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醫生:嚴重可侵犯顱腦致命

2020-12-06 騰訊網

掏耳朵時,那種觸電般的酥麻感讓人難以抗拒,特別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

01

78歲大爺常掏耳朵,檢查結果令他慌了

據報導,上周在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一位滿頭白髮的大爺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

他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徐大爺愁眉苦臉地說,最近幾年來,他右耳幾乎聽不到了,現在又撞上面癱了,真是屋漏偏逢雨

接診的梅顯偉副主任醫師趕緊給徐大爺仔細檢查。醫生發現他面部右側額紋消失,口角明顯向左偏斜,右鼻唇溝變淺,電測聽檢查提示右耳混合性聽力下降。視頻耳內窺鏡下可見右側外耳道後壁有棕黑色及白色洋蔥皮樣新生物附著,梅顯偉考慮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

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

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他還說這幾年自己的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畢竟年紀大了耳朵總是要背的,也就沒怎麼在意。

為明確診斷,梅醫生又為徐大爺開出了螺旋CT檢查,結果顯示——

右側外耳道骨壁、乳突區及聽小骨骨質均被破壞、吸收,這些症狀可能就是膽脂瘤破壞聽小骨的傳導功能而引發聽力下降,又侵犯到面神經引起的面癱的結果,如果再不及時進行幹預,侵犯入腦就會引發生命危險

近日,經過治療,大爺恢復得很快,他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無獨有偶,去年一年輕姑娘也被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

02

掏不盡的「耳屎」,讓姑娘痛苦又尷尬

2019年7月中旬,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醫師蘇立眾專家門診來了年輕姑娘小林。

小林近兩個月左耳悶悶的,被杭州多家醫院診斷為耵聹(俗稱耳屎)栓塞,進行過外耳道衝洗等措施,但耳悶症狀並未緩解,反而出現了左耳道疼痛的症狀並逐漸加重,同時聽力也在不斷下降。

蘇立眾主任檢查發現,小林的左耳外耳道口肉芽增生,幾乎完全堵塞外耳道,清除部分肉芽後進一步檢查外耳道有白色豆渣樣組織

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蘇立眾認為這很可能是外耳道膽脂瘤。通過顳骨CT檢查顯示小林左側外耳道膽脂瘤,已擠壓破壞左側聽骨鏈,且與左側頸靜脈及面神經管等重要結構關係密切,所以小林疼痛症狀明顯,左耳聽力已有明顯的下降。一切明了,小林如釋重負。

03

警惕!外耳道膽脂瘤早期易誤診漏診

蘇立眾介紹,外耳道膽脂瘤屬於少見病,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中老年人多見,多為單側發病。

外耳道膽脂瘤並非真正的瘤。它由外耳道皮膚脫屑、膽固醇結晶、上皮包裹等所形成的囊狀團塊,乍一看,確實有點像耳屎。

它常堵塞於耳道骨部。由於膽脂瘤呈膨脹性生長,周圍骨質長時間受壓、破壞、吸收,導致外耳道擴大。主要危害是對外耳道、中耳乳突及相鄰骨質的廣泛破壞,引起聽力下降,甚至引起顱內外嚴重併發症,應及時取除。

該病早期一般沒有明顯不適,後期可出現耳堵塞感、聽力下降,若繼發了感染,還會出現耳痛、流膿(血)性分泌物,伴特殊臭味等症狀。

「外耳道膽脂瘤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病史、查體、耳鏡和CT檢查明確。早期易誤診漏診,需要和壞死性外耳道炎、惡性腫瘤、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朗格漢斯巨細胞增多症等相鑑別。」蘇立眾說。

在預防方面,蘇立眾建議——

1.平時注意耳部衛生,戒除挖耳等不良習慣。凡有耳部溼疹、耳癤腫、化膿性中耳炎者,應格外注意耳道局部的潔淨與乾燥,耳癢時不要搔抓,可以用3%硼酸酒精滴耳液塗擦耳道。

2.耳部有阻塞或炎症時切忌水洗。若有汙物或痂皮堆積,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取出。

3.夏季是遊泳季,外耳道阻塞並外耳道炎症時禁止遊泳。此外,耳朵進水後會把耳屎泡漲,堵住耳朵,不及時取出就會出現悶漲感,引起耳鳴、耳痛、聽力下降,嚴重的會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等。所以建議在遊泳前先清理耳屎,以防耵聹栓塞。

04

耳屎別亂掏,它有三大作用

人體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

抵抗細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賦予外耳道抵抗細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阻擋異物入侵耳內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茸茸的細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擋由外界吹進來的塵埃顆粒,擋住昆蟲進入外耳道。

當耳朵不小心進水時,耳屎還可以阻擋髒水的侵入,並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保護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能起到過濾和緩衝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聹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保證耳道深處的鼓膜不致變幹,從而使鼓膜處於最佳運動狀態。

本文來源:綜合杭州交通918、杭州市中醫院、青年時報、FM93交通之聲、廣州日報

編輯:樂康;圖:123rf

相關焦點

  • 掏耳朵竟掏出了「瘤」?醫生:別不信!嚴重可侵犯顱腦致命
    掏耳朵時,那種觸電般的酥麻感讓人難以抗拒特別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78歲大爺常掏耳朵檢查結果令他慌了據報導,在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78歲的徐大爺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嚴重可侵犯顱腦!如何科學挖耳屎...
    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78歲大伯常掏耳朵,沒想到最終「掏出」一個「瘤」!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腫瘤
    醫生檢查發現他面部右側額紋消失,口角明顯向左偏斜,右鼻唇溝變淺。給大伯進行了電測聽檢查,提示右耳混合性聽力下降。視頻耳內窺鏡下可見右側外耳道後壁有棕黑色及白色洋蔥皮樣新生物附著,醫生考慮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
  • 男子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 那觸電般的酥麻感,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來說就是: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 男子掏耳朵竟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那觸電般的酥麻感,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來說就是: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78歲大伯常掏耳朵檢查結果令他慌了上周在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徐尤佳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
  • 健康科普丨用棉籤掏耳朵的危害,很多人還「蒙在鼓裡」!醫生為你解釋
    黃種人大多為乾性,耳屎乾燥呈片狀,容易脫落,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糠耳;白人和黑人多為溼性,耳屎黏膩,不易掏出,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油耳,這些「油」其實是油脂和耵聹的混合物。有一些油耳朵的人總擔心自己是否不正常,其實不管是油耳還是糠耳,都屬於正常情況,如果身體容易分泌油脂,耳朵的「油」也會相應增多,如果沒有疼痛等其他不適,就不是耳朵炎症引起,不用過於擔心。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掏耳朵竟暗藏這麼多危險,不要再隨便掏了
    #掏耳朵#一位42歲的女性,時常覺得耳朵堵得慌、聽東西模模糊糊,還嗡嗡作響。就這樣過了差不多20年,才去尋求醫生幫助,一看才發現,她的耳道已經被耳屎堵死了。醫生問她,「多久沒有掏耳朵了?」女士不好意思地說,「這20多年,都沒有掏過耳朵呀。」當那塊巨無霸耳屎被掏出後,她的世界一下子就變得聲響很大,像是一個新的世界。耳朵被堵的傳聞,從小倒是聽過不少。因為,醫生和專家的建議更多的是,人類是不需要掏耳朵的。
  • 蜈蚣竟然在女孩耳朵裡安家 沒想到更驚悚的事情還在後面
    伴隨著疼痛,桃桃還感到耳朵裡有個東西在動。她隨即嘗試用手指去掏,幾番嘗試後,非但沒有將耳朵裡的異物掏出,而且痛感更加劇烈了。無奈之下,只好求助醫生。 醫生分析說,有人平常愛吃零食,喜歡在床邊放些糖果、薯片什麼的,正是這些吃的會吸引蜈蚣、蜘蛛、蟑螂等蟲類。所以平常要保持臥室和床鋪清潔,避免遺留食物殘渣。
  • 掏耳朵有講究!不要再這樣掏耳朵了,後果真的很嚴重!
    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一個行為了,但你們知道嗎?掏耳朵也是有講究的,掏不好的話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傷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耳朵到底需不需要掏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王寧宇:「從醫學上來說,正常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
  • 女子睡夢中被劇痛驚醒 蜈蚣進耳 醫生:千萬不能掏
    9月17日凌晨,揚州女子桃桃(化名)突然感覺耳朵劇痛,意識到耳朵裡有異物,但怎麼也掏不到。幾番折騰後,疼痛加劇,家人趕緊將她送到蘇北醫院治療。醫生驚訝地發現,桃桃的耳道內竟鑽進了一隻蜈蚣,劇烈的痛感也正是這隻蜈蚣造成的。好在送診及時,醫生最終順利將蜈蚣取出,排除險情。
  • 棉籤掏耳朵竟致顱內感染?更可怕的是
    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先是聽力出現問題,接著出現了顱內感染,差點危及生命。導致這一嚴重後果的禍首竟是掏耳朵時殘留的棉纖維。很多患者詢問,「硬的工具掏耳朵不安全,怎麼軟的棉籤也這麼可怕?」「我掏耳朵從來沒出過事,那以後還能不能掏了?」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不過一時掏耳一時爽,小編最近就被一條關於掏耳惹禍的新聞嚇到了: 說的是有一位愛掏耳的英國男孩,由於棉籤裡的小部分棉絮掉進耳道引起感染
  • 小夥用筆芯掏耳朵,一年後疼痛難忍,才發現耳朵裡竟有個……
    醫生檢查後發現, 他的耳道內竟然有一個筆帽! 這是怎麼回事? 22歲的小張正在讀研究生,去年在備考複習時,覺得耳朵裡有點癢,便隨手拿了支水性筆芯掏耳朵。可掏完後他發現筆芯的筆帽不見了,以為是掉在了哪個地方也沒仔細找。 此後不久,小張就感覺耳朵出現了疼痛感。
  • 有些人喜歡經常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這些要小心...
    挖鼻孔、摳肚臍、掏耳朵,堪稱人生三大樂(惡)趣。尤其是從中弄出一大坨不明汙垢時,那成就感真是槓槓的。不過,你以為你這是愛乾淨的表現?其實.....並不是!這樣更會損害健康!有些人喜歡經常掏耳朵,有什麼危害呢?
  • 細菌竟會侵蝕頭骨,你還在用棉籤掏耳朵嗎?
    細菌竟會侵蝕頭骨,你還在用棉籤掏耳朵嗎?總是想用東西掏一掏而且很多人掏耳朵並不是為了清潔耳道只是覺得這樣做那是相當舒爽啊!價格也不貴十幾塊錢就能買到幾百根能用很久很久但是用棉籤掏耳朵非常危險澳大利亞一位37歲的女子很多年來一直用棉籤清潔自己的耳朵最後她的左耳發出了「刺耳的耳鳴」還出現了聽力損傷醫生給她開了治療耳朵感染的抗生素但沒有起到效果後來耳朵裡有「棕色的分泌物
  • 去醫院給孩子掏耳朵,收費標準是統一的嗎?
    -本期關注  近日,一市民帶孩子到市區一家公立醫院掏耳朵時,發覺該院收費與另一家公立醫院有較大差別,一家210元,另一家70元,她希望晚報記者幫忙了解該項目是否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為何差距這麼大。前不久,她發現寶寶常用手撓耳朵,婆婆說這可能是寶寶耳朵裡面有耳屎。  24日上午,侯女士到市區一家公立醫院給孩子掏耳朵。接診醫生對寶寶的耳朵檢查後,讓侯女士拿著診療卡去交費。  「我用醫院自助交費系統交費時,看到要210元,覺得費用有些多,就放棄交費。」侯女士說,她問醫生掏耳朵的相關收費標準,醫生稱基本就是這個價。
  • 醫生,掏耳朵會不會引起咳嗽呀
    但有個女病人一進診室就問道:「醫生,掏耳朵會不會引起咳嗽呀?」我回答道:「會呀。」「難怪我一掏耳朵就咳嗽了,那為什麼掏耳朵會把咳嗽掏出來了?」門診上曾經接診過一個小夥子,因「反覆咳嗽2年餘」來本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