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線上手工藝品和古董市集Etsy成功IPO了。這家小眾文藝範的電商成立於2005年,歷經了十年的發展,慢慢從一個單一出售木質手工產品的小網站發展成為如今擁有140萬活躍賣家、年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全球最大的手工製品銷售平臺。
自從Etsy在國外獲得成功後,國內陸續有數家追隨模仿者,如哇噻網、稀貨街等,但基本上都處於「不溫不火」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缺少相應的手工藝人入住,二是由於目標群體偏窄眾,推廣成本又過高。
今天介紹的「鸚鵡螺市集」有些特別,雖然都是做個性化商品的生意,但它沒有一上來就跑去線上賣貨,而是從線下入手玩起了市集:從13年8月至今,「鸚鵡螺」總共辦了20場主題類的市集活動,期間每天購票人數在4000人以上,聚集了近1000個設計師和手工藝人。
你可以在市集現場發現許多售賣自個兒創意商品的獨立設計師、手工匠人、海外買手和古著玩家,比如半路出家做全職領結設計的燈光設計師;賣上海老物件的復旦大學美術教師;賣原創飾品和生活用具的嬉皮士;賣世界上最小樂器的知名音樂人;還有賣自己詩歌報紙和「問題」的行為藝術家等等。創始人張磊說,雖然各地大大小小的跳蚤集市枚不勝舉,但有品牌效應的加起來不超過5家,目前來看,他們算是處在行業領先位置的。
線下積累了一定人氣和品牌知名度後,「鸚鵡螺」在今年年初上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原先在線下活躍的獨立設計師、手工匠人、古著玩家們可以免費在上面開設自己的店鋪,售賣個性化的商品。「鸚鵡螺」當前以輕量級的C2C模式為主,不參與庫存、物流,計劃未來精選一部分商品做B2C。張磊表示,「鸚鵡螺」電商這塊的流量基本上是通過線下活動導來的,可以算是零成本。同時,由於買家和賣家在線下有過面對面的接觸,幫助提升了購買轉化率。
「不少人會把我們和Etsy對標,其實我們做的不止是電商,而是個性化商品的O2O平臺。」 張磊和我列舉了他們和Etsy最大的兩點不同:一、Etsy只賣手工商品,「鸚鵡螺市集」只要是非標準化商品都賣,品類更加豐富;二、北美線下市集跳蚤市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運作相對成熟,所以Etsy很難切入。而國內的市集市場剛剛開始,「鸚鵡螺」是第一個把市集作為一個產業或者項目來專業化運作的,有先發優勢。
個人體驗下來,「鸚鵡螺市集」的線上部分還做得很初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缺少評價體系、商品的發現機制不夠等。不過從線下出發切入做個性化商品的O2O平臺倒是個不錯的路徑,畢竟開拓小眾市場最重要的還是得先找到那批對的「人」。
「鸚鵡螺市集」今年4月獲近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資方包括洪泰基金和新進創投。目前團隊Base在上海,30人規模,張磊是位連續創業者,之前做過化妝品電商、也嘗試過科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