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頭條問答:遊泳後耳朵進水如何處理?

2021-02-13 耳科趙醫生

 

這次應邀參加的頭條問答是:遊泳後耳朵進水如何處理?簡略答覆如下:

       耳朵進水這事在我的科普裡是老生常談了,因為對耳朵裡的結構不了解,國人大多有這種耳朵畏水的恐懼。而我們成人的外耳道深度大約有3釐米,呈S形,並非想水杯那樣筆直左右。所以遊泳、洗澡後進水不會馬上就流出來,即便是將耳道口完全衝向下方,仍然有可能有少量水分不能立刻排出。吹風機的方法能大幅度加快耳道水分乾燥,真正是價格實惠量又足,我一直在用它。

 遊泳後耳朵進水還有兩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

 

一是水流將耳道裡的大團耳屎塊推向耳道深處,蓋住了鼓膜,這種情況下會出現明顯耳悶感,聽不清聲音,此時用棉籤去掏只會更糟,甚至有可能如下圖。

 

二是耳道裡原先的耳屎積存過久,堅硬如石

       此時的耳屎被泳池的水浸泡後漲開,對耳道皮膚造成擠壓產生疼痛,這是每年兒童學遊泳旺季常見情況。

       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由耳科醫生來操作,通過專用的耳用吸引器,可以將耳道裡的耵聹清理掉。對於傳統用衝洗來清理耳道的方法,我個人意見是:如果有耳用吸引器的操作條件,儘量不採用衝洗的方法為好。因為在衝洗耳朵裡的栓塞物之前,很難準確判斷深側鼓膜是否完整。如果正好碰上被衝洗者有鼓膜穿孔,衝洗的水流可能會將汙物帶入中耳導致感染。衝洗的方法如果要用,一定要謹慎,仔細詢問之前有無耳朵流膿、聽力差、有無檢查過鼓膜等情況。 

耳科趙醫生為頭條號籤約作者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我

屏幕右上角彈出菜單可轉發

相關焦點

  • 耳朵進水了出不來怎麼辦?
    如何處理這種情況,下面給大家說一說由於水有一定的張力,進入狹窄的外耳道後形成屏障會把外耳道分成兩段,又由於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與鼓膜之間產生副壓,維持著水屏障兩邊壓力的平衡,從而使水不易自動流出有時外耳道內有較大的耵聹阻塞,則水進入耳道後更易包裹於耵聹周圍而不易流出。
  • 寶媽早知道:小寶寶耳朵裡進水,應該怎麼辦呢?
    生活中很多人對於耳朵進水並沒有特別關注,認為進一點水也並沒有關係,等時間久了以後自己也會慢慢變得乾燥,不需要理會。有時候小寶寶耳朵裡面進水不小心容易得炎症,有可能會影響聽力或是其他問題,家長在幫助孩子洗澡的時候,如果耳朵裡面進水應該怎麼辦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吧!
  • 耳朵進水的時候,別搖頭
    遊泳或者洗澡的時候,耳朵可能會進水。這時候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把它搖出來。
  • 耳朵疼最簡單止痛方法 耳痛時應該如何處理
    大家都知道,火車的運行聲音和鳴笛聲都是非常刺耳的,作者親戚因為從小生活在鐵路旁,每天飽受這種噪聲的侵擾,耳朵經常出現陣痛,而且經常會耳鳴。耳垢俗稱耳朵屎,是由耳道皮膚下的耵聹腺所分泌產生,當耳垢較多時,不及時進行清理,可能會堵塞耳道。洗澡或者遊泳的時候,耳朵容易進水,使耳垢膨脹,壓迫耳道從而產生耳朵痛。
  • 遊泳安全我知道 這份防溺水小知識,請查收
    遊泳安全我知道 1.兒童下水,請家長務必陪同,勿玩手機!!!2.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遊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遊泳;3.雷雨的天候不宜遊泳,水溫太低、太涼不宜遊泳;4.遊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興下水,特別是野外;5.風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遊泳,不明水域不要遊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6.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遊泳,下水前先做暖身運動,下水的裝備要帶全,一定要帶泳鏡
  • 夏季耳部疾病患者增多 專家:當耳內進水時,勿亂掏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朱懷文25日稱,夏季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病人較往日增多,若遊泳愛好者耳內進水時,千萬不要亂掏。  該名男孩小夏(化名)日前在遊泳後出現耳聾耳痛的現象,家長懷疑是泳池水進入耳朵所導致。通過內鏡檢查系統觀察後,朱懷文發現,小夏雙側耳道已沒有水跡,反而被厚厚的「油耳屎」,即油性耵聹堵住。
  • 夏天遊泳,潛水太深或患上這個病
    夏日消暑,遊泳成了很多人喜愛的清涼休閒方式,但是若護理不當,很可能會因感染細菌或者嗆水引發的急性中耳炎以及外耳道疾病。「耳道裡是有空氣的,遊泳時形成壓力差,進水並不容易,但如果嗆水了或者潛水太深,而且也會進水。」
  • 棉籤掏耳朵竟致顱內感染?更可怕的是
    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先是聽力出現問題,接著出現了顱內感染,差點危及生命。導致這一嚴重後果的禍首竟是掏耳朵時殘留的棉纖維。很多患者詢問,「硬的工具掏耳朵不安全,怎麼軟的棉籤也這麼可怕?」「我掏耳朵從來沒出過事,那以後還能不能掏了?」
  • 今日頭條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航:如何構建擁有長期記憶的智能問答...
    關於大會第一天的內容,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之前有詳細報導,具體信息請參見橫跨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2017 學術年會如何引起多個領域大碰撞在此次會議上,作為最後一位特邀報告嘉賓,李航研究員帶來了主題為《人工智慧的未來—記憶、知識與語言》的分享,他此次的分享主要圍繞智能問答系統展開,為大家分析了 NLP 所面臨的三大挑戰、目前值得借鑑的應對方法以及對智能問答系統的展望
  • 手機中國頭條問答第8期:如何評價三星S8
    【手機中國 頭條問答】手機中國頭條問答是我們建立的一個新欄目,目前已進行到了第八期。我們的編輯每周會將今日頭條上的一些熱門問題挑選出來,並在周間進行較詳細全面的解答,希望能夠給廣大網友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這周的頭條問答裡面有沒有你關心的問題呢,趕緊來看看吧;你還有什麼問題想跟我們交流,也可以本文後面跟我們互動分享,最後歡迎大家踴躍提問!
  • 建議收藏 |【問答】汙水處理生化300試題(一)
    (參考文獻:汙水處理問答,國防工業出版社,王又蓉,2007年第一版,摘自第216頁)答:向生活汙水中注入空區進行曝氣,並持續一段時間後,汙水中即生成一種絮凝體。這種絮凝體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所構成,它有巨大的表面積和很強的吸附性能,稱為活性汙泥。2 常見的預處理方法有哪些?
  • 耳朵很受傷 青島小夥棉籤掏耳朵導致鼓膜穿孔
      半島網5月7日消息  30歲的青島小夥小齊(化名)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但沒想到,一天晚上洗完澡後他一不小心,掏得太深,棉籤竟然戳破了鼓膜,耳朵有阻塞感……所幸,經過治療後,小齊的鼓膜癒合良好,聽力恢復正常
  • iPhone 進水後有哪些痕跡?蘋果官方是如何檢測 iPhone 進水的?
    那麼官方售後如何判定 iPhone 是否存在浸液故障呢?官方通常通過觀察設備 SIM 卡槽以及前後攝像頭是否存在霧化現象確認 iPhone 存在浸液損壞。具體而言,機身內部擁有特殊的進水檢測技術,液體浸入機身很容易被檢測到。進水檢測標識位於屏幕中框位置,正常情況下標識為白色,浸入液體後會變為紅色。
  • 表戴5年沒取過,換完電池剛洗澡就進水!店家:我只負責換電池
    事發當天由於手錶沒電不走,兩人就在賣場下方的一家鐘錶店更換電池,沒想到回家洗完澡後就發現手錶進水了!能夠看出手錶表面玻璃內壁有一片水跡,幾個刻度邊上也都有水滴附著。2人一致認為手錶進水的問題是更換電池導致的,可多次撥打電話都沒有辦法聯繫上店家。小周說:「店家說來換電池,我他就只負責電池,其他東西都不管。可我們換電池之前都是好的,現在肯定要討個說法。」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這位名叫 Jasmine 的女性習慣每天用棉籤清潔耳朵,在一次清潔之後,她突然感到耳內一陣沉悶的疼痛,甚至聽不到她2個兒子的聲音,耳內甚至有褐色的分泌物排出。醫生給她進行了聽力測試,顯示她有中度耳聾。然後做了CT,結果顯示:她不僅被細菌感染,細菌還「吞噬」了她耳後的頭骨,出現了可怕的顱內感染。醫生告訴她必須做手術,不然有性命之憂!
  • 汙水處理中遇到的10個問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在城鎮汙水處理廠中,往往採用活性汙泥法來處理汙水,在此運行過程中,會遇到如汙泥發白、發黑等問題,小編整理出以下最常見的十個問題及出現原因和解決方法,歡迎大家收藏學習哦~1、如何控制剩餘汙泥的排放量?
  • 用藥問答:藥源性甲狀腺功能異常如何處理?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也可能無臨床症狀,早期發現,及時處理,預後良好。今日問答:哪些藥物容易引起藥源性甲狀腺功能異常?發生藥源性甲功異常後如何處理?胺碘酮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檢驗數值變化可分為急性期 (胺碘酮治療 3 個月內) 和慢性期 (胺碘酮治療 3 個月後),正確判斷胺碘酮治療後患者甲狀腺功能檢驗數值的變化有無臨床意義,可避免對患者進行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甲低的治療首先根據病情考慮停用胺碘酮。
  • 有些人喜歡經常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這些要小心...
    那麼問題來了:耳屎好處那麼多,但是有時候耳朵癢,感覺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03、平常該不該掏耳屎?不管你是乾性還是溼性耳屎,除非有不適症狀,否則不需要處理。耳道本來就有天然的自淨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夠自行排出。
  • 你的耳朵被「耳屎」堵住了嗎?
    最重要的: 一是千萬不要自己掏耳朵了,以防耵聹越陷越深;二是不要讓耳朵進水了(如不要去遊泳),防止耵聹膨脹。 (重要的事情必須說三遍) 一般,耳科醫生查看耳朵裡的耵聹情況後,如果堵滿了,而沒有其它症狀,會開相應的滴耳液,以軟化耵聹後再進行衝洗耳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洗耳朵」。 當然,如果耵聹沒有那麼多,耳科醫生會直接用鑷子取出來。
  • 我本不會蹦迪,直到昆蟲飛進我的耳朵
    我一下子清醒過來,意識到應該是某種昆蟲好巧不巧地飛進了自己耳朵裡,並且狠狠咬了一口。凌晨三點,我光顧了耳鼻喉科想起昆蟲有趨光性,我趕緊打開手機手電筒對準耳朵,給它指了一條明路,希望它能循著光源自己飛出來,一人一蟲好聚好散,不要再互相折磨。舉著手機照了半天,蟲子也沒出來,期間它似乎又咬了我耳朵幾口,我整個腦殼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