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雜
一要「戒雜」。雜,指的是雜亂無章,語無倫次,這類論文最難修改。國人寫文章愛說大話空話,也許是「文革」遺風吧!不知怎地,傳到了年青一代。不少論文喜歡大談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意義,偏偏文字功夫有限,翻來覆去是那幾句話,惹人生厭。研究意義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一筆帶過就行了。另一個毛病是文章結構雜亂,信手寫來,毫無章法。因此,希望年青朋友們寫論文之前,先靜坐一段時間,縝密構思一番,力爭表述得言簡意賅。
淺
二要「戒淺」。淺,指的是淺嘗輒止,頭重腳輕。在描述了演繹、計算或實驗過程之後,把公式、圖表一放,就溜之乎也,這實在要不得!請注意:文章的優劣貴在分析是否到位,至少要用一半以上的篇幅用於結果分析。在2009-05-22的博文裡談到中科大陸夕雲課題組的工作時曾詳述過此點,不予贅述。
亂
三要「戒亂」。亂,指的是不守規範,胡亂成篇。有些論文不遵守論文寫作的基本規範,術語、記號、格式、引用方式等沒做到自洽、統一。例如,參考文獻的寫法,五花八門地堆在一起,很明顯,作者沒有化時間進行整理。正確的做法是:選定要投稿的目標刊物後。細讀該刊的「投稿須知」(Instructions for Submission),嚴格地按格式要求儘可能規範地寫作;術語之類,應按「名從主人」的原則寫出;寫出初稿後專門檢查一下論文寫作的規範性。
錯
四要「戒錯」。錯,指的是錯誤百出,詞不達意。這是最常見的問題。我為期刊修改論文已有二十餘年,只覺得英文論文的寫作質量越來越差,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嗎?現時年青人化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不是越來越多了嗎?問題在於:一是國內英語教學模式出了岔子,這裡且不多說;二是不少年青作者寫作論文不認真,他們膽子忒大,敢於亂造英文單詞,敢於把英語語法拋在一邊。現在的word的功能很強:拼法有錯劃紅線,語法有錯劃綠線,他們愣是「視而不見」,聽之任之。治好這一毛病的「藥方」是:認真,再認真一點;努力,再努力一點。根據實際需要,補學一些英語寫作的知識。同時,要在改正自己寫作上的錯誤的過程中學習。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功」。我們在寫論文時必須注意章法,注意細節。我經常見到:做了一件好工作,由於不注意寫作細節,糟踐了好材料,實在可惜!這就是為什麼林家翹先生如此注意presentation能力的緣由。
期盼著年青朋友們好自為之,拿出寫得非常漂亮的優質論文來!