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兒童科普作品出版方面一直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優秀的原創作品少,二是乾巴巴缺乏可讀性。此次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一舉跨過了這兩道坎兒,科普性、原創性、可讀性、多樣化一個不少。
選題源於「夢想」
廣義的科普內容既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的責任編輯傅箎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他以往的編輯工作中就涵蓋了這兩個方面。「我們很早以前設計了一本關於中西文化對比的書,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沒出成。」10年前那本書出版失敗,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當時在收集資料的時候,傅箎留意到其中涉及了一些國內外名人的夢想,同時基於他在科普領域多年的工作經驗,於是他從當初的舊選題發現了新的選題方向——有關夢想的。
「很多孩子都夢想成為英雄。夢想影響社會,這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原動力,所以我們很想讓孩子們了解這個原動力。」傅箎說,這是他們做「夢想」這個選題的初衷。
但夢想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如何切入、如何呈現再次困擾了傅箎。選題一直醞釀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而中國科學家們的科研夢都圍繞著中國的強國之夢,把大話題放在大背景下然後再具化,這才敲定下來。「我們是少兒出版社,所以注重兩點,一是滿足少年兒童成長的需求;二是圍繞社會發展方向、中國建設戰略方針展開。」傅箎談道,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他們選題策劃的長遠目標和出版的發展方向。
完善執行方案
2018年,該選題真正開始落到實處。科普讀物很容易同質化,《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在策劃的時候格外注意這一點。據傅箎介紹,主編周忠和主持擬定大方向,制定該書的寫作方案。這套書從策劃到申報,還得到出版社董事長何龍、總編輯周祥雄、總經理柯尊文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他們一起參與到策劃中來,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完善選題思路和執行方案。
首先,在選擇人物上,精心地從各個領域眾多科學家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共100個,儘量各個領域都照顧到。但傅箎仍有些遺憾:「沒有選入的科學家不代表他們的貢獻不大,而是限於篇幅,我們不得不忍痛去掉一些。」
其次,在創作時著筆於科學家的個人特點,有意避開相似經歷。例如不少科學家都經歷過抗日戰爭,如果按照傳統的寫法就千篇一律了。
再次,文本創作的準確性和故事性齊抓,前期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請高能物理研究方面的博士曾瑜把具有代表性的科學家的事跡整理一遍,後期再請另一個擅長講科普故事的作家張趕生,根據整理出來的素材,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創作一個個的故事。傅箎說:「這本書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講故事,在故事裡面貫穿一些科普知識,不是純科普性的,因此就沒那麼枯燥。」
插圖頗下功夫
除了內容的精心策劃,圖書插圖也是頗下功夫。「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專門為每一個科學家畫了一幅肖像圖,用時七八個月。」由於需照顧到圖書的定價問題,降低讀者的購買壓力,所以圖畫創作的是彩色版,最後出版的是黑白版。
整個創作過程中傅箎最感慨的是,《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的執行主編兼作者曾瑜完全是以一腔熱血和愛好堅持創作。「因為科普作家的收入很難和他的付出相對等,所以科普作家往往都是兼職寫作。」和曾瑜的一拍即合讓傅箎很興奮,但他表示現實問題依然存在,他說:「有時候我們有很好的點子,但缺乏這方面的作者。比如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也在醞釀建黨百年的選題,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作者。」
不過,《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成功出版且獲得很大反響,令人可喜。傅箎表示後續還有很多可以升級跟進的工作。一方面,如果有機會把圖書進行升級,會考慮加入一些VR技術,把科學家的事跡或者故事用圖片或者影像的形式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傅箎還計劃藉助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的力量宣傳這套書。
「這套書已經出版,但是圍繞著中國夢主題的系列圖書的開發還在繼續,我們希望把更多科學家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採訪最後,傅箎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