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咳嗽門診的時間了,又來了不少慢性咳嗽的病人,一個個慢慢地問病史,看他們的各種檢查化驗單和各種治療單,慢慢地找咳嗽的原因。
但有個女病人一進診室就問道:「醫生,掏耳朵會不會引起咳嗽呀?」
我回答道:「會呀。」
「難怪我一掏耳朵就咳嗽了,那為什麼掏耳朵會把咳嗽掏出來了?」
門診上曾經接診過一個小夥子,因「反覆咳嗽2年餘」來本院就診。
他發病以來,多次在外院行「肺功能、激發試驗」,後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給予「多種抗生素、止咳解痙藥物」各種藥物治療,仍然有咳嗽,症狀時輕時重,同時逐漸伴有耳鳴、耳癢。既往否認吸菸史。
查體:咽部未見異常,扁桃體不大,心肺腹未見異常。胸部CT檢查未見異常。
後來在耳鼻喉科行耳部檢查發現左耳外耳道耵聹栓塞,在取耵聹時出現刺激性乾咳,考慮慢性咳嗽為耳源性。
耵聹取出後,咳嗽症狀消失,隨訪半年未出現咳嗽。
{!-- PGC_COLUMN --}
咳嗽是怎麼產生的?
呼吸道黏膜上分布著機械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和肺牽張感受器,因而黏液、灰塵或異物的機械刺激,煙燻、毒氣等的化學刺激,以及支氣管痙攣引起肌張力增加,都可引起咳嗽。感受器衝動的傳入咳嗽中樞和咳嗽中樞興奮的傳出主要通過迷走神經。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動作,藉此可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排出體外,頻繁劇烈的咳嗽對人體有害。
為什麼掏耳朵會咳嗽?
迷走神經耳支(Arnold’s nerve) 位於外耳道後、下壁,約有2.3%的正常人在刺激此處時,可通過作用於迷走神經的感覺支而傳遞到咳嗽中樞,然後由傳出神經纖維通過有關神經(主要是喉下神經、膈神經以及脊神經)分別將反應傳到聲門、膈肌及其他呼吸肌,由這些「效應器」協同作用產生了咳嗽。
當這些患者存在外耳道堅硬的耵聹、異物、脫落的毛髮位於鼓膜表面時,夜間患耳受壓時和掏耳朵時可出現咳嗽症狀,當取出異物後或停止掏耳朵後症狀可立即解除。
咳嗽症狀首先考慮呼吸系統疾病
臨床上耳源性咳嗽(耵聹栓塞導致長期慢性咳嗽)
非常罕見
往往被忽視
造成患者痛苦
慢性咳嗽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應想到耳源性。
耳部異物、耵聹栓塞、慢性中耳炎的膿液刺激均可引起反射性咳嗽應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