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立足科普 講好故事

2021-01-11 人民看點新媒體

國內兒童科普作品出版方面一直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優秀的原創作品少,二是乾巴巴缺乏可讀性。此次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一舉跨過了這兩道坎兒,科普性、原創性、可讀性、多樣化一個不少。

選題源於「夢想」

廣義的科普內容既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的責任編輯傅箎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他以往的編輯工作中就涵蓋了這兩個方面。「我們很早以前設計了一本關於中西文化對比的書,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沒出成。」10年前那本書出版失敗,但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當時在收集資料的時候,傅箎留意到其中涉及了一些國內外名人的夢想,同時基於他在科普領域多年的工作經驗,於是他從當初的舊選題發現了新的選題方向——有關夢想的。

「很多孩子都夢想成為英雄。夢想影響社會,這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原動力,所以我們很想讓孩子們了解這個原動力。」傅箎說,這是他們做「夢想」這個選題的初衷。

但夢想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如何切入、如何呈現再次困擾了傅箎。選題一直醞釀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而中國科學家們的科研夢都圍繞著中國的強國之夢,把大話題放在大背景下然後再具化,這才敲定下來。「我們是少兒出版社,所以注重兩點,一是滿足少年兒童成長的需求;二是圍繞社會發展方向、中國建設戰略方針展開。」傅箎談道,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他們選題策劃的長遠目標和出版的發展方向。

完善執行方案

2018年,該選題真正開始落到實處。科普讀物很容易同質化,《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在策劃的時候格外注意這一點。據傅箎介紹,主編周忠和主持擬定大方向,制定該書的寫作方案。這套書從策劃到申報,還得到出版社董事長何龍、總編輯周祥雄、總經理柯尊文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他們一起參與到策劃中來,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完善選題思路和執行方案。

首先,在選擇人物上,精心地從各個領域眾多科學家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共100個,儘量各個領域都照顧到。但傅箎仍有些遺憾:「沒有選入的科學家不代表他們的貢獻不大,而是限於篇幅,我們不得不忍痛去掉一些。」

其次,在創作時著筆於科學家的個人特點,有意避開相似經歷。例如不少科學家都經歷過抗日戰爭,如果按照傳統的寫法就千篇一律了。

再次,文本創作的準確性和故事性齊抓,前期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請高能物理研究方面的博士曾瑜把具有代表性的科學家的事跡整理一遍,後期再請另一個擅長講科普故事的作家張趕生,根據整理出來的素材,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創作一個個的故事。傅箎說:「這本書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講故事,在故事裡面貫穿一些科普知識,不是純科普性的,因此就沒那麼枯燥。」

插圖頗下功夫

除了內容的精心策劃,圖書插圖也是頗下功夫。「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專門為每一個科學家畫了一幅肖像圖,用時七八個月。」由於需照顧到圖書的定價問題,降低讀者的購買壓力,所以圖畫創作的是彩色版,最後出版的是黑白版。

整個創作過程中傅箎最感慨的是,《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的執行主編兼作者曾瑜完全是以一腔熱血和愛好堅持創作。「因為科普作家的收入很難和他的付出相對等,所以科普作家往往都是兼職寫作。」和曾瑜的一拍即合讓傅箎很興奮,但他表示現實問題依然存在,他說:「有時候我們有很好的點子,但缺乏這方面的作者。比如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也在醞釀建黨百年的選題,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作者。」

不過,《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成功出版且獲得很大反響,令人可喜。傅箎表示後續還有很多可以升級跟進的工作。一方面,如果有機會把圖書進行升級,會考慮加入一些VR技術,把科學家的事跡或者故事用圖片或者影像的形式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傅箎還計劃藉助湖北省科普作家協會的力量宣傳這套書。

「這套書已經出版,但是圍繞著中國夢主題的系列圖書的開發還在繼續,我們希望把更多科學家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採訪最後,傅箎如此說道。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 ‖《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
    一百位科學家 一百個中國夢【音頻簡介】在「兩彈一星」領域、科學理論研究領域、科學實踐領域頗有建樹的科學家和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以他們的科學夢想為切入口,展開一百個熱血、勵志的成長故事。1968年12月5日,一架飛機在首都機場著陸時突然失控,栽到了附近的玉米地裡。
  • 「音樂劇教父」李盾:立足中華文化 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中新網深圳9月24日電 題:「音樂劇教父」李盾:立足中華文化 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中國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24日在深圳拉開首演序幕。擔任該劇總製作人的李盾,有著「中國音樂劇教父」之稱,他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講述了《重生》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對中國音樂劇發展的信心。
  • 抗疫背景下講好科學家故事的再思考
    講好科學家故事是樹立科學家社會形象的必要手段,通過樹立科學家形象,使中國科學家精神得到全面、充分的弘揚是目標,也是我們期望的結果。因此,樹立科學家形象就是把他們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向公眾傳播,從而通過講故事來弘揚科學家身上所凝結的特質,即科學家精神的過程。
  • <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出版
    在今天舉行的《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和《中國古代科學家畫像》出版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這兩本書記錄了我國古代傑出科學家的不朽業績和奮鬥歷程,大力營造了「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濃厚氛圍,弘揚了科學精神和民族精神,值得向全社會推介。
  •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聽大科學家講科普小故事
    紅網時刻北京8月25日訊(記者 楊豔)8月24日,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在當當網與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放寬視野,親近科學——『大視野科普館』名家面對面」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等三位科學家同時亮相,為小朋友們講述科學的奧秘。
  • 科學網—講好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開闢了旱地農業生理生態研究新領域的山侖院士(1933年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 5.為建立農業領域地下水開發利用工程技術體系做出了大量奠基性工作的李佩成院士(1934年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 6.今年已90歲高壽、上世紀50年代響應中央「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毅然從原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辭官回到科研隊伍,之後便潛心於光譜分析研究的胡皆漢先生(1928出生);
  • 講好三個「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中國故事」,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  權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 極地歸來,「80後」的科普夢
    面前的位夢華雖已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聲若洪鐘。那些在極地的驚險往事,由他道來,卻是雲淡風輕,語氣沉穩平靜。1991年到2015年間,位夢華多次進入北極進行綜合考察,曾率領中國第一支北極科考隊到達北極,並首次完成了中國科學家對北極點的確認,為中國探索北極開闢了道路。
  • 乘風破浪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日前,由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主辦的EF Challenge——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第六季「東韻西漸 中國故事聽我說」活動落幕。 第六季全球英語挑戰賽總決賽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
  • 科普中國與快手合作開展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
    為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科普中國、快手主辦,共同發起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為主題的短視頻作品徵集活動——#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旨在掀起科學家精神的網際網路浪潮,推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2020-11-3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必須確立這樣的認識,即絲路是歐亞國家的共同記憶,「一帶一路」也是沿線國家的共同事業,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通過共商共建絲路,達到共擔風險、共襄盛舉的目標,為此要更有效地傳播絲路文化、講好絲路故事、闡明絲路精神。古人云,「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絲路外交作為中國外交的重點,需要長期經營、精心策劃、妥善運籌,其中「民心向通」尤為關鍵。
  •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12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指出,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文章強調,「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 關於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秀作品——100個故事》徵集活動的通知
    通 知關於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秀作品——100個故事》徵集活動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營造社會合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輿論氛圍,中國科協信息中心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秀作品
  • 講好中國故事背後的理論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就世界矚目,故事精彩紛呈,引來了世界的熱切讚許。然而,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也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甚至有意的曲解。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變得更加重要。相信,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也有能力講好中國故事。
  • 講好地球環境故事
    中國地質公園發展方向在哪裡?他深深感到:僅僅自己做好地質公園研究性課題遠遠不夠,必須重視地球環境科普工作。他還敏銳地認識到,社會公眾對於地球、對於環境的認知,也遠遠不夠。  2013年,湖北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研究生創新創業。李鑫躍躍欲試,經過慎重考慮,他咬牙決定一邊求學、一邊圍繞地球環境科普開展創新創業。
  •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講好襄陽故事,也就講好了中國故事!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工作照 導演鄭永強表示,用鏡頭講好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故事,也就講好了精彩的中國故事!要講好襄陽故事,創作好作品,就得趴在襄陽生活土地上,去感受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深入體驗,才能寫出真實完整、充滿溫度、震撼人心的襄陽故事。藝術最忌諱雷同,跳出前人窠必須走進傳統,再掙脫傳統羈絆,脫穎而出,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新領地!
  • 【科普閱讀聯合行動】100部優秀科普圖書推薦書目來啦!
    2020年9月19日,為期一周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著力打造「雲啟動儀式、省級主場、聯合行動以及網絡平臺」的「3+1」活動架構,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的系列科普活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民科普閱讀聯合行動」。
  • 袁隆平等多位科學家講述中國「有種」故事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袁隆平等科學家講述中國「有種」故事&nbsp&nbsp&nbsp&nbsp12月9日,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暨南繁矽谷建設工作會議在三亞召開,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多位專家、農業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圍繞現代種業的發展作了發言
  • 鄧男子《巔峰之夜》講好中國故事
    由觀眾選一顆,拿刀切開,檸檬裡取雞蛋。說好變魔術,怎麼看出了鬼片的味道!鄧男子,你真的是來自人類的男子嗎!以及做沙龍魔術秀《男巫的客廳》,讓魔術和情景劇結合,限定50位觀眾參加,在有客廳氛圍的表演廳裡,做劇情化的魔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