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只分享個人觀點
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前言:
基金投資什麼時候賣出?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都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
今天文章主要分享4種基金賣出的理由,不同的投資者選擇不同的方式,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在盈利時能夠保住收益。
市場情況
今日市場震蕩下跌。
三大股指均以綠盤報收,跌幅都在1個點以內。
兩市成交量8300億,較昨日縮量,北向資金流出1個億,打了個醬油。
從盤面上看,鋼鐵、半導體、航空漲幅靠前,酒類、醫療、家電領跌。
基金投資什麼時候賣出?
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很多人只會想怎麼買,沒想過怎麼賣。但離開賭桌前,贏再多籌碼都不是你的。
巴菲特講賣股票有三種情況:
基本面惡化,或者說投資邏輯沒了;
資產太貴了,就是估值出現泡沫化;
更好的選擇,當你發現更好的機會;
同樣,賣出基金也可以參考這幾條邏輯,另外,基金投資者還需要加一條:達到預期收益目標。
所以,4個理由,咱們逐一分析:
1、基本面惡化
對於基金來說,基本面惡化其實代表你投資這隻基金的理由變了,或者邏輯沒了。
比如,你因為一個很牛逼的基金經理,所以購買這隻基金,但是現在換基金經理了,那麼自然就得賣出。
因為你最大的投資理由沒了,這個時候不賣留著幹嘛呢?
再比如,最近很火的螞蟻戰略配售基金,有的投資者就是本著螞蟻打新去的,現在螞蟻暫緩上市。
那麼,現在可以贖回,你就應該贖回。
但如果你是看好基金經理管理能力,以及18個月封閉期可以被動管住自己頻繁操作。那麼,繼續持有。
再比如最近順周期火了,你是因為經濟復甦預期去參與,那麼當經濟復甦預期落地,或者邏輯被證偽後,就應該賣出。
2、資產太貴了
資產價格太貴,如何衡量呢?
以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為例。
指數基金衡量資產價格相對容易一些,可以根據跟蹤指數的估值數據作為參考。
估值數據怎麼看呢?土川兄分享過3種常見方法:
最簡單的就是打開支付寶,首頁-理財-基金菜單下,有一個【指數紅綠燈】,這裡有一些常見的指數估值。
如果估值是綠的,表示資產價格比較便宜,適合買入。如果已經紅了,說明資產價格比較貴,這個時候就適合賣出。
比如目前消費、醫藥等行業指數估值,幾乎都是歷史最高估值區間。這個時候,風險大於收益。
對於主動基金而言,由於持倉不透明,我們看到的成分股數據都是上一季度末的,有滯後性,所以,很難判斷主動基金的估值狀態。
不過,本身主動基金就是靠基金經理去擇時選股,所以我們也不用太在意基金估值,因為持倉是變動的。
那麼,我們可以參考市場整體估值,比如中證全指的估值數據。
如果中證全指目前估值分位數已經達到歷史最高估值區間,那即便是我們購買的主動基金會調倉換股,但這是也應該賣出股票基金。
3、更好的選擇
這個邏輯很好理解,投資就是基於風險收益比的遊戲。當我們發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把手裡的基金賣掉去參與肯定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最好的資金安排,其實是專款專用,除非發現千載難逢的機會,否則永遠不要重倉押注在某單一資產上。
因為巴菲特還說過,投資最重要的是保住本金。
4、達到預期收益
經常有夥伴問我,目前收益40%了,要不要賣掉?
我都會反問一句,達到你預期收益了嗎?
大部分會說,達到了,但我想後面會不會繼續漲,那不是賣飛了?
這是很多人正常的想法,但,你哪能賺盡市場每一分錢?
相反,土川兄有個朋友非常簡單,就是做基金定投,達到自己預期收益就賣掉,然後重新開啟下一次定投。
只要達到預期收益,咱們就賣掉,基金後面漲跌與我們就無關了,我們只需要考慮下一次投資。
這樣也是非常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止盈方式:達到目標,落袋為安。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贏家,而不是專家。只有專家才會去分析什麼時候是最低點,什麼時候是最高點。
最後,對於基金投資如何賣出,其實止盈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賣出的理由應該是你的買入的理由。
ok,今天就聊這麼多!
The end
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
點讚第一時間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