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耳部疾病患者增多 專家:當耳內進水時,勿亂掏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夏季耳部疾病患者增多 專家:當耳內進水時,勿亂掏
2018-07-25 18:56: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網廣州7月25日電 (蔡敏婕 穆嫣)廣州一名9歲男孩日前在遊泳過後出現耳聾耳痛現象,經醫生診斷發現,該名男孩患有「油耳朵」,耵聹遇水膨脹時致聽力驟降。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朱懷文25日稱,夏季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病人較往日增多,若遊泳愛好者耳內進水時,千萬不要亂掏。

  該名男孩小夏(化名)日前在遊泳後出現耳聾耳痛的現象,家長懷疑是泳池水進入耳朵所導致。通過內鏡檢查系統觀察後,朱懷文發現,小夏雙側耳道已沒有水跡,反而被厚厚的「油耳屎」,即油性耵聹堵住。

  「一般來說,耳朵進水是可以通過同側單腿跳動的辦法把水排出來。」朱懷文稱,小夏的外耳道耵聹腺分泌油脂特別旺盛,黏稠的油脂堵住了耳道影響聽力。當外耳道未完全阻塞時,多無症狀,完全阻塞時就會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鼓膜可引起眩暈、耳鳴及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後壁皮膚,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脹時可致聽力驟降,「小夏就屬於第3種情況」。

  在清洗部分耵聹後,朱懷文發現小夏耳道深處有一塊藍色異物,取出後發現是一塊長5毫米,直徑3毫米左右的小橡皮擦。小夏回憶稱,橡皮擦是六一兒童節期間,自己貪玩塞入耳朵裡的。朱懷文分析,由於小夏耵聹腺分泌油脂旺盛,輕巧的橡皮擦進入耳道後被油脂粘住,即小夏在跑跳的過程中,橡皮擦也沒有在耳道內「亂蹦」,因此長時間以來沒有發現。

  朱懷文表示,夏季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病人會比平時多,其中有一部分中耳炎是由於遊泳時喉嚨嗆到水,若水中的細菌沿著耳咽管漫延至中耳腔黏膜,造成中耳積液、阻塞而發炎。

  朱懷文解釋,急性中耳炎會有耳深部痛、聽力下降、發燒等症狀,通常在遊泳後1至2天內最明顯,好發於兒童、抵抗力較差的人,通常以單側感染較多。而外耳道炎的發生與患者耳屎太多有關,遊泳後耳屎吸水膨脹,引起外耳道發炎,當牽拉耳朵時,疼痛明顯,這時必須就醫,「平時定期清理耵聹,可減少外耳道發炎的機會」。

  為減少耳疾發生,朱懷文提醒遊泳愛好者當耳內進水時,千萬不要亂掏,因為這樣會損傷外耳道壁、鼓膜,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發生。正確的方法是遊泳上岸後,將頭偏向一側,並用手向後上方牽拉耳廓,並單腿跳躍,可將耳內的水流出來。如果耳朵進水自己無法處理時,應及早就診。

  「若水嗆入鼻腔,進入耳內,也可引發中耳炎。一旦鼻腔進水,正確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緊壓一側鼻孔,另一側鼻孔緩緩擤出水液,左右反覆3至4次,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引發中耳炎及鼻竇炎。」朱懷文稱,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或正在流膿者,均不宜遊泳。(完)

相關焦點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醫生:嚴重可侵犯顱腦致命
    掏耳朵時,那種觸電般的酥麻感讓人難以抗拒,特別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近日,經過治療,大爺恢復得很快,他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無獨有偶,去年一年輕姑娘也被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
  • 掏耳朵竟掏出了「瘤」?醫生:別不信!嚴重可侵犯顱腦致命
    經治療,大爺恢復得很快,他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啊。」掏不盡的「耳屎」讓姑娘痛苦又尷尬無獨有偶,去年一位年輕姑娘也被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外耳道膽脂瘤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病史、查體、耳鏡和CT檢查明確。早期易誤診漏診,需要和壞死性外耳道炎、惡性腫瘤、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朗格漢斯巨細胞增多症等相鑑別。」蘇立眾說。在預防方面,蘇立眾建議:平時注意耳部衛生,戒除挖耳等不良習慣。
  • 男子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檢查時可以見到外耳道內有灰白色或黃色角蛋白碎屑、上皮樣物堵塞,表面被多層鱗片狀物包裹,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糜爛,可伴有肉芽形成。必要時還可做顳骨CT檢查,以確定是否有骨質破壞。 「外耳道膽脂瘤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病史、查體、耳鏡和CT檢查明確。其臨床上表現的外耳道局灶性侵蝕,炎症反應和角化物堆積並不具有特徵性。
  • 男子掏耳朵竟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那觸電般的酥麻感,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來說就是: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大伯恢復得很快,他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啊。」警惕!
  • 棉籤掏耳朵竟致顱內感染?更可怕的是
    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先是聽力出現問題,接著出現了顱內感染,差點危及生命。導致這一嚴重後果的禍首竟是掏耳朵時殘留的棉纖維。很多患者詢問,「硬的工具掏耳朵不安全,怎麼軟的棉籤也這麼可怕?」「我掏耳朵從來沒出過事,那以後還能不能掏了?」
  • 能給孩子掏耳朵嗎?亂掏耳朵危害多
    能給TA掏耳洞嗎?給孩子亂掏耳朵4危害不建議給寶寶亂掏耳朵,主要有4方面原因:1. 耳膜受損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厚度僅約0.1毫米,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孩子的聽力。2.外耳道感染據統計,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 氣溫攀升,就診人群增多!專家提醒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使用空調
    記者今天上午從上海多家醫院了解到,最近,有胃腸炎、感冒發燒等症狀的患者多了起來,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也不少,兒童更是成為了就診的「主力軍」。專家表示,高溫天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科學適度地使用空調,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圖說:醫院裡患者增多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高溫酷暑警惕心腦血管疾病高溫環境下,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加快,耗氧增加。
  • 醫生,掏耳朵會不會引起咳嗽呀
    但有個女病人一進診室就問道:「醫生,掏耳朵會不會引起咳嗽呀?」我回答道:「會呀。」「難怪我一掏耳朵就咳嗽了,那為什麼掏耳朵會把咳嗽掏出來了?」門診上曾經接診過一個小夥子,因「反覆咳嗽2年餘」來本院就診。
  • 健康科普丨用棉籤掏耳朵的危害,很多人還「蒙在鼓裡」!醫生為你解釋
    另外,經常給孩子掏耳朵還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於細菌生長。一旦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就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還有一點,孩子比較愛動,如果在掏耳朵時,孩子亂動,還容易傷害鼓膜或聽小骨,影響聽力。
  • 狗狗耳朵不護理,不僅會發臭,這些耳部疾病也會找上門
    如果護理不當,不僅會很容易發出臭味,還會患一些耳部疾病的。所以,對於狗狗的耳朵護理,主人還是需要重視起來的。那狗狗的耳部疾病有哪些呢?耳蟎是狗狗最常見的耳部疾病,同時也是傳染性極強的。患有耳蟎的狗狗會頻繁地用爪子拼命撓自己的耳朵,如果主人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情會進一步加重。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經常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的自然屏障,引起人體疾病,比如:1)掏耳朵最常會引起耳道溼疹;2)掏耳時不慎被人撞到,棉籤或耳勺會直接捅破耳膜,可導致不同程度聽力下降甚至耳聾;3)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引發外耳道炎,出現疼痛,嚴重時會流膿;4)掏耳朵過深,可能會傷及鼓膜,出現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5)掏耳朵確實會導致顱骨感染
  • 夏季泌尿系統結石病人增多 專家建議每天多喝水
    夏季泌尿系統結石病人增多 專家建議每天多喝水 2017-05-25 17:37:49來源:南寧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嚴重可侵犯顱腦!如何科學挖耳屎...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那觸電般的酥麻感,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來說就是: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徐大伯心有餘悸地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陳志凌主任介紹,臨床上亂掏耳朵「掏出」膽脂瘤的患者相對較少,但因此出現中耳炎、黴菌性外耳道炎、聽力下降的病例屢見不鮮。
  • 夏季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降反升?看看哈醫大四專家怎麼說
    龍頭新聞訊(嶽金鳳 王海嬌)夏季屬於腦血管疾病相對低發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人的血管處於舒張的狀態。但是,近日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馬學玲教授在出門診時,卻發現新發急性期的腦血管病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頭暈、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為主要表現的腦後循環缺血症狀。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大伯恢復也很快,他也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挖耳朵挖出毛病的不少見 耳鼻喉科陳志凌主任醫師告訴我們:臨床上,像這樣自己亂掏耳朵掏出中耳炎、黴菌性外耳道炎、聽力下降的病例屢見不鮮,但像大伯那樣這樣一掏掏出膽脂瘤的患者相對較少。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說到生活上那些爽翻天的小癖好,小編第一反應就是想到掏耳朵。 尤其是耳機戴久了感覺耳朵發癢,或者洗澡後耳朵進水的時候,把棉籤伸進耳道輕輕旋轉,那感覺真的太爽啦!
  • 掏耳朵竟讓寶寶鼓膜穿孔!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在耳鼻喉科就診檢查後,結果竟是因為媽媽給孩子用挖耳勺掏耳朵後,導致鼓膜穿孔......很家長都有給孩子掏耳朵的習慣,沒出現過上述情況的,內心一定會有疑問,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門診很常見。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關於孩子的耳屎父母到底能不能掏的問題。什麼是耳屎?耳屎,醫學名字叫「耵聹」,耳屎由外耳道內一種腺體分泌。
  • 為什麼總是耳屎多,如何正確清理好,小心是疾病作怪
    很多朋友閒來無事都喜歡掏耳朵,認為只有將耳屎清理乾淨後,才能更好的傾聽這個世界。耳屎在醫學上的名稱叫做耵聹,它的存在並不多餘,而是為了保護異物不侵入耳朵內部。耳屎其實是耵聹腺的分泌物,所以在醫學上也被稱為「耵聹」,當人體的耵聹腺分泌過於旺盛時,耳屎也會相對增多一些。
  • 耳朵很癢,但是掏不出什麼東西,是怎麼回事?請不要亂掏
    掏耳朵大家都會,在耳朵癢的時候就會用工具去掏,很多時候會出來一些耳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耳屎,現在人懶了,喜歡讓別人來掏,還有個非常文藝的名字,叫採耳,非常舒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其實耳屎是有自己的清潔功能的,很多時候不需要我們掏它自己就會掉下來,比如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甚至用手也能摳出來。如果本身不會掏耳朵的,建議最好不好掏,因為這樣會將耳屎推到更深的地方,這樣容易堵塞耳道,稍微用力還會捅破耳道,造成發炎,嚴重的說不定還會影響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