和風溼病的困擾,終於成功在望,當他在一個學術會議上宣布了他的證明,並隨即成為世界頭條的時候,專家的審批證明卻發現了一個極嚴重的錯誤,幾乎功敗垂成。他不得不忍受著別人的冷眼和嘲笑,幾乎發狂到崩潰,但是始終沒有放棄,經過一年艱難的補救工作,在陰冷的地下室裡,這位數學家向數學界宣告了他的成功。這就是破解世界級難題『費馬大定理』的數學家懷爾斯的故事。」陳院士笑著說:「在數學史上存在著一批『蠢得要命』,卻又聰明出奇的數學家,他們用20多年的時間將數學進行有限單群的分類——素數階段、交錯型、Lie型群、26種零散群,現已編成11卷,已出版6卷。」談到這些在旁人看來像是「螞蟻啃骨頭」的工作時,陳院士感慨:「數學家有時真是『傻』得可愛啊,但是都同樣堅毅、孤寂、耐得住寂寞,現在的80、90後大學生就是缺乏這樣一種精神去抵禦浮躁的社會現實。」(徐銳 沈思話 蔡蘊琦)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加盟江蘇師範大學,擔任數學研究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10-12 19:27 來源:澎湃新聞
  • 中科院院士陳木法做客泉州師院作學術報告(圖)
    閩南網4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 見習記者 袁靜靜 陳燕燕)今天下午,「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院士報告會走進泉州師院。中國科學院泉州籍院士陳木法擔綱主講嘉賓,作《網絡引領的教育新變革》學術報告,並與現場400多名師生進行互動。
  • 院士專家八閩行訪談 陳木法(圖)
    院士專家八閩行訪談 陳木法(圖) 點擊進入>>> 陳木法  陳木法:數學家,惠安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概率論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本報訊傳聞中的陳木法教授「木訥」,屬陳景潤型的鑽研型學者。
  • 【百年校慶】陳木法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思彤 攝影 張碧航)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陳木法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範孫樓作了題為「交叉研究的感悟」的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陳木法頒發「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紀念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主持。
  • 北洋數學講堂丨陳木法院士分享交叉研究的感悟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的概率學家陳木法。2019年10月25日,陳木法院士受邀做客北洋數學講堂,以探索矩陣最大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計算為主線,暢談其對於交叉研究的心得感悟。主持人王鳳雨教授介紹後,陳木法院士結合不同時期的研究經歷和時代背景,回顧了自己的數學研究生涯。從70年代推廣優選法並應用於生產實踐,到80年代末從事經濟最優化研究,再到近四年來開展的計算數學研究,他笑稱自己像個「流浪漢」,也正是現在報告的靈感來源。之後,陳木法從復矩陣特徵向量的逼近計算出發,引入一系列數學問題。在看似不收斂的向量列背後,實際上隱含著所謂「波動式收斂」的現象。
  • 中科院院士VS美國科學院院士,哪個含金量高?
    最近,我國一些科研領域人才在國內落選院士,卻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頗受大家爭議,從近些年來看,落選中科院院士,而被挖走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不止顏寧一人,連大家熟知的袁隆平,曾經就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卻早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了。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中科院院士丁林被聘為蘭州大學雙聘院士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丁林被聘為蘭州大學雙聘院士  中國甘肅網9月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 (記者武永明)蘭州大學雙聘院士聘任儀式9月3日下午在該校舉行,中科院院士丁林被聘為蘭州大學雙聘院士,並擔任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學術院長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中科院官網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 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
    中國兩年一屆的兩院院士增補評選備受關注,而兩院院士無疑是中國科學和工程界的最高榮譽,許多人都趨之若鶩。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年輕的屠呦呦曾被提名過院士,但都落選了。為什麼能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卻不能當選兩院院士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其中的原因。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袁隆平為什麼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但這位把一生傾注在土地上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其實對於這些頭銜並沒有過多關注,就連外界對他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的事而憤憤不平,袁隆平本人也只是淡淡地回應:「不要再搞啦,把注意力放在地上。」如今的袁隆平雖然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但並不妨礙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專家在其專業上繼續開疆擴土。為何屢次落選中科院院士?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躋身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躋身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8-01 11:26 來源:澎湃新聞
  • 在滬中科院院士增至102人 生命科學和醫學部院士最多
    摘要:人事關係在上海的中科院院士達到102人,佔中科院院士總數的12.24%。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揭曉,64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人事關係在上海的有5位科學家,他們是: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復旦大學馬蘭教授、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5位上海新晉院士中,有2位是女性,她們是馬蘭和朱美芳;年紀最輕的是樊春海,45歲;年紀最大的是馬蘭,60歲。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大樹成長營」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中科院院士按照學部來增選,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其中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合在一個學部,但長期以來,數學領域的院士相對較少。中科院院士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總名額在70位左右,從近三屆數學領域的增選的院士來看,人數並不多。
  • 中科院院士陳顒受聘西北大學「雙聘院士」—新聞—科學網
    2016年4月7日,中科院院士陳顒「雙聘院士」受聘儀式在西北大學太白校區舉行。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中科院院士胡文瑞
    廣告  在河北辛集中學做關於「太空探索」的科普報告會  近日,著名流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即使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一生都與中科院院士擦肩而過。他雖然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但是他仍然無緣中科院院士。因為評判標準的不同,袁隆平爺爺雖然在水稻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卻沒有發表相應的專著,所以他並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